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5G,5G到底能改變什麼?

飽滿的保溫杯


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可以深度挖掘一下,琢磨琢磨自己和5G的契合點,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到商業機會。

進入2019年之後,5G的商用步伐在不斷加快。全球各地,都在忙著拍賣5G頻譜牌照,簽訂5G合同。

但是,與此同時,關於5G的爭論,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5G的支持者認為,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各項網絡指標都有大幅提升,應該儘快啟動大規模建設,搶佔先機。

而反對者認為,5G目前根本沒有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人們對5G的需求並沒有想象中強烈,不適合立刻投入大量資金。

坦白說,我個人是傾向於支持後者的。雖然大家一直對5G翹首以盼,低迷的行業也急需5G投資刺激增長,但真正面對5G建設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冷靜和理性。

俗話說:“不見兔子不撒鷹”。目前我們確實沒有找到引爆5G的需求,這是事實。如果盲目啟動大規模網絡建設,就有可能面對“有網沒人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還可能會背上沉重的運營負擔,甚至是鉅額債務。

華為任教主不是也說了——“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

不過,不大規模建設和不建設,是兩回事。在廣泛範圍內進行試點,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沒有土壤,就更難孵化出我們所期待的“需求”。

歸根到底,“需求”究竟在哪呢?誰會用到5G呢?5G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呢?

車聯網

5G是獨特的。

在5G之前,從1G到4G,全部都是為了服務於“人與人”之間通信的目的而存在。而5G,主要是為了服務“物與物”和“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需求。也就是說,人類第一次將“物聯網”提升到和“人聯網”相同的級別,甚至比“人聯網”更高的級別。

這意味著,人類對通信的認知,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通信的目的變了,通信的技術和架構,也就隨之改變了。

物聯網雖然由來已久,但蜂窩通信技術(利用基站實現無線通信),才是真正宣告了它的黃金時代正式開啟。

我們就拿車聯網這個物聯網中最典型的場景來分析。

車聯網之所以是典型場景,是因為它本身對通信網絡有著極高的要求。大帶寬、極低的時延、海量的連接數量、嚴密的覆蓋,這些都是實現車聯網必不可少的條件。

我們目前的技術,包括LTE-V、NB-IoT、LoRa等,都無法做到完美滿足。只有5G,才能真正做到。

所以,眾多應用場景中,車聯網被認為是5G引爆點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車聯網場景,也被稱為“5G第一場景”。

在小棗君看來,車聯網的存在價值,不是提供影音娛樂,不是改善駕乘舒適度,也不是監控車輛的各項參數。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痛點。

真正的痛點在哪裡?我認為,車的本質是交通工具。車的問題,就是交通的問題。交通的核心痛點只有兩條,一條是城市內部交通的擁堵,還有一條是城際交通的高成本和低效率。

2018年,一直在關注車聯網的發展動向。其中,有一條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在阿里的雲棲大會上,他們提出,將要建設一條全封閉的無人駕駛高速公路,專門用於車聯網的應用。

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是的,一直以來,很多企業都在強調無人駕駛,認為搞車聯網就是為了將來大家能夠坐著無人駕駛的車,在馬路上行駛。

可是,試問各位,以中國的路況(道路複雜度和司機駕駛習慣),如果馬路上同時存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車,讓你坐無人駕駛的車,你敢坐嗎?讓你開車,你敢開嗎?

反正我是不敢。

我覺得,如果整個道路上全部都是無人駕駛的車,反而是安全的。如果是混合存在,我覺得是最不安全的。

而現實情況就是,我們不可能做到同時將馬路上所有的有人駕駛車輛同時全部換成無人駕駛車輛。

所以,我認為,創造局部的全無人駕駛環境,是很可行的一種解決辦法。

舉個例子,上海到北京,物流運輸量很大,建這麼一條全封閉的高速公路,只讓無人駕駛車在上面行駛,這樣一來,車輛的速度將會是相對穩定的,有利於降低能耗。而且,也可以採用多輛車牽引的方式,進一步降低能耗。因為沒有司機,減少了人員成本,也不存在疲勞駕駛和交通違章等問題。

早期的時候,這種高速公路將只運輸貨物,非常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等時機成熟,再運輸旅客。或者說,像長途運輸旅客,就交給高鐵來解決,舒適度和安全性更高。(其實普速鐵路完全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可惜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不夠,成本也降不下來。這是題外話。)

上述方法,我認為能夠有效解決城際之間交通運輸的痛點。

再看看城市內部的交通擁堵。

同樣,關於這個痛點,仍然是阿里的方案打動了我。

在一次聽阿里巴巴CTO王堅博士的演講時,他提到,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第一件事是什麼呢?就是數清楚這所城市當前到底有多少輛車。

只有先搞明白到底有多少輛車,才能進一步想辦法對車的流向進行分析,進而進行管控和疏導。說白了,就是先獲取數據,再做數據分析,最後做數據運用。

舉個例子,首先用海量的攝像頭,佈設在城市的各個路口。然後通過視頻識別技術,實時抓取車牌號和車輛流動信息。後端(雲端)對海量數據進行採集,就可以得到城市裡每一輛車的所在位置和行駛路線。

通過對這些行駛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和學習,掌握車輛流向規律,就知道每天有多少輛車,從城東開到城西,從新街口開到夫子廟。

當掌握了這些信息之後,這套系統(例如阿里的城市大腦)就會對交通信號燈等進行控制,動態調整信號等待時間,提升交通路口的通行效率。

甚至,還可以設置一些雙向車道。例如,原來是雙向四車道的馬路,可以臨時改成一去三回的車道,緩解擁堵。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可行性?相當於打通了城市的“任督二脈”。

除了行駛問題緩解之外,還有停車問題,通過對停車場數據的採集,也可以及時對車流進行疏導。例如春節燈會,如果周邊三公里停車場都沒有車位,就可以及時通報給公眾,避免駕車前往,或引導到別的停車場。

我覺得,不管是全封閉無人駕駛高速公路,還是城市大腦,都是車聯網真正可行的發展方向。不吹不黑,阿里能提出這些方案,確實是非常務實,比某些CEO做秀要好得多。

那麼,5G在這兩種方案裡面,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在第一個方案裡面,車輛實現全無人駕駛,肯定是離不開5G網絡的支撐的。

這條高速公路肯定會被5G完整覆蓋,動態採集車輛行駛速度信息,下達行駛指令,同時,及時採集天氣信息、路況異常信息(例如動物闖入、貨物掉落、落石滾入),並傳遞給車輛,進行規避。

第二個方案,雖然剛才的描述裡面,看上去車輛並沒有安裝5G車載通信設備,但是,5G的通信能力,是給了攝像頭的。城市大腦的前提,就是攝像頭這些視頻數據採集設備。如果沒有攝像頭,或者攝像頭的數據無法回傳給城市大腦,那麼城市大腦再強大也沒用,是個瞎子。

另外,在第二個方案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AI(人工智能)。剛才所說的那些數據分析工作,顯然是不可能靠人來完成的,都是靠算法。說白了,就是靠深度學習,靠人工智能。

再給大家提供一個信息。華為在深圳的9個路口,安裝了具有AI芯片的攝像頭,對路口車輛等待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然後調整信號燈的時長。按我的理解(不一定是對的),這種就屬於“路口大腦”。單個AI芯片,算法無法支撐整個城市的數據運算,就先支撐一個路口的數據運算。

這裡就牽出來了5G的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那就是與AI的深度結合,與雲計算、大數據的深度結合。

AI就是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學習的對象,就是海量的數據。這些海量的數據從哪裡來?從物聯網來。5G提供的大帶寬,海量數據連接,顯然滿足了數據傳輸的需求。

簡而言之,5G為AI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5G和AI共同為行業應用賦能。

工業物聯網

說完了車聯網,再看看工業物聯網。

行業裡對5G在工業物聯網方面的應用,給予了很高的期待。之前韓國全球率先商用5G,就是在工業領域進行的落地。

在大家看來,提到5G工業物聯網,就會想到機器人或機器臂,通過5G進行遠程操控的場景。

其實,在我看來,那種場景的做秀成分遠遠高於實際意義。在工業應用領域,對超低時延的需求並沒有那麼迫切。大部分的機械臂,仍然是自動化,而非遠程化,更別提實時遠程化。

更多的工業物聯網需求,仍然是集中在數據採集和數據下發上。

滿足這些需求,其實並不需要5G。現有的NB-IoT也許就夠了,甚至說,廣大企業對LoRa的需求更為迫切一些。LoRa的落地反而容易,因為它由企業自己控制,成本更低,對企業自身來說,安全性更高。(運營商這些年一直在強推NB-IoT,卻收效甚微。)

和剛才分析車聯網一樣,看工業物聯網,也是要分析它的痛點和剛需到底在哪。

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在於盈利。對於工業企業來說,想要盈利,就必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使用機器人替代工人,雖然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但對企業來說,並不沒解決核心問題。

在未來的整個工業製造環節中,決定企業整體效率的,不是機器人的製造能力,而是對整個製造、運輸、存儲、銷售環節的控制能力。也就是說,除了製造之外,還必須加強對供應鏈的控制,加強對庫存的控制,對所有生產要素的控制。

還是舉個例子來說明吧。

在未來,如果用戶想買一輛車,將不再滿足於4S店提供的指定配置,而是用戶自己進行定製化配置。用戶自己挑選合適馬力的發動機,喜歡的外型、座椅、內飾,適合當地路況的輪胎等。當定製完成後,車企將以最快的速度,調集配件,進行排產,然後送到用戶手裡。

這樣的話,車企必須關注供應鏈的數據(配件的存量),關注生產的進度,關注控制庫存(儘量減少庫存,甚至消滅庫存)。誰做得好,誰就有利潤,誰就能生存下去。

想要做得好,就離不開工業物聯網。工業物聯網,包括5G,就成了企業管理生產要素的利器,本身也成了生產要素的一部分。

企業的利潤,將從數據中挖掘。而工業物聯網和5G,就是為企業獲得數據提供支撐。

除了生產線的製造數據之外,用戶側的需求數據,使用習慣數據等,也將影響企業的市場拓展和營銷推廣。

除了工業物聯網之外,像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等,其實也都是這個道理。5G支撐數據,數據驅動價值。

視頻社交的崛起

最後還是要說說“人聯網”。

雖然5G的主要應用場景是面向物聯網的,但是並不是完全不能給人用。eMBB(增強移動寬帶)這個場景,相對4G提升了10倍以上的網速,對人聯網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個人看來,如果說5G會在普通消費者領域造就一些獨角獸企業的話,一定是集中在視頻領域,而且很可能是視頻社交領域。

只有視頻,才有胃口消化5G帶來的超大帶寬。也只有視頻,會給用戶帶來最為極致的感官體驗。

VR/AR也是特殊形式的視頻。雖然VR/AR目前仍然停留在可有可無的娛樂應用方面,但很難說後面會不會突然爆發,出現爆品應用。

Game(遊戲)、Girl(女人)、Gamble(賭博),是互聯網興起的三大動力源,也是3G/4G蓬勃發展的重要誘因。5G想要發展,恐怕也離不開它們。

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可以深度挖掘一下,琢磨琢磨自己和5G的契合點,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到商業機會。

總而言之,5G是一種賦能。

作為一項技術,它本身是不值得大眾關注的。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它所賦予的能力,它和數據打通的能力。

這些能力,究竟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是用戶體驗的提升?還是用戶痛點的解決?抑或者是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增加?所有的這些,都是需要仔細思考的。

目前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後面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如果能把握住5G這次寶貴的賦能機會,將會有利於在競爭中搶佔先機,更好地活下去。

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想要再追回來,就真的很難了


無聊的拍片


5G網絡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8秒1GB,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舉例來說,一部1G的電影可在8秒之內下載完成。(以上引自網絡)

2019年6月6日,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工信部6日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5G會給我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4G網絡下打電話,你可以假借網絡不好,信號不好掛斷別人的電話,但是在5G網絡下,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你再也不能在電話這頭說:“喂.....喂....你說的什麼啊,我聽不清 掛了啊”。

帶給我們最為直觀的體驗就是下載速度的提升。一部高清電影,4G需要十分鐘,5G就只需5秒鐘。

講個冷笑話,在你擁有5G網絡時晚飯後覺得和家人一起看一部電影是一件多麼容易實現的事情,但是你可能需要花30分鐘決定到底看哪一部電影,然後5秒鐘下載完,你的家人可能已經睡著了。

5G不僅僅是給我們個人帶來巨大的便利,它也將會改變社會的服務與管理。

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到智慧派出所、智慧酒店、智慧交通,從無人駕駛到VR互動、AR直播,這些顛覆性變化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成為現實。


從人人互聯到萬物互聯,從生活到生產,從物理世界再到數字世界,5G時代,隨著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應用的實現,對於工業、物流、運輸、能源等行業,都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帶動各類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具體到我們個人,家庭,改變是開創性的。

1,以後家庭寬帶會消失,依靠網線連接的一切網絡都會消失。

2,5G彌補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最後一塊短板,就是數據實時傳輸問題,未來可能家家都會有一輛自動駕駛汽車。

3,4G時代我們擁有了4K,5G時代我們將擁有8K。

4,5G時代的到來對於遊戲愛好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大型遊戲不再用下載,直接連接雲端遊戲,屆時我們不再需要高性能的手機或者電腦就能流暢玩各種大型遊戲。

總之,5G時代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網絡,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與創新。


低調100米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5G新時代 擁抱新未來

朋友,5G如朝陽升起,引領一個新的時代。當你我面對這霞光般的人類社會新的生產力飛躍而來的時候,認知、掌握和利用這一網絡時代的新生事物,如同我們剛剛打開《今日頭條》一樣,她將呼喚出一個迷人的光采。

下面就個人的認知和感想與您一起交流如下……

一、認知5G 奠定基礎

5G究竟是什麼?這是最近很多人都在問的一個問題,它只是簡單的把4G前面的“4”升級為“5”了嗎?它的本質是什麼?“5G時代”的到來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揭開“5G時代”的神秘面紗,瞭解她的魅力所在。

5G網絡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的簡稱。相對於4G移動通信網絡而言,它不只是簡單的升級,而是量級上的技術突破。5G技術的誕生,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用智能終端觀賞3D電影,體驗巨型遊戲以及播放超高畫質(UHD)節目的未來。在2014年的時候,三星電子對外宣佈,稱自己已成功開發了,全球第一個基於5G核心技術上的移動傳輸網絡。標誌著5G概念開始從無到有的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此之前,4G網絡是公認的最理想網絡。它在6GHz以下的頻段實現了每秒Gb級別的數據傳輸技術,大大提升了數據傳輸距離,並減少了損失比率。全球很多企業和機構,開始爭相開發該移動網絡波段的資源,導致該資源即將面臨枯竭。而三星電子就在這個關口,用64個天線單元,形成的自適應陣列傳輸技術,成功解決了超高頻段,數據傳輸易丟失和距離短的問題。並完成了在28GHz超高頻段,實現每秒1Gb級別的數據傳輸實驗,成為了世界的焦點。

隨後在2016年的時候,諾基亞與貝爾(電信傳媒公司),首次在加拿大,完成了73GHz頻段的數據傳輸實驗,直接將數據傳輸速度,提升至現有4G水平的6倍之多。次年,華為和德國電信合作,成功完成了在商用網絡中對接5G新零口連接的實驗。讓5G商用變的可能。2018年,3Gpp全會批准了5G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標誌著為運營商和產業合作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全連接時代。

二、走向5G 共享未來

朋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紛紛表態會關掉低級別的數據傳輸網絡,為5G試運營騰出資源。其中聯通選擇關掉2G,保留3G、4G網絡;而移動則選擇關掉3G,保留2G和4G網絡;電信選擇優化800MHz頻段。三大運營商態度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結合了自身的特點,積極佈局即將到來的5G時代,爭奪主導權。

不僅運營商開始全力備戰5G時代的到來,全球的各大手機品牌商也開始爭奪5G市場。而目前我國的華為是5G的領跑者,5G技術全球領先,這也是導致華為在外被某國頻頻針對的根本原因。華為的5G技術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5G專利方面;第二是5G通信設備的方面;第三是5G的核心,基帶芯片方面。目前華為主導的Polar碼是5G eMBB場景的標準制定者,使其專利優勢與世界一流廠商高通和三星持平;其次華為的通信設備是全球第一的,與全球各地多個運營商都有合作關係,目前全球的5G訂單額也是超過了100億美元;最後就是最重要的基帶芯片了,它是萬物互聯的基礎,所有設備要想入網,都必須依靠它。目前華為的巴龍5000基帶,是全球領先的一款5G芯片。

那麼5G速度究竟有多快呢,它意味著什麼?在十幾年前的2G時代,網速只能支持我們在網上聊QQ和偷個菜,還卡的不行;到了3G時代,網速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經能夠支持發送彩信了;到了4G時代時,人們驚歎網絡原來可以這麼快,能實現實時的數據傳輸視頻聊天,也能操作大型遊戲和網上觀看直播。而現在5G時代即將來臨,它的速度是4G所不能比擬的,根據三星電子的測試,5G網絡下,下載1G大小的電影,只需要1秒即可。如果將3G網絡比喻成雙條軌道,那麼4G網絡就是二十條軌道,而即將到來的5G網絡則是二百條軌道並行。

三、擁抱5G 奔向未來

談到5G網絡的普及是未來許多高科技開發的基礎,比如VR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都必須基於5G網絡才能完成,再比如早些年提出的萬物互聯概念,一直都是一個美好的理想,但是5G時代的到來或許會將這個理想照進現實。毫不誇張的說,誰真正掌握了5G技術,誰就掌握了一切。這也是近些年全球爭相開始進軍5G領域的原因了。試問有誰不又期待5G時代早些到來呢?可以預見,當你以5G展開《今日頭條》及其它網絡之時,必是你夢想成真之欣喜。

5G網絡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8秒1GB,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舉例來說,一部1G的電影可在8秒之內下載完成。(以上引自網絡)

2019年6月6日,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工信部6日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5G會給我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4G網絡下打電話,你可以假借網絡不好,信號不好掛斷別人的電話,但是在5G網絡下,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你再也不能在電話這頭說:“喂.....喂....你說的什麼啊,我聽不清 掛了啊”。

帶給我們最為直觀的體驗就是下載速度的提升。一部高清電影,4G需要十分鐘,5G就只需5秒鐘。

講個冷笑話,在你擁有5G網絡時晚飯後覺得和家人一起看一部電影是一件多麼容易實現的事情,但是你可能需要花30分鐘決定到底看哪一部電影,然後5秒鐘下載完,你的家人可能已經睡著了。

5G不僅僅是給我們個人帶來巨大的便利,它也將會改變社會的服務與管理。

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到智慧派出所、智慧酒店、智慧交通,從無人駕駛到VR互動、AR直播,這些顛覆性變化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成為現實。

從人人互聯到萬物互聯,從生活到生產,從物理世界再到數字世界,5G時代,隨著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應用的實現,對於工業、物流、運輸、能源等行業,都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帶動各類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具體到我們個人,家庭,改變是開創性的。

1,以後家庭寬帶會消失,依靠網線連接的一切網絡都會消失。

2,5G彌補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最後一塊短板,就是數據實時傳輸問題,未來可能家家都會有一輛自動駕駛汽車。

3,4G時代我們擁有了4K,5G時代我們將擁有8K。

4,5G時代的到來對於遊戲愛好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大型遊戲不再用下載,直接連接雲端遊戲,屆時我們不再需要高性能的手機或者電腦就能流暢玩各種大型遊戲。

總之,5G時代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網絡,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與創新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智能機器人


5G是一種新的通信體制。通信系統與快遞系統類似。快遞系統由郵局和公路組成硬件系統,由發貨地址、收貨地址和各種狀態信號或標誌組成軟件系統,就是“快遞語言系統”。郵局是為了把多家貨物打包集成到貨車上,然後,到目的地按貨主地址分發;公路系統包括公路線路、公路車道、貨車型號、貨物箱號、貨物箱槽號。

通信系統同樣包括軟、硬件系統。軟件系統,即通信語言體系,包括,信號調製方式、信號“打包”---時隙和幀、尋址方式、信號管理和應答…。硬件系統包括,載波(相當於公路號和公路寬度)、信號調製及信號幀(相當於貨車型號)、信號時隙(相當於貨主在貨車上的箱號或槽號)。

人們關心5G實際上,主要關心5G的硬件速度。5G的載波,“路寬”,是50000MHz,對比4G的2000MHz,“路寬”了25倍;這通信容量“硬增加”25倍,相當於,“車型號”不變情況下,一次同時多跑25倍的“貨車”。如果“貨車型號”再變點,由“10噸車”改為“20噸車”,就相當於把貨物砸“瓷實”了,信號由4進制,改為16進制,相當於“貨物瓷實”了4倍,單位時間的通信量,在高進制下增加4倍;這樣25x4=100,即5G可比4G通信容量高100倍,或快100倍。目前由於技術原因,採用高進制信號,看來沒實施,所以,5G比4G快應該在25倍左右。當然,未來還可通過幀、時隙的改變,而使通信容量增加方案,5G目前確實面臨這方面的改制決擇。因為過大的幀,過小的時隙將要求電子技術成指數級增加,這將嚴重影響信號質量,但5G制式一旦成型,將無法改變,只能等6G…。目前看5G在幀和時隙上,以及信號進制上都沒多大變化,只是載波提高了而已。這也是目前中美貿易戰,讓中國在缺乏技術及人才條件下倉促上馬的結果。先湊合用著這“蹩腳”5G,等6G…,未來的通信系統,“好吃的,不怕等”。


譚宏21


5G,又稱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

英文名稱:5_Generation,縮寫

5G。

移動通信技術經歷了2G

,3G,目前我們在用的是4G。

2G一4G,相當於把路不斷修寬些,可多跑些車。

5G則是在修寬路的基礎上,再對路進行規劃,提高利用率。

實現更短時間,把信息送達用戶。

相對4G比較,5G的優點:

1,高速率。當前4G的速率僅為75Mbps,而5G可以達到比這快100倍的速度。

下載同一部高清畫質影片,4G需10多分鐘,5G僅需10秒鐘。

5G,會滿足戲迷,影迷們的愛好,享福了,看個夠。

其他網絡使用者也會為這飛快的網速歡呼雀躍。

2,低時延。5G比4G時延更短,速度更快。

比如從同一手機終端,到基站的單向傳輸時間,5G僅為1毫秒,是4G的五分之一。

那麼,用5G傳輸重要信息,比如遠程手術,急救措施,僅為秒時間差。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並且圖像文字超級清哳,無錯誤。

醫生會覺得:

患者就在眼前。

資料完整清哳,若需補充,立等即來。

有了優質的工作資料,醫生工作會更順利,更出色。

患者是5G的極大受益者。

所以,5G,必定會促進遠程醫療技術的發展。

3,大容量。5G有大容量接入能力,可以在每1平方公里範圍內,實現100萬個接入。

比4G提升了10倍。

這個功能,解決了人群密集區的信號擁堵,不流暢,看不到信息,找不到人,乾著急。

比如火車站,機埸,西湖等旅遊景點。任你被擠在在哪裡,點你就出來。好省心啊!

這個功能,可以在家中接入多個機器人終端,實現5G家庭網絡智能化。

享受當頭兒的霸氣,至少是個班長,管10來個機器人。

下班前,用手機發號施令,命家庭機器人作飯,掃地。

坐無人駕駛汽車,輕鬆回家吃飯,享自配美食。

飯後機器人收拾殘局,你睡個甜美午覺。

被喚醒,打著哈欠坐無人駕駛汽車去上下午班…。

太美好,超級幸福!

這一切,卻令我擔憂:此後,肥胖者必定增多,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會翻信增加!

嗯,別擔心,健康產業也會因5G而快速發展。

各種5G系列的健康監控設備會應運而生。

腕式的,腰式的。

以後可能會有,美麗精巧,首飾類的5G健康監控沒備,供姑娘們選用。

5G來了,5G使生活更美好!


靜林110637331


5G 是第五代通信技術,未來5G會對手機,遊戲,直播,雲服務,遠程3D會議,遠程智能控制,自動駕駛等,將會在5G時代從新定義!手機有了5G網絡以後,看電影會非常流暢幾乎是無延遲,點歌一點就放,下載歌曲永遠只有點擊下載和下載完成。用手機我們一般就是刷刷劇,聽歌,刷短視頻,在4g網絡上,我們幾乎都能做到。那如果,5G手機加上雲服務,這個手機就會變得不一樣了,當網絡速度夠快,在雲盤上,打開文件,視頻,圖片比手機在本地內存上,打開的速度還快。你還會買256G或者更大的內存嗎。我想不會。手機內存的使用方式將會改變,當所有文件都儲存在雲盤和服務器上。數據也在服務器上運行。那麼手機設備,將會重新定義,以後大內存將不會存在,文件數據也不需要在手機上運行,到時手機只是5G的入口。雲服務將會成為下一個風口,雲服務會服務個人,企業,政府!先說個人,手機是5G個人使用的入口。使用手機一般使用場景為,視頻觀看,看新聞,聊天,遊戲,看直播。視頻觀看,聊天,看新聞,這些4G網絡都能做到就不說了。然後先說下游戲和直播。5G時代的遊戲和直播,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當所有文件和數據都存在服務器上之後,遊戲和直播就要重新定義了,玩遊戲的玩家都知道像一些PC的大做,動不動都要一百G,像手機是不可能放入這麼大的遊戲,手機也沒有那麼好的顯卡來渲染圖像。那麼重點來了,當所有文件數據,都在服務器上運行後,傳到手機上,手機可以用5G網絡和服務器互動,手機會變成與服務器相連的一個媒介,所有數據都運行在服務器上,所以手機只要系統支持,幾百G的遊戲都不是問題,如果覺得手機屏幕太小,可以連上VR眼鏡,那感覺自己體會。哪麼直播呢,因為5G的低延遲,可以實現現場超清直播,這就很厲害了,可以讓你體驗到,不一樣的世界,因為種種原因,很多人都去不了許多地方,其實很多人,都想近距離看看天空的雲朵,體驗一下飛翔的感覺,或者去看看大海的狀闊,,大漠的荒涼,有5G網絡,直播4K都沒有問題。如果用的是360度全景攝像機拍的,那麼帶上VR眼鏡體驗一下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會讓人不要不要的。帶上VR眼鏡跟著旅遊達人去旅遊,跟著冒險達人去冒險,看一場現場的演唱會,還能和明星一起互動,到時候就不用擔心買不到票了,可以看現場直播!

5G的速度,一般5G的速度為1Gbps,125M每秒,最高可達道10Gbps,1250M每秒,華為最新實測的數據為1038M每秒,高通理論上達到4.5GBPS,562M每秒,實測為309M每秒!


雨庭妖妖


什麼是5G

5G,全稱第五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2019年1月24日,華為發佈5G基帶芯片Balong5000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5G能改變什麼?

從3G到4G,移動手機發生顛覆改變,互聯網信息更快速發展。

4G-5G將會加速互聯網和網絡的發展,5G是下一代蜂窩技術,下載速度據稱比目前的4G LTE網絡快10到100倍。除了更快的數據下載和上傳速度,5G技術還有望覆蓋更廣、連接更穩定。

能夠實現100萬/平方公里的海量連接,比4G提升10倍;手機終端到基站的單向傳輸時延能夠達到1毫秒,是4G的五分之一。相比4G,它的速度更快,延時更短。

華為表示,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在全球30個國家獲得了46份5G商用合同,5G基站發貨量超過10萬個,在建設超高速電信系統競賽中脫穎而出,排名世界第一。

5G到來對我們生活體驗和手機應用也是相當有改變的,用戶將體驗到一部10G的視頻,5G下載僅需9秒,4G下載則需要15分鐘。

無人駕駛剎車智能控制反應距離,5G下可達到2.8釐米,4G條件下是1.4釐米,駕駛更安全。

你說有沒有用。


影視娛探


首先5g將會突破目前的一個水準,生活智能化一直是近幾年來電子和移動端的發展方向,在最近幾年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和無人駕駛,一個的理念都被提出來了,雖然這幾點都已經進入了了開始階段,但是想要他們真正成熟化可能還需要時間,但是5g有著非常快的速度,用戶可以真正的將用戶的生活和智能設備通過5g連接起來。5g擁有者速度快,可以使我們真正體會到萬物互聯。


深漂強子


5G是更快更好更實際適用的生活幫手!用5G是緊跟大趨勢的必然結果!


寸吐留根


5G,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只是在4G的基礎上再快一點,其實差不多,可是5G技術足以顛覆世界,讓我們不管在哪都可以知道想知道的一切,兩三秒鐘下載一部電影,無人駕駛等等之類的還有很多領域。5G足以改變我們的認知,讓我們真正意義上“同住地球村”,現在我們國家的華為企業在5G方面走在了世界頂尖,我們從剛開始引進到現在的第一,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