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何赏析??

我就是竹韵


此问答来难绝妙,只缘赏析已无缺。

因为网上关于这首词的赏析多如贪官庸吏,想要不受那些赏析的影响而写出赏析简直不大可能!

从全词来看,这首词应当写于她结婚之前,为什么这样说涅?因为两句“浓睡不消残酒”以及“试问卷帘人”。

首先,李清照成婚后先是居住在汴京,做为新婚儿媳,实在是没有理由睡懒觉,而且还在头一天晚上喝大酒,而且从词中来看,喝得相当哈皮。既然是汴京成婚,估计应当和公婆居住在一起吧?怎么可能不在乎形象?李清照如此洒脱生活只能存在于两个时期,一是婚前,因为老爹李格非宠着(女儿奴一个),二是青州隐居期间,没有父母跟着,老公也宠着(宠妻狂魔一个),所以自然可以为所欲为。

如果说此词做于青州隐居期间,似乎也说得过去,毕竟赵明诚曾经负笈远游过一段时间(那首醉花荫也是写于这个时期),但有一个“卷帘人”,所谓卷帘人就丫环的意思,李清照无论是在汴京,还是在青州,生活都极为简朴,因为所有的银子都用来买各种书藉和文玩,为此甚至不惜当掉衣服,所以我说,单独养一个贴身丫环的可能性并不高。

但是这个丫环确实存在,因此按照排除法,这首词应当是做于新婚之前。

此词好在哪里?

好在音律美到爆表!

全词除了“卷帘”二字以外,每一组中的每一个字韵母都不相同,所以哪怕按照现代发音读来来也如一首小提琴曲一般婉转清灵,叮咚悠扬,宛如天籁一般。只要细品就不难发现,疏和骤两个字,睡和消再加一个残字,问和帘两个字,知否二字,却道后面的一个语气停顿,棠和依二字,还有最后的肥和瘦,尤其是肥字,除了杜少陵的“红绽雨肥梅”以外,千古以来,能精准用这个“肥”字的人李清照是第二个!

且古人常说,李易安以口语入词,

口语入词,创作诗词,最难之事莫过于此!


亦有所思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一、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被誉“千古第一才女”,可谓实至名归。她首开婉约词派,成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独树一帜、清新韵美,将“语尽而意不尽,意不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 了顶峰。我们来欣赏她的经典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作此词时,大约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灿烂如花、春梦初回和满怀情思的时节,少女心思更多了一份敏感与细致,也更多了一份伤春和惜春。

如花般的年纪,自然对花生成怜爱。民国才女张爱玲曾被胡兰成夸作“临水照花人”,让张爱怜深陷爱情、难以自拔。李清照一生钟爱海棠,而且以花自喻,自是格外怜惜。

“昨夜雨疏风骤”,晚上下起了雨,虽然雨点稀疏不稠密,但却是狂风大作,吹个不停。这突如其来的风雨,让她心烦意乱。本来女儿心思就敏感,如今更让她恼得不能入睡了:“那满院海棠该咋办?”

她一眼看到放在桌上的酒杯,开始吃将起来,并借着愁绪又多喝了几杯,几番下来,李清照酒喝得有点多了。于是她便枕着孤夜的风雨,悄然进入梦境。一夜沉睡后起来,天已然大亮,虽然她还有些醉意,但昨日之景仍然萦绕在脑中。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早上醒来,虽然仍有醉意,却仍然惦念院中海棠。于是试探着问正在卷帘欲进屋的侍女:“昨夜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一个“试”字,写出了李清照试探性的小心翼翼的敏感心思。

其实,心思敏锐如她,聪颖敏感如她。她岂能不知一夜雨疏风骤后的海棠花是怎样的情形。此时她的这一问,有点自我安慰和心存侥幸之感,她不敢亲自去察看爱花,不敢面对凋落的凄美。

因为海棠是她一生钟爱的花,她没有勇气面对,尽管还心存侥幸。如花的年纪,爱花惜花,又以花自喻。而如今要面对海棠的凋落,任谁都担心,任谁都难以承受,即便她是李清照。

然而此时,侍女只是回头望了院中一眼,便笑着回答李清照:“海棠花依旧象之前那样鲜艳美丽。”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个“知否”重叠用,写出了李清照嗔怪粗心的傻丫头。面对李清照极致心思的试问,卷帘人未经细心察看,只是漫不经心的回答:“海棠依旧”。不但没慰藉到李清照的浅愁,反而更增添她的伤悲。

这一主一仆的对话,卷帘人淡漠粗心,李清照聪颖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不胜唏嘘。词末也是我们意料的,李清照纠正了海棠花的结局:“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更加丰润,而红色的海棠花却已经凋零很多了。”

“绿肥红瘦”一词一直为后世人所喜爱和引用,是词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钰姐发现在李清照诗词中,她常用形容词替名词来书写,这种手法感觉很有诗词意境,又有文学魅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李清照每个时期的作品都堪称上乘。前期诗词清新亮丽、活泼灵动,后期历经丈夫离世、颠沛流离后,诗词风格逐渐趋向感伤、抑郁多愁。她的诗词除了婉约大气的女性柔情外,还有精忠爱国、男女平等等巾帼豪情。

因此,她的佳作和她的积极人生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END)


钰姐的书斋


李清照 是我国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号易安居士。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了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李清照的词不是很多,流传至今的不过也四五十首,但每一首都很工整,可以说是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


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国学趣舍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何赏析? ?


李清照:


本人非常喜欢李清照的词,李清照被誉为“婉约派鼻祖”,可以说是千古第一才女,家庭出身书香门第,少女时期的李清照非常俏皮、可爱。这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脍炙人口,是李清照代表作之一。


李清照词的风格分为几个阶段,这首词是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所写,语句优美,李清照少女时期无忧无虑,说李清照是仙女都不为过,这个时期她的诗也是如此,读完后如春风拂面一样的舒服,仿佛字里行间都存在着欢快跳跃的少女一样,细细品来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词首先描写了时间环境,风萧萧雨疏落,有一种伤春之情。李清照为人善良,特别不忍看到海棠花凋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浓睡”与“残酒”表达了作者昨夜因为海棠花凋谢,心中极为难过,喝了不少的酒,此刻醒来依然慵懒惺忪。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知道外面的海棠花已经被吹落,“试”这个字写出了李清照对海棠花凋落满地的场景不忍亲眼所见,所以唤来侍女前去查看,但是侍女没能了解李清照的心意,就随意说了一句,海棠还跟昨天一样,李清照海棠花经历风吹雨打还会没事吗?这里的一主一仆,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李清照心思细腻,卷帘人有些粗疏。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词流传颇为广泛,李清照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你这个粗心的丫头,你不知道,海棠花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对吗?这句词也是整首词的“传神之笔”,写出了李清照在屋里能猜测到外面的景象,那种伤春之情,心思细腻之情,对海棠花的认知,喜欢的程度,对海棠花凋落的难过之情,仆人的粗疏,没有自己这么细腻,对自己的感情波动没有察觉,对上面的那句词,也是相呼应的。


总结:


李清照本首词虽然是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所做,但是也写出了李清照的伤春之情,感情的细腻。借酒醒之时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对春的热爱。


李清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艺术能力深厚,字字尽显传神之妙。



—END—


三月竹韵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在诗、词、文都很有成就,但主要成就是词。她的文集和诗集久有失传,诗文只有一些鳞片断句保存下来。

现在辑录的《漱玉词》中的四十多首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写她少女、少妇时的生活,情调明快妍丽,但也时有抑郁。名篇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等。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词人的一首小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这首小令,通过词人和卷帘人的对话,表现了词人的惜花伤春心情,十分传神。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是说词人在昨天夜里多饮了一些酒,因此睡得很熟。今晨醒来,还有残酒未消。但她仿佛觉得昨夜雨量虽然不大,风却刮得很紧。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突然想起昨夜风雨,担心园内的花儿不知怎样了?

在这里,词人很自然地引出“试问卷帘人”这一句。

可是,这个正在忙着卷帘的侍女无心去看,只是漫不经心地敷衍着随口回道:“海棠花还是老样子,依旧盛开。”

词人不同意卷帘人的说法,便嗔道:“你知不知道,现在海棠不是依旧,而该是绿肥红瘦了。”

词人用“绿肥红瘦”来形容“雨疏风骤”后的海棠,给这首淡描的小令,在最后抹上了浓艳的一笔,形象很是鲜明。让读者感觉到了雨后风停的海棠不是依旧,而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词人的惜花、伤春心情也在这四个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有情感,词人的才华均溶入小令中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这首小令的语言清新,词意隽永,明白如话。如:“知否?知否?”纯属口语,在这里叠用,却非常自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整首词的意境得以升华,用“肥瘦”来代替叶子和花朵,一瞬间将诗词带入了全新的境界之中。暗指春光无限好,只是一瞬间;青春多珍贵,无奈风雨多。词人对浓郁的伤春之情,跃然纸上。体现了李清照纯净的心灵和高雅的生活态度。


文子心语


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字面解析应是:昨夜雨点孑非常大,风刮的非常猛。(疏:稀疏,如果是细雨那肯定是密密麻麻分不清间隙。豆大的雨点,正因为有间隙人们才能分辨。骤:急,猛。)我睡的深沉,直到早上醒来,酒劲都还没有完全消除,等到早上侍从来卷起窗帘,我隨口问了句:昨夜风雨,海棠怎样?她看了眼说:″还好,和昨天差不多。”看上去表面还好,你肯定不晓得,肯定不晓得,盛开的花瓣一定都被风雨摧落了,花朵肯定少了许多而显得绿叶多了起来。

其时,作者一定是经受了莫种打击。但经受一番痛苦后,毅然表现得更加坚强。外人从外表上看来又怎么知道自己内心的打击和痛苦呢。


秋峤


第一次看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一感觉就是:绿色为阴,红色为阳。

阴多谓之肥,阳少谓之瘦。

知否,知否?是在问观者懂阴阳否?

雨疏风骤,浓睡残酒,消不消没什么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却点燃不了顽石。

世间一切以阴阳分,却由不得自己选择。


鹤羽


多少个滴雨的清晨,看着窗外飘落的花瓣,便会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仿佛屋檐上的雨,还滴落着千年前的困倦,海棠花依然在雨中氤氲一丝梦幻,你是否偶尔还会听见那个醉意朦胧呢喃的声音: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如一幅动态画卷,带着落花的疼惜开在春天的雨霁,

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写因为昨夜风狂雨急,忧心庭院里刚刚绽放

的海棠会枝离花碎,便以酒酣的迷离让自己入睡,即使酣然沉睡,醒时依然醉意垂垂,看风中帘动,更是担心窗外一树海棠花,是否在风雨中零落。

充分诠释了作者的惜花伤春之心情。

试问卷帘人,海棠是否依。怕花落于风雨,于是,便试着问正在卷帘的仕女,

窗外海棠是否如昨日花花灼灼,她希望回答是肯定的,但她更知道那样的风雨,

今日之时也只能是花花落落,枝上绿掩,满地残红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

这首小令,虽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真可谓:“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李清照不愧为千年才女!


锦绣诗词书画


李清照,宋代的大才女,这首词是她的早期作品,李清照其人一生素爱文学,也是一位难得能千古流传的词人。

李清照一生词作流传下也就四五十首,但她的作品都称作精品,〈

如梦令〉更是心里多词中极品,这首词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爱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这首词虽此六句,字三十三言,却生动的表达了作者对花的怜惜,作者因惜花而举杯痛饮,是一种即细腻又豪放的个性,使人不住的在想她当时的心情,试问这是一位多么浪漫的女人,才能写的出如此内心的曲折委婉的表达,层次分明,感情丰富,给人无限的遐想和仰慕之情。


森林HD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2020.02.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