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火神山建設不完全手冊,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這裡是中國

看完火神山建設不完全手冊,心裡是讚歎,是滿滿的感動。

但從官方公佈建造火神山、雷神山的時間節點,到最後交付使用,我沒有任何驚訝。

似乎心裡就認定,肯定能達到這個速度,即使它要克服那麼多的困難,但最終它一定會如期完成。

因為,這裡是中國。


是的,這裡是中國,她有不畏艱難堅毅果敢的民族基因。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與艱難困苦鬥爭的歷史。

盤古開天、愚公移山、女媧補天……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雖無從考證,但也反映一個民族敢於戰天鬥地的豪邁氣概,塑造一個英雄國度的基因和靈魂。

有史可考以來,從古代平均每年兩次大的自然災害,到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再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自然災害、汶川地震、雨雪冰凍災害、非典疫情等,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中國經歷的災難,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少。

而中華民族在抵禦災難時毅力和偉大,總是給人以震顫。災害面前,中華民族顯示了她的堅強和勇敢,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難。

災難之後的中國,總是能很快地重新煥發耀眼的光芒,一切好像沒有發生過,但彷彿一切都已沉澱在人們的心底,充滿東方神韻的旋律唱出了中國人歷經災難之後的從容。

自古以來,在地球上誕生了許多民族和國家,大多數都衰敗沒落了,而中華民族何以能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輝,彪炳世界史冊。

我想,這種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難怪,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在對世界歷史上各文明古國進行了比較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

“只有黃河、長江流過的那個中華帝國,才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國家。”

單看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疫情,全國上下齊心共赴防控疫情攻堅戰。

醫生衝上去治病,警察站出來值守,廚師給醫生做飯,工人緊急建造醫院。

有菜的拿菜來,有口罩的捐口罩,做醫療物資的連夜加班,懂健康知識的不斷宣傳……

正是因為此,所有的中國人,甚至全世界,都對中國最終能取得“戰疫”的勝利沒有任何疑問,無論疫情發展到哪個階段,這種信心都始終充溢於心。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但中國的影視作品裡,很少有美國隊長、蜘蛛俠這樣的超級英雄,更多的是群體塑像——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國度,它還屬於誰呢?


是的,這裡是中國,她有團結一心守望互助的偉大人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來都是中華民族的主旋律。《火神山建設不完全手冊》中的細節,正是這種精神的生動寫照。

中學時學過的課文《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大致還記得起來。汶川地震時的舉國同悲,我們都親身經歷。

在災難面前,中國人總是能空前地團結起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汶川村民駕車36小時,運送100多噸新鮮蔬菜馳援武漢。6輛卡車懸掛著同一句標語——“汶川感恩你,武漢要雄起!”這份跨越時空的情誼,令人動容。

山東日照,一位頭戴環衛帽子大爺來到派出所,放下一個紙包就轉身離開。紙包裡是12000元錢,一張紙條寫著:“急轉武漢,為白衣天使加油……”

疫情發生時,四川人陳雪燕正在尼泊爾旅行。得知家鄉缺防護物資,她果斷扔掉個人物品,帶回5800只口罩,回國後全數捐出,一個不留。

每個人,不但都積極地承擔著自己的社會責任,還儘可能地幫助他人。

我們會發現,平平無奇的人群中,原來藏著這麼多閃亮的靈魂。當災害降臨,守望互助,始終是中華大地上亮麗的風景。

單說我的老家信陽,前幾天曾發佈醫療物資求援的公告。我在朋友圈轉發之後,有好幾個網友聯繫我,提供物資線索。

我撥打求援電話,一直佔線,整整佔線兩天,太多太多願意提供援助的人都在聯繫他們。

兩天後,信陽官方發佈公告,物資已經籌措齊備,向社會各界表示謝意。

中國人,在同胞需要援助的時候,從來都不吝嗇自己的力量,哪怕身在天涯海角。現在,全世界的口罩都快被中國人買完了。許多都是海外華人買來,捐贈給國內的。

還有更“硬核”的華僑趙普洲先生,為了給國內弄口罩,直接在柬埔寨收購了一家口罩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是的,這裡是中國,她有統籌全局協調四方的制度優勢。


建設一所這樣的醫院:34000平方米,1000張床位,上下兩層樓,完善的醫療、消毒、汙水處理設施,病房裡有獨立衛生間、空調、熱水器、電視機和5G信號。難嗎?

放在平時,一點兒也不難,很多建築公司都搞得定。

但十天內建成並交付使用,就難上加難。市場經濟在這個時候不管用,沒有人願意為了賺錢往疫區跑。

但我們無比篤定:在中國,它就是能建成。

不光是這次,17年前的小湯山醫院,也是這樣建成的。

還記得電影《2012》嗎?如果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誰來拯救全人類?

好萊塢災難片之王羅蘭·艾默裡奇告訴觀眾:中國!

片中,中國是現代諾亞方舟的承建者和建造地,地點選擇在四川某處。原因在於——只有中國能在這麼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這麼大的工程。

連外國人都知道,若論動員能力、調配能力,中國首屈一指。

回到當下。封閉一個超千萬人口的、交通樞紐型的大都市,不僅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封城之後,雖有一時的焦慮,但總體上秩序井然。

全國各地,都根據疫情開始了防控行動。河南接地氣的作業、浙江講科學的手段……中央一聲令下,從城市到農村,舉國上下齊動員。

偌大一箇中國,14億人民中大半都待在家裡不出門,社會還能平穩照常運轉。這已經不能用了不起來形容。

當人民群眾“家裡蹲”的時候,國家機器正高速運轉。大的方面看,各級黨組織、人民軍隊,都已經進入戰時應急狀態。

小的方面感受,我到小區門口取個快遞,都能看到七八個人全天守在那裡,有保安、有單位後勤處和保衛處的老師、有片警、有街道辦事處的人,還有民兵和志願者。

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再是空洞的說教,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存在。不管你是否知道“四個自信”,這種感覺你都會有。


當然也存在不少問題,網上也有很多批評的聲音。但誰也不能否定,就全國範圍來看,防控疫情的行動是科學的、有力的。對已經發生的一些矛盾問題,解決和改進的態度,也是真誠的。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英模報告會上,央視記者張泉靈的報告最後有這麼幾句話,也非常符合當下的境況——

大災難中,我們用最快的速度,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萬眾一心,共赴國難!

大災難中,我們用最人性的方式,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國家的堅韌與大愛!

這就是最真實的中國——我的祖國!

那麼現在,抗擊疫情的戰役正在進行,我們大家都在為此不懈努力。

如同我一點兒也不驚訝火神山醫院會如期建成一樣,我也絲毫不懷疑,與新型冠狀病毒的這場戰役,我們終將迎來勝利。

到那時,全國人民走出家門,去自由呼吸外面新鮮的空氣,去和久違的親友舉杯慶祝,去盡情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去用盡力氣放聲歌唱——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