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Pistol”是指連發手槍,這個響亮的外號就是恭維馬拉維奇那身無法阻擋的進攻火力。你應該沒有看過他的比賽,但是,你絕對要認識這名球員,馬拉維奇,外號“連發手槍”,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雖然鍛造,但卻經典!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馬拉維奇在1974年某次專訪中,曾提過自己可不希望在聯盟摸爬滾打10年後,在40歲就因心臟病過世,偏偏最後不幸言中。馬拉維奇打了10個賽季後就早早退休,雖然仍有一些主持籃球訓練營的活動,但自他離開職籃後就沒有任何復出打算,只在1984年明星賽受邀參加老球皮表演賽及擔任NBA首屆灌籃大賽的評審。

馬拉維奇是1988年1月5日在加州體育館內與朋友鬥牛時,因心臟病發去世,享年僅40歲。當年後來2月舉辦的NBA明星賽有其相關紀念活動,當時明星賽代表隊還有各自的制服與編號,由於馬拉維奇過往在新奧爾良爵士隊(現猶他爵士隊前身)穿的背號是7號,而當時獲選明星球員的爵士前鋒馬龍正好與西區同隊的魔術·約翰遜32號球衣撞衫,所以他改穿7號球衣來向這位英年早逝的球隊前輩致敬。

如果天堂裡也有籃球隊的話,馬拉維奇是第一個報到的50大球星,他同時也是至今以最年輕身份入選名人堂的籃球員。他好像什麼都比別人早一步,我們知道姚明在休斯敦打拼的第一年就有“姚明進行曲”來讓球迷加油,但馬拉維奇可是在還沒打職籃之前就有鄉村歌手簡金斯為他寫了首“連發手槍之歌( The Ballads of pistol pete)",而當時他只是個在路易西安那州大還不滿22歲的小夥子。

馬拉維奇的造型很有趣,一頭褐色亂髮及鬆垮的長襪就是他的註冊商標。他在大學時期以不可思議的得分能力紅透半邊天,知名度幾乎直追前兩年名滿全美的超級中鋒阿爾辛多,也就是後來的賈巴爾。 只是一般評論認定賈巴爾才是真正的籃球員,是足以改變球隊體質的棟樑,而馬拉維奇充其量是比較趨近一個做秀型的球星,保證精彩好看,但未必能替球隊戰績帶來正面衝擊。無論如何,最後馬拉維奇還是在1970年首輪第三順位被鷹隊選走,並簽下五年190萬美元的新人合約。在當時,那是前所未有的紀錄。

再一次的,馬拉維奇又是比同梯隊球員更早獲得高薪,即使在他大學畢業30餘年後,絕大多數NCCA男子籃球的得分紀錄也仍舊是由他的名號高懸其上。那其實根本就是望塵莫及的差距,因為當時規定新生不能打校隊,而且那還是在沒有三分球的年代,結果馬拉維奇在大學三年總數83場的球賽中有28場得分超過50分,平均是遙不可及的44.2分

是的,你沒看錯,平均44.2分。

當然,在那三年馬拉維奇都是雄踞全國得分榜首,路易西安那州大在他還沒上場前戰績是3勝23敗,到了大四那年則進步22勝10敗,並獲邀打入全國邀請賽,然後一路殺到總決賽才出局。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手槍”馬拉維奇在NBA一共征戰10個賽季,其中前4個賽季效力於老鷹,生涯場均砍下24.2分4.2個籃板5.4次助攻,5次入選全明星首發陣容,4次入選年度最佳陣容,以31.1分的數據奪得1976-77賽季聯盟得分王,在1987年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

馬拉維奇的風格

路易西安那州大當時教練是馬拉維奇的父親,老馬曾在NBA前身BAA及NBL聯盟都有出賽紀錄,之後轉為大學教練。這對父子攜手帶來了全國級的注目,路易西安那州大不是強隊,但的確是全美最受矚目的球隊,大家都想知道這臺得分機器能隻手把這支球隊提升到甚麼程度。

其實馬拉維奇不是不會傳球,只是球隊那時更需要他的火力,老馬教練甚至向外宣稱,若要讓球隊贏球,他兒子要每場出手40次以上才行。那是一支為馬拉維奇量身打造的球隊,雖然成功地向世人展現“連發手槍”般的進攻火力,但球隊戰績乏善可陳,他的評價在很早就被定型,而且像詛咒一樣跟定一輩子。

大家都同意馬拉維奇是個歷史級的偉大射手,個人球技也幾乎沒有任何不能忽略的缺陷,但就是沒有本事讓隊友變得更好,連帶的也沒有人會認可他是個領導者,更不會被當作是贏家或是勝利者。

遺憾的是,馬拉維奇始終沒有辦法以行動與表現做出辯駁,他在大學籃壇雖留下無數不可能被刷新的紀錄,只是路易西安那州大連角逐NCCA冠軍的錦標賽都沒打過。而在自身闖蕩NBA的10個賽季中,馬拉維奇曾四度入選年度第一隊及第二隊,五度被選為明星球員,個人是收集了不少榮耀,但生涯打過的球隊只有兩次有超過五成的勝率,而且其中還有一個賽季根本已退到板凳上當配角。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從馬拉維奇的生涯紀事來說明。在1970年選秀會上選進他的鷹隊,當時是戰績48勝的勁旅,他們透過交易弄來這個探花選秀權。馬拉維奇在大學時代的背號是23號,在進入鷹隊時因與隊友哈德森相同,改穿號球衣,然後在職業生涯首季回報球隊聯盟第九高的23.2分,不過球隊戰績卻比前一年退步了12勝,當然與新人王無緣。

這就是典型馬拉維奇的風格,個人表現與球隊戰績總是不相干的分離。在他效力鷹隊四年內,只有在1972-1973年球季戰績超過40勝。那應該是馬拉維奇在亞特蘭大,或者說是整個職業生涯唯一能被當作成功的賽季,他那年與犀利的射手隊友哈德森取得相當成功的平衡,兩人分居聯盟得分榜的第四與第五名,馬拉維奇甚至創下生涯新高的6次助攻成績。但除了這一季外,他對球隊的貢獻就是沒有辦法在實戰中上展現出來。

團隊化合

在賓主盡不歡的情況下,馬拉維奇與鷹隊走到了該分手的階段,當時新奧爾良爵士隊正在進行籌組,這個爵士樂的發源地(也就是爵士隊名的由來)就位於猶他大學時代闖出名號的路易西安那州,不會有人比曾在這裡叱吒風雲的馬拉維奇更適合當作這支球隊的核心

爵士隊為了將他納入麾下,幾乎掏光了身家,他們送給鷹隊兩名球員外加兩個首輪選秀權,另再附贈兩個第二輪的選秀權。事實上,很少有擴張球隊在首季就能有這樣的大將壓陣,但畢竟是從各隊被列為戰力外的球員中資源回收後成立的雜牌軍,那年爵士隊總計登錄了22名球員輪流填滿上場時間,他們沒有任何意外的在聯盟墊底。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孤掌難鳴的馬拉維奇經歷了生涯最糟的火力示範,誰都知道這支球隊沒有任何其他球員能得分,他在眾家好漢肆無忌憚的包夾下以41.9%的低命中率攻下僅僅21.9分,這以連發手槍的標準來看,當然是不及格的,不過可供慰籍的是他在籃板及搶斷上都創下個人新高。這從來都不是馬拉維奇擅長的領域,也許他真的不是什麼具備領導能耐的帶頭大哥,但他真的是不惜代價一心想為球隊爭取勝利。

爵士隊的掙扎陣痛期一直沒有結束,直到他們在1980年移籍到猶他州之前,這支球隊每年都是打完82場常規賽後就放暑假。

馬拉維奇在爵士隊還在新奧爾良的這段時間,雖然兩度入選年度最佳五人,但球隊從來沒有過勝多於敗的球季,不過他好歹是隊史上第一位明星球員,也是第一個穿著爵土球衣拿下聯盟主要獎項的球星,他曾在197-1978年球季以平均31.3分拿下聯盟得分王。

似乎就是拍板定案了,無論馬拉維奇打的再認真,表現的再傑出,球隊一樣是戰績低迷不振。他不是沒有好的隊友,而且生涯平均5.4次助攻的成績也說明他並不是個自私的球員,但有種叫做團隊化合的東西,就是始終無法存在於馬拉維奇與隊友之中。他會一個人在無人的體育館內反覆鍛鍊自身已純熟至極的動作,模擬一切會遇到的防守待遇,預測所有球賽可能的發展,但真的到了比賽時候,他總還是處在單人練習的情況,無法瞭解場上還有四名隊友存在的需要。同隊的球員也許能協助累積出漂亮的助攻數字,但就是沒有辦法融合成強大的團隊戰力。

與勝利無緣

爵士隊與馬拉維奇到了1979-1980年球季終於緣盡,那年爵士隊離開新奧爾良西去猶他州的鹽湖城,由於不再需要與路易西安那州地方父老搏感情,而隊上單打藝術家丹特利又足以擔負得分重責,爵士隊就將當時傷痛纏身的馬拉維奇無條件釋出。曾貴為球隊廣告牌的球星遭遇如此待遇是在令人唏噓。

直到馬拉維奇在1984年訪問中國臺灣時,訪談中還是不難察覺他對當時老東家的無情感到憤恨不平。說起來,那年也是個相當特別的球季,他們當年陣中除了馬拉維奇與丹特利外,還有生涯得分超過兩萬分的金恩 。這三名球員都分別在自身職籃生涯裡拿過聯盟得分王,但最後球隊戰績是不忍卒睹的24勝。

到這裡還不是馬拉維奇職籃生涯的終點,他之後以自由球員身份與凱爾特人隊簽約,當時綠衫軍隊在超級菜鳥大鳥伯德領軍下正從谷底翻身,冀望馬拉維奇的經驗能為這支團隊導向的球隊帶來一些衝擊,不過他僅僅在26場出賽中交出平均11.5分的平凡表現。比較有意義的是,馬拉維奇在這季終於打到了東區決賽,雖然個人表現已對戰局無法造成重大影響,不過至少還證實“連發手槍”還是有資格升格成遠射程的來復槍。馬拉維奇在這個NBA首度啟用三分球的球季中,三分球表現是投15中10,堪稱重質不重量的優質表現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打完這季後,馬拉維奇就宣佈退休,雖然知道在波士頓是很有機會拿下冠軍的,但驕傲的馬拉維奇顯然沒有搭順風車的打算。諷刺的是,綠衫軍就在這年之後拿下睽違多年的冠軍,馬拉維奇就是與勝利沒什麼緣分。

這位保有大學籃壇最傳奇進攻數字的球星,在NBA只打了10季就鬱郁不得志高掛球鞋。終其一生,他都在與評論對抗,因為球隊瘦弱的戰績讓他最多被認定為是絕佳的表演者,當眾家奚落意其球技華而不實時,他還真的找不出足以回擊的子彈,名教頭帕特萊利就曾不客氣地評價馬拉維奇是有史以來最被高估的巨星。

公平嗎?一點也不,要扮演馬拉維奇這個角色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走在時代前端

當時身為史上最高薪又頂有無數記錄的大學球星,要闖蕩職業籃壇,不難想像來自各方的壓力;隊友會想知道這傢伙何德何能吃下球隊薪資及瓜分上場時間:老闆會想了解花了大錢的投資報酬率;對手也會有興趣憑什麼這隻菜鳥一進聯盟就搶盡鋒頭;媒體更是熱衷來計算他每得1分及抓下1個籃板可以拿多少錢。

當年鷹隊友哈德森是這樣說的:任何人在馬拉維奇的位置都不會做得更好。光以天賦來說,哈德森就認為馬拉維奇是無與倫比的,但他還是願意花這麼多心力在基本動作的苦練上來精進自身球技,他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球員。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事實上,老馬從小就對馬拉維奇進行魔鬼式的訓練,這樣的努力不是沒有回報的,紮根在堅實的基本動作上最後綻放出讓人無法想像的花俏動作,馬拉維奇有種渾然天成的球感與揮灑不盡的進攻靈感,即使在全速帶球推進的過程中,他靠著自身嫻熟的控球技巧隨時可以把球給到任何地方,包括籃框或是具有更好機會的隊友。只可惜同隊的球員跟馬拉維奇並不是在同一次元打球,只能被動地被捲入他的攻勢中而無法有相輔相成的發揮。

在場上,馬拉維奇就是一把隨時上膛的連發手槍,不間斷的維持在攻擊籃框模式下持續開火,而且他個人對傳球技能很有領愜,從不勉強刻意去做出什麼動作,就是意之所致,水到渠成。馬拉維奇是用腦袋在掌握球賽進行,簡直可以蒙著眼睛打球,他就是知道該把球送去哪裡,看他毫不猶豫而恰到好處的分球,配合行雲流水的步伐、靈巧果決的判斷、再加上熟練敏捷的控球技巧,馬拉維奇活脫就像白皮膚的哈林籃球隊員,但他打的可是沒有靶子隊配合套招演出的強度比賽,在這種真槍實彈的搏鬥中,其流暢華麗且不按牌理出牌的出手方式,著實能吸引球迷目光。

隊友們經常會讚歎馬拉維奇的創意,那些從來沒在練球中看過的動作,總是能在比賽中毫不遲疑的表現出來。在那個電視轉播還不強調立即精彩回放的年代,觀眾必須全神貫注去注意馬拉維奇的一舉一動,不然連錯失什麼樣的精彩都不清楚。不過馬拉維奇自己倒是不置可否,因為這些動作他在自己的腦海中不知已經演練過多少次,常見他將球隨手拋出,其實心中早有盤算,他也許是在發明某種令人眼花撩亂的花招,或是更加賞心悅目的表演。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無疑的,這位比其他同仁更早看到未來的球星,是走在時代前端的,幾乎近代所有具秀味的球星都自承深受馬拉維奇籃球思維的影響,諸如魔術師·約翰遜及花招百出的托馬斯都無異議地推崇馬拉維奇槍無與倫比的原創性;而納什與科比-布萊恩特 更是從不諱言自己從馬拉維奇的動作裡尋求如何的啟發與模仿。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


馬拉維奇雖然過世得早,但個人榮耀並沒有在1996年入選50大球星後就畫上休止符。2003年從夏洛特搬到新奧爾良的黃蜂隊,在主場的第一場比賽,對手正好是23年前離開了新奧爾良的爵士隊。在開賽前,黃蜂隊重新退役了屬於馬拉維奇的7號球衣。這是黃蜂隊退役的第二件球衣,第一件是在2000年暑假因車禍過世的菲爾斯。像這樣辭世多年後仍不時有為他量身訂做紀念活動的球星實在不多見,畢竟一個沒有被表揚主角致詞的儀式實在是很單調。

我相信這絕對是對馬拉維奇籃球成就的最大肯定,不然總有人能解釋何以所有跟新奧爾良沾上邊的相關籃球活動,包括過去存在及現在運行中的職業球隊,加上路易西安那州大,甚至連超級巨蛋體育館在內,他們全部都有志一同的退休了馬拉維奇的球衣呢?

連發手槍”馬拉維奇,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籃球傳奇。雖然短暫,但卻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