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三个凌晨的闹钟、“清空”货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这名医生说“必须冲在前面”

设置三个凌晨的闹钟、“清空”货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这名医生说“必须冲在前面”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通讯员周燕红2月23日报道:“平时工作忙,很难抽出时间回趟老家,儿子说已经很久没见到爷爷奶奶了。本来想年初一开车回家看看老人……”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顺露本想趁着春节好好休息,和亲人团聚,可春节还没到,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让他的探亲计划彻底破灭。

1月23日,根据嘉定区卫健委统一部署,中心第一时间组建了传染病疫情防控小组,启动了辖区道口防控工作。作为中心道口防控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杨顺露率先垂范带头参加了第一批道口值守,并带领20余名医务人员24小时坚守G15朱桥道口,对入沪人员开展体温检测、防疫筛查以及人员健康等相关信息的登记工作。

设置三个凌晨的闹钟、“清空”货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这名医生说“必须冲在前面”

“春节我们就不回来了,你们自己照顾好自己……”接到工作安排,杨顺露马上打电话取消了回家过年的计划,“若有什么事,再电话联系。”并自此开启了白天黑夜连轴转的工作模式,忙得不可开交。

爱人是迎园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同为一线医务人员。整个春节期间,夫妻俩一个“前线”道口把好入沪人员关卡,一个后方医院护佑老人安康,齐心协力为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假期几乎完美错过,只能通过手机互报平安。

“你好,测量体温,请问你从哪里来?有没有湖北接触史?”1月27日正值返程高峰,上海防疫查控工作再度升级,查控关口前移至省界公安检查站,14时起对所有入沪车辆实行“逢车必检、逢人必筛”。

接到通知,杨顺露按照新的标准、要求第一时间对道口的各个岗位职责、分工再次做了明确,对发热病人的登记、分流等流程作了进一步细化。同时,针对工作中发现来沪人员没带身份证如何核实等问题,杨顺露进行逐一梳理找到解决办法并公布在工作群里,方便道口值守人员按章操作,确保防控工作正常运行。

设置三个凌晨的闹钟、“清空”货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这名医生说“必须冲在前面”

“半夜0点到6点的小伙伴已经很辛苦了,所以我们尽量早点接班。”担心自己睡过头错过了接班时间,杨顺露在自己的手机上设置了4:30、4:35、4:40三个闹钟,并和参加道口值守的医务人员约定5:30准时从中心出发。1月29日刚过零点,杨顺露就醒了,虽然离6点接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个回笼觉绰绰有余,可他却毫无睡意,“心里不踏实,还是早点去单位。”

“这么爱吃?”开车去单位的路上,杨顺露路过全家便利店顺便把货架上的士力架清空了,引来店员小哥的一脸惊愕。“没办法,谁叫我兄弟姐妹多。”其实是他担心小伙伴们来不及吃早饭,值守道口又冷又饿容易出现低血糖等现象,所以多买点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春节,念初一的儿子一下子长大了。杨顺露说,因为夫妻俩都要上班,儿子一个人在家,不仅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还看好爸爸妈妈的值班表卡着时间点准备饭菜,让他们一到家就能吃上热饭热菜,尽量多休息保存体力。

设置三个凌晨的闹钟、“清空”货架的士力架……抗“疫”路上,这名医生说“必须冲在前面”

1月31日傍晚,天天关注疫情的儿子想着中午12点爸爸下班了该到家了,可左等右等还不见回来,就忍不住打电话给杨顺露,“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吃饭了没……”当时,杨顺露正忙得焦头烂额,接到电话忍不住吼了几句“跟你说没事别打我电话……”说着说着,杨顺露的眼眶红了,眼中隐隐闪着泪花,“早上四点多就出发,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凌晨到家,所以已经好几天没见到儿子……”语气里充满内疚。其实即使回家,杨顺露也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儿子、打个招呼,拾掇干净一个人睡书房,怕自己身上有病毒传染给儿子。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责任重大,必须冲在前面!”自武汉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杨顺露全身心投入到中心的防控工作,或电话联系落实物资、人员配备,或带领道口防控小组的医务人员一起坚守G15朱桥道口,为入沪人员检测体温……疫情爆发以来,他几乎24小时在单位,甚至白天黑夜连轴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筑一道“铜墙铁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