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临死前,为何立下“胡李不通婚“”遗嘱?

胡雪岩(1823-1885),是清朝时的首富,他用了30年缔造了一个财富帝国。他的阜康银号,在最鼎盛的时候的存银与资产高达2000万两,基本上相当于清朝财政总收入的一半。

胡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是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小时候,家境并不好,一开始只能去钱庄当学徒,从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之后正式成了钱庄的伙计。

此时,胡雪岩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王有龄。

胡雪岩临死前,为何立下“胡李不通婚“”遗嘱?

王有龄当时只是个落魄书生,但是非常有抱负,恰巧有一次,说起来自己如果进京城打点的话,可以用混一个盐大使。胡雪岩当时正在旁边,一听到这话,立马觉得此人颇有见解,于是问王有龄:你进京打点,需要多少银子?

王有龄回答:五百两。

胡雪岩意识到这是自己投资的绝佳机会,

所以第二天,胡雪岩便交给王有龄一个包裹,里面是500两银子。这500两银子,是从所在的钱庄挪用出来的,可以说是“公款”,若是王有龄失败了,不仅自己饭碗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要赔进去。

王有龄感激涕零。王有龄进京打点后,做了官,还步步高升,从江苏布政使、湖州知府,一直当到了浙江巡抚。

通过王有龄的介绍,胡雪岩先是代理官府公库,后来又开办丝行,一步步的积累起了原始资本。

但是好景不长,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王有龄在战场上战败而自杀,而胡雪岩,也失去了靠山。


之后,胡雪岩就专心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胡雪岩有幸认识了当时的权臣左宗棠。

这时,左宗棠正在浙江一带帅军镇压太平军,因为军饷不够而发愁。胡雪岩主动找到他,说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当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为左宗棠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从而为左宗棠赏识。

后来,胡雪岩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胡雪岩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也被左宗棠收入麾下,胡雪岩帮左宗棠做军火之类的生意,发了一大笔,但是他也不知不觉中卷进了朝廷权利争斗的漩涡。

原来,当时左宗棠和李鸿章政见不和。一个主张“塞防”,一个主张“海防”。双方在朝堂上屡次争执,严重的时候甚至得慈禧出面调解才作罢。

胡雪岩临死前,为何立下“胡李不通婚“”遗嘱?

为了彻底打倒左宗棠,李鸿章决定从左宗棠的“红人”胡雪岩身上下手。因为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只要胡雪岩倒了,那左宗棠必定会受到制约。

但是,胡雪岩正经营大宗蚕丝生意,正手头缺少流动资金。

李鸿章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怂恿上海地方拖欠应付胡雪岩的协饷,同时还让外国洋行去找胡雪岩要钱。最后李鸿章又利用自己扶持的商人盛宣怀,让他联络各大商帮搞跨胡雪岩。

在盛宣怀的作用下,当资金周转不灵的胡雪岩找到各大商帮富户借钱时,大部分富户竟都冲胡雪岩摇头摆手,而另外的小部分人则对胡雪岩避而不见。

于是乎,胡雪岩的资金链便就此彻底断裂了,他辛苦打造的商业帝国也随之轰然崩塌。胡雪岩的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

胡雪岩在短短3天内,就宣告破产。


胡雪岩临死前,为何立下“胡李不通婚“”遗嘱?

1885年冬月,贫恨交加中,胡雪岩郁郁而终。

临终前,胡雪岩立下了一份只有三句话的遗嘱:

“第一,后人不要经商;

第二,后人不要从政;

第三,胡李不通婚。”

可以说,胡雪岩一生,成也因“官商一体”,败也因“官商一体”。

成是因为左宗棠,最终也是因为与左宗棠关系密切,才会惨遭李鸿章算计而破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