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公元前719年春,卫国发生了轰动一时的重大政治突发事件:州吁突然杀死卫桓公,自立为君。卫国内乱,对鲁隐公来说,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然而,很快卫国就派人上门来解释这次政变过程,并请鲁隐公访问卫国。

州吁杀死卫桓公之后,所策划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讨伐郑国。因为姬段之乱,卫国与郑国已成了死敌。然而,卫桓公在位期间,卫国两次被郑国攻入国内,却无力反击,让州吁等人大为不满。因此,州吁篡位成功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报复郑国,以稳定篡夺来的君位。

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但鲁隐公人虽到了卫国,却对州吁篡位之事心存芥蒂,所以始终不肯答应州吁的结盟请求。

这年夏,宋、陈、蔡、卫四国联手攻入郑国,围攻郑国都城东门长达五天,眼见郑国始终龟缩在城内不敢出战,才各自班师回国。

郑国被四国联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突然就对鲁隐公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鲁隐公执政以来,一直秉持“不选边站边”的中立外交策略,所以鲁国既不参与伐郑,也不愿与郑国结盟。但在鲁国国内,很多大臣都对鲁隐公这种含混不清的态度高度不满:以鲁国实力,面对东周江湖上的风云变幻,却始终不动如山,那是得错过了多少次发展壮大的良机啊?

这时,鲁国“第一恶人”公子翚终于登场了。

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公子翚,字羽父,是鲁国公族,不是鲁惠公之子,就是鲁孝公之子。此时,他正掌控着鲁国的军权。公子翚见鲁隐公又一次拒绝出兵,非常生气:与其他四国联手攻打郑国,是稳操胜券之事,为何要白白错过机会?因此,他向鲁隐公强行请求出兵;鲁隐公不许,公子翚就自行带兵出发,前往伐郑。

五国携手,强大如“小霸”郑国也难以抵挡。五国联盟大败郑国步兵,并且将郑国境内的庄稼都取回作为战利品。这次出征,鲁国打了一场痛痛快快的打胜战,报了当年狐壤之役的大仇!

这场大胜,让公子翚在鲁国出尽了风头,也使得鲁隐公一度无法在大臣面前抬起头来。


然而好景不长,“五国联盟”回师后不久,国际形势就急转直下。

因为州吁是弑君篡位,在卫国内部并不得人心。9月,卫国老臣石碏就设计,杀死了州吁。

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同盟创立者被杀身亡,这让“五国同盟”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危机。

趁此良机,强大的郑国分别向卫国、宋国、陈国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击,绝大多数战役都取得了胜利。

“五国同盟”遭遇重大挫折,证明了鲁隐公此前对于东周局势的判断无疑十分准确,他所奉行的“不急于站队选边”策略也相当正确。州吁的意外死亡,让那些曾经不满鲁隐公政策的大臣们一下都鸦雀无声了,鲁隐公在群臣面前大大长脸,他终于可以在朝堂之上抬起头来说话了。

想要领导别人,首先就得证明自己强过其他人。古今中外,这都是职场上的真理。

从此以后,鲁国大臣们对鲁隐公的认同度逐渐提升。

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公元前715年,鲁国司空无骇去世。公子翚依据惯例,恭恭敬敬地请鲁隐公赐予无骇谥号和族号。这是“大恶人”公子翚第二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对于赐谥号与族号,其实鲁隐公也不清楚,急忙找来大臣众仲询问,众仲告诉他:“……诸侯都是以字为谥号,其后代就以此为族号。如果为官世代有功,则可以官名为族号;以采邑为族号的也是一样。”鲁隐公想了想,无骇是公子展之孙,就以“展”作为无骇谥号,从此无骇一族也被称为“展氏”。


公元前713年,鲁隐公与公子翚君臣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

这一年,郑庄公卖弄政治手腕,以宋殇公不去王室朝觐为由讨伐宋国。因为鲁隐公之前多次拒绝出兵助宋,宋殇公干脆不向鲁国通报,自绝于同盟。鲁隐公大怒,顺势就投入郑国阵营,与郑国、齐国结成同盟,决心共同伐宋。

公元前713年5月,郑国、齐国、鲁国正式出兵伐宋,鲁隐公特意指派公子翚率领鲁国军队出征。对宋国之战开打,鲁隐公却没有亲自前来,这让郑庄公有些失落。

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但很快,郑庄公就不再遗憾了。6月,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齐聚老桃(今山东济宁县北),进行了“三巨头”的第二次会谈。

对郑庄公来说,他正日夜盼望鲁隐公的来到前线。此次伐宋,前期鲁国只派出了公子翚,让郑庄公急于讨好的心无从发挥。现在鲁隐公本人前来,郑庄公迫不及待地准备给鲁隐公送上大礼,以讨好鲁国。

6月中下旬,郑国主动出击,攻下了宋国的郜(山东成武县东南)、防(宋地,非鲁国之防,位于山东金乡县西南),然后立刻把这两座城邑当面送给了鲁隐公!这无疑郑庄公送给鲁隐公无比厚重的大礼!

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鲁国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被东周江湖上的强者如此看重——这一切的到来,就是因为鲁隐公坚决执行中立政策,迫使东周江湖上各方势力都不得不为争取鲁国而投入血本!

公子翚亲眼目睹鲁隐公如此受人尊重,已经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公子翚对鲁隐公的佩服,是过头了。

在公元前712年,公子翚自以为是地向鲁隐公献忠心,请求杀掉鲁桓公,让鲁隐公正式当上国君。然而,贪婪的公子翚有个附加条件,就是让他当上鲁国的太宰。鲁隐公听了他这个话,从心底里透出一股恶心来。对鲁隐公来说,摄政十一年就是个沉重的负担:不断地与如狼似虎的大臣们、诸侯们勾心斗角,让他从心里彻底厌倦从政生涯了。他正热切地企盼着鲁桓公尽快成长起来,顺利接班,好卸下身上的这付重担。因此,他冷淡地对公子翚说:“要不是姬允(鲁桓公)年少,我早就把政位传给他了 。我已经叫人在菟裘(山东泰安东南)修建住所,准备在那养老了。”鲁隐公说出这番话后,又像往常一样,把这事丢在一边了。

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但是,这次鲁隐公的宽厚却出了大事。

公子翚见鲁隐公拒绝了自己的建议,虽然知道鲁隐公不会对他怎么样——但是鲁桓公上台后,知道这事后会不会原谅他?

为躲开未来的杀身之祸,公子翚立刻找到鲁桓公姬允,对他说:“我已经试探过你哥哥了,他说:‘我是不会归还君位的。’”此时的鲁桓公才不过十一、二岁,涉世未深,完全不知道公子翚包藏祸心。他吓得急忙就问:“那我该怎么办?”公子翚趁机建议:“请允许我杀了姬息姑!”鲁桓公立刻就同意了。(《公羊传·隐公四年》)

当年狐壤(河南许昌北)之战,鲁隐公被郑国俘虏,被看守在郑国大臣尹氏家中。鲁隐公为了逃回国,贿赂尹氏,承诺如果能逃回鲁国,就在鲁国设立尹氏家的祭主钟巫。尹氏因此被鲁隐公说动,私放鲁隐公,并与鲁隐公一起逃回了鲁国。回国后,鲁隐公谨守承诺,每年年底都会到尹氏家参与祭祀钟巫。

鲁国人对此这段掌故当然是耳熟能详。

公元前712年11月,趁着鲁隐公正在尹氏家祭祀,公子翚派人刺杀了鲁隐公。然后,公子翚拥立姬允为君,是为鲁桓公。公元前709年秋,公子翚为鲁桓公从齐国迎来了老婆文姜。

鲁国第一恶人,弑隐公迎文姜扼杀鲁国称霸希望,却逃脱审判得善终

此后,“大恶人”公子翚就没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应该是逃脱了命运的审判,得以善终了。可是,“大恶人”公子翚所作所为对鲁国的打击,却是无比沉重!

因为不是嫡子,作为国君,鲁隐公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鲁隐公执政十一年,他为鲁国所作出的贡献,其实远胜于鲁国后来的数任国君。如果能让他再做几年国君,然后实现鲁国国君之位的平稳过渡,鲁国也许能得到更大发展。以鲁隐公打下的基础,鲁国实力足以与郑国、齐国等国争一高下,如果他的继任者经营得好,甚至足以称霸!

然而,随着“大恶人”公子翚暗害鲁隐公之后,鲁国良好的发展势头瞬间被扼杀。

公元前711年,为讨好郑国,鲁桓公轻易就答应了与郑国完成汤沐邑许田的交换。

公元前709年,为讨好齐国,公子翚为鲁桓公迎来了老婆文姜,从此引狼入室,让鲁国慢慢地为齐国所控制,彻底失去与江湖上强者并驾齐驱的机会。

作为杀死鲁隐公、又将文姜迎入鲁国的“第一恶人”,公子翚是亲手扼杀了鲁国的称霸希望。但是,命运审判神对这位“恶人”却异常仁慈,竟然让他得以善终,这难道就是鲁国祖上“亲亲尚恩”的恶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