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道德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定慧堂


看到你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提的非常非常好。可是就目前来看我估计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不太多啊。为什么呢?因为目前有知识得人太多,而有智慧的人太少了。知识不代表人有智慧,智慧和知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层次境界的分别而已。我分为三个层次来论述一下这个问题吧。当然了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与理解而已。第一个层次就是《易经》是宇宙万物运行规律法则的系统理论。通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含有高深智慧的自然科学。第二个层次就是《道德经》是把《易经》里的两仪(阴阳)即两仪的“阳”仪现象通过文字形式体现出来的一种思想文化理论而已。也就是我们更加直观的通过文字理论来学习《易经》而已。第三个层次就是《道德经》最后的功能更加庞大就是通过文字语言理论把宇宙万物的总体母亲阐明了那就是一个字《道》而已。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就是《道生万物》。而“道”的具体体现在人类身上的功能就是一个字“德”而已。从而让我们知道了《经》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法则,而《德》是可以阴阳变化的一种功能体现而已。也可以是《上德》与《中德》和《下德》三种作为而已。


生命力提升


易经通篇有多少个字?道德经有多少个字?易经有六十四卦,道德经没有。最浅易的区别是,学了易经你就能给人算命赚钱,有能发家致富。道德经学了什么也不会,只能讲些人人烦的道理,别人还以为你是个疯子。


走自己的路182757971


个人认为,如果说《易经》是总章,《道德经》就是细则;《易经》是公式,《道德经》就是公式的演变之一;《易经》是神,《道德经》是形……《道德经》是《易经》哲学思想的解释和阐述。


由《易经》发展、启蒙、衍生的学文、学科众多,从天文地理,到医学伦理,可以说,整个中国历史,自古至今,都在延承着《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的哲思并不是道家独享,当然也并非是江湖术士的闭门绝技。

很多人认为《易经》是骗人的东西,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全是错,确实有投机者用《易经》招摇撞骗。但这不能说《易经》是骗人的,任何一种学问和技术,其本身并没有对错善恶,给它这种定性的是人,这就如同一辆汽车,可以给生活带来便捷,同时也会带来伤害,甚至死亡,我们不能说这是汽车的错。

《易经》本身有易理和术数之分。现在大部分人只知术数,却不通易理。术数是什么?简单说术数就是占卜,看运势,占吉凶……

道学尚浅,浅尝辄止,不能体会更高境界,借读过的几个字,占过得几个卦说一下感想。术数本身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神秘,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占卜也是用于日常来的,谁好了坏了,谁赚了赔了,谁又分了和了,有些人不用占卜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为什么?因为万事总有一些症状和规律,善于思考生活的人,或者是年龄大的人,都会修炼出这种本领。《易经》的占卜就是如此,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实,术数占卜,最终用到的就是易理,刨去千变万化的表象,在本质上往往是一样的。占卜是认识人生的一种方式,却不是唯一方式。易理,是《易经》总结出来的世间的规律法则,是术数的依据,但易理并不仅仅属于术数,不仅仅用于占卜。

术数,易理,这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为参照,互相证明解释的。现在人急功近利者多,很少能静心研究易理,却总投机于术数占卜,总觉得后者可以更快的给出答案和启发。其实不然,因为没有正确逻辑支撑的占卜,很可能给出的结果是错的。

简单说术数占卜骗人,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占卜,也更不了解《易经》,这世界很多东西都不是以“对错”作为标准的。


再看《道德经》,在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中,很详细客观的介绍了这本五千万经书。许先生说,这本书是一本“合集”,其中混杂了诸家之言,所以,这并非是道家,更不是老子的著书。但是,这并不妨碍《道德经》的经典,正如之前所言,世间大道总是相似,经书汇集各家经典,足见其概括性。

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太容易把这个问题想复杂了。《易经》作为百经之首,其后自然有诸多追随者和发展着,就像我赞同某个观点,定然也会从各方面来引证证明它的正确性,《道德经》就是这种“引证”。这即使两本经书的区别,也是二者的联系。

至此。


古代哲学思考


易经是方法论,道德经是世界观。道德经说明了宇宙万物是天道经过相对性变化而产生,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恶就没有善,一层层的相对性是万物的本质,天道是弦万物是音。

易经是解释如何利用天道,这是华夏神传和西方蛮夷的本质区别。我们是懂得天道并且利用天道,而西方只能跪拜服从天道。就好像我们的神都是人,西方的神是和人分开的。

六十四个卦是六十四种情景的应对方案,每个方案六个手段,共384种,再经过错卦宗卦复卦杂卦,无穷无尽的变化足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

懂易经的人经天纬地逆天改命呼风唤雨,神一般的存在。好在得道的人少啊,但是都可以造一代帝王霸业。刘邦有张良,刘备有诸葛亮,朱元璋有刘伯温,武则天有袁天罡。看看帝王背后站着谁,就清楚了


大同庄园


  《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区别是:《易经》里多是唯心的东西,《道德经》多是唯实的东西,这也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一根猫毛毛


易经是道理之经,道德经是道理及德名的释义及修道之经,也就是说道德经以易经爲宗,诠释了道的本质及在万物的体现。

在道德经经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在易经以太极爲基础上,再加上无极的观念,演绎的万物起源,这就是两者最基本的不同点。我们用数学次方就能理解两经相同的理论:


无极爲零,零就是道;

一是二的零次方,就是太极,一就是太极,万物起源于无,所以道德经説道生一。

二是二的一次方,就是两仪:阴仪与阳仪,从太极所生,也就是道德经説的一生二,而易经説太极生两仪是相同的意思。

三就是二的二次方,就是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从两仪所生,也就是道德经説的二生三,而易经説的两仪生四象是相同的意思。


万物就是二的三次方,就是八卦:乾、兌、离、震、巽、坎、艮、坤,从三所生,有了八卦就有万物,也就是道德经説的三生万物,而易经同样也説八卦生万物。


此外,道德经全文尽是综卦的思想: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企而不立,跨者不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综卦就是一体两面的思考模式。

道德经中还有许多卦的显象,如:损与益卦:“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无爲就是涣卦;

上善若水就是坎卦,喻君子以常德行,而老子以七善解释常德之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长。”讲的就是谦卦………。


读道德经先研究易经,可以获得更多对老子思想以及高层次道理的理解。两部经典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愿以此篇章与有缘人。


玄牝中道


《易经》和《道德经》两者都包含辩证法哲学思想,有人说,《道德经》是《易经》的最高解释。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区别有两点∶

一是所讲内容不同。《易经》讲的是变化以及变化的规律。易经有三大特点,“简易、变易、不易”,从这三大特点也可以看出,易经讲的就是变化。《道德经》讲的是道以及道运行的规律。说白了,《易经》是“易”字,《道德经》讲的是一个“道”字。

二是使用方法不同。《易经》是工具书,像字典词典,主要是用来查的。《道德经》是方略书,主要是用来学习领悟的。


有得观史


《易经》和《道德经》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承。很多人把《易经》仅仅当成一种看风水、算命的书,可能是心中的天有点小了。

<strong><strong>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关系”,


<strong>

中国人始终贯穿着“无中生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

文字的产生与演进过程中,《天人关系》也是一脉相承。

文字的产生过程就是中华文化的产生过程。



《伏羲八卦》 先天八卦

从自然先天而生,从自然先天生“文”,生“文字”,从自然先天“无中生有”。

完成中国文化——“无中生有”思维认知,开始中国文化——“一分为二”思维认知。



《周文王易》: 后天八卦

从伏羲“先天八卦”而生,易变“后天八卦”,演成易经64卦,核心字:易。

讲日月天地与人(万物)生长普通‘变易关系,提出【一阴一阳谓之道】。在【无中生有,一分为二】思维认知基础上,系统演成8次一分为二(64卦)定性定量认知,开启中国文化思维不断定性定量深入认知过程。由此,《易经》成为中国文化万经之首。



《老子道》 道德


老人从易经“道”出说“道”讲“德”,


道——从天地自然本生而成,(白话讲即自然规律)

德——人心认知自然万物而得,(白话讲即人认识自然)


以后天心 “德”而循先天自然“道”。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所在!最能体现“天人合一”,从自然(天、地)中来,到自然(天、地)中去!


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容易理解中国传统经典中“认识世界、记录世界”思维方式。可以非常形象理解《周易》、《道德》、《儒》、《佛》、《黄帝内经》等形成“天人合一”完整文化体系。


.

.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全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解字古诗文】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汉字老师、海外汉语老师、一名幼儿汉字启蒙师!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识字教程《人字学习法》,私信留言:“


汉字谷主


我读周易

周易之難难在須明潦一卦一爻之是何像征
`意义,否則仅孤立地去解读每一卦爻辞是没有意义的。周易又称像数义理之学,有其像才有其数、其理。六+四卦中有的卦爻辞的傢较好理解,tU如乾卦,其像为天为父为龙等,因此彖辞就系有元亨利贞,爻辞初九,因阳爻在最下位,故糸辞为潜龙勿用,但还有很多卦和爻辞之像弄不清楚有的卦像可解,tU如同人卦,是天火同人,火炎上,天亦向上行,古父二者属性相同两者结合故有同人之意,但还有许多卦爻辞实难解其像和辞,今之讲易者多,然多为酒靴搗痒,明白的,或较易明白的大讲特讲,不易明白或很不明的不讲,大多只照自己的理解子爪立地讲系辞,没有,或我还没有見到能从卦爻像上理解作者设卦糸辞的本义,然后作者要从卦、爻像中格出什么理,这才是最重的。希望编者纽织一些探求像数义理的高质量的文章。一

草帽山人


一句话:《易经》做事;《道德经》做人。

不是有人说了:“《易经》六十四卦代表了六十四种处事方式方法”吗。这是对的。远古时代奴隶主每次决定做某一件事时,都会让身边的管理人员(巫者)提供参考意见的。这时身边这些管理人员就会根据自己的见解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可能出于不怎么被接受的缘故吧,久而久之,这些管理人员就想到了一种能够尽量被接受的方式,利用人们心中存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是来源于“神”的授予。初期还可以,可久了以后,又冒出新的问题。于是这些管理人员利用自己日常的观察与思考,综合提出了:“河图”进行简单的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根据河图中的不足,又修改提出“洛书”,慢慢地他们不断修改,提出“阴阳八卦”,再就是补充成了《易经》。这是最初的经书,名叫《连山》。这套理论是依据自然现象总结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母系社会,根据需要这些管理人员又把它修改成了以女性为主的经书,被称之为《归藏》。进入父系社会后,人们又发现它的不足。于是,在周文王,周武王与周公旦的共同努力下,《归藏》又被修改成今天的易经的版本。由于难读,难理解。到春秋末期,孔子(也有人说是儒学后人)依据自己深入研读后进行简单的注解,这些注解材料被编入了经书内,一起被称之为《周易》。这就是传说中的“三易”,当代仅存完整的《周易》一种。近来又有传说,据考古活动,不久前《归藏》的残本已经得以出土了。由此可见,《易经》是管理人员利用人们心中的存疑被称之为“神”的崇拜象征,来进行较为合理地帮助处理奴隶主日常事务的 ,是神文化活动的结果。它是用一套严密的占卜方法取得某一卦后,进行一整套的解释方法,论述所要进行事项的可行性。也可以这样说,六十四卦就是向人们提供六十四个机遇。做事是否成功就取决于机遇的选择,占卜也在以后逐步发展成解决存疑之事的最佳办法了。可见,神文化的诞生在东西方文化史上是一样的,只是具体操作各有不同,加上西方并没能如我们民族一样跳出“神”的思考范围,以至于到今天他们还在用各种教会让民众进行崇拜而已,佛教也是此理。正因为如此,虽然他们提出了“哲学”一词,但他们的辩证思维产生却是落后于我们。

我在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阅读《道德经》以来,就始终认为此经书应该是作者用来劝解高层统治者修身养性的。据传本书的作者——老子这个老人家,出身于奴隶主高层管理人员中的图书管理员(是一个职位很低的公务员)。这个职务还是一个日常的管理层的秘书,但这个职位可以让他参与管理层的各种日常活动。这就给他提供各种机会进行阅读前朝高级官员的及听取当时所讨论的处理大事时的各种讨论意见,从中得出自己的想法。老子根据春秋末期的周王朝的奢侈生活造成了社会出现了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结果,加上自己无法在管理层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心痛之余愤然辞职。《道德经》就是这样的条件下得出的一部巨著,最初流传于民间(因为它是老子辞职西去的半途中受崇拜者恳求下所著的)。由于老子以“道”来取代前人心中存疑的“神”,试图以这样的具体形象解除存疑。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道”也一样解释不清楚,这才引发了数千年的“道”的争论。纵观《道德经》一书的论述结果来看,老子意图劝解统治者(即书中一再提出的圣人)以“道”为模板,加强自己的修身养性,以控制他们内心的私欲,避免过度膨胀的个人欲望,造成民众生产,生活等生存条件受到不应有的干扰或破坏。同时在民众中树立一种典范,让所有人过上一种简朴的生活,让生产得以永久地,顺利地开展下去。民富国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族群兴旺发达,长盛久安的硬道理。从今天来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一种新的技术推广,典范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总之,我们完全可以从学习《易经》与《道德经》的过程中,获得观察自然,观察人生及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做法。同样,老子的思维方式,理论与做法,并不像孔子的儒学“此一时彼一时”那样,可以长时间作为人类社会管理者学习,应用的,应该没有过时与错位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