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什麼樣的感情,是你必須要放棄的

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不受任何傷害就能夠最終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答案是:沒有。

人們常常對於親密關係有這樣一種誤解和錯覺,認為說“只要是好的關係,就一定是天天開心,兩個人之間無憂無慮的。一旦那段關係裡有爭吵或是不快樂,就會下意識的懷疑那段關係本身的質量。”

如果你們倆之間相處了那麼長時間,都沒有紅過臉。並不是說你們之間的關係有多牢靠,只能說你們之間的關係很膚淺。膚淺到不足以為對方動怒的地步。

男女之間什麼樣的感情,是你必須要放棄的

武志紅老師有兩本書,我覺得名字取得特別好《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

的確,當我們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我們在原生家庭中的那些經歷就是我們最初擁有的親密關係的經歷。爸爸媽媽在把你養大成人的時候,必然說過的一些話、做過的一些事,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什麼呢?

第一,那個時候你還太小。作為小孩,壓根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父母對小孩來說就是絕對的權威。哪怕他們當初的出發點是為了你好,但是方式可能在當時的你看來就是一種傷害。

比如家長會說:“如果今天不把這個題做對,晚上就不準吃飯!”

在家長看來,他們只是希望通過這種威脅的方式激發你潛在的才能,讓你的學習成績能夠有更進一步的提升。而在當時的你看來,你也許認為這是一種“虐待”或是一種殘忍的對待。你恐懼、你害怕或是你還有憎恨。

雖說我知道你現在不一定會這麼想,但是在當時的你看來,自己是那樣的無助、父母是那樣的值得信賴,如果他們是愛我的,為何要這樣對我?

本質的分歧在於對愛的理解的偏差。

在爸爸媽媽看看,我就是因為愛你,我才會對你嚴厲;

但是在小孩看來,你這樣對我,肯定是因為我不夠好。但是,爸爸媽媽我希望被溫柔對待,但我最終的期望都變成了失望。

故事讀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傷害在關係裡是一種必然的過程。並且這種體驗會進入到你成年後的每一段親密關係裡。

第二,你長大後的行為表現,不過是在重複你原生家庭中的那些“表演”而已。

或許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或是這個勇氣去跟自己的父母去對峙或是真正釋懷幼年時期因為立場的不同所造成的心靈的傷害。於是這種傷害和恐懼會被壓抑下去,直至你成年後進入到一段親密關係中,它會再次浮出水面。

就像你很愛一個人,你認為你用了你所有能夠對他好的方式去愛他,最後你發現到頭來不過是一種傷害,你抓的越緊,他跑得越快。

男女之間什麼樣的感情,是你必須要放棄的

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自己用盡全力去爭取的一件事,到頭來還是這樣的結果?

但是你不知道,很有可能你在這場關係裡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當年他所恐懼的那個家長所扮演的角色。所以一旦你向他靠近,他會不自覺的想要撤退或是逃離。這種不舒適的感覺並不是針對你,而是你所表現的那個行為或是你所“演繹”的那個角色。

如果兩個人都有和對方發展的意願,那麼就會努力嘗試去適應彼此。但是,在磨合的過程中,傷害必然會再次發生。

有的時候,情侶間的分開並不是不夠愛,而是這段關係所帶給彼此的傷痛已經超出了個體所能夠承受的最大範疇了。

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阿喀琉斯之踵,愛給了我們勇氣,但是關於傷害的承受,則跟愛不愛無關,跟我們過去的那些經歷和創傷是否癒合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如果進入到一段關係裡,你認為你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或是你承受了一些你覺得快無法承受的體驗。

首先並不是去懷疑這段關係本身是否合適或合理,靜下心來,仔細回顧下你的難受或是痛苦究竟是針對什麼?是這個人本身還是他的某些行為引起了你的不適?

其次,把傷害的體驗當成是一次契機。讓你重新審視過去那些未癒合的傷口。再次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當年你無法逾越的痛苦,或許今天的你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