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字深度解讀:嘉靖朝最著名政治事件——“大禮議”事件之始末

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大禮議”事件,是從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到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嘉靖皇帝因為皇統問題,和輔臣進行的異常政治的爭論,最後以嘉靖皇帝依靠強權壓迫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成功的追尊嘉靖皇帝生父興獻王朱佑杬為睿宗獻皇帝,並袝於太廟。


三千字深度解讀:嘉靖朝最著名政治事件——“大禮議”事件之始末

嘉靖劇照


我是來當皇帝,不是給人當兒子

正德十六年,瀟灑了一輩子的正德皇帝<strong>朱厚照因病在豹房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正德皇帝沒有子嗣,其父孝宗皇帝也沒有別的子嗣,為了給大明王朝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內閣首輔楊廷和與張永、谷大用等人經過商議,決定選“興獻王之子、憲宗皇帝之孫、孝宗皇帝之從子、大行皇帝(朱厚照)之從弟”——朱厚熜作為大明帝國的接班人。


三千字深度解讀:嘉靖朝最著名政治事件——“大禮議”事件之始末

楊廷和劇照


之所以選朱厚熜,原因有二。

一是朱厚熜本人非常的聰明伶俐;二是他年紀小,方便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控制。可惜事與願違,很快的楊廷和就意識到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從湖北安陸抵達京城。剛到城門口,就被禮部、司禮監的官員攔住,請朱厚熜從安東門進宮,到文華殿暫住,朱厚熜非常憤怒。

朱厚熜的憤怒是有原因的。原來安東門這條路進宮是專門為皇太子即位而設計的。如果遵從這些官員,那意味著自己是以皇太子的身份即位。換句話說,自己不是來當皇帝的,而是給人當兒子的。換做是誰,估計都咽不下這口氣。

朱厚熜堅持要求走代表皇權的大明門,然後進奉天殿。這才是繼承皇權自己該走的路!

對於朱厚熜的要求,禮部的官員們自然不同意。雙方僵持很久,朱厚熜威脅道:“如果不讓我走這條路,我就回湖北,這個皇帝不當也罷。”

眾官員一聽一臉懵逼,如果不遵從的話事情可就鬧大了。於是最後沒轍了,只得統一他的要求,從大明門入宮。

在與朝臣的第一次較量中,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熜獲得了勝利,當然這還只是個開始。好戲還在後頭。

我爹是我爹,怎麼能當我叔叔?

就在朱厚熜登基後的第六天,禮部尚書<strong>毛澄就上了一道疏,主要觀點只有一句:

陛下啊,您現在登基為帝。按照規定,您不能再人自己的父親為爹,您只能管他叫叔叔,您的母親也不是你媽,只能叫叔母。從今以後,您的父親就是孝宗皇帝(朱佑樘)。

朱厚熜看完奏疏,青筋畢現,火冒三丈:“當個皇帝連爹都沒了?親生父母還能更改嗎?

面對皇帝的天怒,內閣首輔楊廷和平靜的回答說:“能”。

朱厚熜敏銳的覺察到這個人在朝臣中的分量,散朝以後,他主動找楊廷和私聊,希望楊大人能夠給自己父母一個名分,可楊廷和異常堅決的拒絕了他。

就在朱厚熜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個名叫<strong>張璁的人出現了。張璁本是一名舉人,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上功名。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張璁碰到了一個算命的說他只要再考一次就能大富大貴,入閣為相。

張璁不相信算命的話,不過秉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還是考了一次。這次雖然考中了進士,可成績一般,最後被分配到禮部做了個閒差。

閒暇之餘,他開始亞久毛澄寫給朱厚熜的奏疏,他敏銳的意識到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或許就擺在眼前。於是他滿懷信心,洋洋灑灑的給朱厚熜寫了一份奏摺,主要內容也很簡單:皇帝陛下,您想認誰當爹都是可以的。

從這時起,明朝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大禮議”正式拉開了序幕。


三千字深度解讀:嘉靖朝最著名政治事件——“大禮議”事件之始末

嘉靖朝大禮議事件插圖


朱厚熜對張璁的這份奏摺非常滿意,簡直說到了自己的心坎裡。於是他拿著這份奏摺找到楊廷和,希望他們讓步。可令朱厚熜意想不到的是,楊廷和對此根本不屑一顧。除朱厚熜本人外,他的生母興獻王蔣妃聽說自己不僅當不了太后,連親生兒子也要沒了,十分憤怒,她直接威脅楊廷和:不給名分,我絕不進京,我兒子也別想當皇帝,我們母子倆直接回湖北。

名分的問題不能一直僵持著,最後還是文官集團讓了步。楊廷和主動找到朱厚熜,告訴他,內閣決定給他的父母興獻帝和興獻後的名分,朱厚熜大喜過望。可興獻王妃卻不買賬,堅持要在稱號里加上一個“皇”字。楊廷和一聽,這不是蹬鼻子上臉嗎?態度再次強硬起來,表示如果加上“皇”字,他就撂挑子乾脆辭職不幹了。

於是文官集團和皇帝再次陷入了僵局。這時,另一個人出現了,他叫<strong>桂萼。和張璁很像,桂萼也是一直考取不了功名,想要藉著禮儀這件事,和張璁一起,“助皇帝陛下一臂之力”。於是上疏說,現在的名分不太合適,希望可以重新議禮。

嘉靖帝看到後很高興,並且做好了和楊廷和長期對峙的準備。可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楊廷和竟然直接妥協了,不僅妥協,而且還要求辭職退休。

嘉靖皇帝非常費解,直到後來他才明白,楊廷和將鬥爭的攤子留給了他的兒子楊慎。楊慎一上位,就利用父親“被逼辭職”一事,煽動文武百官聚眾鬧事,公開對抗皇帝。嘉靖帝自然也不甘示弱,拉上張璁、桂萼,準備搞個辯論會。

內閣聽到風聲以後,立馬慌了。因為他們清楚,一旦和張璁他們辯論,自己必輸無疑。因為張璁的觀點無可辯駁,朱厚熜遵循先帝遺詔,按照《皇族明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沒有任何的不妥當之處。

內閣的這幫老油條眼見自己理虧,當即見風使舵,告訴皇帝,他們覺得稱號里加個“皇”字也是可以的。於是,朱厚熜在和朝臣的對抗中,又一次勝出了。

這是我爹,這是我親爹?

可嘉靖皇帝對自己的父母稱號里加上個“皇”字仍然不甘心,因為到目前為止,他有兩個爹,自己的親爹排在孝宗皇帝后面。而且叫“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讓嘉靖不滿的是“本生”兩個字。因為他以後要介紹自己的父親的時候,要指著孝宗皇帝說這是我爹,然後指著興獻王的牌位說這是我親爹。


三千字深度解讀:嘉靖朝最著名政治事件——“大禮議”事件之始末

桂萼等人對峙文官集團


為了擺脫“本生”二字,嘉靖帝又想到了張璁、桂萼二人。而楊慎為了一勞永逸,決定採取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徹底解決問題——打死張璁和桂萼。幸運的是,最後張璁、桂萼並沒有被打死,而是恰恰躲過了一劫。於是楊慎文官集團,不得不採取最後的一招——靜坐示威。

根據史料記載,二百二十多位大臣在楊慎的帶領下來到左順門前,齊刷刷的跪下,哭天喊地。十八歲的朱厚熜再也忍不下去了,從進宮以來這些大臣們就沒有消停過,現在又來搞這出。忍無可忍之下,朱厚熜當即下令錦衣衛直接衝進去抓人,連抓帶打,一連抓了好幾個。可大車門還不收斂,朱厚熜於是下令廷仗。史書記載,當天鬧事的大臣幾乎全被打,其中有十六個人被活活打死,而楊慎作為帶頭者,被打了兩次。

左順門廷仗結束後,之前反對議禮的官員們紛紛改口。時間到這裡,這場持續三年的大禮議,最後以朱厚熜的大獲全勝結束。


三千字深度解讀:嘉靖朝最著名政治事件——“大禮議”事件之始末

明成祖朱棣畫像


最後在說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朱厚熜最後打算將他的生父牌位供入太廟,但因為太廟的牌位用完了,要把他父親的牌位供進去,必須要挪出來一個。經過仔細的考慮,朱元璋作為太祖不能動;朱棣政績顯赫,也不能動。於是和大臣們商量,朱厚熜把明仁宗朱高熾的牌位挪走,然後將明太宗朱棣的廟號改為明成祖,與明太祖一樣享“萬世不祧之君”。從此以後,後世大多知道明成祖朱棣,卻不清楚明朝也曾有過明太宗。


參考文獻:張廷玉《明史》 徐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