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之后无人敢住慈宁宫,真是闹鬼的原因吗?

慈宁宫的由来:

慈宁宫名字的由来是根据唐朝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来,慈宁宫的慈字代表慈母,宁则代表祝福,代表安宁,安定,平安的意思,所以慈宁宫就成了太后的专属宫殿。

故宫修建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然而最初故宫的修建是没有慈宁宫的,这是因为当时朱棣两位母亲在朱棣定都北京的时候都相继离世了的,所以当时在修建故宫的时候朱棣压根就没考虑到太后的住所问题,他儿子登基的时候母亲也死了的,所以建立太后宫殿的问题也没考虑到。

孝庄之后无人敢住慈宁宫,真是闹鬼的原因吗?


一直到嘉靖皇帝时期,嘉靖帝为了解决两个太后住所的问题,一个是上任皇帝朱厚照的亲母,另一个是嘉靖帝自己的亲母,因为他的皇位是继承于堂兄那儿的,所以就有两个太后,而这两个太后关系十分糟糕,不可能住一起,朱厚照亲母住东宫,嘉靖帝亲母住仁寿宫,后来仁寿宫莫名其妙的着了火,户部借着此事拍皇帝的马屁,在仁寿宫的基础上扩建精装成了一下,新宫殿的名字不能用仁寿宫了,改了一个名字,也就是今天故宫里的慈宁宫。往后就形成了惯例,太后就住慈宁宫。

孝庄之后无人敢住慈宁宫,真是闹鬼的原因吗?


慈宁宫闹鬼事件

传说慈宁宫中有异象,一到晚上的时候,慈宁宫中就会传出奏乐的声音,可又确实找不到奏乐的人,有时候宫墙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太监和宫女的身影,但是走出去一看又找不到人。据说还有一个故事,慈宁宫中有一口井,白天往里面看,没有水,是一口干枯了的井,里面长满了杂草,然而晚上再往里面一看,里面却有水,看到的却不是自己的投影现象,而是一张陌生人的脸。

孝庄之后无人敢住慈宁宫,真是闹鬼的原因吗?


清朝第一个住进慈宁宫的人

满清入关之后,第一个住进慈宁宫的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她的一生十分传奇。辅佐过两个皇帝,一个六岁登记,一个八岁登记,一个是满清入关的第一任皇帝顺治,八岁登基的就是千古一帝的康熙。康熙八岁时就没了父亲,十几岁的时候亲母又死了,所以说是孝庄一手带大了康熙,政治上又给予康熙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一手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所以康熙一直很尊敬和感恩他的这位祖母,祖孙两人感情很好,康熙帝三十年如一日,每日都去慈宁宫中给孝庄问候请安,即使外出也常常派人问候请安,外出狩猎也不忘了给祖母捕捞野味给祖母尝鲜。

孝庄之后无人敢住慈宁宫,真是闹鬼的原因吗?


到后来,孝庄病重,康熙帝日夜不离慈宁宫,日日夜夜守住祖母,一有声音赶紧跑去亲自侍奉,甚至搬到慈宁宫中办公,亲自侍奉汤药。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般人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作为一国之君的康熙,每日要处理那么多事。由此可见康熙帝十分孝顺,也证明了他们祖母两的感情之深,但康熙的孝心还是没能挽留住祖母,孝庄还是离世了。

康熙帝悲痛不已,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按道理,孝庄死后,他得马上葬到皇陵中去。可任由皇亲贵族满朝大臣的劝阻,康熙帝就是死活不同意,他认为只要慈宁宫在,祖母就在,我奶奶就得在慈宁宫,就这样,孝庄的棺材一直在停在慈宁宫中,一直摆三十来年,一直没有下葬。

孝庄之后无人敢住慈宁宫,真是闹鬼的原因吗?


皇宫之中是住活人的,长期摆放一个死人,会坏了大清的龙气,时间过去了三十来年,禁不住大臣们的劝阻,拿大清祖业来压康熙,康熙帝这才将孝庄下葬。但是康熙帝立下规矩,慈宁宫里有孝庄画像,大伙每年都必须来拜她。时间一长,慈宁宫原本属于太后的专属宫殿,这到成了孝庄的纪念祠堂了。

所以后来的太后们无人敢住慈宁宫就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孝庄之后无人有孝庄的功绩和身份,后面的太后们作为小辈,那也不敢冒犯孝庄。

2、传说中的闹鬼事情也让人心有余悸。

3、这里曾是摆放孝庄三十来年,甚至被康熙视为墓地,死者为大,之后太后们选自己的住所也不会选一个墓地。

孝庄之后无人敢住慈宁宫,真是闹鬼的原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