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5)——《郑庄公“量力而行”》

原无/文

(公元前712)

春秋早期,郑庄公以许国不听周王号令为由(其实他本人早已不听周王号令),约齐国、鲁国联合攻打许国(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他们相约,谁先攻陷许国都城,谁就有权分割许国土地。将领们也一样能领重赏。

郑国大军开到许国都城下,郑国大夫颍考叔一马当先,举着郑庄公的蝥弧旗帜就冲向城墙。刚爬上城头,自家队伍中有人心生嫉妒,从城下向他射了一冷箭。颍考叔从城头上摔下来。身后的瑕叔盈立即冲上去,接过庄公大旗重又跃上城头,抢了头功。郑国将士见城头上庄公的旌旗招展,更加奋勇当先。三国军队也跟着闯进许国都城。许庄公见大势已去,杀一条血路逃奔到卫国去了。

许国都城攻破后,郑庄公就让齐鲁两国国君看怎样处置许国。齐僖公要把许国让给鲁国,鲁隐公谦虚地说:“你告诉我,许国对你们齐国不恭敬,我才跟随你来讨伐。现在许国被征服了,我怎么敢抢这份功劳。”齐国谦让了一番后,他们就让更为强大的郑国来处理。

郑庄公在摆出了高姿态后又得到了处置权。为了体现公正,他先让许国的大夫来管理许国,但也不忘安插自己的亲信。他让许国大夫百里陪许庄公之弟居在许国都城东部,同时叮嘱百里说:“上天降祸于许国,鬼神对许庄公不满意,才借我的手来讨伐他。我与我自己的弟弟还做不到和睦相处,哪里还敢占有许国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呢?你就陪许叔来安抚这里的百姓吧,我将让我们郑国的大夫公孙获来辅佐你。如果将来我死了,上天或者以礼法撤回加在许国的祸难,两国会继续和好,就像原来的婚姻之国,都能从内心愿意相互友好往来。从而不让外族逼近这个地方,不让他们来争夺这块土地。我让你居住在这里,不仅考虑的是让许国安定,也是来加固我们郑国边防的。”

郑庄公让公孙获居处在许国都城的西部。他对公孙获安排说:“凡是你所用的器物财产,都不要放置在许国。将来我死后,你要马上离开这里。我们的先君新开辟了郑国,我们要守护好它。周王室已经衰落了,周朝的子孙已经不能继承祖先的功业了。我们的未来危险重重。而许国是伟大的太岳的后裔,将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作为衰落周朝的后代哪还有能力与许国争夺?”

郑庄公的这一次军事政治秀在诸侯列国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有头面的人物纷纷发表积极评论:许国不遵守法度而郑国讨伐它,许国屈服了就放过它。郑国根据德行来处理许国,量力而行,以时行动,不给后代找麻烦,可以说知礼守法,向大家传递了正能量。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5)——《郑庄公“量力而行”》

孟云飞书法《量力而行》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máo)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gòu),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yīn)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yǔ)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yìn)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选自《左传

隐公十一年》)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