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争论了上千年,这两首诗谁优谁劣呢?

文言国学频道


问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争论了上千年,这两首诗谁优谁劣呢?


前言

这种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个人喜好不同,鉴赏角度不同,说哪一首好都正常。

崔颢黄鹤楼创作在前,李白凤凰台创作在后,从创作的艺术手法来看,凤凰台与黄鹤楼有相似之处。

一、两首诗的相似处 都是模仿别人

这两首诗都不是标准的七言律诗,李白的诗失黏,: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去】【宫】、{代}{山}两处失黏,是折腰体七律。

崔颢的《黄鹤楼》上半首是古体诗,下半首是律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最早与崔颢比较的时候,创作的是《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这首诗明显和崔颢《黄鹤楼》一个方式写成。其实李白《鹦鹉洲》、崔颢的《黄鹤楼》都是模仿沈佺期的《龙池篇》写成: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 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李白和崔颢都是模仿前人而已,没有什么高低上下。

二、七律第一

相对来说,崔颢的黄鹤楼受到了宋朝严羽的大赞: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评价为:

此诗为后来七律之祖,取其气局开展。

唐人七律强手如林,崔颢仅仅传世的几首就把”第一“的名号纳入。 诗圣杜甫以律诗见长,有人称其《登高》为第一 :

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律第一也。 (胡应麟《诗薮》)

《登高》诗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被称为七律第一的还有沈佺期的这首《古意》: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十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杨慎《升庵诗话》:

宋严沧浪取崔颢《黄鹤楼》诗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近日何仲默、薛君采取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一首为第一,二诗未易优劣。或以问予,予曰: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

杨慎说何景明、薛蕙认为沈佺期的《古意/独不见》为第一。但是杨慎不比较两首诗的优劣,只说区别: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

赋体为直写,比兴是曲笔。

结束语

崔颢写景,结尾是乡愁。李白怀古,写的是爱君忧国之意,格局高一些。因此有人评价说:

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归田诗话》

您觉得呢?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是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所作的怀古诗。

全诗大意是:传说凤凰台上有凤凰栖息,如今凤去台空,只有长江还在静静地流淌。昔日繁华的吴宫(古代六朝都建都于金陵),如今荒草野花埋没了路径,晋代曾经豪华一时的(郭璞的)衣冠冢,也已一成了荒凉的古丘。三山在远处若隐若现,白鹭洲把江水一分为二。奸臣当道就象浮云遮住了太阳,长安已不见天日,真使人忧愁啊!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唐朝崔颢写一首怀旧诗。

全诗大意是:

从前的仙人已经乘黄鹤离去了,现在只留下空空的黄鹤。黄鹤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千年来只有白云还象以前一样悠然飘浮。汉阳晴川青翠的树木可以清楚地看见,鹦鹉洲的茂盛芳草都清晰能见。天晚了,暮色沉沉,哪里是我的家乡呢?江上烟波飘渺,更让人心生烦愁。

相传金陵的凤凰台有凤凰,后来凤凰飞走了,只留下了凤凰台。所以李白说凤去台空江自流。

传说黄鹤楼从前是私人开的酒楼,有个道士每天来酒楼喝一碗酒,却从来不给钱。道士喝了几年的酒,酒楼老板一声不吭。道士见老板人厚道,就在墙上画了只黄鹤就走了。客人来酒楼吃饭,黄鹤就会翩翩起舞。生意因此而越来越好,老板发了财就重修了黄鹤楼。几年后道士回来骑上黄鹤飞走了。所以崔颢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二首诗都是怀旧诗,都由传说起句。语言纯朴、自然顺畅,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能够千古流传,也说明了二首诗的独到之处。

要说分高下,愚以为大可不必。自古文无第一,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只不过李白的名气比崔颢大。相传李白也很欣赏崔颢的《黄鹤楼》,可见这首诗的独到之处。我们欣赏这二首诗,并不是要分什么高下,而是要分享诗作的美,继承诗作的精髓。一定要分谁高谁低就落了俗套了。



8232354703122老三届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要比较优劣,先把这两首诗,拉出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诗歌的优劣,主要是比较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我们先看形式上。因为两首诗都是七言律诗,我们就用七言律诗的标准看一下:

先看《黄鹤楼》。

①从律诗的严格角度来看,这首诗的前三句都出现“黄鹤”这个词,显然重复的厉害,是违反了格律的。

②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全是平声不说,“空悠悠”本身也不和律,和上联显然也不对仗因此,从要求严格的律诗形式上来看,这首诗也算是“斑斑劣迹”。

再看《登金陵凤凰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严格工整,符合律诗的所有要求。其中,中间两联严格对偶,十分工整。

第一回合,从形式上看,《登金陵凤凰台》完胜《黄鹤楼》。

再看诗歌表达的情感

先看《黄鹤楼》。

首联,写黄鹤楼名称的由来和传说。这是表面的意思,其实还要深层的暗示:仙人(黄鹤)已去,而黄鹤楼仍在。神仙能够超越死亡,得到永恒,让人羡慕,但是凡人却无法超越死亡,生命短暂,倏忽而逝,让人难过。

颔联,诗人从眼前景物的自然联想中,承接首联,再次写出生命场景中的一双相对之物:黄鹤一去不返,而白云依旧悠悠。一下子就是一千年,时间过得是那么快,自然的景物是永恒的,但普通人的生命是瞬间的,过去了的岁月不会再回来,想到这些不仅让人心情茫然。

颈联,描写从黄鹤楼上远望的风景:阳光下,远处的汉阳树木葱茏,近处的鹦鹉洲草色连绵。这是大自然的美景,存在了若干年,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可是渺小的个人,却会转瞬即逝。

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着力刻画,其实在暗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实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清晰,甚至如此的冷酷,在永恒的时间之流中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生命的规律无法改变。表达的依旧是作者对生命问题的深入思考。

尾联,如果有了前面的认识,它的深层次解释应该是:“短暂的生命很快就会走到尽头,但生命之价值究竟在哪里?灵魂之归宿究竟在哪里?凝望着烟波浩渺的景象而不禁深深惆怅。”

“日暮乡关”喻意“生命之意义、灵魂之归宿”,写出了作者对自己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中如何才能寻觅到灵魂的归宿的思考。是对生命意义的拷问。

在我们学过的中学课本里,把《黄鹤楼》看作是一首登高思念家乡的作品,这个依据是诗歌的结尾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发出的是怀念家乡的感慨。可是这样的解释,太勉强了。

如果仅仅是普通的思想之情,格律不通的《黄鹤楼》凭什么被一些人评为“七律第一”,让李白也佩服的不敢再写?

再看《登金陵凤凰台》

首联,和《黄鹤楼》一样,由神话传说写起,风去台空,繁华不再。江水流逝,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

颔联,由眼前景,联想起过去,进一步感慨昔日的繁华已经变成荒芜,昔日的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暗示:当时的显赫,在历史上什么痕迹也不能留下。

颈联,由过去回到现实,时光虽然流逝,但是,美丽的江山依旧永恒。

尾联,由前面对六朝古都的联想,看到唐朝的都城长安,想到像太阳一样的唐玄宗已经被周围的小人蒙蔽,让人不由得心痛。

李白的这首诗,时间、空间跨度之大,让人读来,也极有气势。

但是和《黄鹤楼》的生命意义的拷问相比,还是要逊色不少。

结语,形随意走,《黄鹤楼》是当之无愧的唐诗七律第一

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下,根据“形随意走”的原则——有好的内容了,可以不太计较诗歌的形式,在形式上稍逊一筹的《黄鹤楼》胜出,是当之无愧的七律第一。


烟花三月09


李白和崔顥都是唐朝著名诗人,在诗歌成就上,崔顥比李白差了几条街的距离还多要吧,但崔顥的一首《黄鹤楼》却使李白折服搁笔。

多年后李白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于是千百年來人们总喜欢拿它和崔顥的《黄鹤楼》诗品论高下,以此为乐,争论不疲。

我们不妨就此比对一下,先看《黄鹤楼》的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过去到眼前,充满了失落感,因为仙人己去吗。一伤千古。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美的东西己经去了,去了还有可能还会回来的,现实的东西依然故在。失落怅然凭吊千古。所以,第一联李白稍胜一点。再看頷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崔顥好景难在,一空千古,空在心灵,痛入骨髓。李白感伤凭吊,难消人类的大悲。崔顥气象高远飘逸;李白沉郁难排。頷联难分上下。颈联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要比崔顥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内涵意境差的多了,尽管在\\对仗气象上不差。尾联李白关注于个人,崔顥则体现人们普遍的离愁。总体上个认为崔诗要高李诗。


笑春风102159742


崔颢诗: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白诗: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高下立见分晓:崔颢诗似风吹杨柳,雨打芭蕉,意境高远,浑然天就,令人心旷神怡!

李白诗雕琢循旧,根本没有体现其飘逸洒脱,灵动九天的风范。

正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殷定国


凤凰台上凤凰飞,

黄鹤楼下黄鹤来。

仙凤常登九天界,

灵鹤翱游喜人间。

若问两者谁优胜,

自是凤凰登台来!



天涯小刀111


两首诗都是好诗。但崔颢的《黄鹤楼》要胜于李白的《凤凰台》。

理由:

1从七律的角度,李白显然更中规中矩。但今天看来,不那么规范的崔颢,诗作更加自由,毫无斧凿的痕迹。

2崔诗在前,李诗在后。李显然有意和崔比较。但因此有了模仿的痕迹,跟着崔的思路走,没有跳出崔诗的窠臼。尽管李诗读起来更顺口,有的诗句气魄更大,如“三山半落青天外”。

3崔诗的诗眼在第三,第四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对逝去事物的追怀,写的十分到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追思,意境高远。对比李诗的第三,四句,缺乏崔诗的灵动和悠远。

基于上述原因,个人以为,就这两首类似体裁的诗作比较,李不如崔。


沈飞198788501


李白的《凤凰台》相当好,可是崔颢的《黄鹤楼》却更胜一筹。首先是李白在崔颢诗前甘拜下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是李白的胸怀大度和诗文写作的最高境界,好的就是好的,不必贬低或抬高。在现代《唐诗排行榜》中崔颢的黄鹤楼排名第一,而李白排在第十名。这与李白对崔颢的抬举也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两首诗同论之外,李白是中国最牛的浪漫诗人,在诗坛上李白名气更大一些。王修筑 言


白云蓝天绿草地


白诗、颢诗有优劣之分吗?

查阅所有古人的诗评,不见优劣二字。只见严羽《滄浪诗话.诗评》里写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方回《瀛奎律髓》卷一中写道: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金陵凤凰台也。”

评析唐诗,豈能用优劣二字?唐诗首首是精华。


阿龙68837


也班门弄斧,议议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看待,学习古人创作的诗词。

华夏文明,自有文字记录以来,给我们华夏民族,留下了无数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绚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发展创造延续示明了一条永宏的文化脉咯。做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文之骄傲,为之自豪。更应该为之珍惜,为之爱护,为之保存。我们研究古人,研究古文化现象,了解我们古人的生活历史,情怀,思想,正确的态度不是卖其乖巧,去把他们一个一个进行比较,评判高低对错,而是应该从对古人文化创作实践研究中,吸取营养。学习其智慧,继承其优良来为丰富我们现代人的文化生活。

但是,玩网络以来,我发现,当代之中国文化界,出现很多的,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文化人,津津有味地把文化历史上出现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产生的不同人物,不同的创作成果(作品)进行毫无意义的比较。还洋洋千言万语,一定要把我们的古人分出一个高低上下,好坏优劣。非要找出一个“第一”来。

这是当代文化领域里最活跃的学习误区!

我们的古人很有智慧。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我们的古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的先贤的醇醇告诫。

可是,我们的那些自视很高的文化引领者们,他们忘记了!

更有甚者,一些本来自己文无流水,句难开花,史仅窥癍,论持偏激的文化人,可偏要把自己架于古人之上,自吹自擂,藐天下之无物。想凭自己的萤火之光,做盖古人辉煌之妄想。

此实为当代之文痞小丑而不自知一群也!

就拿今天今日头条崔李两古人的两篇登高抒怀之作品(诗歌)之比较来说。崔的《黄鹤楼》和李的《凤凰台》,犹如历史上的两座风景秀丽的山。我们登临,我们浏览,其目的是:明其目,怡其情,吸其精华,享其曼妙之幽远。他们各自高渺,各有各的的春秋,能分出高低优劣吗?

不能!

能分出谁写的最好吗?

毫无意义!

崔的登高抒怀,目收黄鹤楼之美景,思古及今,感情澎湃,诗出自然,情泼江河,震古动今。是谓壮哉!

而李之《凤凰台》,登高而揽天,思古而及历,餐自然景事而悲怀时弊。感物华之幽远而舒己怡情。

两个人,感同而时异,文激而意别。诗美而思各志寄。能比吗?有可比吗?可可比吗?

由此可见,今日之今日头条,提出这样的无聊之比,实为不智也。

纵观中国今天之文化现象。我真的不知道,在这样的文化误区里流连忘返的无聊文人,还有多少。也不知道,这种毫无意义的比较自淫的文化现象还有留臭多久。

我能告诉你们的只是:学习华夏文明,吸收传统优良文化知识营养,丰富我们的知识视野,这才是一个学习古人的正确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