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邀請兩位大臣吃西瓜,看到瓜皮後,大臣為何說“我命休矣!”?

秉燭讀春秋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為帝,誰能想到當年討飯的朱元璋能成為皇帝,連朱元璋在這一刻都不禁覺得一路走來不可思議。朱元璋登基後,為了保住自己的朱家江山,分封自己的兒子為王到各地就藩,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朱家江山。

可是等到朱元璋最後幾年,隨著邊疆戰事穩定,藩王就有點尾大不掉的局面。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肯定沒有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兒子敢和老朱作對,還都老老實實的各司其職。但是朱元璋死之前,不顧群臣的反對傳位給了孫子朱允文(也就是建文帝),這樣就讓各地藩王不滿,原來朱標在世的時候,朱標為太子,未來的皇帝繼承者,沒人有話說。


可是現在朱標掛了,朱元璋竟然傳位於孫子,這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所以朱元璋這樣做,更激起了藩王對中央的仇恨。 朱允文繼位後,各地藩王都不怎麼服氣,朱允文也看到了藩王的威脅很大,尤其是燕王朱棣,鎮守北平,統兵數萬,又有節制沿邊士馬之權。

在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勸說下,朱允文著手消藩。要消藩,藩王肯定都不願意,誰也不願意自己失去手中的權利,況且這個消藩的還是自己的侄子,本來侄子繼位就讓這樣人很煩,現在消藩肯定會激起反抗。 一開始朱允文采取的柿子專門逮軟的捏,先消了朱棣的同母兄弟朱橚,以剪其羽翼。可是這樣也打草驚蛇了,引起了朱棣的防備,後來朱棣還裝瘋賣傻的矇騙朱允文為戰爭做準備,暗地裡屯糧,並且製造盔甲箭弩。



而這時候的朱允文不知道朱棣有沒有反心,是真瘋還是假瘋,一時躊躇不定,正好這時候朱棣的手下鄧庸入宮辦事,建文帝把鄧庸扣住嚴刑逼供,鄧庸終於扛不住說出了朱棣是裝瘋。建文帝知道後,大驚,然後命在燕京的三個親信直接找機會拿下朱棣。

而建文帝的這三個親信中的張信叛變了,覺得朱棣有帝王之相,所以就向燕王告密了,另外兩個人即張昺和謝貴被出賣了。朱棣知道後,想出了一個辦法,讓一名手下故意殺人犯罪,動靜非常大。第二天,朱棣向張昺、謝貴二人發出請帖,以吃西瓜為名,邀請二人來府中接受朱棣的賠罪,意思是自己沒管好手下。張昺、謝貴不知道被人出賣,欣然赴約。

當他們剛來到燕王府中,發現西瓜的皮竟然是很皺的,而且西瓜的瓜梗都發黃了。張昺還是很聰明的,直接說我命休矣。果不其然,朱棣早就已經在院裡佈置了重重埋伏,兩個人直接就被拿下了,朱棣讓他兩個人投降跟著自己幹,可是他們兩個人寧死不降,被朱棣處死,張昺死的時候年僅42歲。臨時之前,張昺對朱棣說出了 “寧做斷頭之鬼,不做易主之臣”這樣一句讓後人佩服的話。



然後,朱棣決定起兵,以清君側的名義帥兵勤王,為期四年的“靖難之役”開始了,最後大家都知道,朱棣勝出,建文帝兵敗不知所蹤,朱棣榮登九五之尊,年號永樂,並且朱棣還沒忘記那個給他告密的張信,基本上在永樂時期張信一直很受恩寵,朱棣一直稱張信為“恩張”,即使後來張信恃寵而驕,朱棣都沒有怎麼著他。


時燕王稱疾久不出,二人知其必有變,乃部署在城七衛及屯田 軍士,列九門防守,將執王。昺庫吏李友直預知其謀,密以告王,王遂得為備。建 文元年七月六日,朝廷遣人逮燕府官校。王偽縛官校置廷中,將付使者。紿昺、貴 入,至端禮門,為伏兵所執,俱不屈死。

後記:關於這個請吃西瓜的故事,應該是假的,不過確實是朱棣用計把張昺、謝貴給騙來,然後捉拿處死了。但不是用的吃西瓜這個計謀,而是朱棣把犯了罪的手下綁起來,然後讓張昺、謝貴來捉拿,等到二人進來後就被朱棣拿下了。


楚風說歷史


問題:朱棣邀請兩位大臣吃西瓜,看到瓜皮後,大臣為何說“我命休矣!”?

我是聽月,我來回答:

背景:

樓主的提問看似一件小事,實際上其背後卻蘊藏著歷史上的一件驚天大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靖難之役,這件小事就是靖難之役的開端,其背後有著深刻的背景:

  • 一、朱元璋分封諸子為藩王,導致藩王勢力增大。朱元璋從一介赤貧到皇帝,這條路很不容易,即位後對功臣很不信任。而是重用兒子,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自己的兒孫25人為藩王,由於大部分藩王都是鎮守邊關,保衛國土,久而久之導致藩王實力過大。

  • 二、建文帝即位。朱元璋本來是封自己的長子朱標為太子,但是朱標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經過朱元璋的反覆權衡,最後立皇太孫為帝。但是他即位,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基礎太弱,沒有自己的班底。況且自己的幾個叔叔對他不服氣,對他的位子也是虎視眈眈,這一點朱允炆內心很清楚。


  • 三、建文帝消藩。朱允炆即位以後,明顯的感覺到藩王對自己的皇位威脅大,同時朝中重臣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也積極支持消藩。其中晉王、秦王、燕王實力最大,但是晉王、秦王已死,此時只有四叔燕王朱棣對自己形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 四、燕王朱棣感到巨大威脅。建文帝的消藩策略也有問題,他是先削掉有問題的藩王,最終消滅燕王。於是相繼廢掉了周王、齊王、湘王、代王等四位親王。朱棣知道最終的目標是自己,於是積極準備造反,其理由就是“靖難”,也就是清除掉君王身邊的奸臣。因為朱元璋生前留有《皇明祖訓》 ,明確規定:“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即以此理由發兵造反。

解析:

隨著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建文帝密令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在北京監視朱棣,並相機而動,可隨時抓捕朱棣。

但是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對這件事極其惶恐不安,整日心情鬱悶,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的母親看到他狀態很不好,知道兒子有心事,便問兒子。張信把皇帝讓他監視燕王並相機行事的事情,如實相告。

他母親大驚,並堅決反對,並說:“不能這麼做。你父親總說王氣在燕。你的無妄之舉,會招來滅族之災的。”他聽了母親的這番話,便決定向燕王告密。此時的朱棣還在燕王府裝瘋賣傻,秘密的準備造反。

因為朱棣對他高度懷疑,不知道此時的他內心已有變,張信三次拜訪燕王,朱棣三次推脫不見。後來張信強行闖入燕王府,對著裝瘋賣傻的朱棣悄悄地告了秘。朱棣立刻意識到已經到了必須造反的地步了。但是造反之前,必須要除掉張昺、謝貴二人。

於是朱棣和姚廣孝商量對策,便以邀請二人來燕王府吃飯的機會,設計除掉二人。二人雖有疑惑,但畢竟是親王邀請,於是便半信半疑的來到燕王府赴宴。宴會開始前,宮女端上了一些西瓜,但是張昺發現這些瓜皮有皺,瓜梗發乾,便大呼:“吾命休矣!”。

他為什麼會大呼上當呢,因為在當時矛盾激化,萬分危急的情況下,燕王府還拿陳瓜上來,分明就是做做樣子,應付而已。就在張昺此話剛出得瞬間,燕王府身邊的伏兵就將二人擒獲。與此同時,朱棣當日正式宣佈起兵靖難,靖難之役也就正式開始了!

結論:

朱棣邀請兩位大臣吃西瓜,看到瓜皮後,大臣為何說“我命休矣!”?

這實際上是朱棣造反前的一個小細節,也正是因為這個細節,朱棣成功的擒住了朝廷派來監視他的兩位主要大臣後,也就能順利的起兵造反了。


那些故事兒


西瓜是個重要道具。朱棣曾用過,後頭的寧王朱宸濠也用過。

話說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後,為中央集權,加緊了削藩。

這一削藩,打草驚著了蛇。四叔朱棣感到了威脅,決定先下手為強。

眼前局勢危急,朱允炆探知了朱棣的動靜,決定啟用埋在四叔身邊的棋子。他密信燕京的將領,張信、張昺、謝貴,命他們秘捕朱棣。

吃瓜事件就在這個背景下發生了。

常言道,事以密成,語以洩敗。不知是朱允炆失了運,還是命在朱棣這裡。總之,這事兒漏了。

原來張信對此事心有猶豫,於是將這個密旨說給了母親聽,史書載他是因為孝順,不隱瞞母親,實際上應該是張信心中不堅,想要找人傾訴。

張母聽了兒子的傾訴,罵了他一頓,說“你父親曾言‘王氣在燕’”,你別不識時務:

(張)信不知所為。母怪問之,信以告。母大驚曰:“不可!汝父每言王氣在燕,妝無妄舉,滅家庭“……(信)密以情輸成祖。——《明史 張信傳》

此載大有粉飾之處,甚麼王氣?不過是張信背主耳。

總之,朱棣曉得了這事。決定把另兩位請來坐坐。

於是,張昺、謝貴被通知來燕王府吃西瓜。

這倆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賣,但畢竟心中有些警惕,於是,進到王府,多有觀察。發現幾個侍從端著幾個西瓜經過面前,仔細一看,這西瓜皮有皺、梗發黃。

這是怎麼回事,說是請吃西瓜,卻拿幾個陳瓜來湊數?王府是什麼地方?請客這麼敷衍?顯然吃瓜一事有蹊蹺。回頭一看,府門也已關閉。

張昺情知不妙,對謝貴說:”事敗,吾命休矣!“

《明史》載:

紿昺、貴入,至端禮門,為仗兵所執,俱不屈死。

這兩人與張信不同,他們寧死不降,最後被朱棣處死。這就是所謂見瓜皮知禍至的事件經過。

若干年後,寧王朱宸濠也曾弄過這麼一出,他把南昌當地的官員請過來吃西瓜,然後趁機拿下都御史孫燧、副使許逵,當場處死,然後宣佈起兵。然而他與其祖朱棣的命運不同,他最終被王陽明所破。


錢多多讀文史


這個事情跟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之間的較量有關,關鍵人物叫張信。但事情還要從朱元璋講起。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大明的將來,曾經有一個完美的規劃。

一方面,一心培養太子朱標。請大儒宋濂做朱標的老師,以期望培養出一代聖君。事實上朱標的確也不負眾望,性格仁厚、兄友弟恭,不但能籠絡文臣,武將們也非常敬服;

另一方面,把20多個兒子全部都封了藩。希望這些兒子們“封藩建國,以屏王室”。事實上效果也非常好,秦王、晉王、燕王等等,都在各地重鎮,統兵屏王,擔起了重任。

朱標的死改變了朱元璋所有的計劃。

本來一切都向著朱元璋的設計大踏步邁進,怎奈洪武25年,朱標從西安視察歸來,一病不起,不久便死去了。這一下子就打破了朱元璋的所有計劃。為了老朱家天下的長治久安,傳承萬代,就必須要另擇賢君。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朱元璋最終決定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打算把皇位直接傳位給這個孫子。但是像藍玉這類原來給朱標建立起來的班底,就不一定會聽朱允炆的了,於是朱元璋一狠心搞了個“藍玉案”,把那些驕兵悍將們全部殺掉,以為這樣就穩妥了。

但是朱元璋忽略了一個重大的問題。

那就是自己的兒子們屏藩各大重鎮,他們可能並不會像朱元璋希望他們的那樣,對自己的侄子也乖乖聽話。

當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年輕的朱允炆則感到了深深的危機,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在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下,開始削藩。

但是在柿子挑軟的捏,還是直接敲山震虎?參謀班子意見並不統一。但是最終朱允炆拍板,柿子先挑軟的捏。

實際上這就是下下策,因為朱允炆本身還沒有能夠服眾準確說還沒有自己的鐵班底,如果不以雷霆之勢去處理問題,必然打草驚蛇,一旦讓對手看出他的真實意圖,他將極為被動。

於是第一波被削藩的人,便是周王、湘王、代王、齊王等沒有兵馬的藩王。但由於湘王有點過激,竟然被逼自焚了。

這就一下子“打草驚蛇”了,而且使得朱允炆的舉動的正義性受到了公眾的質疑。

帶兵的燕王朱棣,由於藩國的地位特殊,是幾個藩王裡最會打仗的一個。面對遲早要算到自己頭上,可謂寢食難安。最終在姚廣孝、朱能等手下的建議下,下定決心,籌備謀反。 但是並沒有付諸實施,畢竟對於朱棣而言,成本太大了。

為了掩人耳目,自己裝瘋賣傻不說,還養了很多雞鴨鵝,掩蓋打造兵器和練兵的聲音。就是該做的都做了,不撕破臉而已。

但僅僅半年之後,由於鄧庸的告發,朱允炆得知朱棣早就在準備謀反了。

在齊泰的建議下,發了一道密旨,命令燕京的三位將領,分別是張信、張昺、謝貴,秘密抓捕燕王朱棣。

(張信)受密詔,令與張昺、謝貴謀燕王。——《明史·張信傳》

但是其中的張信得到密旨之後,就非常猶豫,因為張信是個孝子,有什麼事情都不敢瞞自己的老母親。遇到這樣的大事,心事重重。他老母親一盤問,立刻罵了張信一頓,“你父親曾經說過“王氣在燕”(朱棣有天子相),你要是瘋了,朱允文的旨意瞎來,必然遭到滅族的危險。”

(張)信憂懼不知所為。母怪問之,信以告。母大驚曰:“不可!汝父每言王氣在燕,汝無妄舉,滅家族。”……(張信)密以情輸成祖。 ——《明史·張信傳》

狠了,一個老太太由於信任自己算命的老頭,叫兒子違抗聖旨,結果改變了歷史。

最終張信聽了老母的建議,偷偷跑到燕王府,一腳踢起裝瘋賣傻的燕王朱棣,將這件事全盤說出。但這樣一來,其實也就出賣了張昺和謝貴。

朱棣聽後,嚇出一身冷汗,再也不瘋,再也不傻了。趕緊召集謀士姚廣孝等人商議。最終商議決定,讓燕王請張昺和謝貴兩位到王府以吃西瓜的名義,來給自己王府裡曾經不法的士兵求情賠罪。

兩個無辜的“吃瓜群眾”怎麼也沒想到瓜沒吃成,倒是把腦袋丟了。

建文元年6月,張昺、謝貴來到燕王府中,剛進門,看到燕王府中的侍從端著幾個西瓜經過長廊。但仔細一看,這些西瓜瓜皮有皺,瓜梗發黃,明顯不是新鮮的西瓜。

張昺突然意識到,燕王請自己吃西瓜的事情有詐。但是為時已晚,回頭再看之時,大門已被關上,燕王府戒備森嚴。此時,張昺對謝貴說:“事敗,吾命休矣! ”

紿昺、貴入,至端禮門,為伏兵所執,俱不屈死。 ——《明史·張昺傳》

張昺和謝貴二人被朱棣活捉後,寧死不降,被朱棣處死,張昺死的時候年僅42歲,留下了那句最著名的話。

“寧做斷頭之鬼,不做易主之臣!”

原本打算吃瓜的,結果卻掉了腦袋。因為張信的出賣,張昺和謝貴成了無辜掉腦袋的“吃瓜群眾”。



炒米視角


朱元璋是小時候窮怕了,所以將皇子們分封到大明朝的各個地方,用自家人的權利來保證子孫後代的福分,這倒是與西周的分封制類似,但是也產生了與西周分封制相同的後果。


太子朱標是朱元璋一手帶大的太子,甚至朱元璋為了給太子培養身邊的勢力,將開國功臣藍玉等人一併撥給朱標使喚。但是朱標的身體沒能扛過朱元璋,早早的便去世了。朱標的去世給朱元璋原本週密的佈局痛了一個大窟窿,原本按照朱標的才華,鎮壓各地藩王和朝堂局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朱元璋屬意的皇長孫朱允炆太過年輕,權勢和地位都遠遠比不過幾位叔叔。不單單如此,就說是藍玉一干人等,也隨時能夠將朱允炆的權勢架空。

朱元璋為了替孫子洗清朝堂局勢,以莫須有的罪名連藍玉在內的一萬多名大臣一起處斬。但是朱元璋還是太過於相信自己的兒子們,在對於各地藩王的態度上並沒有給出明確的指示。

朱允炆登基之後,因為各地藩王的權勢過大,甚至可以在分封地上私自厲兵秣馬,暗中蓄積力量與朝廷對抗,所以擺在朱允炆面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


朱元璋的兒子眾多,削藩並不是一件小事情,何況各個地方上駐守的王爺都是朱元璋所封賞的,若是大肆宣傳削藩,必定會適得其反。所以朱允炆採用的是下下策,先從小藩王抓起,逐個擊破。

其中朱允炆面對的最大對手,便是他的四叔朱棣。原本朱允炆削藩的旨意是暗中進行,但是不料因為其他藩王的反擊,還是讓其走漏的風聲,傳到了朱棣的耳中。

當時朱棣還在裝瘋賣傻,但是實際裡已經開始準備相應的工作。而朱允炆這一次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調令張信、張昺、謝貴秘密抓捕朱棣。但是張信精通神算,早已經料定燕王非是池中之物,建文帝終究是敵不過燕王的,所以在三人前去之前,張信主動高密,提前洩露了風聲。


朱允炆已經有了光明正大的行動,朱棣自然是不能束手就擒。在謝貴等人到達燕京之時,故意製造混亂,引起兩人的不滿,然後藉機賠罪,將兩人請入府中。

朱棣為兩人準備的是一籮筐的西瓜,但是西瓜的色澤並不是新鮮,反而是有些乾癟。張昺、謝貴馬上明白朱棣的想法,想要逃跑之時,大門已經重重上鎖,潛伏在暗地中的殺手皆已經浮現,兩人只能感嘆“命不久矣”!

朱棣解決完兩人之後,開始了光明正大的對峙,以“清君側”發動一路向南京出發。而朱允炆的削藩早已經引起各路諸侯王爺的不滿,因此原本應該是固若金湯的朝廷局勢,一路上勢如破竹,最後戰火燃燒到了南京的紫禁城,建文帝本人至今也沒有辦法找到下落。


小鎮月明


上次,乾隆微服私訪吃西瓜,吃完西瓜掉過頭想一下瓜農的話覺得有深意,於是回頭去尋訪想殺了瓜農,好在瓜農早就躲了起來。


這次,請吃西瓜的是燕王朱棣。


可是下人端來了西瓜,還沒來得及吃西瓜,兩個大將腦袋就搬了家。


可能是朱允炆太年輕了,導致削藩太急,打草驚蛇,朱棣暗中招兵買馬,應對之變。



於是,朱允文秘密命令燕京的三位將領張信、張昺、謝貴三人去抓捕朱棣。


(張信)受密詔,令與張昺、謝貴謀燕王。——《明史·張信傳》


可是張信猶豫不決,沒有聽從朱允文的命令。反而回家去問他的老母親,他的母親表明態度,要他支持朱棣,要忠於朱棣。



於是悲催了,張信去朱棣那裡說明了實情,朱棣大驚,於是連夜召見張昺、謝貴。在沒有得知張昺、謝貴二人的態度之前,本著不走路風聲的前提,他們打算先殺了二人,先下手為強。


估計朱棣也覺得比二人與自己不一條心,沒有爭取的可能,或者說時間緊,任務重,來不及爭取。於是果斷把二人給咔嚓了。



召集張昺、謝貴二人來談事,吃西瓜。當張昺、謝貴二人來到的時候,注意到西瓜皮已經發皺,西瓜根部的瓜蔓也發黃,不新鮮了。於是就明白,二人此時是凶多吉少了。所以二人看到瓜皮後,說“我命休矣!”


因為在真正的吃西瓜之前,怎會選擇這樣的西瓜呢?分明是做樣子,做道具而已。


果不其然,朱棣殺了張昺、謝貴二人,立即造反,發動了震驚朝廷的”靖難之變”,最後篡了權,把侄兒朱允文逼得下落不明,自己當了皇上。


歷史漫談君


rss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