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頂級諮詢顧問告訴你:巧用“結構化思維”,輕鬆說服別人

在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思維的書籍,其中不乏有教授專家、職場老鳥、行業大咖寫的工作思維方法論。對於我們來說,隨便翻開一本都會被裡面的知識所“折服”,因為它講得的確很有道理,可有道理就行了嗎?

我們都知道這麼多的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為什麼?因為有些書講述的道理“只是很正確”,不夠落地、實操性不強。

你坐在樹下,腦袋被掉落的蘋果砸中了。

這時候,那些有見識、有閱歷的人會告訴你因為蘋果熟了,所以就會掉下來。這就是“只是很正確”的道理。

可牛頓卻深究為什麼,發明了萬有引力。

在工作中,結構化思維的重要性遠遠超乎你的想法。如何安排工作才能確保完成得出色?和同事、領導、同行以及客戶溝通,怎樣溝通才是最有效的?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融進到工作中去,產生有效的工作成果?

麥肯錫頂級諮詢顧問告訴你:巧用“結構化思維”,輕鬆說服別人

在《極簡思考》中,作者邁克·費廖洛提出了讓工作更簡單的結構化思維步驟首先是定義一個問題,緊接著給出核心建議,然後搭建框架以及打造故事,最後不斷的證明或推翻這個假設,這樣就能出色完成工作。

邏輯清晰,簡單易操作,我按照書上的“結構化思維”寫出過不少的方案,獲得了很好的反饋效果。

邁克·費廖洛,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曾任職世界頂級諮詢公司麥肯錫,後來創辦了thoughtLEADERS—給世界知名公司提供清晰、簡潔、高效的工作法,其客戶包括谷歌、福特汽車、領英、惠普、維薩信用卡等等

就連麥肯錫這樣的頂級諮詢公司,面對高難度的方案,也是採用這樣的結構思維。

下面介紹“結構化思維”的具體四個步驟:

01,定義問題

定義問題包含內外兩層含義往內的含義“是什麼”,往外的含義是“有哪些”。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思考的技術》中講到過一個和服產業的案例:

近20年來,日本和服業的市場一年比一年蕭條。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每一戶家庭的婦女在和服支出上幾乎減少一半的費用。

怎麼看和服市場都是一個衰退行業,大前研一跟公司管理層開會討論,得出和服市場衰退的原因有三:一是每家都有和服了;二是新購群體在減少;三是跟不上時代的需求。

於是大前研一提出”開發適合年輕人品位的新款和服,加入時尚元素以及改變和服的一些工藝”

這是對和服做了重新定義:

(往內)把原先“只適合家庭婦女的和服”調整為“適合年輕人品味的和服”

往外)增加了“添加時尚元素和工藝”

麥肯錫頂級諮詢顧問告訴你:巧用“結構化思維”,輕鬆說服別人

大前研一說沒必要去設計新的高級和服,其實就是在定義問題的“內在含義”,而更高級的和服需要一些“往外含義”,比如高級面料、色彩更加豐富等,這些“外在含義”都會把和服的受眾變得更小。

02,核心建議

提出核心建議時,可以參考一個公式:核心建議=假設+觸動點

“假設”就是在前一步“定義問題”的基礎上做出的假設,也就是“為什麼要這樣做”

觸動點決定了利益相關人是否對你的建議刮目相看,觸動點的內容應該是利益相關人最關心的衡量標準或目標。

例如,你的溝通對象是一位銷售總監,提出的建議就必須包含“提高銷售額”這個觸動點,如果你把“提高銷售額”的核心建議給到人力資源總監,肯定會吃閉門羹。

在提出核心建議的時候,除了要遵從“假設+觸動點”的公式,儘量不要給出太多建議,先給出一兩條,看溝通對象的反應再做決定。

最典型反面案例就是麥肯錫的“電梯遊說”:

據說有個大客戶找麥肯錫諮詢問題,然後麥肯錫諮詢顧問準備了很多方案,比如7個大建議、10套詳細的實施方案以及40個改進措施等。可是大客戶突然有急事,需要立馬飛去紐約,於是留給麥肯錫諮詢顧問的時間只有30秒:從電梯的三十層到一層的時間,原本準備的一大推資料一下子不知如何說起,最終麥肯錫失去了這個大客戶。


麥肯錫頂級諮詢顧問告訴你:巧用“結構化思維”,輕鬆說服別人

03搭建結構並構建故事

當我們準備好了要說的內容,並決定把這些告知對方時,也要遵循一定的溝通結構

舉個例子,我們做番茄炒蛋時,準備好了所有食材,我們是把食材全部放進去炒呢?還是先放這個再放那個、一步一步地炒呢?

同樣的食材,不同的做法就會有不同的成品,與人溝通也是一樣的道理

溝通結構有無數種,“教你怎麼說話”的書也一抓一大把,但不管怎麼變,都只有兩種最基礎結構:層形結構和列形結構

  • 3.1 層形結構

層形結構以背景為開端,目的是讓溝通對象瞭解核心建議。

麥肯錫頂級諮詢顧問告訴你:巧用“結構化思維”,輕鬆說服別人

使用層形結構的溝通對象一般有兩種:

情形1::溝通對象缺乏背景知識

當溝通對象不太熟悉你的核心建議的時候,使用層形結構,可以讓溝通對象瞭解相關的“背景介紹”,保證溝通對象能接收到你的信息

情形2:溝通對象牴觸你的建議

也許溝通對象已經瞭解你的核心建議,但是他們不太喜歡,甚至還牴觸,因此,層形結構的“形式變化”為說服溝通對象提供了理由。

  • 3.2 列形結構

列形結構是由核心建議開始,然後以列形排序展開支撐信息。當溝通對象非常熟悉你的主題,就可以使用列形結構,對象一般是直接領導或你經常接觸的利益相關人

麥肯錫頂級諮詢顧問告訴你:巧用“結構化思維”,輕鬆說服別人
  • 3.3 如何使用這兩種溝通結構?

1,當你知道溝通對象有沒有關於方案的背景知識,那就選擇層形結構;

2,當你和上司談及過你的想法,這時候選擇列形結構;

3,當你不確定溝通對象是需要層形還是列形結構時,你可以從層形結構開始,也許當你說到“背景介紹”或者“形式變化”,他們會打斷你,並告知已經知道了,那麼久切換到列形結構;

4,如溝通對象有一部分人需要層形結構而有另外一部分人需要列形結構,這時你首先考慮會議中的關鍵決策人需要什麼結構。

確定溝通結構框架,可以讓溝通對象及時接受到你傳遞的信息,實現高效溝通。

  • 3.4 如何使用不同溝通結構來搭建故事思維?

確定結構之後,就要根據結構來搭建故事,用故事來填滿你的內容

在這裡只論述一個層形結構的的故事思維:

比如我們小時候聽到的童話故事:

“從前……” (背景介紹)

“然後,發生了什麼事情……”(形式變化)

“最後,英雄伸張正義,拯救了我們,他做了……”(核心建議)

舉個例子:

“從前有個老爺爺,他種了一棵葫蘆樹,結出了七個葫蘆(娃)” (背景介紹)

“然後,山裡的蛇精把爺爺抓走了”(形式變化)

“最後,葫蘆娃殺了蛇精,救出了爺爺,葫蘆娃七兄弟是這樣做的:大娃做了什麼,二娃做了什麼,三娃做了什麼……”(核心建議)


麥肯錫頂級諮詢顧問告訴你:巧用“結構化思維”,輕鬆說服別人

04,不斷地證明和推翻假設

這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

一開始的分析並不能百分百地達到目標,需要你不斷去證明或推翻這個假設。每當證明或推翻了一個假設,會給你帶來新的認知,直到確保核心建議有效。

在這個階段可行的具體操作有:向同事領導甚至同行,對你的建議進行無情鞭笞。

05,新東方聯合創始人之結構化思維的運用

電影《中國合夥人》再現了新東方的三駕馬車: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

王強在北大唸的是英文專業,畢業後留在北大教書,90年代去美國闖蕩,去到美國後發現唯一語言的優勢壓根用不上,只好重新做出選擇,決定去申請計算機碩士。

毫無計算機基礎的他是如何說服教授接受一個文科出身的學生?

他說了三段話:

“成績單中,有一門共產史。我說這門課與計算機有關,因為計算機的原來是得到了算盤運算原理的極大啟發。我學完這個,不僅知道中國共產怎麼來的,也知道計算機怎麼出來的

我在北大學的就是語言,不算我的漢語,我至少了解了四種不同的語言。因此我在語言方面,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因此再學一門叫編程語言,那簡直小菜一碟。

別看我學文的,學理的天天研究,解決問題很迅捷,學文的就是理解美,放在科學是看穿了任何系統本質的東西。我有這個能力,將來走進計算機的領域,我就能迅速判斷計算機哪兒出問題了。”

現在用結構化思維分析這三段話:

首先重新定義問題:“計算機是得到算盤原理來的”(往內)、“計算機需要學編程語言”(往外);

此外三段話採用的是列形結構,每一個段都在

論證“我最適合學計算機”這個核心建議,在這個列形結構下講了三個故事“我學過共產史、會四種語言、學文有抓本質的能力”。

最後:

結構化思維的原則是《極簡思考》,強調的是簡單可行,按照“定義問題-核心建議-搭建結構(故事思維)-不斷優化”的步驟,最終得到具體可行的結論,去傳遞我們的想法,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接受。

最後附上思維導圖(原書的結構化思維過程一共有9步,為了方便記憶,我把它縮減為四步)


麥肯錫頂級諮詢顧問告訴你:巧用“結構化思維”,輕鬆說服別人

作者簡介: I 前五百強職業經理,能跑馬拉松,可閱百本書,說有趣的史,做有用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