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宗亲群,不知各位怎么看的?

酱酒小生zy


姓氏宗亲群体现的是敬祖宗文化

群是微信群,现代通信所有。姓氏宗亲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祖宗文化体现。这就说明,不管科技怎么进步,文化这个东西未必有多大进步,人性也是。



孔子有关祖先的论述

孔子云:“慎终追远,民徳归厚矣。”慎终追远既是对祖先的肯定和生命来源的追思;又是对个体责任的担负与生命的承续;还是对自己存在的认同与生命意义的探寻。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多都浓缩于格言、俗语中,如“光宗耀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债子偿”自己有所成就往往会说“全赖祖上阴德、祖宗保佑”······仔细想来,人是一种理性存在者,除了动物性的需求,还会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人是无法忍受无意义的存在的,即便人生没有意义,我们也会赋予其意义。



我们的宗教信仰

儒家不算宗教,是一种学说。纵观历史,不管是本土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华这片土地上传教都不是那么成功!哪怕唐朝宣扬佛教也只是为了心安理得罢了。那么为什么人们对宗教不像外国人那样当信仰呢?就因为祖先文化的存在。耶稣也好,如来也罢,不过诸天神佛一个,天下事那么多哪管得过来,唯有自己祖先在天上才能保佑自己。

说一说几千年封建社会是怎么管理农村的

家法族规大于法!皇帝的命令到了乡绅族长这里就到头了。

族规由来已久,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族规”,汉晋时期,世族、士族的势力很大,世家大族由贵族家庭成员与依附他们的亲族和家奴组成。

“家法”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可见于汉儒治经。 诸葛亮在54岁时为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诫子书》。深刻地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其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后人进行自修的格言。

唐至宋,宗族组织普遍,家规由一家一户的家训,转变成专门约束家庭成员的规章,家法、族规成为封建社会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 这个时期,儒学复兴,理学盛行,不仅国家法律继续以儒家学说为指导,家族法的伦理性也进一步得以加强。

明清时家训族规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孝悌。“百善孝为先”,孝悌是家族伦理的核心,家训族规首倡孝悌。第二,耕读为本。“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门联常常见于乡村老屋。乡民对倡优隶卒等贱业十分不齿。第三,修身。节俭勤业、尊师重道、正直廉洁、恪守礼教等修身标准。第四,整肃门户。严格区分男女界限,不得非礼接谈。第五,严守尊卑秩序。第六,善择婚姻。注意门当户对。第七,慎选继子,以防家系的紊乱。第八,丧葬宜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得不说,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整个人一辈子精力钻进去研讨也未必能有多大成就。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说,引经据典夸夸而谈,遇事实则胸无一策。可见单就文化而言,能解决问题的才是好东西啊!

现代文明社会,靠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解放,看看西方文艺复兴堪比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怎么看姓氏宗亲群

联络感情可以,等同于同学群、地区群、同事群、兴趣群就好!不要那么纠结!要是出现族规祖法的绑架就应小心谨慎了!没有什么可以大于法律,没有什么法可大于宪法。推翻封建王朝是多少烈士用鲜血换来的!自当珍惜!


影子一文


我父母老家在山东青岛地区,我老爸解放前就来东北了,10年前走了。老妈现已80,在山东有二个舅二个姨,时而有电话往来,走的很近 。我们全家也不同时间都回过老家 。

去年,老爸老家,建了好几个群,因为一个堂姐在山东,可能是她把我拉进的。比如:相亲相爱一家人、X氏一家亲、某地是我家根,好多好多 。除了她,大多都不认识,因为,我大伯、姑姑都在东北生活,老家就是宗亲。他们聊天,我也不知从何入口,有时只能免打扰。我们兄弟姐妹没建群,孩子有群。老公家有群,偶尔问个好。

我觉得建姓氏宗亲群,无可厚非,无关好坏,也是有利有弊。

利处:

人们常说:要认祖归宗。姓氏宗亲,亲如一家,应该更亲更近。有了群,也就成了宗亲加強联系,增进感情,拉进距离,多亲多近的纽带。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大事小事,相互通信,相互关照。加个油,捧个场,热闹也多亲多近。

弊处:

建个宗亲群很容易,但是维护群中众人关系也是不易。我的同学、朋友、同事,大多也都建了宗亲群。因为,大千世界,人为个体,每个人性格各异。就出现无声群。矛盾群、事非群,就有退群情况发生。有人因为生活中有矛盾,群中多言,心直口快,不计后果,也造成了矛盾的发生。

有的兄弟姐妹,因为赡养老人问题,哥退了,妹走了,有的妯娌也是……

关爱

我觉得建立姓氏宗亲群,大多都是利大于弊。学会宽容,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护爱。有了群,多了联糸,也多了走动的机会,也多了多近多亲,也多了宗亲爱的延续……


冰清韵a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针对题主的问题,说说个人的看法:


一、认祖归宗

这种姓氏宗亲群的建立,最大的好处就是,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自己姓氏的起源、发展、分布、派别,现状,为自己姓氏历朝历代的名人信感自豪,激励后辈多出人头地。


二、联系纽带

这种姓氏宗亲群的建立,最实用的价值就是,便于联络,增进情感,大事小情,一声呦喝,全群尽知,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一个个跑腿传达,一个个打电话联系,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和成本。


三、保持理性

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九子九个心,网络和现实中一样,都是复杂社会的反映,有好人,必有坏人;有君子,必有小人;有守信之人,也有骗子横行,和现实处世一样,自己要随时保持一份理性,多长一个心眼,对善恶好坏的信息,要有自己最起码的判断能力。


湘西九哥自媒体


姓氏宗亲群是同一姓氏的人,通过网络组建的寻根问祖,联络各地的相关宗亲一起敬宗祭祖,使之成为亲情相聚、守望相助的网络群体。我本人最近就通过这样的姓氏宗亲群找到始祖,可以说如果没网络的帮助,根本就做不到。我的始祖地离我不光远隔千山万水,就是信息也不容易找到。所以,我得感谢科技发达的年代,没有姓氏宗亲群我是找不到根在何方。

在我们的姓氏宗亲群,有一群热心探索本姓氏文化的年轻人,他们从不懂历史到懂得基本的历史知识,通过边摸索边学习,知道中国的历史发展概况,能指出国史、家谱不足之处,把祠堂文化融入精神世界,,成为宗亲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精神认同的家族功课和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实在是难能可贵。

但一样米就养百样人,种种人都有。在各宗亲群,我所见到真正关注家族的宗亲,少之又少。有无聊话题的,有想骗钱的,更有冒充同姓宗亲加入群卖产品的等等如此种种。见这些群这样乱七八糟,我只好退出,不同道不相为谋。


文学历史领域创作者


不严谨,也许血缘相互之间还没有异姓亲。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但却是陋习式的文化


Dw上帝所爱的


这个是中国所以至今屹立不倒的精神根脉。通过慎远追宗在确立人的价值感,共同悍卫群体利益,加强宗族的凝聚力,才不至人心涣散,亡国灭种。


羽衣云裳


为了宗亲联谊!毎个姓氏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没有什么不好!


释道风水符箓曾法扬


加入宗亲群也和其他一些群一样,各取所需而已!


用户6426434211846


现时重排百家姓,

赵钱孙李且慢行。

谁当天下前四位,

头条里面早留名。


饶強71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家族文化形态因人而异,有些地方重视,有的地方对这方面没什么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