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保险公司”的产品为什么“很贵”?

感动一句话


保费价格=保障成本+附加成本+品牌溢价

保障成本每家都差不多;附加成本=经营费用(人员、场地、广告、办公)+经营利润+品牌溢价;每家公司的经营费用、利润要求、品牌溢价不同,决定了最终产品价格的不同。

大公司团队大,广告多,品牌溢价高,盈利要求高,导致保费价格就比其他公司更高。

很多公司之所以能卖上高价,是因为品牌的积累,团队和客户的庞大,还可以利用信息差赚取高额利润。(消费者误认为大公司的产品更好,提供了高品牌溢价的可能,实际上保险公司不分大小)

大公司也不容易,利润不能下滑,团队不能心散,过去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还要刚兑。(98年左右出售很多6-8%的终身年金产品,目前非常大的利差损)

但责任和性价比不高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是一种潜在伤害。

但是行业在改变,国家需要保险行业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家庭购买保险,不希望负面的口碑一直持续,放开外资、加强保险经纪都是这个目的。

大公司也在逐渐优化费率,提升产品责任,否则会被消费者逐渐放弃。

大公司份额目前在快速下降,就是产品太贵,消费者了解信息越来越多。



七色土保险说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像感觉网上卖的保险,要比身边代理人卖的保险便宜很多,那么网上的便宜的保险真的不好吗?或者说代理人卖的贵的保险就一定好么?

其实说的都不是很对,我们就以重疾险为例,大家记住如约的3句话

1.贵的保险不一定好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保费之所以贵,可能没有贵到点儿上,可能是贵在了广告费、贵在了品牌溢价上。

2.好的保险一定很贵

这句话就更好理解了,这个贵就是贵到点儿上了,好的保险肯定是贵的,不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肯定要比分组都次赔付的贵,可以去私立医院的高端医疗肯定比只能去公立医院的百万医疗要贵,这一点无可厚非。

3.便宜的保险不一定不好

我们配置保险最主要的是什么?1是保障全面,2是保障充足,保障全面的意思是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都要配置,保障充足的意思是保额一定要充足,那么为了满足这两个标准,又不想增加自己的保费预算,怎么办呢?只能选一些没有身故责任的消费型重疾,或者是定期的重疾,但是保额一定要充足,所以,便宜的保险不一定不好,适合自己才最重要。

那么,今天就让如约和大家聊一聊,保险的保费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大家来看看自己买的保险是不是贵到点儿上了。

其实,我们购买的保险保费其实包含了很多部分,不过大致可以总结为由纯保费、附加保费和产品利润三大部分组成。接下来如约将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这三个部分都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下纯保费,其实听名字,我们应该也能猜个大概出来,这部分保费很纯粹,没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和保障有关的费用。纯保费的其中一项费用叫做风险保费,这个风险保费就更好理解了,对于人身险来讲就是保障被保人风险的,我们以寿险来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寿险,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如果被保人身故的话,那么他的受益人就能拿到一笔赔偿金。而寿险的价格就是根据生命表来确定的,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假设有10个人,那么这10个人的死亡率是10,也就是说10个人里面会死一个,他们每个人都担心是自己会死掉,没法给家庭尽到应尽的责任,于是他们就去保险公司买保险,保费是每个人1万块,保额是10万块。那么保险公司一共收上来10万块,刚好能够给付给1个人的理赔金,那么这刚刚好的1万块钱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保费。当然我们只是拿寿险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给保险定价的时候还会依据疾病率、残疾率等因素,综合多种因素给出的保费定价,就是风险保费。

但是有人会说了,就像寿险,买了寿险之后。大部分的人都不会马上就死了,保险公司手里拿着这么多钱,也不能干等着赔付啊,这么多钱,放在保险公司也不会变多,一定要拿去投资啊,而且像寿险、重疾险、年金险这些险种,本身缴费方式就是长期的,保险公司如果不拿去投资赚取收益,那么

客户还不如买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呢。

其实说的一点都没错,人身险这种长期保险,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就要考虑长时间的一个投资收益问题,因此纯保费的第二个部分就是储蓄保费。再说储蓄保费之前,我们要补充一点,保险公司赚钱与否,主要看三差。哪三差呢?死差、利差和费差。死差是什么,刚才其实我们也讲到了风险保费,如果刚才那10个人一个没死,那么保险公司纯赚10万,如果这10个人死了俩,那么保险公司就赔10万。其实在大数法则之下,各个保险公司的风险保费不会差太多,只要买的人数足够多,那么是五险趋近于这个死亡率的。

现在我们要将的储蓄保费,就和利差有关系。之后要讲的附加保费就和,费差有关系。

好了,现在我们继续说一下储蓄保费。再弄明白储蓄保费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名词,叫做预定利率,就是保险公司承诺给客户的回报率。其实这样还是听不太明白,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你有50万块钱,你犹豫不决到底应该买哪个保险公司的产品,

保险公司A说,你买我的吧,20年之后,我承诺给你80万。

保险公司B说,不如买我的吧,不用你50万,甚至都不用40万,20年之后,我就能给你80万。

要是你,你会选择哪家公司呢?肯定是B公司吧,因为B公司的预定利率要高啊,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保费,就可以获得较高的保额。那么为什么A公司不能把预定利率也提高呢?在中国啊,这个是因为历史原因,当年保险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保险公司对于保险的经营还不是很有经营,所以导致出现了很大的风险,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出现了大量的预定利率8%左右的保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的数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从10.98%一直降到现在1.5%,那么当年的8%预定利率的保单的收益就很难达到,因为保险的收益基本上是和银行存款利率有着很大的关系的。那么值钱的保单收益达不到,怎么办呢?

就只能用新的保单来弥补当年犯下的错,所以这些保险公司的的现在出的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都很低,而预定利率低意味着,保费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牌公司的保险产品要比新成立的保险公司的产品要贵很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纯保费说完了,我们再来说一说附加保费。

附加保费主要包括了保险公司的一些经营成本、广告费用、业务员的佣金、渠道费用等等,保险公司一般都会有一个费用的预算,如果真实花费少于预算的话,那么就会产生费差益,保险公司就赚钱了,相反保险公司就亏欠了。所以一些经营成本大,广告花费大的公司,自然想要把这些钱赚回来,最终呢,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体现就是类似产品的保费要贵很多。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构成保费的最后一部分,就是产品的利润,保险公司毕竟不是福利机构,保险公司也是要赚钱的,那赚的钱归谁呢,当然是保险公司的大股东。所以如果股东要求说,今天我们的利润要达到某个百分比,在大陆这种严监管、投资有限制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达到的,那该怎么办呢?很好办啊?多收点保费不就得了,所以这也是某些老牌保险公司的保费要超出其他保险公司一大截的原因。反倒是很多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会选择放弃较高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你没听过的一些保险公司的产品,为什么那么便宜的原因。


如约保


你们以为“大品牌”保险公司真的愿意一直按照传统发展模式这么大下去?

看过大部分答案,觉得搞错了一个逻辑。“大品牌”是指知名度高、业务团队规模大、销售体量大吗?这种大并非任何时期都是好事,因为生产服务效率比“大”更容易带来良好的商业发展模式和生存质量。而粗放、人员密集、广告投放量大等等,这些特征放在任何一个想要在即将到来的完全竞争市场中保持完美竞逐状态的公司身上,都会摒弃。换句话说,今天的“大”,很容易成就明天的“慢”。

所以,大品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象征着过去你靠着粗犷的发展方略占有了旧市场。什么金字塔结构(多级分销制)、自产自销一条龙、线下制霸、入职门槛低,等等,有哪个公司希望未来自己还是这样?不过是旧时代竞争余烬的产物而已,只是说有些公司着实为难,已经尾大不掉了。

因此,有几家老牌保险公司,拼命玩曲线转型,在不大面积缩减营销团队、不改变传统作业模式的情况下,搞很多增值服务项目,相当于老树发新芽,另寻生机。但个人认为,粗放集约的模式,不可持续,总要迎来改变的那一天。

中国保险市场在未来20年之内,会处于一个持续降费的阶段,能降到多少呢?不好说,只知道美国保险整体平均费率是中国的1/3左右,而中国市场会越来越开放。

在这个阶段里,生产服务效率会极大提高,经营成本会大幅下降,竞争会非常之残酷,早已轮不到普通业务员占有宝贵的生存率。

从上述逻辑中,很难再找到一个点,来解释“卖的贵”的合理性。至少,对于一个全面开放的保险市场来说,在未来几乎没有可以裹挟客户的一点点机会,每一分钱都是成本极致压缩的结果。


大哲小炁


很多知情者不愿意讲实话,因为涉及到一大波代理人的利益,但是消费者有知情权,所以我简单说明一下。

在20世纪末,90年后期,我们普通人眼里的“大公司”经历过一波畸形发展,大批量的高预定利率年金险进入市场,出发点很简单,为了抢夺市场资源,如平安、国寿等等,也因此,严重的“利差损”出现了,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公开表示过平安的利差损曾一度高达800亿,换言之,这巨额的利差损是平安必须要解决的,那么如何解决,很简单,依靠高利润率的保险产品。那么产品怎么卖,也很简单,依靠代理人制度,平安人寿和国寿的代理人规模是业界最庞大的,单单平安一家的代理人在国内接近180万,相信近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至少一位平安的代理人,或者曾经的平安代理人,大量的洗脑式“销售”让可能并不适合大众群体的产品成为了“明星产品”,所以在不少外行人的眼里,“好产品一定贵”就成了主流。


保家卫国丨


大家都知道,产品的售价=成本+利润。

同样,我们来看一下保费的组成:产品成本+运营成本+利润空间。

大、中、小保险公司对于所设计的保险产品,只要保障类似,其实产品成本都差不多。

而大公司的运营成本相对中、小保险公司偏高,比如人员开支、广告费用、销售佣金等等,这些成本会变相附加在产品价格上。

再说说利润空间:

换位思考一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商业保险也不是慈善机构。

都说客户第一,但是保险公司同样要对股东负责,将利润最大化。

况且,对于保险业务员来讲,既然产品都差不多,自己当然挑着贵的卖。毕竟卖得越贵,赚得越多嘛。

如果你仍然执念于“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那么,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薅你,薅谁?


漫保派对


1:利差损

曾经有报道指出,平安有800利差损,(迷失的盛宴)

2:网点多。

线下网点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县/市都有,租场地要花钱

3: 人员多

我国800多万代理人队伍,老六家,人员更多,签保险要发工资的。

4: 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高,你不买,有的是人买,100多万的代理人是固定客户,再加上身边的人…

所以,你嫌贵可以不买


明悦怡星


为什么买大公司

第一:售后服务好,每个镇上都有网点。

第二:偿付能力好

第三:细节在条款中,不光是价钱。

第四:本人去银行存款,叫我买一家小公司的。现在去理赔,或取:要半天坐车,回来要一天。又买中国人寿的产品,全国连保。


只有人才是独一无二


最主要原因是经营模式。

传统的所谓大公司是金字塔模式。一个单子层层盘剥。

所谓小公司,新公司是扁平化模式,产销分离。大大降低保险公司成本。

死差,利差,费差。

这是影响一个产品费率主要的3个因素。


马若凯559


因为说大公司不好的都是一些保险经纪公司的,他们不能代理大公司的产品!我们要想一下买保险的初衷是什么?你买了小公司的产品,万一发生理赔了,你所在的地方有网点吗?奔驰和奔奔都能开,能一样吗?


光头多帅


大公司的产品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公司的客户多,客户服务比较完善,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比如说你是太平的💎级别客户。不仅享受全国体检,全国专家门诊的预约,机场vip候机。

网点肯定很多,就不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