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父母说明用一定的钱买基金理财是正确的?

xuweinan2233


父母和我们的理财思路不一样,他们那个年代理财观念不强,大部分是存定期,极少数人买国债,几乎没有人买基金。

我的公公婆婆极其勤劳,一辈子全款买了两套房,供养了两个大学生。老人的理财方式是存定期,攒一点钱就存着供孩子上学用。2015年,丈夫硕士毕业后,在省城贷款买了一套房,老人每月资助1500元给我们。2016年,我们拒绝了老人们的资助,我帮老人理财,首先是用货币基金理财,老人看着买基金能赚到钱,心里乐开了花。

货币基金是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专门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有"准储蓄"的特征。货币基金优于定期,能有稳定的收益,但收益率不高。

在证券市场行情大跌的时候,我又教老人投资指数基金,1500元投资2只,一只是中证500,一只是红利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比货币基金的风险稍微高一点,收益也高。投资一年左右,现在的中证500的收益率是18%,盈利1216.79元,红利指数基金的收益率是6.01%,盈利413元。看着账户红彤彤的,老人乐开了花。

指数基金是一篮子股票,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买入各种资产,并能反映这一篮子股票的平均价值走势。按照投资理念,基金分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基金是有专门的基金经理根据主观判断挑选股票,被动型基金一般选取特定的指数成份股作为投资的对象,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被动型基金一般选取特定的指数作为跟踪对象,因此通常又被称为指数基金。

巴菲特在公开场合近十次公开推荐指数基金,他认为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是最明智的投资方式,对于大多数机构或个人投资者而言,指数型基金是投资股票的捷径。

父母年纪偏大,风险承受能力低,宜选几只基金组成一个组合,降低风险。中证500指数能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内中小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跑赢市场平均收益。红利指数的成份股是由市场上股息率最高、现金分红最多的股票组成的。红利指数的成分股是市场真正的核心优质资产,红利指数还天生自带再平衡策略,因为它每年还要根据最新的股息率排名做一轮优胜劣汰,留下的都是优质的股票。

老人家有工资收入,在小莉的指导下,老人也有了被动收入。 个人最佳的投资方法是买入指数基金,坚持长期定期买入,这样能跑赢绝大数投资者,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生活范007


你这个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一位理财师,在工作中真的遭遇太多客户质疑:配置基金这些高风险产品有必要吗,我身边太多人买股票买基金亏得一塌糊涂,你不会也是来骗我的吧?

其实在刚从业的时候,我是真的会很耐心地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去给客户解释为什么买基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何合理去配置基金平滑风险。但是这样去和客户讲,效果并不好,而且还很累。

后来随着接触的客户越多,我就越发明白什么叫做正确:赚钱就是正确,亏钱就是错误。不要扯什么乱七八糟的资产配置,听不懂。

所以后来我明白过来了,去年6月在天天基金弄了个两个实盘的基金组合。现在碰到客户再来质疑配置基金的合理性,我也不浪费这么多口舌去教育客户了。

直接扔实盘收益

客户怀疑这图是ps的?让他自己去天天基金搜“巴兰”

实打实的业绩数据,这么一弄,我不但省事了,客户的积极性也上来了。

所以讲那么多道理没什么用,客户在意的始终是能不能赚钱。

同理,你爸妈不接受基金,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不相信这能赚钱而已。

而要打消他们的质疑,最简单粗暴的,就是通过基金赚钱给他们看。

那问题来了,你通过基金赚钱了吗?


巴兰理财


理解父母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一般是年轻人,他们着急,认为父母的理财观念落后,损失了很多机会。但是,理财是买股票基金吗?

对上了岁数的人来说,他们很怕风险。不仅仅是观念,其实就不考虑年代,老年人本来就应该回避风险,因为他们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对于退休的人来说,账户里无论是10w、100w、1000w都只能坐吃山空,不能冒险了,因为一旦亏了就补不回来了。

这和年轻人不一样,创业失败又如何?重新找项目,找伙伴,找渠道,也许再次创业就全回来了。

收益和风险

“高收益高风险,低风险低收益。”这个大家都知道,都认可。我们普通人能承担的风险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益。

笔者认为,当下市面上的理财渠道,可以用收益率来划分风险。用国债年收益水平3.6%左右来衡量,记作A,然后看大致的风险:

1A=3.6%:无风险。比如,银行存款,货币基金

2A=7.2%:低风险。比如,债券基金,信托,银行结构性理财,房产投资

4A=15%:中低风险。比如,股票基金,长线投资白马股,

8A=30%:中高风险。比如,中线、中短线波段炒股

16A=60%:高风险。比如,短线、中短线炒股,配资炒股

16A以上:超高风险。比如,涨停板战法,超短线炒股,炒期货,炒外汇,投资未上市股权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从毕业后工作开始,就宜开始考虑投资理财,但核心年龄段大概在28~30岁开始,到60~65岁结束。因为这段时间是一生上班工作的时段,而且大脑比较好用,不糊涂。

一般人,尽量选择2A~4A之间的风险,少数有一定技能的人,可以部分资金做8A的投资,甚至16A的投资,只要资金占比更小即可。对于年轻人来说,尽量往4A、8A上靠,到了60~65岁以后,尽量不碰2A以上的投资,最好只做1A的无风险投资。

富人理财

有些富人钱比较多,他们可能有冒险的投机,但冒险资金有多少占比呢?社会上有一些理财公司,服务于大机构或者大家族等等,一般是用配置的方式理财。

资产配置,简单说就是各种理财方式都有点,这样,一种方式亏本时,可能其他方式是赚的,那么整体上账户的收益率波动不大。一般有几种资产,股票基金、债券、商品基金、黄金、现金(货币基金、外汇),有长线理财的,还会配置不动产。

那么配置完了以后,预计收益率有多少呢?现在一般是年化8%~20%之间比较多。看看富人为了防止风险,他们主动降低了收益率。

劝投基金

改变一下策略,就是投资基金由你来做,而父母还是做存款。就是你用8%的年化利率,或者用0.6%的月利率,从你父母那里借钱,借的钱月月还利息,然后预计在莫一天归还本金,一般用年底比较好。你借出来的钱,买入基金,收益盈亏都算自己的。

我想,这个方案还是有可能走通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风险不大,如果有高收益,收益归你,他们也是开心的。

注意,借钱额度不要太多,大概是你工资性收入的2倍以内。因为现在这个点位,基金亏损估计也就40%顶天了。


海螺008


想想当年上学时,找父母争取买原始股,没做通工作后的哪个后悔失望。对比当下环境条件,倒是真有一番感慨。几点建议吧!

  • 1.提供你所观察到的基金收益数据。让事实说话,让依据说话。多找几家优秀基金吧!嘿,也真有牛的。
  • 2.提供你交易的完整思路。包括且不限于准备下手哪家,可能持有多久,基金经理人历史收益情况,盈利目标大概多少,风险止损会在哪里,盈亏比例是怎样的。总之一句,这事划算,不干挺亏。
  • 3.构划一番买基金的艰难。嘿,要没这个,守旧的老人一句话能噎死你,“有这好事轮得着你娃娃”!这故事,至少要能说明这事儿一般人他还操作不来。
  • 4.那是要提醒你的,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撒尿捏泥巴


要说服父母,其实是要转变父母理财思维的过程。必须要要结合父母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的疑虑点,结合理财喜好,逐步让他们了解。

1.父母风险喜好

题主要推荐父母部分资金投入基金,猜测题主父母可能偏好保守型投资。

偏好保守型投资的人分为两类:一.收入来源单一,固定开销较大,家庭资产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 本身厌恶风险,不愿或者不了解除保本以外的理财方式。

针对于第一类,因为资产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对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建议先开源节流,等到可以有余钱后,再学习投资理财。

针对于第二类,则可以逐步向父母介绍合适的基金或是理财产品。

2.理财产品推荐方法

针对于父母厌恶风险,可以先从大额存单和民营银行存款开始推荐,然后是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和纯债基金,再是中高风险的其它基金和投资方法。

这样虽然是逐步提高风险,但也逐步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可以使资产更加多变,适应更多的情况,应对更多的状况。

3.投资思维变化

父母能接受新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式,其实是投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接受新的事物固然不容易,可能最终父母也没有接受,但踏出第一步,勇于向父母说明的子女,也是值得肯定的。


第十三号星球


如何向父母说明用一定的钱买基金理财是正确的?这个问题就先要看你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了,你如果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就可以先少量买一些,等有收益了,父母自然而然就认可了,现在的父母一般比较开明,你自己的钱,想怎么理财,他们也管不了多少。

如果你手里没资金,要从父母那拿钱,那就要注意方法了,现在一般都有用支付宝余额宝,你可以与父母一起到菜市场买菜,付款的时候用手机支付宝付,这时你就可以告诉父母,余额宝也是基金,只不过是一种货币基金,比较安全可靠,与银行存款差不多,你只要经常移动支付,时间长了,他们就会相信基金,而且比银行活期划算,这时你就可以让父母把钱放在你的余额宝里理财。时间长了,你就可以进一步向父母说明,除了余额宝这种货币基金,还有股票基金,指数基金,混合基金,收益更大一些,但相对来说有些风险,父母听说有风险一般会不接受的,你可以先不告诉他们,先少买一些,过一般时间,有收益了,再把数据给父母看,父母一看,比余额宝收益好很多,自然就会相信你,这样你理财的资金,就可以不用愁了。

当然每个人,每家的情况不一样,说服父母的分法也不一样,希望我说的,对你有帮助,最后祝你和你的父母生活愉快!



闻鸡起舞2020


评论员小韩:

如何向父母说明用一定的钱买基金理财是正确的?

跟父母沟通买基金理财困难重重,本人深有体会,当我们说到一个对于父母新鲜的事物,金额又比较大的事情,父母第一句话是能行吗,靠谱吗等等质疑的问句,这需要耐心的讲解如何把钱买基金要比存到银行合适,先让父母少投一些,尝到甜头在进一步沟通,得讲清楚如何不能听某些在大楼下面发传单的销售让你去免费领鸡蛋,领小礼品,给你洗脑的P2P公司骗去,为了开始的蝇头小利被忽悠去投资分红,在某某个地方有多大规模的实体企业的说辞,有太多的轰动全国的大案了。


天阅财经观察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指数基金是什么,我们是这样,父母更是这样,谁也不放心把钱放在里面。

我能给一个经验就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耐心的讲解,让她懂得了指数基金的基础知识,明白指数基金的好处,也知道买指数基金的风险比买股票更低。

要相信人的转变的非常大的,可以帮父母完成定投,因为他们自己还不太会操作交易软件。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之前我妈还特别排斥保险,后来她自己主动要求买保险。

为啥呢?春节假期,我天天和朋友语音聊保险,她听得多了也就自己知道了保险的好处。以前之所以排斥,就是因为不了解,还以为“保险是骗人的”。

所以,重复的效果是难以想象的。


悠芽财经


其实投资理财上想要说服一个人,最简单最有效的板块就是赚取了,跟父母说明投资基金理财是正确的,那么首先是你有没有投资基金理财赚到钱,还要强调赚取了又赚了多少,这样跟父辈去说明才会有劝说力。


我们来从父辈的角度来考虑,那一辈子的人很多可能都没怎么投资理财过,更多的钱是放在银行里当存款了,为何,那一辈的人只知道存钱,而不知道钱生钱,首先要考虑的是辛辛苦苦赚到钱的安全性,只要不变少,没有莫名其妙消失了,那就知足了。


那一辈的人不知道啥叫通货膨胀,也不知道啥物价上涨,可能唯一的感觉就是现在钱不禁花了。有这种感觉,但是没有这种意识。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如果100块能买到3斤肉,那么你可以尝试告诉他们如果这100块放在基金里,两个月后,可以买4斤肉,那么他们可能会意识到原来可以通过基金投资,钱变得更多。



另外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如果父辈辛苦了一辈子,也没啥投资的热情,又为何要他们自己亲自去投资呢,如果作为子女的你本身就在基金市场里赚到了钱,那为何不替父辈进行投资了,赚钱了直接全部给父辈,假如小亏了,自己给父辈补一点,他们也完全不会反对投资的,也不会感受到投资的不安全。


博通财富


不知道你父母多大年纪了。年纪的大小和理财也是息息相关。比如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即便亏光所有资产,他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再挣回来。而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他的体力,精力以及所剩时间,都绝不允许他的资产有损失。

所以,根据年龄的大小,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

我想你的父母应该至少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五十岁以上。那么他们的资产就不能去投资风险高的产品,比如权益类产品,包括股票,期货,还有股票型基金。

那么怎么说服他们去理财呢?哪种理财适合他们呢?

想要说服他们很简单,让他们拿出很小的一点钱去投入到非常安全的理财产品中去,他们看到了收益,自然就相信了。

哪些产品适合老年人投资?

银行稳健型理财,收益4%以内的。这种理财之前都会保本,但是现在国家不允许保本了,所以银行也不敢给你承诺,但是基本都是稳赚的。

货币基金,类似余额宝这样的,相比于银行理财,流动性更好。我的余额宝是两万以内随时都可以赎回,超出部分需要等T+1个工作日,注意是工作日,如果你周五赎回可能要下周一才到账。收益比银行理财低很多,现在好像是2%多一点。

债券型基金,主要还是以利率债、国债为主,安全性高,也是随时可以赎回,收益在年化5%左右。19年我做的债券基金组合,加了些信用债,当年收益8%。但是这个需要拿至少五年以上不用的钱来做才能保证5%以上的年化收益,短期可能会有回撤,回撤幅度一般不超过2%。

我们可以用这几种理财方式做组合配置,这样就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整体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