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利益诱惑后的风险,看郑庄公如何权衡取舍

面对利益诱惑后的风险,看郑庄公如何权衡取舍郑庄公隐而不发,最终一举粉碎了亲弟弟共叔段的叛乱,逼得他逃到了共地,彻底解除了对王权的威胁。

自此以后,郑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势蒸蒸日上,屡屡登上国际事物的舞台,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在对一系列国际事物的处理上,充分障显了郑庄公政治上的成熟和谋略的高超,体理了超强的统筹性和前瞻性。

鲁隐公十一年七月,齐候召集鲁国的国君鲁隐公和郑国国君郑庄公共同出兵,讨伐不尊周王室,不履行诸候义务的许国。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许国的都城被改克,许国国君许庄公逃到卫国去寻求政治避难。

三巨头联袂入城。

战胜攻取容易但善后难。

许国群龙无首,尽快的稳定该国的局势是当务之急。

在怎样处理许国的善后问题上,三巨头产生了分歧。

谁都知道这是个烫手的山芋。

春秋无义战。各诸候都是打着周王室的旗帜你争我夺,但赤裸裸的把一个诸候国囊括囊中,据为已有,在当时还没有谁敢冒如此天下之大不韪。

居天下之利,千夫所指,也会无疾而死。

齐候其实很眼红许国这块肥肉,但他作为召集人,实在是张不开嘴,下不了手,他提出把许国这个战利品让给鲁国。

鲁隐公是何等精明之人?抬脚就把球踢还给齐候:"这您就不地道了。我们鲁国可是诗书之国,礼义之邦,您说许国不奉周室,不敬祖宗(当时诸候以周王室为共主),所以我出于义愤协助您教训教训这小子,可不是为了什么好处。现在已把卫庄公办挺,我家里还有很多事,就不陪了。”说完,好象生怕齐候会陷他于不仁不义似的,带着队伍就闪。

齐候又把这个山芋递给郑庄公。

郑庄公没有让齐候满意,他不怕烫,他接了过来,但他做得很漂亮。

他把这个鱼头分几步拆。

首先,他将自已处于一种超脱的地位,不沾包。

他成立了一个伪政府,让许国的大夫百里辅佐许庄公的弟弟许叔在许国的东部安定下来。

然后,他对百里又打又拉。

他一步步的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

面对利益诱惑后的风险,看郑庄公如何权衡取舍他说:"你们许国国君太过份了,狂得没边,不敬祖宗,不敬鬼神,得罪了天地,所以上天才借我的手给他点颜色看看,这不关你们的事,你们安心的过你们的日子。

面对利益诱惑后的风险,看郑庄公如何权衡取舍我是不会吞掉你们的。我只有一个亲弟弟(指共叔段)我都管教不好,现在还在外四处流浪(糊其口于四方),我怎么有能力治理你们呢?所以你们大可放心,该咋过日子就咋过日子。

我老了,能寿终正寝就算是烧高香了。别看你们现在走背字,但总有时来运转,重整社稷的一天,到那时,别忘了我这个老头子。

你百里大夫侍奉许叔在此安抚百姓,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不要觉得欠了我什么人情,你在这里我放心,也是帮我郑国守边防。如果你觉得有压力,我会派我的得力助手公孙获帮助你。"

安抚好了百里和许叔,他又暗地找来了公孙获,让他带兵驻守在许国的西部边境。

他对公孙获说:"公孙爱卿,寡人派你留在这里,我的意思你明白?"

公孙获对郑庄公的信任很激动,他立马表决心:"君上放心,公孙一定不辱使命,扎根此处,为君上保住这块地盘!"

郑庄公摇了摇头:"你错了!你的任务是在寡人有生之年替郑国守住边境,别让别国插脚进来。另外监视百里和许叔,控制国内形式。所以不要做长远的打算,凡值钱的东西都别留在这里。哪天寡人死了,你就马上撤回国内。

面对利益诱惑后的风险,看郑庄公如何权衡取舍寡人看了看当今的形势。周王室虽是天下共主,但早已内部分崩离析,江河日下,虚有其名,只怕会一蹶不振。许国是太岳的后裔,有山川神灵的护佑,迟早有复兴的一天,我们是争不过他们的,不如给自已留一条后路……。"

后人评价这个老谋深算的郑庄公道:"郑庄公做事有分寸,恰到好处。你不服我可以收拾你,你服了我也可以放过你,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绝不充胖,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事莫做绝,这样可以给自已,给后代避免很多麻烦,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无刑(通形字,指规矩)而伐之,服而舍(放过)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形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郑庄公一个小国之君,能在春秋乱世率先称霸(史称三小霸,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有别于后来的春秋五霸,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与他高人一等的手腕和敏锐睿智的审时度势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