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超级没有耐心,3分钟热度。怎么改变这种方式?

手机用户65718536074


找个家电维修工,让他看拆机维修的全过程,拆拆装装自然投入精力、体力、耐心,他自己用心做出来的和修好的自己就会珍惜了。


闪勋


其实孩子耐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朋友需要自己付出一些辛苦和努力。

我儿子平时喜欢玩玩具。他聪明伶俐,就是缺乏耐心。小时候每次带他去游乐园,他总是拿一个玩具玩不了几分钟就又换其他的来玩,特别是遇到那些比较复杂的玩具时,他弄一两下觉得不成功就立刻放弃。别的孩子都饶有兴致地玩着,他却总找不到一件感兴趣的玩具。当时我也发愁了好一阵子!所以我就问了周围孩子的家长,他们给出了这几点建议:

首先要坚持不懈

现在许多孩子都上兴趣班,就拿一些孩子的兴趣爱好来说,比如说练钢琴,年龄小的孩子一般都有家长陪练,有的家长自己就难以坚持,今天松,练习两遍就收工了;明天紧发现孩子没进步,就从早练到晚;后天呢?家长有事,外出应酬,忘记了监督孩子练钢琴的事。这种态度注定持续就是一句空话,父母做事态度往往也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试想一下家长自己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哪能培养出孩子的耐心和坚持?

其次是要善于鼓励家长朋友们

可以巧妙的利用孩子兴趣和孩子制定一些小的比较容易完成的计划在孩子坚持下来,并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的时候,家长朋友要善于鼓励,让孩子有一点成就感,之后再循序渐进,制定一些大一点的目标,让孩子慢慢适应,从而养成长期而又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从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开始,到每个小阶段的自我检查,再到一个大阶段,完成计划任务的自我评价,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

最后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孩子的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那样成的,家长朋友平时要多用具体的经典故事和一些成长经历来开导孩子,让孩子明白任何成功都是必须长期付出努力才能得来的。


若有其它问题可以关注我、留言或私信,非常乐意回答您的问题。


诚佑爸爸育儿分享


1、给孩子去感受时间流逝的途径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成年人可以通过时钟的变化来感受,而对孩子来说就很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究竟还需要等多久,这样孩子就会很没底,因此会产生一系列的不安全感。

其实,这就和我们等待有倒计时的红灯和没有倒计时的红灯一样,没有数字计数,等待有一种天荒地老的感觉,有数字计数就会让人轻松很多。

小孩子虽然不认识时钟,但是时针和分针有长短之分啊,可以告诉孩子,等这个长长的针走到最上面,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这样和孩子说了,孩子就会停止和你纠缠,而去眼巴巴的瞅钟表了。

除了看时钟,还有沙漏,沙漏有不同的大小,告诉孩子,等这边的沙子全部漏完了,我们就到了。

很多孩子对自己的生日都十分盼望,今年刚刚过完就盼着来年的了。表姐家的孩子在冬天过生日,表姐说,每次过完年后,孩子就开始盼着自己的生日。

然后表姐就和她说:“你的生日在冬天,冬天会下雪,但是下雪之前树叶要落了,而树叶落之前要变黄,所以等明年的树叶落了,你的生日就快到了。”

要给孩子盼头,一个可以看到的盼头,这样才让等待变得更有意义了,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的耐心。

2. 当然了,解决孩子没有耐心的毛病,需要一点智慧以及精神力量,有的时候你就是精疲力尽不想和孩子搞这些花样了,可是孩子就是不依不饶现在就要,怎么办?

那就让他哭一哭呗!你也可以到旁边去静一静,等你平静一些了,孩子也平静些了,一个抱抱泯恩仇啊!

有些父母,因为孩子等不及,就给孩子乱扣标签,对孩子乱发脾气,又或者想尽方法用最快的速度满足孩子。

其实,偶尔让孩子体验下等待也是可以的,让孩子知道等待是很煎熬的一件事,哭闹和发脾气也不会让愿望早一点实现,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我们等待孩子洗澡,等待孩子吃饭,内心也是煎熬的,让孩子也去体验下,又有何不可呢?

我们总是比小孩懂得更多的东西,大部分父母只是觉得陪孩子玩玩具很无聊,所以才让孩子自己玩,要这么想,自己一个人玩玩具是很无聊的。

我们要自己想一些方法出来让孩子自己可以玩得有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陪伴,培养和孩子感情的首要就是陪伴他。



影视品味人生


一、首先家长要做出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

二、给孩子设置任务: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任务,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

三、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

四、父母勿包办代替:对于缺乏耐心的孩子,父母往往爱一切包办,这样一来孩子如果不喜欢时,父母便全权代劳,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心

五、多进行亲子游戏:陪伴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多陪伴孩子进行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王小方vlog


我是一个命理师,就从命理的角度说一下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孩子有这个问题,那就是他的本性,有这个本性我们需要引导教育,但是说真的,改不了,如果真的可以轻易就能改了,社会上行走的不都是完美的人吗?当然了,可以揍,但那孩子不是改了,是扭曲了,最终肯定是要反噬的。所以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尝试着改善,锻炼一下孩子的专注能力,但是我觉得最佳的还是从另一方面入手。

第一找到孩子的优点,所谓有得必有失,孩子如果这一方面你觉得不够好,那一定有另外一方面足够优秀,如果有足够优秀的有点,为什么要抓着缺点不放呢?扬长避短就好了呗。学校让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告诉我们,德智体美劳可以很低,只要不低于法律那是你的自由,有一个长板就够了。所以找到有点,重点培养优点,比抓着缺点不放有意义的多了。

第二个找到孩子的爱好。小孩子肯定是喜欢游戏,但是我相信不仅仅是游戏,音乐、舞蹈、绘画、体育太多了,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兴趣远比你改孩子毛病简单的多,有兴趣专注力也会好点,重点培养下长板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材施教从孔子时期就有,这么多年下来了,反而我们现在要把孩子养成一样的人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安静下来,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沉下心了做事情。扬长避短,找到孩子的长板,重点培养,给孩子一技之长,以后只要上不违背道德法则,下对得起家庭,其它的管他呢!


命理育儿说


孩子小时候没我耐心,是很正常的,随着越来越大还是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分析一下了。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都是追求快乐,逃离痛苦的。所以一件事情孩子如果没有从其中得到快乐,是很容易失去兴趣的,这也是为什么孩子普遍做作业磨蹭,但是普遍玩游戏都神采飞扬。因为游戏的设计者都是心理学专家来着,游戏会不断的让孩子给到游戏者成就感,价值感,所以孩子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知道了这点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性培养孩子的兴趣了,怎么说话能让孩子得到这些成就感,价值感,从而一直喜欢,是需要我们家长去引导的。当然也要符合孩子的先天气质,比如O型血的孩子天生就活泼,根本静不下来,活力四射,这种孩子我们就避免去让他学习围棋等这种需要静的兴趣。这样也是事倍功半的。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我在西瓜视频会持续更新一些育儿小技巧。简单有效



爱自然生命力张老师


孩子经常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孩子耐心不够;二是因为对那件事的兴趣不足;三是事情进度不如他所想的。

针对第一个原因建议:

刻意让孩子等待。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等等。父母要告诉他,需要等一会儿。这段时间里可以让孩子先做点其他的事情。

2

订立合适的目标。您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其订立合适的目标,每达到一个目标就会有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3

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利用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锻炼其专注力。

4

针对第二个原因,建议:就孩子将要做的事情,跟孩子分享一些相关的有趣技巧,或者经验,比如说:要学钢琴,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学琴的故事,或者身边的人学琴时发生的趣事。

5

另外,最好让孩子自由发挥一下,比如:学钢琴,就让孩子自己听一段音乐,尝试按听到的弹奏出来,这时不要求准确,只要求孩子自由想象。这会让孩子更有兴趣去尝试。

6

针对第三个原因,建议:

在开始做某件事时,准备好备用方案。也就是让孩子想想,如果他在做某件事时,遇到困难想停下来,但父母想要他继续时,可以考虑的做法。由于开始做事前,孩子的热情还在,这时让他想方案是最好的,而且由于是她想出来的,符合她的习惯,也是她的承诺,父母执行时就有理可依。


精剪一刻


这个和孩子的年龄还有他天生气质有关系,还有最重要的事家长怎么认定没耐性这个事情,标准是什么。。

有的孩子喜欢探索世界,喜欢新鲜好奇的事情。。这也是好事,通常这样的孩子创造力比较强。。

我们成人喜欢看到孩子所谓的缺点那面,事实上,凡事都两面性,还是多看孩子好的地方,优势地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独特性,独一无二的。。作为父母,眼光还是要放在自己孩子好的方面。。


incensewang


方法很多,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就是分豆子,准备三个碗,一个碗里倒入红豆和绿豆,让宝宝分别把豆子按颜色捡出来分类。



虎妈萧萧


1、每次让孩子专心的做一件事。(如:要杜绝边看电视边吃饭)

2、让孩子学会独立看书,独立学习。很多妈妈喜欢在旁边陪着孩子学习,但这样孩子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反而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3、孩子在专心地做一件事情时,不要随意打断,即使您一点都不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事。

4、不要一次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或图书。孩子会只满足于它们带来的新鲜感,而没有耐心去探索每一个玩具或每本书的玩法或方式,从而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5、对孩子说话不要重复说。很多妈妈总是担心孩子没听见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一件事总是讲,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习惯,专注力自然就不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