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時間”不可信?科學家啟動人類屏幕組計劃

全文共2251字,預計學習時長

7分鐘

“屏幕時間”不可信?科學家啟動人類屏幕組計劃


並非所有屏幕都是一樣的,屏幕給人們帶來的遐想無窮無盡。


斯坦福大學的人類屏幕組計劃承諾以更加複雜的方式描繪人們的數字行為。


科學家花費了數年和數百萬美元,發現屏幕時間給年輕人帶來了各種負面影響:抑鬱、焦慮、肥胖、成績下降、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甚至兒童發育遲緩等。一些科學家發現了這其中的重要聯繫,但另一些科學家發現了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結果,文獻綜述往往難以提供明確的結論。


“屏幕時間”不可信?科學家啟動人類屏幕組計劃


根據近期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專欄文章,“屏幕時間”是一個有嚴重缺陷的衡量指標。為了改進這一指標,科學家啟動了所謂的人類屏幕組計劃。這是一個建立在名為“屏幕組學”(Screenomics)的新跟蹤平臺上的研究項目,該平臺在一天之內會每五秒鐘記錄一次參與者設備的屏幕截圖。這個由斯坦福大學研究作者開發的平臺還計劃提供給其他研究人員使用,旨在對人們使用屏幕的頻率提供更細緻的瞭解,以及人們何時、為何以及如何使用屏幕。目前,該平臺適用於安卓智能手機、蘋果電腦和個人電腦,不過研究人員計劃在未來將其擴展到更多的操作系統。


儘管這個名字是對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一個玩笑,但這個項目本身是嚴肅且雄心勃勃的。該項目的目標是將媒體效果研究領域(經常被中傷的領域)置於數字時代更為嚴格的基礎上。這還要求參與者允許研究人員以前所未有的程度進入他們的生活,這就引發了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該項目旨在能提供更具體、更可靠的建議,說明哪種類型的屏幕時間最有害,哪種類型的屏幕時間在適度的情況下危害較小,甚至是有益的。


論文的作者之一托馬斯·羅賓遜(Thomas Robinson)也是斯坦福大學兒科和醫學教授,他認為以“屏幕時間”作為衡量標準的研究通常要求參與者自我報告他們每天花在電子設備上的時間。但是自我報告是不可靠的。更重要的是,並非所有的屏幕時間都是相等的。


羅賓遜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說:“人和人之間的屏幕時間是非常不同的。”“現在一小時的屏幕時間和三小時後的一小時屏幕時間是不同的。如果把這一切因素綜合在一起,我們幾乎會錯過所有讓這些時間變得重要的東西。”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就以下面四個青少年為例。第一個人每晚花三個小時玩電子遊戲,並在 Discord上與其他玩家聊天。第二個人花了三個小時瀏覽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並在上面發帖。第三個人花了三個小時看Netflix和YouTube。第四個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但是每隔五分鐘就會收到一次電話通知,而且通常只會花幾秒鐘或幾分鐘來回復。


在一項測量屏幕時間的研究中,四個青少年可能都報告說每天花在設備上的時間是三個小時。然而,他們對這些設備的體驗幾乎沒有共同之處。第一個人可能會覺得與他人更有聯繫,第二個人可能會覺得更孤立;第三個人可能變得更焦慮,第四個人可能變得更無精打采。難怪研究發現,很難對屏幕時間帶來的影響得出可靠結論。這就是為什麼將屏幕組學這一平臺設計成可以讓研究人員準確瞭解人們在什麼時間在什麼屏幕上做了什麼以及花了多長時間。

羅賓遜說,屏幕時間仍然可以用來衡量某些較窄的指標,比如一個人暴露在藍光下的時間或者一群人暴露在廣告中的總時間。“但總的來說,這就錯過了人們所看到的內容,以及他們所採取的行動,這些才被認為是社交媒體帶來惡性影響或潛在好處的原因。”


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完全停止擔心孩子在媒體上的使用情況。儘管文獻中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更多的研究發現了屏幕時間和健康狀況之間令人擔憂而並非令人放心的聯繫。但是這意味著,與限制特定類型的屏幕時間相比,僅僅限制屏幕時間可能在改善兒童健康方面效果更差。正如這篇專欄文章的作者在《對話》上的一篇文章中所說:“一個只基於屏幕時間的媒體解決方案,就像是給服用多種處方藥的人提供醫療建議,讓他們的總藥量減半。那什麼時候減少服用什麼藥物?”


作者承認,每五秒鐘記錄一次研究對象設備的截屏具有高度侵入性,並伴隨著風險。在項目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已經從美國、中國和緬甸大約600名志願者中收集了3000多萬張截圖,這些志願者在完全瞭解將要收集的數據後贊同了這一行為。拜倫·裡維斯(Byron Reeves)是斯坦福大學的通訊教授和該文的合著者,他告訴《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隨著對網絡生活的深入瞭解,人們很容易“偷窺他人”。


但他們認為,學術界最好是通過機構審查委員會審查的程序自行收集數據,而不是僅僅依靠自我報告或與那些在吹捧研究成果方面有既得利益的技術平臺合作。


“屏幕時間”不可信?科學家啟動人類屏幕組計劃


羅賓遜說:“我們竭盡全力保護數據,並承諾永遠不共享這些數據。”他指出,人類基因組研究也具有侵入性——但科學成果是值得的,如早期發現遺傳條件並針對遺傳基因定製藥物等。

“屏幕時間”不可信?科學家啟動人類屏幕組計劃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