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导语:

当美丽的女人穿上铠甲,她眼中的杀气足够令对手胆寒。

说起古代的女将领,很多人能想起妇好、花木兰、佘赛花、穆桂英、梁红玉、樊梨花等。近来也有不少当红女星出演女将军的影视剧,赵薇、刘亦菲的《花木兰》,赵丽颖的《楚乔传》,马思纯的《将军在上》……各个英姿飒爽。

看来很多女子心中也有英雄梦,梦想能够像男人一样走向战场。我国历史上女子走向战场的例子很少,且忌讳有女人出现在军营中。几千年中国战争史,即使出现过女英雄,都是特别少的个案。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但是西夏的女人却可以名正言顺走向战场,兵役也是西夏女人应尽的义务。

西夏人口约200万,却常年与人口5000万的宋打仗,西夏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方针,西夏的男人从15岁到70岁都在服兵役,这依然不能满足兵力所求,所以西夏的女人也必须服兵役,西夏女兵占整个兵力的15%左右,有大约10万人。

西夏的女人在战争中的角色有以下几种:

一、统兵的女首领

1、大梁太后

1067年,西夏第2位国主李谅祚病亡,年仅21岁。他6岁的儿子李秉常继位,由母亲梁太后摄政。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西夏领导人交替的过程中,到底遵从汉文化还是党项风俗,总是不断轮换。李元昊非常强势地实行蕃礼,废除唐朝赐的李姓,宋朝赐的赵姓,他给自己改姓嵬名,处处显得标新立异。

李谅祚掌权后则大力推崇儒家文化,又把姓氏改成李,向中原人学习,贵族中的保守派对此很不满意。梁太后本是汉家女子,她掌权后,为了笼络人心,废除儒家礼仪,恢复党项风俗,又回到李元昊时期的强势。

她的儿子,西夏第3任国君李秉常却极力反对,他也要推行儒家文化,向中原人学习,梁太后大怒,将秉常囚禁起来,这是西夏后族集团与皇族集团矛盾的集中爆发,皇族被后族牢牢控制、打压。

西夏皇族中不满梁太后专权的人向宋求助,这给了宋出兵讨伐西夏的机会,想西夏由一个女人当家,正好将其一举歼灭。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宋神宗雄心勃勃,他改革的一大目标就是要把西夏从版图上抹掉,让它重新变成中原王朝的版图。机会来临,宋神宗孤注一掷,押上王安石变法积累的全部财富,组织35万将士,20万劳工,计划荡平西夏。

公元1081年,宋朝以解救西夏国主之名发动了宋夏史上最大的战争,分兵五路攻打西夏,史称五路伐夏。

战争开始,宋军连连获胜,捷报频传,西夏边境上的军事重镇相继失守,宋帝国的五路大军从不同的方向,直逼西夏的都城。

西夏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在国家面临灾难的时候,年轻的梁太后表现出成熟政治家超人的镇定和睿智,率领西夏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她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对宋军的要害力量进行打击,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指挥大军集结在灵州,做足防御准备。

宋军十万先头部队经过长途跋涉,刚到灵州,西夏军立刻掘开黄河七级渠水,水淹宋军。同时派出机动兵力袭击宋军的后方粮道。水淹、缺粮、冻饿交加,攻城又死伤惨重,十万宋军,狼狈撤退时只剩一万出头。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另外四路宋军也因缺乏给养,减员严重,无法再战。宋军五路攻夏以大败告终。

对梁太后的顽强抵抗,宋军也迅速调整军事策略,停止全线作战,修筑军事堡垒。

1082年,宋军在银州附近的战略要地构筑了一座坚固的要塞——永乐城。永乐城是进攻西夏腹地的桥头堡,处于银州、宥州、夏州三地交界点,居高临下,气相雄壮,牢牢地扼住了西夏的咽喉。

军事天赋极高的梁太后意识到,永乐城一日不破,西夏就不可能安宁。她还看出,永乐城虽然险要,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城中没有水源。

永乐城竣工两天后,趁宋军立足未稳,梁太后率领大军杀来,团团围住城池,断水断粮,宋军苦守20天后,城破兵败。永乐城一战,宋军死伤10余万人,这是自大宋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失败,西夏大获全胜,一个女人拯救了整个国家。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2、小梁太后

为了加强后族集团专权,大梁太后把自己的侄女嫁给李秉常,这就是历史上的小梁太后,

在她统治西夏的13年中,发动了数十次针对宋朝的战争。北方民族固有的粗犷习性在她身上更加富有战斗精神,相对于姑姑大梁太后,她的政治手腕更加强硬。

元符元年(1098年),小梁太后统兵数10万围攻平夏城,昼夜攻打了10余日,都没有打破城池,最后西夏推出了自己制造的对垒高车,这种武器可以承载数百人,居高临下地对宋朝的城池进行攻射,正当胜利在望时,战场突然刮起大风,西夏的对垒高车被全部吹毁,平夏城以西夏大败而告终。

梁太后恼羞成怒,挠破了自己的脸,发誓一定要再次攻打下这座城池。

争强好胜的小梁太后连年发动战争,民怨沸腾,也引起宗主国辽朝不满,派使臣送来一壶毒酒毒死了她,这才结束了她从不屈服的一生。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3、西夏女首领李家妹

宋将任福攻破白豹寨时,捉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西夏女首领李家妹。宋朝将李家妹安置在庆州充当奴婢,范仲淹后来担心李家妹的部族前来报复,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在庆州有个投靠宋朝的党项酋长叫岁奴,他是李家妹的亲叔叔,于是将李家妹交给岁奴收管,并命令将她嫁人为妻。

二、防守城寨的壮妇麻魁

西夏与宋、辽、金先后成鼎足而立之势,在缘边修筑了许多州城堡寨,构筑了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仅西夏建国初期就有300多处,而西夏通常采用主动进攻的方式,将士出征,留下虚寨,西夏兵士不足,不得不用妇女防守城寨。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这些防守堡寨的女性叫寨妇,除此之外,她们还有一个称呼叫麻魁。

康定元年(1040年)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攻克白豹城,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这样的战报记录:

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攻克西贼白豹城,克之,凡烧庐舍、酒务、仓草房……及擒伪张团练并蕃官四人、麻魁七人…….

在西夏语中,"麻"的发音是"妇","魁"的发音是"大",所以说"麻魁"的本意就是大妇或者壮妇,也就是说,麻魁就是健壮的妇人,只有身材比较健壮的妇女才可以参与防守城寨。

寨妇是守城兵士的一种,她们应从属于男子,如果所属的男子没有将其送往城寨,根据《天盛律令》,会受到惩罚。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守营垒堡城者。军溜等中正军、辅主、寨妇等……其中正军住城垒中,寨妇不来者,寨妇当依法受杖,勿及服劳役。属者男人因不送寨妇,打十杖。寨妇、男人等皆不来者,依法判断,寨妇勿及服劳役。巳行贿则与行贿罪比,按重者判断。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通过这几条法典或者条例,可以看出西夏的寨妇要和军士一样,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区聚居,而不得随意居住,这是一种军事化管理方式。

在量刑时西夏也会考虑到性别差异,寨妇比男性士卒惩罚往往要轻一些,如果寨妇因为行贿,不按规定防守城寨,受贿者、行贿者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西夏的法典中还规定"属者男人因不送寨妇,打10杖",这条充分说明这些在岗定编的寨妇是有着自己完整的家庭,夫妻双方都有兵役在身,完全不同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不但隐瞒自己的性别,而且她自己本身是没有兵役的。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三、做随军后勤工作的女人

寨妇在西夏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在当时各王朝中很有特色。从《天盛律令》记载看出,寨妇属于守城军卒之列,她们可能并不是直接参战的的武装士兵,而可能是后勤人员,因此城池失守时她们不受处罚。

北宋韩琦曾这样说过西夏:

"以昊贼据数州之地,精兵不出四五万,馀皆老弱妇女,举族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

这也充分反映出西夏全民皆兵的特性。这些西夏妇女们上了战场,一般负责保障后勤供给、运送物资、打扫战场等杂务。

宋朝也发现了西夏妇女上阵杀敌参与军事的特点。沈括曾言:

"本路运粮,延州诸县丁夫发尽,已差及妇女,虽累戒官吏毋得括责妇女,而运粮须办,则势不得不极民力,恐无以为继。"《梦溪笔谈》

西夏人口大约200万人,兵力约50万,男丁中15岁到70岁都要服兵役,兵力严重不足,男人们上阵杀敌了,运送粮草这样的事情就落到女人的肩上。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四、战争中的美人计

宋人曾巩在《隆平集》中记载过:党项人非常注重于复仇,如果仇不能报,就想出一种别致的方式,召集一些麻魁,然后杀牛宰羊好好招待,待酒足饭饱之后请这些麻魁杀向仇家,纵火焚烧庐帐。

党项风俗中有不和女人动手的讲究,所以当麻魁杀向仇家,仇家会远远逃避。西夏人这样利用女人的手法有些胜之不武,但这恐怕只对党项人内部械斗有用。

在西夏的《圣立义海·美妇名义》中有一条 "美妇迷惑敌"记载如下:

往昔,一军主之妻美而妖娆。其城为敌军所围,军主惧。娇妻言:"我自当退兵。"其美妇登城头,如一仙为狐媚语,敌军心惰,使撤军也。

这则是出美人计,妖媚能惑主,也能扰乱敌军的心智,我好奇,此美妇人当时是不是穿得也挺暴露?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五、战争中的女巫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项族的信仰逐步由自然崇拜发展到鬼神崇拜。据《宋史》记载,党项人"笃信机鬼,尚诅祝。"西夏文字典《文海》中有关鬼神的条目很多,鬼神种类众多,分工详细。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

"盖西戎之俗,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间,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谓之'神明'。"

西夏人信鬼神,自然就信巫术。西夏法律明确规定,如果女人对男人实施巫术要判重罪,可见西夏人惧怕诅咒巫术的威力,但在战争中,西夏人就会把他们认为法力无边的女巫用来制敌。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蒙古源流》中记载,蒙古大军围攻灵州城时的情形:

"由是,至唐古特,围图尔默海城三重而攻之,时,其咒者哈喇刚噶媪,登上城楼,摆动黑旗咒之,则人马群倒毙焉。"

就是说在蒙古大军围攻西夏灵州城时,城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会诅咒的老妇女,她登上城楼,摆动黑旗,口念咒语,结果蒙古大军的丁男和骟马倒毙了一大批。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黄金史纲》也有记录:

"其后,来到西夏境内,失都儿忽汗的罗刹出身的魔者黑媪,向蒙古大军迎来,咒死了丁男和骟马。速不台拔都奏明主上:'老媪可恶,皱死了丁男、骟马,请准许将哈布图合撒儿从大扎撒中释放出来。'…….仅仅射中了膝盖,那老媪向一侧倒毙。"

最后蒙古大军排除一人,射出一箭,射中了这位老妇女的膝盖,结果这位老媪向一边倒毙。

战争,该不该让女人走开?西夏女兵制度探析

总结:

西夏在短短几百年时间内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封建集权社会,也是男尊女卑,但和中原地区相比,西夏女性的地位相对要高一些,西夏190年历史有一半掌控在女人手中。

本文仅涉及西夏参与军事的女性,她们中有最高统治者大、小梁太后,有女首领,她们指挥有素,英勇不屈。

西夏女兵中更多的是中下阶层的妇女,她们防守城寨,运送军需,为了自己的国家或部族,她们或杀向敌人,或念动咒语,在敌人眼中,她们是女巫,在西夏人看来,她们是保家卫国的女神。而今日的我们却忍不住深思,让女人参与战争,这到底是女人的荣耀还是不幸

党项族民风彪悍,人人善于骑射,妇女也是如此。她们不像中原女性那样独坐深闺,而要走出族帐,走向战场。

西夏女人亮丽的身影与传奇的人生无处不在,她们创造了西夏的历史,也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她们是中华文明不能遗忘的血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