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敬他,林语堂赞他,究竟是一代大师还是风流浪子?

如果说李叔同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熟悉,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婉转流长,寄予离别愁思的《送别》,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吧。

张爱玲敬他,林语堂赞他,究竟是一代大师还是风流浪子?

这首歌的作者正是李叔同,也是后人敬仰的弘一大师。要说李叔同,那就不得不分为两个部分来讲,因其前半生及后半生有着不同的身份且差别极大。

张爱玲敬他,林语堂赞他,究竟是一代大师还是风流浪子?

出生于富贵家庭,豪门世家的是他;几岁时开始读文识字,说学作文,且在文化学习上表现出极大天赋的也是他;在音乐,美术,戏剧,书法,话剧,教育等多个方面做出超凡成绩,且曾出国留学,回国担任大学老师的还是他,不过这些只是他的前半生罢了,他人生的高潮远不止于此。

张爱玲敬他,林语堂赞他,究竟是一代大师还是风流浪子?

38岁那年,他剃发为僧,遁入空门,吃斋念佛,普度众生,他人生下半场的身份不再是那个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才子李叔同,而是一心向佛,苦心修练的高僧――晚晴老人。

纵览李叔同的一生,可是说是跌宕起伏又充满戏剧性的,不论是他的出身,他的情感经历,他的艺术创作,甚至是他中年入佛的选择,在我国文人雅士中也是不流俗的存在。

张爱玲敬他,林语堂赞他,究竟是一代大师还是风流浪子?

有人说他前半生纸醉金迷,声色犬马,舞文弄墨后,便抛妻弃子,只为追寻自己的灵魂境界,连至亲之人都可以抛弃,漠然置之,何以兼爱世人,普度众生?

有人又评,得大道,必须舍小义,圣人之所以为圣,就是敢于斩断常人所不能割舍的凡尘俗事。

一褒一抑,一抬一贬,从古至今,也似乎是在对妻儿的狠心诀别一点,让弘一大师在很多人心中到底留有一丝瑕疵。

张爱玲敬他,林语堂赞他,究竟是一代大师还是风流浪子?


张爱玲敬他,林语堂赞他,究竟是一代大师还是风流浪子?

林语堂在他身上从不吝啬赞词,连张爱玲都曾说自己在弘一大师面前是虔诚又谦卑的,而他最得意的徒弟之一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对其恩师,一向敬爱仰慕。

这位被众多文人墨客尊称为大师的高僧,被无数信众尊敬为高人的隐士,终其一生真的找到了他人生的真谛,达到了我们普通人无法达到的灵魂境界吗?

不知其圆寂前留下的四个大字"悲欣交集",是否是他为这段不长不短却风雨飘零的人生交出的最后答卷。

张爱玲敬他,林语堂赞他,究竟是一代大师还是风流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