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你觉得关注人们的心理有必要吗?会不会有后续的心理问题出现?

蔚蔚的小雅


不是疫情结束后!而是现在就要关注人们的心理。

新冠疫情给人们带来的是身体上的威胁与危害;而为了控制疫情所采取的封闭式隔离、禁足等行为,则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心理精神。

在此期间,亲身经历了病魔洗礼的人们,不会出现任何精神上的负面影响。反而是那些被居家隔离的人们,由于长时间无法正常地有规律地生活,这使人们受到了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影响。

希望国家精神健康领域的专家们,能尽早地制定出相关的预案,并能尽早地采取积极地实施方案。


李尔之城


首先我是不会有什么心理上的什么暗示啊!或疫情后的什么心理问题的出现,每天的心都在发悟空问答上,有一天回答了两个悟空问答,又加两个极没意思的个人问答,回答完,两个小时去了,突然感觉头晕,恶心,我知道受不了啦!感快喝水,闭目,也不敢躺下,用脑过度,而且急问急答!很容易发晕的,几经几起,每天发两个问答,做一个视频,占据我六个小时是肯定的,哪里有时间去想心里问题!所以暂时不考虑这个事!至于那些会有心理问题的人那,第一先找点事做,找机会跟明理人沟通沟通!别钻牛角尖,想想跟新冠病毒折磨去世的人,你还有什么比他们更不能接受的事情呢!耐心,耐得住寂寞!暂时是当任!沒有之一





桂兰雨滋


和疫情一样需要警惕的,是疫情过后的心理问题

2 天前

人们遭遇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且如果加上时间较长、外在限制较多时,比如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人的心理也会经历类似的五个阶段。

1、否认期。

这怎么可能呢?我不信。不相信这个疫情的严重性。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刚开始时根本不带口罩。

2、愤怒期。

“吃蝙蝠的人太可恶了”、“怎么没有提前防控呢?”、“那些被感染还到处跑的人简直是辣鸡”一片骂声。

3、协商反抗期。

大家都在想办法买口罩、买酒精,互相督促在家隔离别乱跑,甚至连夜抢未经证实的双黄连口服液,希望预防自己及家人感染;同时还有很多人在想办法如何更好地度过这无聊的时光,以及如何早点出去赚钱等等。

4、抑郁期。

发现没有更好的方法了,问题一时也解决不了,就会变得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干什么事都没劲…

5、接受期。

算了吧,就这样吧,认命吧。

人的心理一旦进入后半阶段(第四第五期),会出现严重的身心问题。

甚至观念、人格都会改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疫情结束后,对以后的生活、工作负面影响非常大。

所以大家看好了,如果你符合以上的情况,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心理情况了,进入后阶段的身心状态包括以下几种:

❶ 心理上压抑、抑郁,变得抑郁、低落或者易激惹(容易脾气暴躁)…

❷ 生活规律受到严重影响,比如生活规律被破坏,没有胃口,睡不着觉…

❸ 行为退缩,兴趣降低,动作迟缓、防御性行为增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干劲,整天蔫蔫的,做事磨蹭,或者沉迷网络游戏、电视,强迫性洗手、刷手机等。

❹ 认知迟钝、麻木。脑袋没办法深度思考问题,一拿起书本就想睡觉,甚至对危险情境都会失去敏感性,比如车来了不知道躲避。

❺ 观念、人格改变,认为这世界太可怕了,自己太渺小了,能力太有限了,不仅自卑,甚至还会自罪---我们作恶太多,这是大自然的惩罚等等。

。。。。

(这说的不就是我嘛)

到2月11日24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19558例,死亡820例。

数字背后,是悲伤、牵挂、焦虑、恐慌。

据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基于全国范围5000份调查问卷统计,虽然97%受访者对成功控制疫情充满信心,但半数以上仍有不同程度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

为了疏导疫情中公众产生的心理问题,全国上千名心理咨询师加入对抗焦虑和恐慌的战斗之中。

两周时间,热线已接到大约1000个来电。最多一天,来电量近150个。原有的一条线路不能满足需求,中心正在利用网络平台扩大接听量。

平台背后,是中心紧急招募的心理咨询师。这些志愿者经过筛选,遍布全国,分组轮班,24小时在线。

● 担忧出行、食品和口罩的供应、就医;

● 看到疫情相关报道及其他人草木皆兵情况而引发自身恐惧;

● 害怕被传染,从而产生心慌、胸闷等身体反应…

中心曾梳理最初的500个来电,归纳发现来电者咨询多的25个问题,而上述三个问题最普遍。

来电者中,有疑似患者及家属,他们因无法住院而担心、绝望、愤怒。

有一线医护人员,巨大的压力让他们焦虑、委屈、内疚、自责。

还有在外地的武汉人,他们因遭到拒绝、歧视而伤心无助,感觉愤怒委屈…

有志愿者说,最极端者,甚至想主动感染肺炎然后死去。

疫情让人们心理处于应激状态,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有一对夫妻曾打电话倾诉:

他们两人已经双双疑似感染,在家隔离,为了让在国外的孩子不担心,他们没告诉孩子自己病了,每次自测完体温,两人还要将体温仪甩几次,直到汞柱回到37℃以内,才敢拍照发给子女。

武汉已经很久没经历如此大的磨难。这次的疫情,病毒看不见,人人自危,城市也封闭了出城通道,市民也被要求尽量不出门。这种环境,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恐慌。

黄鹤楼下如织游人不在,东湖畔的梅花只能孤芳自赏,千万张餐桌前年味全无……

过多的负能量交织,各种生存问题带来的焦虑情绪,大家的心理亚健康已经开始显现。

那可能才是心理问题的真正高峰期。


可达鸭kong


疫情持续存在的压力会让我们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是“应激”的表现。应激(Stress)指的是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模式。因为本次疫情持续的时间较长,且仍在发展,所以人们通常会处在一种慢性的应激状态。应激状态通常被分为警觉反应期、抵抗期和衰竭期。当我们处在前面两个阶段时,尽管持续时间比较长,但整体而言我们会发生的变化都在正常和可控的范围内。下面是人们在此次疫情中在应激的前两个阶段时会有的变化。1、情绪反应不同的人,随着自己处境的不同(如离疫区的远近、身边是否有人感染、自己是否感染等),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我们的情绪可能会比以往波动性更大、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种类更加复杂。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疫情中,我们身上会出现这些情绪变化是正常的。在压力中有着适当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困难。下列是我们在面对压力时可能会体验到的一些情绪反应。· 焦虑与恐惧: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我们中有50%以上的人会因为病毒在传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虑和恐惧,会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或他人身上,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甚至对自己能做的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确定,令自己难以放松。而许多人为了应对眼前和未来的困难,反而会因为焦虑而感到比平时更加精力旺盛。· 怀疑、疑病: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20%左右的人会担心自己已经感染新型肺炎了。我们会因为病毒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自己或他人的卫生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有着更多的怀疑,甚至会在去医院就诊时怀疑各种检查结果和医生。· 愤怒:我们还会因为原先生活/工作/社交节奏和计划被打乱、本来便宜的生活用品价格大幅上涨、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患者逃离等不稳定因素,感到烦躁、怄火、愤怒。· 悲伤、抑郁: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超过10%的人会出现抑郁情绪,随着疫情的不断严重和持续,我们可能会对未来感到绝望,对父母不采取防护措施而感到委屈、伤心,仿佛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济于事。而这些都会令我们感到悲伤,让我们沉浸在痛苦中,觉得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并变得更容易哭泣。· 愧疚:虽然许多人离疫区较远,自己也未患病,但有可能因为来自疫区的新闻,以及身边亲友健康状况的波动而感到愧疚不安,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甚至会认为患病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易波动:在疫情压力和其他压力与事件中,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更为波动,变得更容易受到惊吓或恐慌。· 精疲力竭、麻木:当我们长期处于压力中,而自己的应对或他人对自己帮助无法缓解自己的困难时,我们的生理资源或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我们缺乏继续应对的能力,继而对压力感到麻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更加专注自己的状态、照顾自己,来让自己恢复起来。· “英勇无比”:很多人会在病毒和疫情前变得情绪高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懈可击。但我们对疫情严重性的否认和对自己的自恋并不能帮助我们抵抗病毒、变得更健康。这是一个充满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表现,十分值得重视!2、生理反应压力不仅仅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它们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生理情况。疫情开始后的数据表明,有超过20%的人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而出现了生理上的反应。· 腹痛、腹泻:腹痛、腹泻会是我们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经常会出现的生理反应。回忆一下我们在重大考试、面试之前的表现,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经历?· 无明确原因的身体疼痛:我们的肚子、头部、肩颈腰背等肌肉处,会因为压力和情绪的影响出现无明确原因(如没有外伤、没有生理疾病)的疼痛。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肌肉因为压力和情绪的影响一直保持在收缩状态,从而导致酸痛感。· 多汗、发冷、颤抖、肌肉抽搐:巨大的压力会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让我们体验到这些症状。这实际上是我们的身体在调动资源应对压力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无大碍。· 食欲变化:在巨大的压力和情绪下,我们的食欲会降低或升高。如果这种饮食的变化未影响到身体健康,则无需惊慌。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需要将自己在压力中的生理反应与患生理疾病后出现的生理反应做出区分。当大家出现这些生理反应时,需要先停下来看一看,自己近期是否处在了较大的压力或情绪中。而通常,当自己的压力得到缓解时,情绪也会得到相应的缓解。3、思维反应压力对我们心理的影响还体现在了我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内容上。· 思维内容变化:我们会因为怀疑,对各种变化变得更敏锐,也可能出现往坏处解读各种信息、夸大严重后果和低估自己应对能力的倾向。比如可能我们咳嗽两下就立刻怀疑自己得肺炎了,并且这种念头不像以往一样轻易消失。· 记忆力下降:我们对压力和情绪的应对会不停占据我们的大脑资源,让我们分心,所以我们的记忆力会变得不如以往好,会出现爱忘事的情况。“我要干嘛来着”可能是我们在这几天经常说的话。· 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上述相同的原因,我们也会变得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做以往能够轻易做到的事。· 犹豫不决:压力、情绪和大量的信息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可能让我们在“要不要开空调”这些小事上难以做出决定。· 难以交谈想法:由于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动用大脑能量进行回忆、决策和组织语言上的功能都受到了影响。可能我们心里特明白一件事,但是此时把它说出来却前言不搭后语。4、行为反应在压力中,随着我们情绪、生理和思维的改变,我们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我们可能会变得比以往更安静,难以像以往一样做事。我们也可能变得更好动,停不下来。· 回避行为:我们会因为我们对病毒和疫情的担心和恐惧不再去一些我们平时可能会去的地方,比如医院、超市、菜市场等。适当且必要的回避行为是能够保障我们的安全的。· 强迫行为:由于压力,我们会变得怀疑,并想要更多的确定性,所以我们可能因此出现一些强迫行为,比如频繁、持续地洗手,不断喷洒酒精消毒、不停地检查口罩的佩戴、不停刷手机以获取最新信息等。一些适当的行为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规避风险。· 睡眠变化:我们的睡眠会随着我们的心理变化而减少或增多,比如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入睡,睡得很浅,半夜经常醒来,做噩梦,或在第二天过早地醒来。· 借助物质:我们为了应对压力,可能会比以往更加频繁地吸烟、饮酒,或使用精神类处方药,甚至是毒品,来帮自己缓解或回避痛苦的感受。· 人际变化:由于心理变化,我们可能会在与人交往中(无论是面对面时还是在网上)变得更加易怒,发生冲突,或更加疏离,只想要一个人呆着,拒绝他人的帮助或无法帮助他人。此外,我们还可能出现一些从众行为,比如通过吸烟、喝酒、放鞭炮来“消毒”等。


青年社区顾问


这次疫情让每个人产生巨大的难以消解的压力,绝大多数人从未预料自己将要面对如此可怕的疫情。

于是,恐慌便在人群中弥漫开来,进而使得每个人的压力在相互影响、相互印证的过程中不断增长。

这次重大疫情发生以来,网上各种“理论” 的声音,疫情重大消息,各种公众号文章与疫情热点的谈论。

手机中各类的群组涌出的信息,跟亲人、朋友们聊天时,大多也是在谈论着疫情,让我感觉整个世界突然间嘈杂起来。

渐渐的,我看书时的注意力变得很难集中,有时想坐下来静心看会书,就会抑制不住的想要翻看手机,总感觉心中憋着一股劲。

最近几天我还出现入眠难的问题,这是以往从来没有的事情。

我总结了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才意识到自己出现应激障碍的症状:“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失眠、易怒。”

我想这也是每次爆发疫情时,绝大部分人都需要心理援助的原因吧,我离爆发疫情的城市这么远都受到了波及,可想而知湖北人民的煎熬了。

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没有人不害怕,感到害怕并不丢人 ,这是正常现象,求生欲是任何一个物种都天然最强烈的欲望。

若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疫情,就必须要保持冷静,同时试着去做以下的几点。

1、尽量不要参与关于疫情的种种的争论,更不要参与网络上的群辩。

2、你先保证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在去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们。

3、在家中隔离时,除了进行锻炼身体外(每日至少出一次汗),更应该加强自己的心理建设。

4、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跟其他人交流,这样会加重你的焦虑情绪。

5、每日保证充足睡眠(如有必要就服用一些睡眠辅助药物,比如褪黑素)。

7、看一些喜剧、爱情的电影和剧集,让自己开心一点。

8、每天规定2至4个小时,关掉微信朋友圈、微博和抖音等巨量信息平台,让自己可以有“安静”下来的时刻。

最后我认为面对这次新冠疫情,我们应该要有战胜它的信心,因为以往我们就有“打败”它们的经验。

这场疫情的影响终将会过去的,我们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动力的源泉。

若是没有了希望,一切都没有意义


心流向上


当然会有一部分人产生心理问题,焦虑是最多的,在岗的对新一年的工作生活感到比较有压力,待业无业的会感到比较迷茫,甚至恐惧,总之,大家对未来的希望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安性,焦虑在所难免


快递小阿姨


疫情之后人们的心理个人认为很有必要关注,包括疫情期间,以及后续的心理变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次疫情爆发,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波及全国乃至全球大部分国家,影响太大了,这么大的群体性事件必定会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一系列变化,会引发一些从众之类的群体效应,如果舆论导向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还好,如果悲观以至引发口水战甚至恶性伤人事件就很糟糕,就需要强制干预了。

再则这样的瘟疫可能产生的后果是死亡,直接威胁到生命,而且发病之快,传播途径之广又让人防不胜防,很容易引发恐慌,尤其是那些被感染者,以及直接接触病患的医护们,还有一些关卡值班人员,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也大,这些都容易形成后续综合症,不容忽视。

另外即使是已经治好的病人也要在后面一段时期留意身体变化,一是此类疾病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遗症目前尚不清楚,一是还会不会再复发是否还具有传染性也都无医学定论,尚待观察,这势必也会导致病患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放松下来。

最后说说后续的心理问题,其实更多的是社会现实导致。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封闭,各个行业的运营都处于停滞状态,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不可避免了,复工后如何面对这些损失,怎样补救并恢复正常自上而下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还有就是封闭前和解封后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等的改变也是很多人需要调和适应的,这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变化,都不容忽视。如何在此番情境下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愿国态民安!


云湾


确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由于这场灾难疫情来的突然,猛烈,周期又长,又比较特殊。因此给人们带来许多恐慌,又加之封闭隔离寂寞难熬。心理难免受创伤,有些敏感人士甚至怀疑自己染上新冠,纠缠不清,甚至已经排除可能患病因素,仍不放心。这种现象并不特殊,也不奇怪,甚至都属正常性的反应。所以,跟上心理辅导,跟上专业人士心理援助,跟上社会正面宣讲心理问题尤为重要。


泽木老师



优璇_712


没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