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金,宋不算“三国演义”呢?

小仙女一米七


谢谢收看影妹侃历史,蒙古,金,宋处于一个时代但不能算作三国演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三足鼎立的基本条件

历史著名的三国演义发生着东汉末期发生的魏蜀吴三国时期,这三个国家里曹魏实力最强,但其余两国军队也很强大,蜀汉山地作战,东吴水面作战,加上两国都有各自的天险可以抵御魏国的进攻,同时可以让曹魏处于两面作战使得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直维持。

反观蒙古、金、宋这三个国家就没有满足三足鼎立的条件,南宋有天险但其政治制度导致国内重文轻武总体上没有强大的军队。

金朝处于北方,在大平原上没有阻挡蒙古铁骑的天险,蒙古可以对金朝北部边境任何地区发动打击,金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国家关系

魏蜀吴三国因为曹魏的强大让蜀汉和东吴大多数时间处于结盟状态,夷陵之战后双方也放弃了战争重新处于结盟状态共同对抗北方的曹魏。而且魏蜀吴的领导者都是汉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彼此之间的矛盾来源于政治上是统一中国和兴复汉室的矛盾三方没有民族矛盾!

蒙古、金、宋三国则相反,宋朝和金朝因为靖康之耻的关系是让当时汉民族和女真族之间的民族仇恨上升到不死不休的状态,彼此之间都想将对方赶尽杀绝!根本不可能像蜀汉和东吴一样进行结盟对抗蒙古。

蒙古原来依附金朝的部落联盟,一直被金朝压榨挑拨内部关系,金军经常深入蒙古部落进行“减丁“这样的政治性屠杀政策,让蒙古族和女真族的民族矛盾加深。宋蒙两国和金朝皆有死仇,在后来的蒙金战争中宋朝不断送给蒙古物资和主动进攻金朝可以看出金宋两国无法做到像蜀汉和东吴一样的联盟关系!

国家巅峰期不在一个时代

魏蜀吴三国时期能保持微妙的平衡因为有强大的军队和天险防守之外,还有就是三个国家的巅峰期衰落期都处在一个时代,没有错开。曹魏巅峰时期被孙刘联军在赤壁打的大败,蜀汉巅峰时期被东吴大败,魏国衰落司马懿夺权的时期,蜀汉内部刘禅在宠信宦官,东吴宫斗也是杀得血流成河,三方国运相同,一起兴起一起衰落。

宋蒙金三方虽然同处在一个时代,但在国家发展上根本不是一个时间段上,宋朝在靖康之耻之后领土龟缩在东南半壁江山,早期还有岳飞韩世忠这样优秀的将领,后期南宋再也没有出现过和岳韩二人一个级别的名将!

金朝则是入主北方之后,获得了大量人口钱财让金朝全国上下陷入了享乐之中,加上承平日久武力松弛,后期的金朝已经末期的北宋一样,军队没有战斗力贵族沉迷于享乐没有当年完颜阿骨打时期的锐气!

蒙古和其他两国则不一样,当时的蒙古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最恐怖的战争机器,蒙古国家实力正在高速发展处在巅峰期。面对已经腐朽和金朝和衰落的南宋这两个行就将木的王朝举起了屠刀!


影妹侃历史


三国演义也叫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先从地理位置说,长江以南分两个国家,蜀和吴,长江以北是魏。蒙古、金、宋地理位置自北向南是蒙古、金在中间,最南边国家是南宋,金夹中间不能称三足鼎立。

政治和军事上魏蜀吴三国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是蜀吴弱,魏国强,蜀吴只能偏安一隅,打仗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三国魏国占天时,蜀国占地利,吴国占人和。蜀吴联合才能对抗魏国。金灭辽,金国又灭北宋和南宋秦岭淮河对峙。北部蒙古高原蒙古族崛起,对金用兵,金不敌蒙军,金国遇到崛起蒙古国没有联合南宋共同抵御蒙军,反而南下攻南宋也吃败仗。加速了金朝灭亡。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知道吗?蒙用兵24年灭金,南宋还傻了吧唧落井下石联合蒙军灭金国,还给蒙军30万担粮食。公元1234年金国灭亡之后,蒙古和南宋边界接壤,蒙军继续南下灭南宋,这时的南宋朝廷才如梦初醒,辽和金是豺狼,蒙古可是老虎,南宋坚持40多年,公元1276年南宋被蒙古灭。

民族问题,三国是三个民族战争,蒙古族、女贞和汉族。

我个人认为蒙古没有统一中国,那就是民族之间战争。蒙古统一中国后,而且继承中原王朝政治制度,可以看做一统天下战争。(天下指中国)对于三国演义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话历史谈道理


我是無月,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蒙古,金,宋,确实是同时代的三个国家,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三国演义”。

我们先来看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简单分析过后,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是三个平分天下的国家,尽管那时候中原还有一些小的诸侯没有被消灭,但对大局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

此外,孙刘曹三国一直彼此明争暗斗,打来打去。

最后,三个国家处于很微妙的均衡形势,任何一方做出过激的动作,都会影响整体的局势,导致三国鼎立局势的结束。

那么我们来看看蒙古,金,宋三国,为什么我说不算“三国演义”。

首先,这三个国家没有平分天下,别忘了还有西夏,而且蒙古但是还不在中原的天下范围之内。

其次,蒙古先期与南宋没有太多交集,也就是蒙古灭金的时候,和南宋联络了一下,然后南宋就想着去占点便宜。

最后,就像前面说的,蒙古和南宋、金不在中原内,都和金有交集,但蒙古和南宋,没有产生冲突。

所以,蒙古,金,南宋不算“三国演义”。

相反的,当时确实有一个“三国演义”,是北宋,辽国和西夏。

这三国才是真正的三国演义,一开始辽国和北宋都可以捏西夏,但李元昊带领西夏崛起,成功和辽国,北宋站到了一个层面上。

从此,其中两国爆发战争,另一国就有了机会,只是三国后来都趋于倦怠,没有了竞争而已。

以上为我的个人观点,欢迎评论交流。


無月文化馆


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蒙古 宋 金 这三国之间的关系

金宋之间是世仇 蒙古与金之间也是世仇 南宋与蒙古结盟灭金 金朝灭亡后蒙古采取迂回战术灭南宋。这其中的蒙古,金,是少数民族所建立。

而对比“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时期,经两汉一统局面维持了四百年。东汉后期,政治腐败,横征暴敛,加之灾情严重,民不堪命,农民纷纷奋起反抗。州郡官吏也纷纷扩充势力,与王朝的关系日益松懈,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导致的分裂形势日趋严重。 王朝为加强对州郡的控制,改行政长官“州刺史”为统掌军政大权的“州牧”,并派有名望的人去充任,结果适得其反,加剧了割据。

京城的混乱,董卓的专横,促使割据势力迅速扩大。州郡牧守各树一帜,招兵买马,剧增私兵部曲,纷纷讨伐董卓。混战迭起,形成四分五裂局面,东汉王朝随之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三国形成时期。

三国形成时期战争这一时期中,曹操挫败群雄,统一中国北方,孙策攻取江东、刘备攻取巴蜀为立国之地,形成三国鼎立格局。 从中不难看出,三国演义中的魏,吴,蜀三国,其本质是汉人割据势力经历长期动乱发展而形成的。


再谈蒙古与金之间的关系,其中蒙古诸部长期被金朝统治,压榨,为金的属国,金为君,蒙古为臣。后来到了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的诸部统一,开启了两国之间的战争,并在南宋的夹击之下,金国灭亡。

综上,蒙古,宋,金之间,不论从民族还是相处关系而言,都与三国中魏,吴,蜀,不同。所以不算“三国演义”。

我是君菌马克~( ̄▽ ̄~)~,一位不那么正经的大学生,欢迎关注我,一起讨论历史趣闻。


君菌马克


这里是平興论史

首先我们先要理解一个概念,《三国演义》是明代描写汉末历史的小说,它不是正统的历史史书。“三国”都是人来定义的,就像南北朝时期北周北齐南陈也被称之为后三国时代。所以只要你愿意,任何时代只要存在三个不同的政权即可被称之为三国演义。

而为什么蒙古、金、宋不能称之为三国演义呢,从《三国演义》本身分析,我想其原因主要应该体现在地理和文化上。

地理因素

首先,《三国演义》杜撰的是汉末三国的故事,其政权的迭更主要集中在汉朝的统治疆域内,其性质是群雄割据、证券更替。蒙古、宋、金三国不说首先民族组成完全不一样,其地理位置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汉朝所统治的疆域与范围,这是无可厚非的。况且中间还隔着一个西夏,所以说是四国演义可能会比三国演义更靠谱。蒙古灭宋以及灭金和曹魏打蜀汉以及东吴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蒙古灭宋灭金是对一个国家文化以及政权的颠覆,俗称“亡天下”,而三国混战则是不同封建割据势力相互割据与吞并,俗称“亡国”。

所以从地理上看,蒙古、金、宋是不可以成为《三国演义》之中的三国的关系,他们的攻伐性质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文化因素

其次,《三国演义》之中三国文化经济等都是直接从汉朝继承而来,除了地方风俗和政府以外,其余大致相同。反观宋、蒙古、金三国,其得国经过可以说联系都不是很大,更别说是文化习俗会有任何相似之处了。《三国演义》之中三个国家使用的文字以及衣冠基本相同,如果以此来判断宋、蒙古、金为何不能称作《三国演义》也就显而易见了。

结语

所谓三国其实只是地域上的划分,单从文字理解,宋、蒙古、金成为新的《三国演义》并不是不可。但是就地理与文化和《三国演义》对比的话,那还是与之大相径庭。

这里是平興论史,我们下期再会。


平興论史


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理解,如果是像魏蜀吴那样东汉灭亡后分离出来的三小国才算三国演义的话,我认为蒙古,金,宋也不算三国演义, 当然,这样是比较狭隘的看法。

理由:

1.魏蜀吴都是汉族政权,承认中国的正统地位,将来三家有一家再一统的话还算是改朝换代。

而蒙古,金,宋关系则和三国不太一样,蒙古,金在当时的环境下应该都算是外来征服民族,本身九不承认中国正统,所以,也没有人拿他们比作三国。

还有一种看法是比较相反的了,即是说把蒙古,金,都包含在中华民族的范围之中了,也可以看做是三国演义。

不过这样的看法并不主流,因为我们看待历史问题要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





兔儿脸


南宋、蒙古、金三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交锋是典型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专属于汉末三国魏、蜀、吴。而是突出表现于历史长河的各个军阀混战时段。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三国的战争演义过程。

公元1232年12月,蒙古大军再次攻打金朝,南宋派遣宋军协助蒙军围攻开封,从而拉开了南宋联盟灭金的战争。到了1233年8月,孟珙占领唐州,使金哀宗逃往四川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金哀宗只好龟缩进蔡州做最后的挣扎。

公元1233年11月,孟珙率领宋军与蒙古大军会师在蔡州城下,对金哀宗发起了进攻,在金军顽强地抵抗下,攻防战斗持续激烈进行,到1234年2月,蔡州城终于被攻下,金哀宗自缢,金国灭亡。代表南宋实现了一雪百年国耻的将军孟珙,他的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他的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某种程度也算是岳家军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岳飞壮志难酬的一种慰藉。

围绕着南宋的联蒙灭金的议题已经谈论颇久,大多是指责南宋好了伤疤忘了疼,一百多年前北宋与金国为了联合灭辽签订的海上之盟,在辽灭后也为北宋带来灭国之灾。在联蒙灭金之后,强大的蒙古就开始持续不断入侵南宋,与虎谋皮的悲剧又再度上演,难道是南宋政府集体昏聩做出的错误决定吗?

其实不然,南宋的核心决策层早就关注到蒙古的崛起,对这个新对手充满了戒备心理。在联盟灭金行动的20年前,南宋余嵘在出使金国的期间,亲眼目睹了蒙古与金国的战争,余嵘回国之后,给宋宁宗写了报告,直言现在的蒙古军队锐不可当,颇像当年金国崛起时的状态,而金国士气低落,朝廷上下充满了悲观主义情绪,更像是辽国灭亡前的样子。他建议要召开一次针对蒙古的战略会议,南宋的边境战备要提到议事日程了。

随后南宋对蒙古进行了多次深入研讨,名臣真德秀特意出使金国进行了考察,回来以后研判金国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了,相比金国而言,蒙古更加强大,将是南宋未来最大的安全威胁,他提出的策略是“巩固国防建设,提升战备水平,对外要提高情报工作,时刻关注蒙古的动向。南宋的高级别合议上,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都认为金国南迁,一定会对南宋发生战事,但最终金国还是会被蒙古消灭,那么南宋将会面临一个更加难以对付的敌人。因此,蒙古后来多次派使者游说南宋助其灭金,南宋均给以拒绝。

这时的金国正面临三面楚歌的被动局面,北面的蒙古不断入侵,西边的西夏派军骚扰,原来的辽国贵族趁势独立建国,只有南宋方向一直保持着和平状态。从理智上说,金国此时最优选择是拉拢南宋,与南宋建立同盟,让南宋向西抵御西夏,在四川防御蒙古经川绕到金国背后的企图,况且南宋还有比较充沛的战争储备,可以大大减轻金军的军费开支压力。但是金国长期以来对南宋的轻蔑态度,使金国产生了第二个致命错误。金国不但不试图修复与南宋的关系,反而举兵南下入侵南宋,想通过征服南宋换取战略空间和战略物资。但时事比人强,金国迷信的军事能力在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随着南宋顽强抵抗,宋金两国很快形成了战略对峙,在几年的战争中,金国不但损兵折将,仅有的财政也被消耗殆尽,最致命的是,金国的战争选择迫使南宋不得不开始和蒙古进行联盟的接触谈判。

只不过南宋的同盟谈判只是做样子给金国看,对于联合蒙古的后果,南宋上下都很警惕,工部尚书赵范就当面提醒宋理宗:“宋徽宗时期和金国的海上之盟,刚开始觉得计策很完美,但接下来就自取其祸,往事历历在目,可千万要警惕。”他们谁都不愿意重蹈联合金国灭辽的覆辙。因此这样的谈判愣是被南宋拖了5年之久。金国当时主和派看到了南宋与蒙古联盟的迹象,这种危险的信号迫使金国主动停止对南宋战争。

随着南宋边境威胁解除,南宋面临一个未来局势走向的选择,是与蒙古联合,还是与金国和谈,还是袖手旁观,实行不干涉政策?经过反复权衡,南宋选择了第四种方案,两边下注,互不得罪。南宋一方面和蒙古继续接触,对蒙军挑衅边境采取忍让态度,另一方面两淮战区司令赵葵和金国达成共同防御蒙古协定。

随着时局的发展,南宋已经看到宋军参加不参加对金国的战争,金国的灭亡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如果继续对蒙古采取拖延策略,等金国灭亡之后,蒙古会以此为借口,马上针对南宋挑起战事。参加灭金战争,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同盟关系,获得金国侵占的领土,既可以为南宋获得足够备战的时间,又因为拿回河南、山东作为周旋的战略空间,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金国派使者给南宋讲“唇亡齿寒”的道理的时候,南宋此时已经没有兴趣听了,一个没有实力的“唇”是打动不了“齿”的心的。

当联蒙灭金战争胜利结束,孟珙带着大量战利品和金哀宗的遗体献给宋理宗的时候,南宋到处欢欣鼓舞,但有大臣还是非常清醒的,监察御史洪咨夔说:“一个被打残的金国现在亡国了,有什么高兴的,以强大的蒙古显示出来的战斗力,现在我们天天都增加战备还总担心时间来不及了,有什么道理兴高采烈地相互道贺。如果大家都开始放松警惕,难道要重新上演北宋的悲剧吗?”由此可见,当南宋做出联蒙灭金的选择时,也是大势所趋,权宜之计。南宋在联蒙灭金的前后都是比较冷静和理智的,并非像现在流传的那样的不堪。


步鸣


历史上的三国指(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期间经历了联合、战争、再联合、再战争的多次交替。前后三个国家相互鼎立了将近60年,演义了精彩的“三国演义”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

魏蜀吴之所以能上演三国演义,是因为他们三家的实力旗鼓相当,虽然从趋势上讲也存在此消彼长,魏国渐渐坐大,蜀国和吴国的国力渐趋衰落,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谁也没有力量独自吃掉第三方,大家在相互争夺势力范围的攻伐中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三国演义”期间,三个国家,特别是东吴还多次与曹魏和蜀汉联合,共同对抗另一方,三个国家中也出现了很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他们战略清楚,战术适当,这是三国能鼎立近60年的主要原因;

而蒙古,金,宋三个政权,

首先,三方的实力严重不对等;蒙古日渐强盛的时候,金和宋已经经历了长期战争,两个国家都在走下坡路上;

其次,蒙古兴起时主要兵力是骑兵,宋金的步兵,对骑兵天然弱势;这是生产力的优势啊!

其三,三家政权同时存在的时间太过短暂,蒙古对金和南宋的征战,出现了金和南宋节节败退的一边倒格局,即便金和南宋形成实质意义上的短暂的结盟,也抵档不了蒙古铁骑的大举进攻;

其四,当时的金和宋都缺少目光长远的战略家,也缺少长期对峙的战略准备;因此,没能出现新的“三国演义”的历史。


鹏学天下


蒙古、金、宋的关系不是另外一个“三国演义”。

这种思维首先就不严密,别忘了前期的辽政权,后期的蒙古政权。个人认为,把两者拿来做比也很牵强,但为了纠正你错误的想法,我就分析一下。

魏蜀吴三国的争斗和合作基本是汉民族内部的事情,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大。魏蜀吴的存在是汉中央政权分裂和奔溃的结果,是汉朝内部地方诸侯最终争斗的结果,而存在的时间也只不过一百余年,各自建立政权也只有几十年而已。虽然是三个国家,但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是密切相关,独立分开研究就有点不合适。

反观蒙古、金、宋,都是三个民族各自建立的政权,存在时间均超过百年,也算是国家分裂时期三个比较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其他分裂时期的政权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他们都有各自比较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系,魏蜀吴的实力首先就不能与蒙古、金、宋相比,魏蜀吴的政治版图基本在以往汉王朝中央政权控制的势力范围内,蒙古、金、宋则超越了传统的政治版图,这也为元统一时期建立非常辽阔的疆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魏蜀吴是汉族中央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最终又走向统一的具体表现。三国鼎立的后期,由强大的魏消灭了蜀、吴的地方割据政权,统一了三国,而魏又被权臣窃取建立了晋。西夏、金、宋三者任何一方都没有独自消灭其他两方的实力,且政权存续时间也不算太短,这就是三方可以相互牵制、并行于世的重要原因。西夏控制西北、金控制北方及东北,宋控制南方。三方相互合作,也相互斗争,宋基本处于守势、另外两方处于攻势,最终蒙古、金、宋谁也没能消灭对方,三方的灭亡是由外部势力蒙古的强势崛起和干预而导致的。

这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和汉民族军事斗争,少数民族击败汉民族并统一国家的特殊分裂时期。他们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时期最强大的地方政权。

所以蒙古、金、宋的关系不是另外一个三国演义,两者的相似度并不高,因此不太适合放在一起做对比研究。


胡话三国


历史观不同造成的!

中华民族史观角度,辽宋夏,宋金夏还是蒙古宋夏都是三国演义!

中央王朝正统史观,只谈以汉族为主导的封建政权!魏蜀吴就是这种情况!

而两宋时期,最终形成以刘蜀政权为正统的历史观,改变陈寿编写《三国志》以来以曹魏为正统历史!这就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历史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