東垣先生用藥心法總結

隨證治病藥品

如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

如頂巔痛,須用 本,去川芎。

如肢節痛,須用羌活,去風溼亦宜用之。

如腹痛,須用芍藥,惡寒而痛,加桂;惡熱而痛,加黃柏。

如心下痞,須用枳實、黃連。

如肌熱及去痰者,須用黃芩。肌熱,亦用黃 。

如腹脹,用姜制濃樸(一本有芍藥)。

如虛熱,須用黃 ,止虛汗,亦用。

如脅下痛,往來潮熱,日晡潮熱,須用柴胡。

如脾胃受溼,沉困無力,怠惰好臥,去痰,用白朮。

如破滯氣,用枳殼,高者用之。夫枳殼者,損胸中至高之氣,二三服而已。

如破滯血,用桃仁、蘇木。

如去痰,須用半夏。熱痰,加黃芩;風痰,加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陳皮、白朮,多用則瀉脾胃。

如腹中窄狹,須用蒼朮。

如調氣,須用木香。

如補氣,須用人參。

如和血,須用當歸,凡血受病者,皆當用當歸也。

如去下焦溼腫及痛,並膀胱有火邪者,必須酒洗防己、草龍膽、黃柏、知母。

如去上焦溼及熱,須用黃芩,瀉肺火故也。

如去中焦溼與痛熱,用黃連,能瀉心火故也。

如去滯氣用青皮,勿多服,多則瀉人真氣。

如渴者,用幹葛、茯苓,禁半夏。

如嗽者,用五味子。

如喘者,用阿膠。

如宿食不消,須用黃連、枳實。

如胸中煩熱,須用梔子仁。

如水瀉,須用白朮、茯苓、芍藥。

如氣刺痛,用枳殼,看何部分,以引經藥導使之行則可。

如血刺痛,用當歸,詳上下,用根梢。

如瘡痛不可忍者,用寒苦藥,如黃柏、黃芩,詳上下,用根梢,及引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黃連、當歸身,以酒浸煎。

如小便黃者,用黃柏;數者、澀者,或加澤瀉。

如腹中實熱,用大黃、芒硝。

如小腹痛,用青皮。

如莖中痛,用生甘草梢。

如驚悸恍惚,用茯神。

如飲水多,致傷脾,用白朮、茯苓、豬苓。

如胃脘痛,用草豆蔻。

凡用純寒、純熱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力也。

寒熱相雜,亦用甘草,調和其性也。中滿者禁用。經雲∶中滿者勿食甘。

用藥凡例

凡解利傷風,以防風為君,甘草、白朮為佐。經雲∶辛甘發散為陽。風宜辛散,防風味辛及治風通用,故防風為君,甘草、白朮為佐。

凡解利傷寒,以甘草為君,防風、白朮為佐,是寒宜甘發也。或有別證,於前隨證治病藥內選用,分兩以君臣論。

凡眼暴發赤腫,以防風、黃芩為君,以瀉火;以黃連、當歸身和血,為佐;兼以各經藥用之。

凡眼久病昏暗,以熟地黃、當歸身為君;以羌活、防風為臣;甘草、甘菊之類為佐。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藥、甘草為君;當歸、白朮為佐。下血先後,以三焦熱論。

凡水瀉,以茯苓、白朮為君,芍藥、甘草為佐。

凡諸風,以防風為君,隨治病為佐。

凡嗽,以五味子為君;有痰者,以半夏為佐;喘者,以阿膠為佐;有熱、無熱,以黃芩為佐,但分兩多寡不同耳。

凡小便不利,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

凡下焦有溼,草龍膽、防己為君,甘草、黃柏為佐。

凡痔漏,以蒼朮、防風為君,甘草、芍藥為佐。詳別證加減。

凡諸瘡,以黃連、當歸為君,甘草、黃芩為佐。

凡瘧,以柴胡為君,隨所發時所屬經,分用引經藥佐之。

以上,皆用藥之大要。更詳別證,於前隨證治病藥內,逐旋加減用之。

東垣報使

太陽∶羌活,下黃柏。

陽明∶白芷升麻,下石膏。

少陽∶上柴胡,下青皮。

太陰∶白芍藥。

少陰∶知母。

厥陰∶青皮,上柴胡。

小腸膀胱屬太陽, 本羌活是本方。

三焦膽與肝包絡,少陽厥陰柴胡強。

陽明大腸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

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

脾經少與肺經異,升麻芍藥白者詳。

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

通經用此藥為使,更有何病到膏肓。

東垣先生用藥心法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