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一杯好茶?

lingzisea


如果我们同意,茶席的本意之一在于用合乎逻辑的美感引导有缘的心绪,那么沏茶者的“心手相印”对于茶事而言就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在了。这里的心,代表沏茶者对于茶的理解和认知。这里的手,代表沏茶者对于茶的态度和尊重。

民间关于沏茶的认知描述,我最认可的是“天平”之说:天平的左端是“茶”;右端的是“茶具”、“水”、“泡茶环境”;支点则是沏茶的人。在所泡的“茶”固定后,选择相应的“茶具”与“水”,在特定的泡茶“环境”(包括茶席的背景和品茶人)下,沏茶人通过对泡茶手法和心法的调整,使得茶汤展现出合乎逻辑的美感平衡。

显然,这里关于沏茶的原则范畴很广,本文只是关注作为天平支点的沏茶人。因为“逻辑”从来境由心生,“美感”从来一叶定心。沏茶者的“手法”和“心法”才是茶事的关键所在!

手法原则

器具的拿捏:理解是第一要素,顺手是第二要素,雅致是第三要素。器具的使用,贵在理解。懂得它们的特性和制作的目的是驾驭好一款茶器的前提;不同茶器因为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向,势必存在不同的拿捏方式和态度。一般而言,良好的使用方法离不开顺手、平衡与稳当的原则;关于雅致,跟“美感”有关,美感的氤氲跟人的心理有关,心理的反应跟习惯、经验和沏茶者的修为有关。简单而言,得心应手、大方自信者美。

动作的快慢:沏茶入水,有“冲”和“泡”两种。将水直接击打茶叶,快速入水,使茶叶在水中翻滚,谓之“冲茶”。冲茶意在激发茶气,张扬香气;慢速入水,让水柱经过盖碗内壁慢慢进入盖碗中,不直接冲到茶叶上,基本不会使茶叶翻滚,谓之“泡茶”。泡茶意在均匀出汤,持续稳定。持续稳定的关键在于养茶胆。由于“泡茶”从入水开始就不让水柱直接打在茶叶上面,当茶叶慢慢泡开时,会形成完整的团状,此即茶胆。茶胆的作用是使浸泡的茶叶成为一个整体,这样适于均匀释放滋味,使等量的茶叶更加耐泡。出水方面:出水猛茶汤相对粗重,出水细茶汤相对柔和。

水温的把握:高温,多酚类物质容易浸出;低温,水溶性糖物质容易浸出。任何茶类以高温冲泡,香气都会相对浓郁而高扬,但同时滋味也会浓重,刺激增强。因此,茶叶选材越细嫩应相应减低水温,越粗老则应增加水温。对黑茶而言,年份越久远的茶也要高温保持。

投量的感知:“茶重则味苦香沉,水胜则色清气寡”。意思是投茶过量,滋味会浓重,香气反而下沉而不显了;投茶太少,滋味淡薄,香气飘而无垠。至于投量的标准,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约定,不同器具也有不同的要求。

心法原则

大凡有经验的茶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沏茶前的静心是非常利于泡茶的。如果在沏茶的过程中都能够维持较好的安静状态,那么整道茶都会沏得很好。这就是定心的法则。对于定心的原则,可以分三步来入境。

第一步:备具静心。端正姿态,思考冲泡目的,设计冲泡流程、以及所需手法;

第二步:正式冲泡。泡茶过程细分为每一道茶,即从沏茶者准备拿起热水壶开始,入水、静置、出汤、分茶直至端杯品饮为一个段落。期间,沏茶者应专注在每个动作和手法上,且每个动作手法都应按照之前设计做到位;

第三步:思考总结。沏茶结束后,沏茶者应一个人安静地回想沏茶的整个过程,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总结不足之处,在下一次冲泡时改进。

显然,无论是上面的“手法”还是“心法”,对于沏好茶而言,多练习实践是第一基础。养成欣赏美的眼力是第二基础。

具备了这两个基础,自我升华的要点,就在于古人云“成为心之师,莫以心为师。”的道理上了:既要切忌盲目自大、固执己见,又不要丢失自我主见和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