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度解讀蘭山:“數字治理”賦能“全域閉環式”防控

2月22日,新華社刊發了《臨沂市蘭山區:“數字治理“賦能“全域閉環式”疫情防控體系》。肯定了蘭山充分發揮大數據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既快又準的作用,實施平臺化指揮、精準化預警、信息化辦公、數字化服務,其構建的全域“閉環式”疫情防控體系,為戰勝疫情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權。

新华社深度解读兰山:“数字治理”赋能“全域闭环式”防控

在社會治理融合共享信息平臺召開視頻會議,部署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新华社深度解读兰山:“数字治理”赋能“全域闭环式”防控

“平臺化指揮”:從決策到執行的顛覆性變革

作為千萬人口大市的核心城區,臨沂市蘭山區擁有國內最大的市場集群,流動人口80萬人,是山東省“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疫情防控之嚴峻,用“一失萬無”來形容也不為過。

萬幸的是,蘭山的反應夠快。

1月21日起,蘭山區迅速全面部署,對發現首例輸入性病例進行檢測、隔離;率先開展潛伏期傳染等多項探索性調查,為山東細化防控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23日,先行啟動I級響應,進入戰時狀態。26日,蘭山區在確保消殺、垃圾清運、消防安全到位的前提下,528個村社區、1041個城市小區、123個無人管理小區一天內全部完成封閉管理,1100多個黨組織和社團、4.8萬餘人放棄春節假期投入戰鬥。2月10日之後,蘭山確診病例達到峰值18例,之後長時間保持零增長,為企業、市場陸續開門營業創造了條件。

為何能如此迅速?這得益於戰前建立的大數據平臺——社會治理融合共享信息平臺。

2019年,蘭山區依託投資7000萬元的“雪亮工程”,整合黨建、民調、綜合執法等系統 ,投入230萬元建立了集信息採集、智能研判、指揮調度於一體的社會治理融合共享信息平臺。這在疫情防控時期就變成了“平臺指令、眾人響應、迴路暢通”的全域“閉環式”疫情防控體系。

新华社深度解读兰山:“数字治理”赋能“全域闭环式”防控

蘭山區社會治理融合共享信息平臺-"群眾公社"外景

“根據平臺大數據分析,蘭山區和全國各地包括湖北省都有非常密切的人員往來,再加上我們先一步發現了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規律。這為提早升級防控措施提供了精準的研判依據。”蘭山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副組長田宗春說。

大數據讓蘭山先於上級政策出臺前就作出科學預判,而大數據帶來的高效執行力又讓決策快速在基層落實。藉助平臺的遠程視頻會議功能,區指揮部每天聽取鎮街道情況報告,討論對策,部署任務。同時,4434名網格員通過手機APP也能迅速接收指令,指令從下達到落實幾乎沒有間隔。

不用跑路、直達基層、避免聚集的快速指揮系統並非蘭山獨有。蘭山的高招還在於提前建立了一套集物價指數、群眾訴求、問題督導等在內的網格化數據採集機制。疫情期間,4434名網格員可以通過手機隨時向上反映問題,幫助指揮部第一時間掌握物價信息、物資儲備等各項監測數據,及時評估指令效果,快速完善糾錯。這為該區始終以最快反應速度實施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準化預警”:“大海撈針”不再是難事

1月28日,蘭山區一商戶自駕從雲南回蘭山。在高速路口進行實名登記,回家後立即被所在社區實施居家隔離。

新华社深度解读兰山:“数字治理”赋能“全域闭环式”防控

高鐵站出口,乘客掃碼登記,快速通行

“把這一商戶的信息錄入‘大數據’平臺後,平臺快速調取交通、金融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其中途曾在武漢逗留一晚。沒有大數據之前這就像大海撈針,是很難實現的。”蘭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孫剛說。

截止2月20日,蘭山區通過大數據比對排查湖北方向來人2728人、其他省外來人4910人。

大數據的精準鎖定,是臨沂市蘭山區第一時間阻斷省外輸入病例傳播的“鋼鐵長城”。而大數據對確診病例的軌跡還原,則是保證疫情不再擴散的“定海神針”。

楊某某是臨沂市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確診當天,“大數據”平臺立即鎖定其手機、銀行卡、購票、酒店登記等信息,結合當事人描述,將確診前14天的行動軌跡精準還原形成軌跡地圖,通過融媒體平臺發佈,面向社會尋找密切接觸者。同時,提醒市民上述地點存在高風險。對楊某某及其近親屬進行軌跡排查,臨沂市最終鎖定232名密切接觸者,陸續發現6名感染者。

蘭山區運用大數據手段精準還原了18位確診患者的活動軌跡,落實隔離防控措施2654人,實現疫情防控的精準指導。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防控指令的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疏漏。不知疲倦的AI機器人恰恰能彌補這一短板。I級響應期間,蘭山區綜合執法平臺的智慧抓拍系統,每天從城區大小網格中尋找並抓拍人員聚集等畫面,及時向相關責任人預警。

“平時,AI主要用於抓拍預警重點路段流動商販、亂扔垃圾等行為。現在,我們把AI程序設定為自動抓拍人員聚集畫面,只要在它工作範圍內,可保證一個也不漏。”蘭山區綜合執法局局長梁振勇說。

蘭山區社會治理融合共享平臺共設置探頭2萬多個,覆蓋所有道路、小區、樓宇,對隔離醫院、隔離小區、隔離樓宇等重點場所24小時視頻監控,確保進出人員嚴格管控,實現隔離效果智能督導、無縫覆蓋。

“信息化辦公”:復工復產、項目審批快馬加鞭

疫情防控期間,蘭山區倡導“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力推行“網上辦”、“自助辦”,引導廣大企業和群眾通過網上平臺辦理行政許可、公共服務、安全生產和便民服務等事項。

新华社深度解读兰山:“数字治理”赋能“全域闭环式”防控

企業在網上招聘

“通過網上平臺,營業執照當天就批下來了。”2月11日,臨沂泰耀法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李先生電話諮詢疫情期間營業執照辦理問題,按照工作人員指導流程,網上提交證明材料、簽名確認,審批後免費郵寄到家。來自蘭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該局共接聽、解答群眾諮詢電話3200餘次,受理網上申請業務5721件,完成代辦服務及免費郵寄48次。

2月6日,蘭山區部署部分生產資料型和具備條件的企業先行復工復產。大數據平臺迅速就企業復工面臨的問題進行信息採集。在此基礎上,指揮部先後就生產資料企業、超市、建築工地、商城、理髮店等復工營業研究制定標準。

2月19日,由蘭山區應急管理局專門組織的專家線上直播授課——《2020春節企業復工安全第一課》為企業復工進行線上指導。90分鐘內,在線學習人數突破50萬人次大關。

與此同時,蘭山區稅務局開通的“非接觸式”網上辦稅通道向企業開放,對有發票申領需求的納稅人提供“票e送”發票寄送服務。

“數字化服務”:隔離的是病毒,連通的是溫暖

由於外來人口多,蘭山各居住小區均設立了進出檢測點,可該區西苑小區的居民並沒有太多的不適感。“疫情大數據人員監測系統”為每位進出居民自動生成一張二維碼,再次出入小區時,系統自動識別,不用反覆登記。加上紅外線智能測溫,全程只需5秒鐘。

同樣,擁有近3萬人口的曹家王莊社區建設了“互聯網+”智慧社區管理指揮平臺,居民只需用手機掃二維碼進出小區,個人信息、行走軌跡等在平臺一目瞭然。目前,該社區正在升級面部識別、手機APP一鍵開門和操作電梯等措施,從小區到家庭,實現全程“零接觸”。

除“數字社區”外,“線上課堂”、“互聯網診療”、“線上購菜”等各類服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你不來,我不去,一起案件糾紛照樣解決。2月10日,蘭山區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首次進行“隔空”審案,原被告雙方在沒有到庭的情形下進行材料提交、舉證、質證等審理流程,雙方對庭審結果和模式均表示認同。

新华社深度解读兰山:“数字治理”赋能“全域闭环式”防控

蘭山法院網上開庭審理

“手機下單後,蔬菜基地把當天的蔬菜送到小區門口,小區工作人員會把菜送到家門前。”蘭山區榮華園小區居民尹珊珊說。

依託線上訂單服務,蘭山區清春蔬菜基地抓住了“危”中之“機”,每天為中心城區各居住小區、個人配送6萬斤新鮮蔬菜,“零接觸”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

幾點思考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進行了全面部署。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恰恰是對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記者在蘭山區的採訪中發現,一些來自基層的思考值得關注。

新华社深度解读兰山:“数字治理”赋能“全域闭环式”防控

蘭山區啟陽小學教師在網上授課。

一是這次疫情凸顯出社會治理數據整合共享的重要性。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許多部門投巨資開發出不少數據系統,這些系統用途五花八門,以至於有的基層幹部手機上公務軟件過多過亂,極耗精力。當前,亟需以社會治理指揮平臺為統攬,打破部門壁壘,把相關部門軟件的功能和信息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上,以整合換秩序,以共享換高效,實現一個平臺指揮,一套體系治理,指令清晰,迴路通暢,執行高效。同時,加快政府機構改革,建立與大數據相匹配的網格化管理機制。

二是基層縣區建立社會治理大數據系統面臨著技術壁壘和安全空白。建議國家層面儘快組織專家調研,就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制定標準,攻關技術和對基層的指導幫助,打破數據壁壘,把有效數據匯聚,統一管理。立法部門進一步加大對信息安全立法力度,明確數據存放單位管理權限,數據使用單位的權限和洩密處罰,防止大數據在社會治理應用當中的信息洩露,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

三是以人為本升級訴求採集和服務功能。大數據服務社會治理,不妨首先從服務入手,能夠在疫情發生時採集社會各屆各類群體的需求意願,採集危機管控中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價格等信息,採集企業生產面臨的問題,並能及時為居民和企業提供相關服務。特別是在物流、快遞行業停運期間,保障各類必需品在本地的供應銜接,避免造成恐慌和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