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代是最讓西方人神往的朝代?

一、文化經濟均處於世界一流水準
其實,跟漢代比,宋代無內亂;


跟唐代比,宋代文化更繁榮昌盛;
跟明清比,宋代社會更開明平和。
宋代的文明水平已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度。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之外,其餘三項——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均出現於宋代。
現在許多學者都經過研究後發現,宋元時代,中國的科學水平到達極盛,即使與同時代的世界其他地區 相比,中國也居領先地位。
宋代的數學、天文學、冶煉和造船技術,以及火兵器的運用,都在世界上處於一流水準。

為什麼宋代是最讓西方人神往的朝代?

活字印刷術



二、尊重文人
宋代的皇帝對文人很尊重,100年沒有殺過一人。
看著實在討厭了,就流放,流放了一段時間,突然想念了,再召回來。
文人之間也吵架,但都不會往死裡整。
王安石搞變法的時候,司馬光在大殿上跟他吵,王安石就把他趕到洛陽去。
司馬光去了洛陽後,就埋頭編《資治通鑑》,編累了,就寫一封公開信罵罵王安石。
王安石看到了,也寫公開信回罵,完了。

為什麼宋代是最讓西方人神往的朝代?

司馬光



三、龍鳳盛世
宋代將中國茶文化發展至鼎盛,被茶學界稱為“龍鳳盛世”。
自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風尚,太祖趙匡胤便有飲茶癖好,宋朝歷代皇帝亦如此。
宋代宮廷茶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儀,春秋大宴皆有茶儀。
皇帝也經常賞賜茶葉給官員、學生、寺僧、百姓,接見北朝契丹使臣亦賜茶。
士大夫文人也以茶儀為集會儀式,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全文2000餘字,首序言,次分地產、天時、採擇、壓蒸、製造、鑑別、烹點、藏焙、茶品等二十目;從茶葉栽培、採製到烹調、鑑別;從烹調的水、具、火到茶湯色、香、味;從名茶、產茶大戶到藏焙之要,點茶之法,面面俱到,無所不包。
宋徽宗本人也以天子之尊倡導飲茶,達官貴人多愛把玩茶盞,文人雅士藉助詩詞歌賦書畫形式推崇。
市井鄉民以茶待客、以茶相贈、以茶祭祀,飲茶習俗已經滲透到了兩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繪畫巔峰
宋代繪畫還是中國繪畫技法發展的高峰,後世無以能及。
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人物畫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
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
文人士大夫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
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繁榮的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宋代對繪畫的收藏、品鑑在上層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風,更有不少文人同樣也是畫家,像詩詞一樣用以寄興抒懷。
他們在畫作上題字詠詩,開闢了書畫題跋的新天地。
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中湧現了仲仁、楊無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蘇軾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趙孟堅的“水仙”等。
北宋文人士大夫對文人畫的貢獻更表現在理論建樹上,歐陽修提出將“蕭條淡泊”作為一種美學境界來追求,蘇軾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也就是中國文人畫的真諦是不求表面的形似,但求率真、自然的神似。


在中國傳統生活,文人士大夫早已形成網絡,文人畫及蘇軾等人的思想迅速傳播,影響所及,甚至到蠻族統治的遼、金地區,成為元明文人畫發展的前導。
五、寬鬆的從商環境
宋代對商人很寬鬆。
在漢朝的時候,商人要穿特別顏色的衣服,不能坐有蓋子的馬車;
到了唐朝,《唐律》仍然規定“禁工商不得乘馬”,商品交易只准在“官市”進行;
到了宋朝,這些規定都不見了,商人子弟可以考科舉當官。
朱熹就很得意地回憶說,他的外祖父是一個開酒店、做零售的商人,當年可有錢了,“其邸肆生業幾有郡城之半,因號半州。”
政府對集市貿易的控制也完全地開放了,老百姓可以在家門口開店經商。


六、新聞業很發達
宋代,新聞業就已很發達。
兩宋首都的中產階級家裡,往往有兩份報紙:一份是官府的“朝報”,相當於現在的官方刊物,一臉嚴肅;一份是私人辦的“小報”,相當於如今的娛樂週刊,往往爆出“朝報”不願報或者不敢報的消息。


作為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非官方報紙,“小報”並無固定報名和名稱,也並非出自一人一家之手,“小報”云云也只是宋人習慣的稱呼。
但是,“小報”的興盛突破了官方辦報制度,不能不說,在中國古代新聞史上佔有重要一頁。


七、人口繁榮昌盛
宋代,城市規模之大、城市人口比例之高,超出了之前乃至之後的很多朝代。
兩宋的首都汴梁和臨安,據稱都有百萬人口。
當時的歐洲,最大的城市不過15萬人。
《清明上河圖》大家都知道吧,北宋張澤端所繪。

為什麼宋代是最讓西方人神往的朝代?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
房屋、橋樑、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首都汴梁一角的繁榮昌盛,其中沒見有畫“城管”呀!
說到這裡,你知道為什麼宋代令西方人如此神往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