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韦庄的《应天长》?

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


怎样欣赏韦庄的《应天长》?


前面一个回答刚好是回答、赏析了韦庄的《清平乐·野花芳草》,三千多字中间有近两千字是介绍韦庄。他被世人认为是“花间词派”代表人物,以艳词为代表作。实际上他却是心怀百姓的前蜀开国名相,也是晚唐一流的诗人和词人。

韦庄在大唐衰亡之时毅然决然离开中央,投奔蜀地,也从此放弃了写诗,转入写小情调的词牌作品。而词牌在晚唐就是歌女代言体,内容一般流俗,并没有入宋之后开阔的主题、眼界。题材囿于羁旅闺阁,用词精巧华丽,自娱自乐的小情调作品,就是当时词牌的状况。

那么,韦庄被选成“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肯定是符合时代特色,并且尤其出众的。王国维语:“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说明了韦庄不同于常人的笔力。

应天长,词牌名,又名“应天长慢”、“应天长令”、“应天歌”、“秋夜别思”、“驻马听”。以韦庄《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题主提到的应天长,韦庄有两首,一首就是作为正调首创的《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另一首是名气更高一点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不知道题主问的是哪一首,不过因为前面说了这些词并没有什么深意,只需要搞懂字词,理解韦庄笔法的“骨秀”即可参透,那就都说一说吧。

《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 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 断肠君信否。

这首词属于“花间词”最常见的内容,就是女子思念人的词作。按照双调一般特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春昼午:春季白天正午的时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庭院深深、无人来往。这就是春天时节一个静谧的小院子。这是远景,接下来写近景,在景色中透出人的情感来。

“画帘垂,金凤舞, 寂寞绣屏香一炷。”这就是室内的摆设了。这几句虽长,却只写了两样东西:画帘、香一注。画帘两句,一动一静。金凤舞,实际上就是画帘上绣的金凤在和风吹动之下摇摆,体现出闺房的奢华,一注清香,则体现出女主人的高雅、讲究。同时,既然有风,那么香烟也是随风飘荡,充满寂寞空庭。我们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到室外的宁静,室内的幽绝。

这种环境,正是看似风平浪尽,实则容易引发人内心思绪横漫的幽绝胜境。修道之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得道,就是入魔。

而女子没有那么玄乎,她的心也动了,却只是想念自己的情人。

进入下片抒情。同时时间流逝,从中午到了晚上。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碧云天,是女子看到的夜色,也指代女子想念的人。所思念的游子就像那碧天中的云彩一样行踪不定,只能在梦里往来相见。

“夜夜绿窗风雨, 断肠君信否。 ”绿窗,就是很华丽的窗子,出自唐冯贽《南部烟花记》:“隋文帝为蔡容华作潇湘绿绮窗、上饰黄金芙蓉花,琉璃网户,文杏为梁,雕刻飞走,动值千金。”

这两句又转换了情境,变成了女子直白的呼唤和诉说:我夜夜在这窗子底下听风雨销魂,想你想得肝肠寸断,你可曾有一点儿知晓?这里的“君信否”其实就是“君知否”,寂寞的女子在极端的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这两句诚挚恳切,无华丽辞章,却深入人心,惆怅情思盘旋郁结,词断而意不散,深得唐诗意在言外的奥妙。

我们也可以看出韦庄的“骨秀”的特色,用词未必华丽无匹,潜藏在文字下的惆怅忧伤却更胜一筹。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这首词同样是思离别之作,有些人认为表达了韦庄从中央入蜀后思君之作,其实没必要这么附会,正如我前面那篇文章所说,韦庄入蜀,是彻底对唐王朝上层政治斗争绝望之后做的选择,可以说义无反顾。甚至从此不再写在当时能够起到言志作用的诗(900年后韦庄再无一首诗问世),而是写写无关政治,风月无边的词。

他若真是有那种想法,必然会用诗表达。看不起词,但是又要写词,是晚唐五代直到北宋初期所有文人的共同态度。韦庄自然不例外。

这首词和上一首在文思安排上大致相同,略有不同的就是上片说事,依旧是下片抒情。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离肠,即是指离情。结,谓离愁郁结。一寸、千万通过以小写大的对比,说明离愁之深,相思之苦。分别半年了,你我却音信断绝,这份离愁在我心中百转千回,郁结难消。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分别那么容易,再相见却很难,一转眼已是玉楼杨花满天飞的时节,像极了送别你时漫天飞雪。注意这里只是分别半年,所以这个“又是”自然不是送别时场景的重复,而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唐·韩翃),正应了“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南梁·范云),从飞花想到飞雪,从而想起离别,可见对怀人的牵挂,是无时无刻,无处不触景生情。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暗暗相思,无处诉说,愁过繁华似锦的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心情更凄恻。明月从来寄相思,天下共望之。我在这里暗暗相思,无人诉说,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样看着明月想着我呢?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黦(yuè):黑黄色。这里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晋朝周处有《风土记》:“梅雨沾衣,皆败黦。”一时情到深处,忍不住泪流不止,落在衣袖上,留下点点斑痕。

这两首《应天长》语言并不繁复绮丽,表达感情也是直抒胸臆,贵在毫无遮掩地倾诉真情,至于文辞笔法,正是韦庄最擅长的白描,寥寥数笔,写尽闺阁相思形态。

文字浅直而情感真挚,是之谓“骨秀”也。


梧桐树边羽


问题:怎样欣赏韦庄的《应天长》?


韦庄和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韦庄是唐末五代时京兆杜陵人,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

他在唐昭宗时期进士及第,后因旋以左补阙宣谕两川,于是就留在四川不回来了。并且拥立王建称帝,韦庄出任了前蜀的宰相。

韦庄传世有两首《应天长》,都是典型的花间词风。

据说,韦庄有一个爱妾被王建招入了宫中,韦庄有不少词都是抒发的这种痛苦。

无论是与不是,花间词中有太多的思妇之词都是这种风格。

一、《应天长 绿槐阴里黄莺语》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女子怀人,是花间词最常见的内容。

这首词以写景起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唐金昌绪有《春怨 / 伊州歌》诗云: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词的第7句后面有”空有梦魂来去“之语,思妇在午间春睡中,被黄莺惊醒,深院无人,只有绿树铺阴,鸟儿空啼。

画帘垂地,微风中轻轻摆动(金凤舞),绣屏前幽香一缕。窗外天空里是漂泊无依的白云。 山水相隔,情人之间只有梦中相见,断肠一般的痛苦令我每夜因思念而失眠,独自面对窗边的风雨。您相信我的这一片深情吗?

二、《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这首词与上一首主题相同,表现手法不同。开头并不起兴,而是直抒胸臆: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看到这两句词,不由得想起南唐后主李煜曾经有《清平乐》写过”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韦庄说,离别半年来,音书断绝,思念之情百转千回(一寸离肠千万结)。

一寸离肠千万结。结,梁武帝萧衍诗《有所思》可知,结是指腰间的衣带,相挽成结,常用来表示思念: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

宋词人张先也有词云: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难相见、易相别、暗相思,一首小词三用”相“字,可惜是”相“思、”相“别而不能”相“见。

玉楼花似雪,这时候才开始写景,通过写景点明时令,古诗词中常有春天怀人思远。南北朝·何逊《范广州宅联句》云

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还是指因思念夜中无寐,独对中天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yuè)。黦,陈旧而发黄黑色,因思念而落泪,沾染了衣袖。


结语

这两首词,表现手法有些区别,《应天长 绿槐阴里黄莺语》以写景发端起兴,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开篇就直接抒情。

《惠风词话》的作者况周颐说:

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娜动不得。

意思是,诗词不一定发端都是写景,亦可以直接点名主题。我们欣赏古诗词的时候,可以注意到情景安排的这些细节,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问题:怎样欣赏韦庄的《应天长》?

回答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

题主所提问题过于草率,或者可以毫不留情地说,题主显然对“宋词”的理解尚未入门,基本还是门外汉,也可以说是个“棒槌”,其原因如下所述:

  • 稍有文化常识的人都明白,《应天长》为“词牌”名称,绝非某一阙词。一个词牌即就是同一个人的作品,通常不止一首词作,也许有几首作品,而且同一背景同一意境,意思相近。就比如“花间派”的代表人物韦庄的《应天长》,据我所知至少就有两阙词为为后人熟知,堪称经典之作,而且所表达的意思大同小异,不知题主让读者来欣赏哪一首?让回答着一头雾水,不知其可!具体摘录如下:
  • 其一,《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 其二,《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如是说

  • 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板块,就“文化领域”而言,大家普遍有这样一个感触。原本能回答的问题远远不如其它领域,所能涉及的问题,特别是诗词歌赋方面更加屈指可数。
  • 另有一点:“文化领域”原本就是“小众”群体,其娱乐性、可读性,从众性有很大的局限。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们的题主能不能严谨细致一点?可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丝敬畏之心?是否对读者负责,使“文化领域”的问题富有层次,使读者观后有所收获?打造出一个精品平台。
  • 我认为(个人所见,一家之言),由于“今日头条”的阅读群体,在文化修养方面,良莠不齐,这是其存在的特殊性;因为是娱乐平台,入驻门槛较低,创作者也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文化底蕴有限,使得这个领域的创作者阅读量低,点击率不高,因此严重影响这一领域创作者的“垂直度”和“信息增长量”。
  • 在古诗词阅读鉴赏方面,都是从娱乐的角度出发,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更别说创作、扎实的写作理论。大部分还是业余、初级水平,并没有实际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依据,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综上所述

如何面对古人的文化艺术精品,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在如今“国学热”、“民族风”的吹拂下,敬畏天地万物,敬畏古之先贤,敬畏他们的文化遗产。

晚清诗人文廷式曾经说“生人之祸患,实文章之幸福。”人生遭遇的不幸,会增加诗料,但不会让本不具有诗人天性的人成为诗人。

韦庄天生情感敏锐,中年以后饱经忧患,他的人生阅历,都成了他诗词的素材,但仍须经他性情的蕴酿,方得成为文学。这就正像蜜蜂酿蜜,最关键的不是花粉,而是把花粉变成蜜的转化酶。

恕我直言,针对题主这个问题,我无从选择也无从回答!大家好!我是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但确实是我的肺腑之言!文友有何观点,敬请畅所欲言!


兵法天下


应天长

韦庄

别来半岁音信绝,一寸离肠百千结。

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韦庄(836——910),晚唐诗人,与温庭筠齐名。59岁中进士。

二咬文嚼字

1“结”与“叠”

“结”就是疙瘩。解不开的疙瘩。

“叠”是折起来。

“结”最好。

2“又”与“正”。

“又”说明已过了一年。再次。

“正”是当下发生的。

3“沾”与“湿”

“沾”说明眼泪的量少,只是湿润,不是嚎啕大哭。所以用“沾”。

“ 湿”说明泪水较多。

4“黦”与“也”“多”“斑”“皱”

“黦”黄黑色的斑点。表示泪水玷湿衣袖斑斑点点。

“也”语气词。只表示沾湿过,没有样子。

“多”表示泪水多。“斑”只表示形状无颜色。

“皱”表示衣服折叠。无泪水形状,写的不细致。

故“黦”字好。

三意境

我们离别已经有半年了,音信全无。我的一寸愁肠已经结成了千百个疙瘩。容易离别相会难,现在玉楼又是月光溶溶满树梨花了。

总是暗暗的思念,没有办法给人说。惆怅到夜里月儿都被愁丝缭绕。想到深情时,泪水沾湿红衣袖,斑斑点点尽是愁。








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唐代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跟他的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

1.《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全文:“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词开头两句是说,别后半年来未收到你的信,思肠为你断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结着万千的愁,每一个愁结都揪着我的心。“一寸”句:意谓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离肠:犹离情。结:谓离愁郁结。

首句正是实写,是全词抒情线索的起点,也是笼罩全篇的冠冕。他既点名了别后的时间是“半岁”,又倾诉了别后的情况是“音书绝”。以下的词意全从此语生发出来。下半阕悬想对方相思情景,又体现出两地同时,两人同心,彼事己情,一齐摄入,映照玲珑,构想深微,笔致错落,这都是在鉴赏中值得认真体会的。

2.《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全文:“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他的这首词表现一个女子对行人的思念,属于花间词常见的内容。这里先写室外景,槐树成荫,说明时令已届春深;黄莺啼啭,显见天气晴朗暖和。作者的笔触继续深入,镜头渐渐移向女主人公的居室。全都是具体描写,只有“寂寞”二字流露了作者的倾向,全部用来铺垫描写女主人的灵魂,直探其心灵深处,写她的忧愁苦闷。女主人公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韦庄擅长遣词造句,古来的最高评价:“富于万篇,贫于一字”。遣词造句,是艺术传达的重要手段。只有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才能使艺术构思得到符合美的规律的表现。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内心的情感。

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作词之时,词人或者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者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感情。比较有特色是,韦庄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感情,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怀念;即使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内心。



南山云朵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注释

  ①一寸:哪怕一寸短短的离肠也郁结着千愁万绪。“一”、“千”、“万”都是虚数,并非实指,“一”言其短,“千”、“万”言其多。

  ⑵花似雪:梨花如雪。

  ③烟月:指月色朦胧。

  ④黦(yuè):黑黄色,这里是指红袖上泪痕点点。《丹铅总录》:韦庄《应天长》词云:“泪沾红袖黦”,“黦”字义与“涴”(wò,油污弄脏了衣物)同,而字则读如涴字入声,始得其叶;然《说文》、《玉篇》均无“黦”字,惟元词中“马骤黦,人语喧”,北音作平,转作入声正叶。《升庵外集》:黦,黑而有文也。此字文中罕用,惟《花间集》韦庄及毛熙震词中见之;《栩庄漫记》:此字亦见于《风土记》“梅雨沾衣服皆败黦”,音“郁”。未知所本。日本青山宏的《花间集索引》一书中,将此字读yè(叶),列二条:毛熙震《后庭花》“画梁尘黦”。韦庄《应天长》“泪沾红袖黦”。

白银市民俗民间文化研究会【陶政聪】


陶政聪


唐诗名满天下,唐词实亦不俗!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唐,韦庄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韦庄是晚唐的诗人,词人,在五代也是前蜀的宰相。他诗写的比较好,和温庭筠属花间一派。但这首词比较直接,情绪喷薄而出,寓意较浅,打动人的是情真意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