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帖的时候要不要先练笔画,再练偏旁,再练结构,再练字?

我爱学习517


整个练字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并不能单纯的练习笔画,字法,章法,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在书法的大环境下去学习,同样一个点画,字的大小,欹侧,纵横等的不同都有所变化,所以单纯的练习不是最好的办法,都头来还得学习组合的技巧。

但是,每个时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老师辅导也是根据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可以单独的讲,但是学的过程是有层次的,但是是整体的。只为了学习笔画而直接疏忽了结字,或者说只为学习结字而疏忽笔画都是不科学的。

并且,每个阶段练习的重点不同,你的选贴等学习目标等都会发生变化,并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也没有指定的规范,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具体分析和选择。


壹庸诗书文


按照笔画——偏旁——单字的顺序来练字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最有效的方法。笔画偏旁当然要练习,但最好是放在单字的练习之中,就像是画人物素描,要把五官细节与全廓同步推进。



每一种体势的笔画形态都是不同的,比如隶书与行书,实践中,以隶书入手的书法学习者田隶入行时,是不是需要从点画开始重新练起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一个书法学习者肯定要把点画的练习放在单字的练习之中,与结构捆绑在一起学结体。

在初学书法的阶段,一笔一画的练习是需要的,但绝不是要等到把点画练得足够圆润足够凌厉才可能组合成偏旁,尔后再是单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就像是做雕塑,首先要打胚,胚子有了再对局部精髓细刻,而不是把各个零部件做完之后再拼凑。对应在书法上,就是要把字先摊匀写开,四梁八柱先撑起来,再去打磨细节。



很多临帖非常慢的朋友,往往花很大的功夫在横竖撇捺上,写了很长时间,似乎练得效果不错了,结果一拼接成字,就到处是不自然。因为你虽然在点画上下足了功夫,但没有与结构统一起来,所以单字就往往写不协调,更遑论字势了。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练习写字重要的是找到好的方法,在不断的练习中探索寻找总结。这些都是以练好书法为目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本人特意去看了别人的回答,我比较同意抱庸老师的观点。开始练字贴时要是按部就班的练习确实是比较好的方法,可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对于没有书法基础的人来说可以这样练习,把笔画练好,再逐一练习单字,这样对初学者好处很多。可是对于有了一些书法基础的人来讲,就有一些过于烦琐和多此一举了。书法基础好的人,已经过了单字练习的阶段,需要布局全篇。即使有一些笔画和结构不甚熟练,也会在通篇练习的时候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去单画单字的练习了。

练习写字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发展到书法的境界,不一定练习书法就可以成为书法家,可是练习者都会有一个目标。或是以哪一位书法家为榜样,穷尽毕生精力学习,可是也只是一直在学习的路上,我们这些初学者又何尝不是呢?在拿起笔来写字之前,我们都在考虑要从那一步开始才好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很迷茫的,不知从何开始,又怀着一颗热爱之心。真的很纠结,幸好现在网上练习写字的字帖和教程非常多,也很好找到。我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可以开始练习写字了,感谢现在网路的发达还有各位老师的分享。

总之,练习写字是书法爱好者毕生爱好,能够找到好的方法固然重要,找不到好的方法我们也会在不断的练习中摸索寻找到那些有利于练习写字的好方法。一切都是以练好字为目的。


雨夜构想


练字,结构和笔画同等重要,但是在初学阶段,当然可以先重点练习结构,然后再重点练习笔画,而且这样做是能事半功倍的。

我这种观点,其实启功先生也有相同的论述。他曾说:“用笔”管的是笔画的形状问题,结字’管的是整体的效果问题,一个字笔画不够标准优美,但摆好了,这个形象还能凑合过得去;如果笔画局部都很优美,但摆得东倒西歪,那能不能成字都将成为问题,还谈得上什么美?


启功先生还说:王羲之的书法是历史公认好的,但如果我们把帖里的字剪一个出来,把笔画分别铰开,随便一摆,那还能是王羲之的吗?所以“用笔”和“结字”问题,虽说两者不可偏废,但对书法学习来说,还是应该以“结字”为先,尤其是初学者。


启功先生结论:

以我个人的体会,“结字”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好了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实例说明:

以上下结构的汉字为例,楷书中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五种结构,即“上下相等”(如秃字)、“上宽下窄”(如宫字)、“上窄下宽”(如寺字)、“上大下小”(如基字)、“上小下大”(如耸字)这五种结构掌握了,写起上下结构的字来,基本上就心中有数了。


各位书法同道们不妨先学结构试一试。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练字帖应先练笔画,再偏旁,后结构这个顺序循序渐进,例如小孩都应先学会站立,后学会走,最后才会跑。

汉字全部是由各种笔画组成的,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笔画在毛笔字中至关重要。而练硬笔与毛笔是有分别的,毛笔字重点在于笔画的运笔变化,讲究很多笔法的技巧与运用。而硬笔字不同于毛笔字,硬笔由于笔所限,表现不出各种笔法变化。不用刻意去表现毛笔字笔法。因此,决定了硬笔字与毛笔字练习的侧重点不同,硬笔更侧重于结构方面的练习研究。对于一个字而言,只要结构合理,搭配得当,即使笔画的起,行,收变化差些,整个字也会工整平稳,看起来也不会太差。



但硬笔字笔画也应了解掌握,笔划与结构相铺而成,笔画可以起到修饰,丰富硬笔字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笔画练习不可就笔画练笔画,应把笔画与单字结合起来练习。因为笔画的目地是应用,一个笔画在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姿态与效果。



楚都墨客


个人观点:

练字的时候,可以先练笔画,就像跑步运动一样,起跑前先做一下热身运动,这样,在跑的时候才不会很累或者不适应,练字同样的道理。

我每次练字时,都会先练一下基本笔画,比如横、竖、长线条等,然后才去练习我所要临摹的字帖。但是我几乎不刻意去练习偏旁,同样也像跑步一样,我们所做的热身运动是预热一下肢体,而非在原地小跑吧。因为偏旁也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

对偏旁部首、字体结构的掌握,是在练字的过程中了然于心的。当我们临习一种字体的时候,首先对它要有基本的认识,比如颜体,要知道颜体的特征即字体结构是怎样的,颜体的偏旁部首是怎样的,这样练出来的字才会像颜体,而非让别人看到后,不知道你临习的字出自何家,这才是对偏旁部首,对结构掌握的最终目的,所以并非是在练字前要去刻意临习的,而是要在临字的过程中去思考和把握的。

练习书法,重于勤学苦练,要下功夫,不可取巧,因为你写出来的字就可以代表自己所下的功夫。作为初学者,当然,我也是。虽然我的学龄比较长,但是我习字的过程并不是连续的,中途因为工作等原因会偶尔练,但对书法的关注一直都在。

书法同于任何艺术形式,就像唱歌、跳舞一般,是我们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当然,不同层次的人可能感悟不一样,对情感的表达程度各有不同,但它也可作为一个很好的窗口,让我们在焦灼、迷惘时,提笔、静心,思考当下亦或思考未来。

练字的方法很多,找到合适的方是捷径,但是若能取长补短或在他人习书过程中多一丝关注与借鉴,对自己的进步便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院大门一号


练字能不能先练结构再练笔画?

可以!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和结构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写一个汉字如同搭建一个房子,首先,地基要稳(也就是字的重心的问题),其次,是要写出一个字的平衡(如:中宫收紧,左收右放,上紧下松等)。再者各个笔画间的组合搭配要合理,舒展大方。由此,个人认为,结构要比笔画重要,应首先掌握好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对笔画进行强化训练,将会事半功倍。如果,笔画练得好,对字的结构的笔画间如何搭配,处理的不合理的话,那这个字写出来后,给人的感觉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别扭感的。其实,先练结构还是先练笔画两者并不矛盾的。结构是由笔画组成,我们练结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得练笔画啊?!建议:练习时不用书写太快,我们在心中对结构有所掌握后,书写时的每一个笔画就是我们练习笔画的时候。二者可一并进行练习……







杨军108398491


有字贴的话先跟上字贴走一遍,走完以后可以实践一下,比如抄个古诗或者是歌词,目的是检验你这段时间的练字效果。重点来了,写完以后认为你写的好的字或偏旁部首在以后可以少练,重点是加强写得不好的字或偏旁部首,逐个突破。问题来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这就靠个人的审美了,所以说,想要练一手好字,我概括了6个字:多看,多想,多练。





颢天


书法学习是个系统完整的的过程,在学习书法的初期,字的间架结构(也就是字法)和笔法应该是同步练习,同步提高,这样有利于初学者对书法有一个总体认识。

随着书法水平的不断深入,书法学习进入中高级阶段,在笔画和结构基本掌握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训练,这个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专门训练,以行书来说,如果学米芾,就要抓住米芾的结字特征,可以采取先摹后临的方法,先保证结构的准确,在进一步练习用笔。



总体
来说,书法的核心是用笔,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而用笔千古不易。但是一幅书法作品首先看到的是字的外形结构,风格特点上来说,字形的变化出新要比笔法的出新要容易一点。书法学习过程中字法、笔法相辅相成,应该是同步提高,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针对练习。


张伟评论


就和人说的,可不可以先吃饭再煮饭一样,饭都没煮,你怎么吃。

笔划没练好,写出来的结构自己都看不过眼,把点写成横,把竖写成撇,那不就成了一个笑话吗? 虽说笔划和结构都是组成一个字的重要因素,但也要分清先后顺序。不需要像分析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让人迷茫,一目了然了,先笔划再结构才是正确的练字正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