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点击‘关注’,让我用最走心的文字,带你看尽光影世界!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01

《邻里美好的一天》,听名字就让人想到了家庭情景喜剧。观影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名字越平淡的影片越发的不同凡响。泛泛而谈,一般在情感上走心的影片往往能得到认可。《邻里美好的一天》精湛的布局和情感上的微妙把控也受到了本届奥斯卡的认可,阿汤叔在多年以后再获提名,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汤姆汉克斯的演技加持与导演的自知之明。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汉克斯所扮演的弗雷德·罗杰斯是美国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他于1953年加入全国第一家社区赞助的教育类电视台——匹兹堡WQED,并于1966年开始了他传奇一般的《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此电视节目从1968年开始在美国公共电视台连续播出了三十余年,并在之后不断重播,见证了数代美国人的成长,影响深远。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影片的画框运用颇具匠心,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歌颂一位好好先生罗杰斯,“当然战力低于拿着红星盾的那位罗杰斯”。当代的电影画框比例大概在1.85:1左右的长方形画框,上世纪老电视机使用1.35:1的方形的画框,这一画框的不同也可以理解为播放技术源码制式的不同,这也直接导致了导演在电影成片时要出一个TV版和电影版,《邻里美好的一天》中也是插入不同画幅的镜头,有一种跳跃感。

02

在画框上做文章早有先例,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鬼才导演韦斯·安德森2014年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画框运用,但是明显韦斯·安德森对画幅边际的探索趣味盎然。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而这部电影的过程让人感觉很平淡,然后之前那部大热的《好莱坞往事》也运用这种小戏法,但是全片冗长了许多,对比两部影片,导演的想法肯定都是为了向观众传达时代感,想把观众带入到电影中来,也就是观众需要的沉浸感。但是昆丁明显处理的比后者优秀得多。《邻里美好的一天》过多的插入了这一设计,全片下来过多的TV画框运用,让电影质感大大的下降,电影镜头要做到合理实用。导演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但却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导致这部影片有点失格,失真。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影片运镜并非没有美感,有几幕还是非常不错的,一幕是餐厅谈话时,摄像机通过一个中国铜钱状的窗口,缓缓向前,配合两人的谈话节奏,有一定的美感,这一幕不知道之前就设计好的还是看到场景再联想到的;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然后结尾镜头,冷暖色调的运用,逐渐熄灭打光,只留下景别阴影,钢琴音配随着重音结尾。但是总体而言电影镜头的运用实在是太过保守了,大部分都是正反打对话,这样一部电影是无法凸显电影镜头之美的。可以看到大部分镜头都是一个静止的中景镜头与正反打,有种电视剧苦情剧的观感,摄像机的运动与设计在本片基本没有,只有少数推拉镜头,这样的所谓的电影其实是有点不舒服的,技术上摆弄就显得有点东施效颦。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03

剧情转折苍白无力,按照剧情安排,片中这两位父子的隔阂是非常大的,影片中父子大大出手,父亲重病儿子还要出去上班,这种隔阂大过天际,仇深似海,观众应该非常期待转折,但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以超现实手法做剪辑转折并不是明智之举,母亲托梦后良心爆发颇具中国戏剧色彩的设定显得格格不入,而罗杰斯先生只起到了软绵绵的提醒作用,不仅无法突出人物,也丧失了传记电影本该有的姿色,真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有人觉得TV电视在片中运用是败笔,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是一种巧用,正方形画框本来就应该在老式电视运用,这一用法与欧洲艺术导演运用镜子无异的。。纪录片的强行加入才是最大的败笔即起不到叙事作用,也无法加深主题,真是作用甚微,无聊透顶的运用,只是增加了本片把玩的元素,对比起来看《布达佩斯大饭店》确实是佳作。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电影也只有汤姆汉克斯的奥斯卡提名是比较合理的,豆瓣评分6.7分还有待商榷,等到上映后,这一“高分”会不会被稀释?还得各位看官老爷们定夺...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写个影评

阿汤叔在阿甘后又一经典形象,上世纪电视台之王,先锋影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