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明明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何不提前逃跑?

古代的社会管理是非常严格的,这要追溯到秦国商鞅变法的时代。先说一个和商鞅有关的故事,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商鞅也获得了很多的封赏,这在客观上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比如他实行的军功授爵制,就造成很多旧贵族的不满。

古代明明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何不提前逃跑?


商鞅的处境很危险,所以他每次出门都带着几十辆战车,车上全是全副武装、执戟操戈的战士。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要传位给商鞅,商鞅坚决推辞了,不久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继位,这时候就有人对秦惠王说,功高震主的人要及时除掉,君主对身边的人太亲近就会惹来祸患,您一定要早下决断不要后悔。

公子虔,这个商鞅的对头趁机向秦惠王告发商鞅谋反,商鞅恰好在此时要告老还乡,秦惠王于是下令捉拿商鞅。商鞅赶紧逃跑,逃到边关准备投宿旅馆,结果店主不认识商鞅,商鞅也没有带任何身份证明,店主对商鞅说,根据新法收留没有凭证的客人是要连坐的。

商鞅仰天长叹说,没想到新法厉害到如此地步。没办法,商鞅逃回了自己的封地,抵抗秦军,兵败被捉,秦惠王下令对商鞅的尸体施以车裂之刑。

商鞅的故事后来成了一个成语叫“作法自毙”,商鞅死后,新法并没有废除。秦统一六国后这些法令就一代代传下来了,而且更加严密精细。

商鞅是个秦国的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结果,也没有逃脱社会管理制度的约束,而且当时这些制度都是新法,实行的时间不长,还有不少漏洞,就这样,商鞅都没有跑掉,可见古代社会管理的严格。

古代明明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何不提前逃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在中央设立太尉主管全国治安,在郡设都尉、县设县尉,在乡的下边设立亭,十里为一亭,汉高祖刘邦就当过亭长。对居民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五制”,把老百姓十户、五户的编组管理,一十一五的民户互相承担监督和检举的义务,一人犯罪众人承担连带责任。所以整个国家都被一张行政和治安相联系的大网严密覆盖了。

周秦汉唐对城市的管理坚持封闭式管理,集市和街坊分离,民居不得朝着大街开门,而且宵禁制度极为严格。宋以后这些制度都有改变,但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宋朝的城市管理以街道为单位,居民家门前立一块牌子上面注明姓氏,人口数,以便核查。在城市每二百步驻有士兵,防火防盗,维持治安。古代的城门是按时开闭的,不到时间谁也出不去进不来。

而在古代能受到诛九族这样恐怖刑罚的人,一般都是位高权重的人,这样的人,始终是处在皇帝的严密关注之下,所以逃跑很难。他身边的警卫,说是警卫实际上可能就是监视者。

再说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特务组织也随之产生,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都负有监督官员的责任,一旦皇帝要对某个官员动手,他是根本跑不出这些特务组织的控制的。

古代明明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何不提前逃跑?


所以说,那些被皇帝诛九族的人,本身跑不掉,他的九族早就按照户籍管理被登记造册了——这是普遍的社会管理制度,很可能已经被编入某个居民组了,想逃跑根本没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