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不誤”中充分發揮 基層供銷社“橋頭堡”作用

供銷社作為黨和政府賦予擔負服務“三農”主渠道,根在農村,腳在基層社,如何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功能和基層服務功能,實現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尤其在當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中,發揮其“橋頭堡”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守好領域陣地不生事添亂是基本。按照綜合改革要求,到去年底全國供銷社在恢復和建設基層供銷社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做到了100%全覆蓋,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廣大農戶,為服務“三農”打下了堅實基礎。從組建的結構看,有如下三種類型:集體自營型(由基層社在改革改制後保留下來繼續經營的)、承包經營型(由改制後基層職工堅持經營的)、租賃經營型(利用社會能人或與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股份制形式組建起來的)。由於80%以上都在鄉村,有的地偏、交通不便,或多或少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思想認識、舉措落實等方面存在誤區或盲點。這就需要我們市、縣兩級社特別是縣一級供銷社引起高度重視,應在宣傳發動、防疫防護、農業社會化服務、關注民生等多點多環節上,通盤周密考慮,形成全縣“一盤棋”,通過狠抓、嚴防、死堵和加強自我防護,在縣域內各基層社及經營網點不發生新冠肺炎感染個案,全力保障供銷領域陣地平平安安。

秉承服務宗旨不忘本失譽是關鍵。供銷社是“服務三農”主渠道,近年來被譽為“國家隊”,這是一項光榮而又十分艱鉅的任務。我們要按照這一剛性要求,責無旁貸,認真紮實做好服務工作:一是基層社應摸清自己轄區內的農戶,特別是有規模的種養大戶疫情過後的生產需求。二是自身要做好農資旺季供應來臨前購銷存儲準備。因新冠肺炎疫情或多或少會造成物資組織調運困難,基層社一定要對當地鄉、鎮政府農業生產發展計劃詳盡瞭解,並針對性缺哪補哪,及時保障供應到位。三是幫助基層社落實好服務計劃及舉措。基層社自身因主客觀原因,在當前或已產生明顯供給不足隱患的,要及時向縣級社報告,縣級供銷社根據縣內實際情況,在全縣系統內做好餘缺調劑方案。確有較大困難或對“三農”服務有影響的,要及時向縣政府或地市社做好情況報告,制定應對方案,採取相應措施。讓供銷社真正成為黨和政府用得上、打得出、放得心的有力抓手。

創新經營理念不落伍掉隊是本質。新冠肺炎疫情由於事發突然,涉面廣、防控要求嚴,這就要求我們各級供銷社要用新的理念思維去指導基層社創造性地開展經營服務工作。其一要督促各基層社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絕不能因工作不力、執行不到位或者防控舉措打折扣帶來社會影響;其二要督促各基層社調整經營思路,改變經營方式,推介適合農戶生產需求業務,組織供銷,擴大經營效益內容要涵蓋農資、糧食、飼料、測土配方、廢舊回收、土地託管、代耕代種、代銷、大宗農產品等多個領域;其三要幫助廣大農戶及種養大戶解決買難銷難困惑,要急農民所急,通過供銷e家、微信平臺、手機電話、郵政快遞等渠道,幫助需要幫助的農戶做好增產增收文章,力爭把疫情所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點;其四要加大政府採信力度,始終以“國家隊”形象要求自己,堅決做到穩價保供,絕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絕不坑農害農,決不亂漲價、發國難財,接受社會全方位公開監督。發現違法違紀者及時嚴厲查處,絕不姑息遷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