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东晋时期、“吴姓”中的顾陆两氏的来源


说说东晋时期、“吴姓”中的顾陆两氏的来源

东吴名将陆逊

一、顾氏:

姓氏顾,分为北顾,南顾,各有起源,出自不同的来源。

北顾,出自己姓,古籍记载“昆吾、顾,皆己姓。”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的记载,帝颛顼,有曾孙吴回,吴回子陆终,有六子,其中长子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后代便是昆吾氏。夏同盟时期,昆吾氏有子孙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世称顾伯,是夏的重要盟邦之一。

在唐代史籍《元和郡县志》、宋代史籍《太平寰宇记》中,都记载有古顾国,地望在今河南范县东十五公里的顾城。范县,属于濮阳市,位于黄河以北,在明代以前属于河北。

顺带说一句,在河南省地图中,安阳、濮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六市,皆位于黄河以北,在明代以前,皆属河北。朱元璋派徐达北伐,为削弱元军势力,将河北的一部分划入河南。


说说东晋时期、“吴姓”中的顾陆两氏的来源

今河南省地图

南顾,出自姒姓,越王勾践后裔。汉初,越王勾践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其子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称顾余侯。顾余侯的子孙以“顾”为姓氏,尽管南顾起源于汉初,北顾起源于夏初,南顾比北顾起源起源晚了大约两千年,但南顾自称顾氏正宗。顾余侯是南方顾氏的祖先,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顾雍就是他的后代。

在历史上,“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今苏州吴县)一带的大姓氏,汉魏六朝时,顾、陆、朱、张,合称为会稽四大名门。

二、陆氏:

姓氏陆,也是有不同的起源。

其一,出自颛顼。颛顼之子称,称子老童,老童子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一支后裔,以陆为氏。

其二,出自妫姓。战国时,齐宣王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已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

其三,出自允姓。允姓之戎,在商周时期,与姜姓之戎一起生活于瓜州,即今关中西部,因此又称“瓜州之戎”。春秋时期,秦穆公扫平西戎,而晋惠公趁机招募,以扩大实力,允姓之戎遂东迁投奔晋国,安排在晋国南境的伊洛一带,与伊洛之戎混合,因洛阳一带有陆浑山,称为陆浑戎,是春秋时期的一支重要力量。

春秋后期,晋国灭陆浑戎,陆浑戎南下投楚,楚国将他们安置于今湖北的安陆县一带。陆浑戎的后裔,以陆为氏。

其四、出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都洛阳,鲜卑族的“步陆孤氏”,改为汉族姓氏陆,称为“河南之陆”。

出自湖北陆浑戎的这一支,后来融合于华夏族,是姓氏陆的主流,楚昭王时期的名臣陆通,东吴时期名将陆逊、陆抗父子,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皆出自这一源流。陆机曾为平原王国(今山东平原县)内史,因此又称陆平原,这一源流的陆氏,因而称为“平原之陆”。

实际上陆氏也可分为南陆北陆,南陆即“平原之陆”,北陆即“河南之陆”。


说说东晋时期、“吴姓”中的顾陆两氏的来源

西晋文学家陆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