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35岁后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会很惨”,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这句话是大实话,职场对中年人非常残酷。当然不一定精确到35岁,但的确职场人到了中年,机会成本非常之高,很多时候可能一次都输不起。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年职场人自身是怎么一个状态。

如果到了中年还在基层,或者现阶段生活稳定且满意,也就不存在跳槽后果的问题。前者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后者压根就不会想跳槽。

至于一直是人生赢家的人,35岁大概已经财务自由,就算工作也是为自我实现而活,不存在题目中的困境。

所以有这样问题的职场人,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走管理路线的到了中层,走技术路线的已经是资深,经验足够,为人处世比较成熟,观念和技能还没落后,累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对行业有自己的认识,但不满足于现在的处境,希望在后面十多二十年里,事业再上一个台阶,不管是经济还是个人成就的角度上都获取更多的收益。

然后,我们来看他们面临的困境。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金字塔,职场更明显。平均下来,三五个员工出一个主管,三五个主管出一个经理,三五个经理再出一个总监,具体数据可能跟行业喝企业有关,但上一级的名额基本上是这么一层层减少下去的。

简单地说,就是越往上名额越少。

中年到了中层的这部分职场人,如我们前面分析,能力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晋升的名额就是这么少,上升就未必比拼的是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东西,比如获取资讯的能力,对宏观形势的判断,对具体工作的评估等等,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要看运气。

如果跳槽跳得好,那就是上升,要么是title高了,要么是项目成了,要么是业内有你的字号了,可能由此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你的年龄和经验会变得值钱——大部分企业四五十才做高管很正常,太年轻服不住。到了高管的层次,你基本上就进了一个圈子,这个层次获得资讯、人脉、资源,是中层不可比拟的。

可以说,你如果这次跳槽跳得好,你的保底底线就变高了,以后就是在高层圈子混得不那么好,也不会重新回到中层甚至跌下去——除非你自己创业亏大了。甚至就是创业失败背一身债,只要你为人还靠谱,名声还在,人脉还在,一样可以东山再起,或者去某个公司做一方诸侯。

但是跳槽跳得不好,前面说这些就跟你无关,你会发现自己比那些没有乱跳的中层,还糟。

为什么这么说,接着看。

第三,中层的竞争会越来越大。

跳槽跳得不好,机会成本是巨大的,因为你浪费了时间,耗用了累积,年纪还大了。

更糟的是,你原来的位置没了,你需要重新竞争一个和原来位置差不多的工作,竞争力反而变小了。

因为职场不缺人,有的是人一直在成长,你一离开那个位置,很快就有其他人来填补。他跟你差不多年纪甚至年轻一些,你能做的事情他也能做。事实上具体技能这个东西,到了中年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会成长得很慢了,至少不会有和同龄竞争者拉开差距的本质区别。

那么你有什么理由让公司不要已经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他,换成你呢?

同类的位置都是一样的。上升到高一层的是少数,而从下一层涌入的人多,停留在你这个层次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行业现象级的爆发增长,那么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去竞争数量基本不变的位置,难度肯定是越来越大。

而在原位置上的人因为同龄竞争者不对他们构成压倒性的优势,会坐得比较稳,付出维持性努力就够了,而跳槽是重新上岗竞争,压力要大得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大公司的中层多么能干意气风发的样子,但是一干就是十几年并且有奉献终身干到退休的趋势,并不是他们对公司多忠心,而是真没什么地方好跳槽,能保证跳得好。

第四,还有更糟的就是层次下滑。

你说,我认了,我待在中层不挪窝了,行不?

不一定行啊。就像我们上面说的,中层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你甚至可能待不住,被挤下去了。

因为你跳槽失败浪费了时间,也许到了四十多岁,你的软实力硬实力和三十多岁的时候,并没有本质区别。老板的思路是这样的:差不多的人,我当然选个年富力强的,不说精力旺盛吧,至少我能多用几年。

你就落选了。

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中层位置,经济压力就来了,说不定还有面子的问题——一直待业不是个事啊。

有可能,你就暂时找个不那么理想的工作先干着。这个工作有可能公司名气不高规模不大,或者薪水不够满意,或者职级略有下降,或者业务不够稳定……这些,在下次跳槽时都是猎头和HR考评你的项目——你的得分是在降,本质上,是你其实混得不如以前了。

因为对职位不够满意吧,你就不能安心工作,总想着跳槽。结果就是在这里累积也不够,老板都很精的,你心在不在是看得出来的,也未必会真的重用你培养你。那么你下次离职就更快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很多40岁左右的职场人跳槽很频繁,不要看公司或者头衔很光鲜,发朋友圈口气都很大,其实心里慌得很。这就是在趁着自己还跳得动的时候,努力找一个好位置,因为当你跳不动的时候,一定就盖棺论定了。

毕竟离最后的期限的时间在一天天减少。

到了四十多五十多,如果你一直在中层混着,十多年职场发展不如意不稳定,也就不比三十多的时候累积了更多。相反,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人的体能精力,人的健康状况,都是在走下坡路的。可能有个体相反,但总体客观趋势如此。

这个时候你也知道自己已经谈不上职场竞争力了,就跟着现在老板混点饭吃等退休吧。运气好,老板待人不错,公司还算稳健,那么放平心态还能过;运气不好,老板以及公司一帮子人都知道你不敢辞职,给你穿穿小鞋,平时仗势欺人说话含沙射影跋扈一点的,你也得受着忍着。再糟一点,公司垮了,你可能就只能找个基层工作,甚至以前你完全看不上的活了。


而你以前平起平坐的同龄人,有的早就超过了你这个层次,甚至做了风口上的猪。对比一下,心里舒服吗?

而当年你们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唯一的不同就是中年关键的那几步走好没有。

这么一想,就知道为什么说“人,35岁后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会很惨”了。

顺便一说,我认识一个后勤部门的大爷,五十多吧,人家曾经做到本地一家以前挺有名公司大区经理的,后来公司不行了,然后一跳没跳好,二跳没跳好,越来越不行,最后是他之前的同事也就是现在这家公司的老总知道了,觉得他人还可靠,当年关系也不错,就收来放在后勤部门,主要是仓库账目和一些杂事。虽然公司氛围还不错,但到底意难平啊……


职场中年道


人啊,在一个单位待久了,基本上不会有勇气跳槽,除非忍无可忍。

我有个朋友原是局级单位的技术大拿,朋友担任处级干部职务多年,就再也提不上去。他群众关系很好,人也老实,大多数领导也都认可他。跟他一批处级的都已经当上副局,每次该轮到他的时候不是关系户就是空降兵,直到前年,单位上下都在传他马上要提升了,连朋友自己也认为这次板上钉钉。没想到最后任命的据说是上级领导的同学。

这下我朋友脸上终于有点挂不住了,俗话说狗急会跳墙,我之前多次劝他跳槽他总以在单位积累了这么多年,一走又得从头开始为借口拒绝,这次看来真的伤心了,主动约我喝酒喝个半醉。

有个猎头盯我朋友好长时间了,苦于没机会挖他。知道这次情况,自然不会放过,赶紧托我中间搭桥,就这样猎头把我朋友推荐到一家平级单位,那个单位领导答应朋友过去就是副局(不过要报上级批准)这也是朋友过去的条件。

到了新单位,虽然一切要从头来,但是碰到信任欣赏自己的领导,朋友干劲十足,现已经在单位几个领导中排名第二了。旧单位原来的同事有不少也先后跳槽到他手下工作,这样一来,朋友开展工作更得心应手啦。您说那句老话对不对:人挪活,树挪死!


霜叶红于七月火


本人35岁之前确实频繁跳槽,每家单位为期三年到四年左右,当初想法就是四年里很努力但遇见了瓶颈期,其实现在过了35岁再回想,到哪家都会遇上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人恋爱长了才会挑出对方很多毛病。所以总结经验就是熬,然后再是不断提升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宅小侠1105


俗话说得好:改行苦三年,跳槽穷三月

对于成年人来讲,

不管多少岁数跳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才会下定决心以至于不惜牺牲,

三个月的工资或者更长久的空余时间,

来寻找称心如意的工作。

首先出于家庭的考虑,

以及辞职后的生活开销都是经过缜密的计划,出于长远考虑,以及工作需求,

如果一个能让35岁以上的人跳槽,

得出以下三点观念:

其一生活压力太大,以至于此份工作不能满足自己生活开销,

其二,自己有了更深层的经验,但是在现在的工作得不到晋升,

其三,自己有了创业的想法,

综合这以上三点,能满足一个35以上的人跳槽。

不管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人,

跳槽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损失,

所以跳槽需要慎重不分年龄。


灵台方寸山


其一,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就说男人在到35岁后有什么呢?钱就不说了,但一定有老婆孩子,孩子就算是两个,两个孩子的开销少说要好几万,这是最少的普通家庭情况,背后还有丈母娘,老丈人,逢年过节这些开销也是免不掉的,遇到个事还有像你这个女婿开口要点钱的可能,除非他们儿子好几个。其二,特别是男人在35岁这年纪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了,因为要养活一家,就算是老婆也有工作收入,普通男人一个月按平均来算5000块,老婆也算个5000块,两人一万块一个月,那么来算一下,租房怎么得最少2房一厅,一线城市,差不多的,起码得两千块,不加水电,吃饭一家人就算3张口就好了,自己做怎么也得至少1500的菜钱,还不算其他,还有平时的日用品算个500,平时要买两件衣服和其他吧?男人不抽烟还好,抽烟一个月起码也是好几百,那么上班交通工具。这些杂七杂八的就已经去了起码就4000-5000块了,孩子还要学习,要不要钱?就算孩子小,奶粉更贵总结:人到35岁稍微没打算好,真的会把生活过的很惨,还是连带关系的,不敢随便跳槽,千思万虑


盘腿而思


首先我们要深思熟虑考虑清楚,现在跳槽是否值得?先不说什么35岁后跳槽,又或者刚步入职场就想跳槽。

我们跳槽是因为工资、福利、还是兴趣?

有很多时候别人会说,这家公司给我的工资少,又或者奖金奖励少,所以我不想做了,想跳槽去一些大公司,或者更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关于跳槽我总结了三点。

一、兴趣。

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朝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份工作自己都没兴趣做,只是想着工资高福利好,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这不是工作而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能有动力去做,才有更大的激情,有更大的发展。

二、学习。

我们跳槽或者应聘一家公司,我们先考虑,我入这家公司,我能学到什么我想要的?或者我跳槽过来这边,这家公司能教我在这行业的技巧、经验。让我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少走更多的弯路。

三、奖励和福利。

奖励和福利这一方面更体现在,一些大公司,一些国企,奖励是否比原公司的多,福利是否比较好,有更多的“升值”潜力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



小K职场


正视“35岁现象”,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专门标注的条件限制:年龄35岁以下

。35岁就是一道分水岭,明显的区分开职业生涯的上下场。

1.家庭与责任

处于这个年纪的人基本上已经成家,不再年少轻狂,没有过多的试错成本,所有的行为都必须从家庭与自身所负担的责任出发慎重考虑。一旦行岔踏错,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只是个人的职业生涯,更重要的家庭方面,这就很考验你钱包的厚度。一旦积蓄不够,生活质量必定下滑,孩子教育父母赡养车房贷款等各种压力会令人窒息,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来的猝不及防。在这种种压力之下,谁敢轻言跳槽。

2.职业规划

35岁是否选择跳槽,与个人规划有关,如果仅从薪水增进方面考虑,无疑是对自己是极不负责的做法。毕竟在这个时候工作行业和范围已经成熟稳定,所处的圈子也已界定,冒着风险一头扎进陌生领域从头开始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其风险也非常人能承担的其。

这时候的职业规划尤为重要,它事关下半场职业生涯的走向。“预则立,不予则废”,在早就过了浑浑噩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纪,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延长职业生涯,增加职业广度开拓人生厚度,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攀登职业高位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避免被一波又一波的后浪快速拍死在沙滩上。

3.跳槽成本

在老公司方方面面都得心应手的情况下,选择跳槽除了考虑新公司给予的薪资之外,融入公司时间长短,与新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上下级之间相处模式、之前积累的客户资源是否有用、新的客户资源从何而来、如何快速打开工作局面等等问题,都需要时间去处理,无形之中增加大量成本。做得好理所应当,做不好一败涂地无回头机会。

4.拓展副业

35岁,生理和心理都不在年轻,与二三岁时相比各方面明显下滑。所处职位不一,中层居多,作为中间位置,向上很难,一不留神很容易被替代。今年多家企业计划裁员,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层,一方面为企业纳入新鲜血液使整个企业看起来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为底层员工打开晋升之路,使其看到希望,让其工作更加积极充满动力。中层就处在危险边缘随时会被替代。

这时候就需要为自己加道保险,在尽量高效完成主业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自己的副业,一方面可以增加额外收入,另一方面为自己保留退路以备不时之需。

谢谢。


壹凡文创


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也要看从事行业和职位经验来定,所以要一分为二的分析看待。

一方面,从职业生涯规划来讲,35岁似乎是一个分水岭,特别是专业技术领域的工作,新技术更是更新较快,年龄段对学习领悟新技术还是有影响的。

另外一方面看,从事管理、咨询类等经验积累的职业则选择面还是有的,还有就是像农业领域的相关工作,例如农艺师、畜牧师等受年龄限就不大。



亿企喵


35岁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会很惨,我认为有利有弊,35岁的男人还是女人基本上有了家庭,也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人脉,想跳槽时关键要懂得审时度势,不要盲目跳槽,跳槽毕竟是毫无新意的事,若是原单位领导对你的工作比较的肯定和欣赏,而且报酬和工作环境都挺好的话,工作时自己也很开心,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同事之间关系也不错 ,也有望加薪升职可能性,那就没必要麻烦去换工作单位,不要总想着一山还比一山高,见异思迁,跳槽意味着你获得了更好的收入,要是不能 你又何必呢 ,毕竟职场上对职员的信誉度和责任心非常看重的,反之,你在一个工作单位干了好多年,感觉工作压力特别大,姑且得不到相应的报酬,领导也对你不重视,不欣赏,更别提加薪升职了,这样的话可以考虑跳槽,但不能频繁跳槽,跳槽时必须要深思熟虑,做足功课,找自己相对得应手和更适合自己行业,不要心急乱投医,三思而后行,毕竟关系到家庭有稳定的收入和希望 ,所以每个人一定要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要的是越跳越高,而是越跳越糟。不要做非但没有让自己积累升值的工作经验,反而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越来越窄,等到了而立之年,才发现自己依然一事无成,这时会真的很惨哦😊。





汗雪宝马


本人33 坐标郑州 单位公司在北京

首先,35岁很【黄金】也很【尴尬】

滴滴的程维35岁身价165亿,算是80后的目标偶像,同样的年龄甩出了一个地球的距离。

按照正常毕业工作的年龄35也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历了;

按照正常发展也基本是公司中层或是中上层领导了;

按正常收入水平也基本该有房有车了;

这基本上是普通人的路径轨迹了,当老板、创业成功的也是随处可见,但是到了这个年龄还要被迫跳槽的话你就该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上有老下有小,怎么担负一家人的责任。没有清晰的工作定位?没有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没有内外部的关系人脉?没有自己的渠道资源?这些都足够说明一个人的懒惰,但凡勤奋一点也不至于如此。不要说外部环境或是时运不济,10年外部环境都不好?时运都不济?好好打脸问问自己之前都在干嘛?

其次,35岁是一个人生历程的转折点

疫情开始从过年到现在就在家看书思考总结,这次疫情的爆发也让我有了对自己很深入的思考,很多想法和思路开始去规划和执行,我把2020年定义为“事业元年”。对下一个5年(现在基本3-5年一个发展周期,而且这个周期会越来越短)的规划和思考基本有了一个脉络,虽然预测不到结果,但是沿着这个方向去做,结果绝不会差。这个阶段决定了40岁左右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这是任何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否喜欢是否知晓,社会发展的机制就是这样。

最后,所有的努力在当下都不晚

即使到了35各方面还没有较好的成绩,那你除了努力以外你还能做什么?只有两条路,要么开始努力改变眼前的现状,要么落魄下去被社会所淘汰,该怎么选不用说了吧。人的自信都是用钱堆砌起来的!不要和我辩论这个事实,有句话说的很对:如果挣钱的事还需要别人督促的话那你还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周星驰:即使我是条咸鱼,我也要做最咸的那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