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直系头子,死后墓中尸身缘何不腐?

1919年12月28日,下野后的冯国璋病死在北京。其遗体运回原籍河北省河间县(今河间市)后,于次年2月以"国殡"仪式埋葬。冯国璋的墓到底理在哪里?

迷惑世人的假墓

1.墓地概况:假墓建在河间市诗经村冯家私宅以北的冯氏陵园内,远看呈圆形,近看呈八角形,占地约10亩。这座陵墓系徐世昌、曹锟等人为冯建造,目的是希望他们的继承者也像他们对待冯一样,大兴土木、留名万世。整座陵墓由3层结构组成,最下两层用汉白玉石头砌筑包饰,最上层是土丘。墓的南侧有20级石台阶通往墓顶,墓顶是一平台,为防止水土失,平台上栽种了墩墩草,陵墓高数丈,站在墓顶平台,可以跳望到十七八公里以外河间城内的天主教教堂。在建造陵墓时,从墓基到墓顶皆使用三合土,每半尺一层,层层碾轧,非常牢固。所以,虽然1966年"破四旧"遭到极大损坏,可残迹至今仍依稀可辨。

他是直系头子,死后墓中尸身缘何不腐?

2.万年灯和自来石:冯国璋陵墓周围,每隔一米有一石狮子,全部用汉白玉制成,并有底座相托,形象十分高大,并且个个背墓面外,呈怒吼状。陵墓南侧接近地面的台阶下面,有两扇石门通往墓门。里面置放着冯国璋的空棺材。在其下面有一口深井,为长久保存棺材而挖,亦用石灰凝泥土涂抹其内壁(主要是上部)。棺材前面立放着冯的半身瓷像,并且一边有一盏"万年灯"(亦称"长有灯")。据说,"万年灯"表示这样的意义:冯的"圣灵"在它的照耀下,已升入天堂,并将永远处在极乐世界。这里再值得一提的是,为防止他人盗墓,棺材下藏后,在石门内侧安置了一个石球,拉门时随门转动,最后落在事先凿挖的石坑内,这样石门即告关闭,不再能推开。

他是直系头子,死后墓中尸身缘何不腐?

3.遭遇灭顶之灾的假墓:冯氏陵园占地一顷,由朱红色高墙圈围。高墙外面有护陵河,里面游鱼跳跃,河水清澈见底。陵园南面护陵河上有一汉白玉石桥,经此过石门可进入园内。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往陵墓的大路(方砖铺整),两侧对称站立着石人、石马、石象,石猪,石羊和石骆驼等。陵墓附近的大路两侧,还有两尊通天柱(亦称"望天吼")。大路中央由南往北依次是石牌坊、石供桌和墓碑等。石牌坊的设计极为精美,底部两脚直立在大路两侧,往上由汉白玉筑起,最上为琉璃瓦覆盖。过牌坊门后,便看到一张大石供桌。此桌有玉石底台,上面即是长方形大供板,正中又有一高大玉制香炉,作为祭奠冯国璋"圣灵"之用。再往北到陵墓附近,便是冯的两座石碑。第一座称"神道碑",上写:"河间冯公之神道";第二座为正式墓碑,较第一座更为高大,上写:"中华民国副总统代理大总统冯公国璋之墓"。陵墓的西北角和东南角有住房数处,供看墓者守护冯墓和陵园使用。冯国璋假墓,在日伪时期已有部分拆毁,再经过十年动乱,连同陵园的其他建筑(包括树木),至今已不复存在。

不留痕迹的真墓

1.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冯国璋的尸体运回原籍后,并未葬在前面记述的那座陵墓里。为了防止他人盗墓,在出大殡的几天里,其尸体已被秘密埋到了诗经村附近的半截河(亦称古洋河)河畔。其实,这座众所不知的真幕。在冯死之前即已暗中设计制造了。陵墓整体结构是一地下暗室,上面无任何墓迹特征,完全是一片平地。室内四壁皆以石灰混凝土抹制而成,地板以汉白玉石铺设,中间搁放着冯国璋灵柩,下面也有一口深井,作为久保棺材不腐之用。冯的第一、二任夫人死在冯之前,于是冯死后,她们的棺材也移到这里,暗地里与冯合葬在一起。所以在冯之灵柩两侧,还分别放置着这两位夫人的棺材。

他是直系头子,死后墓中尸身缘何不腐?

2.传奇的阴沉木棺材:文革时期破四旧,也破到了这座陵墓上。挖开坟墓后,先看到3口棺材,其中冯国璋的最簿,但却极精致。这口棺材是用阴陈木做成的。这种树木极少,生长在我国南方常年不见阳光的地方。据说,它是冯的一个南方友人送给的。为此,还有一段传说:冯的这个友人在冯死以前,就把棺材送给冯,起初冯不大重视,认为这样薄,不久即会腐朽。此人料定冯会这么想,于是事先做得一桌新鲜酒菜放在棺材里,对任何人也不说。过了很长时间,等到冯国璋打开棺盖后,发现里面酒香菜鲜,味道尚浓。这样,冯便感激地接受了这一贵重礼物。

他是直系头子,死后墓中尸身缘何不腐?

3.世所罕见的驻颜珠:冯国璋的尸体被挖出后,像刚死之人,板材亦无一点变质之处,直到从冯口中取出"宝珠",其尸遂骤变。除"宝珠"外,在冯身上发现的东西,还有左手手指上戴着"扳指",以及右手上拿着"鼻烟壶"。冯的两位夫人尸体也早已腐烂。他们的尸体被一烧了之。就这样,真墓如同假墓一样,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了灭顶之灾。小编:机关算尽的大总统最终也"劫数难逃",对此各位网友有什么看法,请在下方评论区一起交流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