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一邊聲嘶力竭抵制日貨,一邊捶胸頓足要求日本供貨。為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書香劍氣


韓國抵制日貨的目的是對日本進行施壓,妄圖逼迫日本恢復對韓國半導體原料的供應。因為沒有日本原料供應,最終會導致韓國經濟崩盤。

可笑的是,所謂發達國家的韓國只能用抵制日貨來對抗日本的經濟制裁,而且這個手段毫無效果。日本現在連搭理韓國的興趣都沒有。

沒有日本原料供應,最終會導致韓國經濟崩盤

這次日本針對韓國的制裁,是限制日本企業向韓國出口三種半導體原料。這三種原料是半導體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日本企業佔了全世界90%以上的生產份額。

現在得不到日本出口供應原材料,韓國半導體企業面臨停產的危險。這些原材料除了日本,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大批量提供,韓國人現在是拿錢也買不到原料。


半導體行業對韓國極為重要,每年半導體的出口佔了韓國出口總額的25%以上,韓國國內大量的企業和民眾靠半導體行業謀生。如果韓國半導體行業垮了,韓國經濟必然崩盤。

日本此次貿易制裁就是針對韓國的弱點而來。韓國現在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要麼對抗到底最終經濟崩潰,要麼選擇屈服答應日本的條件。

抵制日貨成為了韓國反制日本唯一的手段

日本之所以敢肆無忌憚的制裁韓國,就是因為知道韓國無法有效的對日本進行反制。

韓國出口日本的所有產品,日本都可以自己生產或是在其他國家找到替代品。韓國從來都不是日本不可缺少的貿易伙伴。

至於在外交領域發動制裁,韓國能炒作的除了領土糾紛就是二戰問題了,這些只會讓日本更加厭惡韓國。至於韓國獲得國際社會的聲援,那就是痴人說夢,論國際影響力日本能甩出韓國好幾條街。

事到如今韓國能反制日本唯一的手段就剩下了抵制日貨,文在寅政府還可以藉此鼓吹日本對韓國製裁是民族矛盾,用以掩飾自己的執政無能。



抵制日貨,只能傷害韓國人,日本人幾乎沒有損失

韓國全國人口5100萬左右,導致韓國國內市場比較小。韓國人在發達國家內消費能力偏弱,進口日本產品數量有限。這兩個現實原因,導致韓國抵制日貨對日本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

但是抵制日貨確實傷害到了韓國人自己,那些之前購買日貨的人現在可能會因為使用日本產品造成種種不便。這種現象的愈演愈烈,也會造成國家內部的割裂。

抵制日貨對韓國人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說有好處,就是表面滿足了自己扭曲的自尊心。有這個功夫,花時間精力去研發半導體原料可比內鬥強多了。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和幾個韓國朋友聊的時候,有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

首先,韓國人他們對日本出手這麼重是很吃驚的;

而且更吃驚的是文在寅政府也好,朴槿惠政府也好,在長期被日本控制關鍵領域的問題上,都沒有任何備胎!

換句話說,韓國人雖然和日本人在眾多問題上立場差異很大,比如慰安婦問題、比如二戰勞工賠償問題,比如島礁爭端等。

但韓國人還是醉心於所謂的日本和韓國經濟互相依存的夢境裡而不能清醒,從來沒做最壞的打算。

因為按照韓國人的觀點:

如今是一個自由市場主義的全球經濟互聯互通的時代,任何國家都離不開別人,沒有一個國家能關起門來發展自己而不和外界交流。

特別數十年來日本一直是一個以呼籲自由貿易面貌出現的國家,也是積極反對單邊主義政策的代言人。

日本可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這樣一個國家說話當然有分量,韓國人就認為日本不會自己也採取所謂的保護政策來限制別人。

基於這種樂觀主義的判斷,韓國在和日本的矛盾不可調和的背景下,沒做什麼防範,即使關鍵技術和領域的原材料絕對受制於人都沒有絲毫的擔心。

但日本人真是看到了這點,才一擊即中,韓國手足無措是可以想象的。

這也不能完全怪文在寅政府,或者怪朴槿惠。

韓國對日本原材料的依賴已經是幾十年的事情了,這是韓國對日本關係整個顛覆的案例,應該從更宏觀的國家發展角度來處理,而不是針對某一屆政府態度的問題進行反思。

木叔說了這麼多,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心裡有數了吧。

簡而言之就是韓國在民族主義情緒上當然非常憤怒,就要抵制日貨;但在現實上又沒辦法完全立刻離開日本的原材料供應,所以還要日本維護自由交易原則。

看似悖論,其實是對立統一的。


木春山談天下


韓國抵制日貨鬧出的動靜確實不小。有韓國民眾為了顯示抵制日貨的決心,竟然把原先購買的一輛日系汽車親手給砸了。現在,54.6%的韓國民眾正在參與抵制日貨活動,導致很多日本產商品銷售額大幅下降20%以上,韓國赴日遊人數也大為減少。


在抵制日貨的同時,韓國政府和相關各大企業都強烈要求日本儘快恢復三種半導體原材料的供貨。為此,韓國和日本代表還在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上鬧起來了,韓國指責日本違反世貿組織規定,而日本拒不承認自己做錯了什麼。日韓代表唇槍舌劍,各不相讓,在供應半島體原材料的問題上,日本的態度並沒有軟化。眾所周知,韓國的半導體產業是其主要經濟支柱之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0%以上。如果日本遲遲不恢復對這三種原材料的出口,將會對韓國半導體產業造成非常嚴重的衝擊,從而又會進一步影響韓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日本一開始宣佈限制出口製造半導體的三種原材料,就在韓國國內引起了很大震動。在多次要求日本恢復出口這些原材料遭到拒絕後,引起韓國上下一致的憤怒。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日貨運動開始了。韓國民眾發起的這場運動,一是發洩對日本的不滿,當然更主要的還是以此向日方施加壓力,從而達到讓日本同意恢復供貨的目的。

但目前來看,日本似乎不吃韓國的這一套。無論是要求世貿組織過問,還是向美國搬救兵,日本態度一直很強硬,而且還對日方採取的限制出口半導體原材料做辯解。很顯然,在這輪貿易風波中,韓國是處於下風的,無論從經濟實力和抗壓能力上,韓國都大大遜於日本。這當然與韓國經濟結構有很大關係。韓國經濟在二戰後雖然得到快速發展,但其門類並不齊全,而且很多還以加工零配件為主,這樣就很容易受到原材料供貨方及下游終端產品方的制約,使韓國製造業面臨很多風險。這次日韓貿易風波,正體現了這一點。而造成韓國目前困局的直接原因,則是文在寅在強徵勞工和慰安婦等問題上對日本的強硬態度。


文在寅擔任總統後,韓國經濟增速放緩了,由朴槿惠執政時期3%的增長率下降為現在的2.4%。文在寅當初包括增加時薪的很多承諾無法實現,這當然會引起很多民眾的不滿。為了轉移民眾視線,文在寅在涉及日本強徵民工和慰安婦問題上的賠償與道歉問題上,態度強硬,想以此喚起韓國人的愛國熱情,從而支持他這個韓國總統。

但讓文在寅沒想到的是,日本人更狠,乾脆對韓國來個釜底抽薪,讓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直接就玩不轉了。文在寅對此當然心急如焚,經濟本來搞的就不怎麼樣,半導體產業要是垮了,韓國經濟更會遭受重創,他這個總統還當不當?正所謂有病亂投醫,韓國又是找世貿組織,又是找美國,尋求他們的幫忙,在國內更是掀起規模空前的抵制日貨運動。不過,當這些措施都使用完後,日本如果還不妥協,不知文在寅還會有什麼辦法?


高山流水116820061


題目說的很形象,韓國的確已經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困境之中,文在寅政府一方面挑動民意抵制日貨,另一方面又苦於找不到日本半導體材料的合適替代品,只能再次求助日本,這麼自相矛盾的做法放眼天下,估計也就只有宇宙第一強國韓國能夠做出來了。
安倍之所以敢放心大膽的對韓國進行掐脖子式的制裁,就是看準了韓國離不開日本半導體材料這個軟肋,並且安倍也清楚即便事情鬧到了美國老大那裡,美國也會故意偏袒日本,因此在日韓貿易爭端方面日本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事實沒有出乎安倍所料,在昨天的世貿組織會議上,韓國代表兩次提議與日本代表單獨會談,但日本代表對此置若罔聞,韓國急著與日本會談無非就是想與日本談半導體材料供應問題,結果日本連會談的機會都不給韓國,韓國能奈日本何?
至於韓國所期待的美國調解人博爾頓,則更沒有給韓國帶來韓國所期望的結果,博爾頓的日韓之行名義上是來調解日韓貿易爭端,實際上就是蜻蜓點水式的走過場而已,加上突發的俄羅斯軍機與韓國軍機的摩擦事件,博爾頓更是絕口不提調解之事了,韓國指望美國調解的希望也落空了。

本身文在寅企圖用挑動民意來破日本製裁之局就是個下下之策,民意不是那麼好玩的,搞不好就會面臨下不了臺的尷尬,現在果然如此,韓國國內目前抵制日貨的民意洶湧,文在寅政府卻不得不低頭尋求日本對半導體材料的解禁,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估計文在寅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那年那月那兵說


經常看韓國新聞的朋友都瞭解韓國國內政治政黨間惡鬥不止,但是對待日本的態度上,卻出奇地表現一致,這是為什麼呢?韓國人為何如此恨日本人呢?

歷史上日本三次入侵朝鮮半島,分別在唐代、明代、清代。(想想中國明代中國的倭寇之患,朝鮮半島也沒能置身事外)

20世紀初,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鮮半島的步伐,經過一些列不平等條約,1910年,隨著《日韓合併條約》的簽字,朝鮮淪為日本直接統治的殖民地。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生活在日本的壓迫下,朝鮮半島上的社會生產發展成為日本的經濟附庸。日本全面侵華後,進一步加大對了半島的掠奪,並組織了大量的朝鮮婦女成為慰安婦,把在朝鮮組織的大量勞工服務於戰爭,到韓國建立後,歷史遺留的許多邊界爭議兩國時不時都要輿論上爭鬥一番。

1961年,軍隊將領朴正熙發動政變,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利,通過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韓國創造了“漢江奇蹟”。戰後日本埋頭髮展經濟,日本經濟也迅速起飛。兩個經濟體在世界市場上的爭奪不可避免。經濟摩察越來越大。但是因為兩個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在美國的調和下,幾十年來在經濟上暫時還能平和相處。

近期日本限制對韓國高科技半導體材料的出口,爭端起因於韓國法院要求日本企業賠償二戰中韓國勞工的補償。但日本並不認賬,忍氣吞聲了一段時間,在日本舉辦的二十國集團峰會結束後,日本迅速舉起了屠刀,令韓國半導體企業措手不及。因為日本打蛇打七寸,卡住了韓國半導體企業的關鍵原料,韓國半導體企業庫存不足以維持三個月的生產,替代品一時半會找不到,韓國舉國憂慮,因為韓國的經濟主要靠高科技拉動,沒有高科技,韓國經濟將一落千丈。

面對日本的制裁,韓國國內民主主義情緒高漲,民間出現抵制日貨的聲音一點都不奇怪,隨著半導體原材料庫存的不斷減少,韓國幾乎是懇求日本供貨,不然,很多工廠都要馬上停工了。

近期韓國已經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日本斷貨的問題,相信美國不可能一直無動於衷。最後的恢復供貨也是大概率事件,但日本會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這些只能讓韓國人自己承擔。


大漠一隻羊


日本韓國因為歷史問題大打經貿戰。在這場戰鬥中,韓國聲嘶力竭抵制日貨,是為了尊嚴和選票;陳兄頓足要求日本供貨,則是為了韓國脆弱不堪的經濟。日本人早已看穿了韓國想兩者得兼的小算盤,堅決不與韓國舉行任何談判,逼迫韓國這次一定要在歷史問題上說清楚、講明白。

甲午戰爭之後,韓國被日本蠶食並最終吞併,受盡了屈辱,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從國際法的角度上來看,二戰之前的半個世紀,韓國是日本的殖民地或者說是日本的一部分,雖然日本人從韓國攫取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但是從法理的角度上來講,那個時候算是一個國家內部的資源調度。日本為了更好的從韓國攫取資源,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發韓國。二戰結束之後,日本和韓國就殖民時代賠償問題進行過討論,但是最後發現僅從資金量上來看,日本為了開發韓國投入的資金比從韓國攫取的資源數額要大得多。可以說,日本對韓國的賠償問題比對二戰中侵略的其他亞洲國家賠償問題要複雜的多。更為重要的是,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與韓國正式簽訂了和平條約了結了二戰之前半個世紀兩國所有的恩恩怨怨,以及日本對韓國政府和國民的賠償責任。



雖然當年日本對韓國的賠償數額現在看來非常低,但是那畢竟是韓國政府簽訂的正式國際條約,也不能說不認賬就不認賬。韓國法院不顧日本韓國已經有歷史賠償問題,全面達成協議的歷史事實,要求日本企業對二戰期間徵用的韓國勞工進行賠償,當然會引起日本方面的強烈不滿。日本做出的反擊措施就是限制向韓國供應半導體產業關鍵原材料。半導體產業是韓國的支柱產業,但是卻嚴重依賴日本的原材料和技術。日本此招一出,韓國國內普通國民開始遊行、示威、自焚、鬧事,呼籲抵制日貨,但是韓國企業界和政府非常明白,單方面的抵制日貨根本解決不了韓國企業面臨的現實生存壓力。日本出招之後,韓國人立刻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要求與日本舉行會談,但是日本態度堅決,要求韓國必須率先讓步,否則連談都不願意談。



由於韓國主要產業都是承接日本產能轉移發展起來了,對日本的依賴非常嚴重。雖然韓國和日本目前處於僵持階段,但是可以遇見,最後頂不住的肯定是韓國。在歷史問題上對日本做出讓步,肯定會成為文在寅今後的一大汙點,也很有可能因此延續韓國總統的“光榮”傳統。出現這一狀況怪不得任何人,誰叫文在寅政府沒有認清自己的實力,不擅自挑起戰端呢?


衝擊時評


思茶前飯後,品琅智笑談。

韓國是否陷入無法脫身的窘迫之境?對於韓國政府 、韓國人民的做法在小編看來有點兩面三刀了。(一邊面韓國政府挑逗人民抵制日貨,另一邊又理所當然地要求日本供貨。)匪夷所思的荒謬之舉。

眾所周知韓國經濟下滑,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更致命的是在韓國面對日本單向貿易懲罰措施時,韓國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再次意識到關鍵領域技術和核心部件受制於日本的危害性。(韓國一方面迴避日貨同時,又不得不再次求助日本。)


所以安培才敢大膽放心對韓國進行經濟制裁,並且安培也早已猜到就算美國介入此糾紛中,美國也會一心偏袒日本,因此日韓貿易糾紛日本早已勝券在握。實際上也正如日本料理的一樣,所以韓美雙方在貿易組織會議上,日本對韓國兩次提議置若罔聞,猶如走馬觀花一般。


韓國急需藉此與日本會談之際,解決與日本半導體提供問題。結果那,韓國從日本這裡會談的機會都得不到。而韓國所期盼的美國調解人——博爾頓,更讓韓方失望,調解人無非走個形式,過場而已。



與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玩制裁談何容易,到頭來,韓國不得不面臨無臺階可下的尷尬之處。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韓國國內雖抵制日貨的浪潮此起彼伏,洶湧澎湃,但是韓國政府卻不得不向日本低頭認錯,多麼諷刺的事實。


琅智笑談錄,點波關注不迷路。


琅智笑談


這個矛盾是有歷史緣由的,也是現實決定的。

先說韓國抵制日貨。

日本其實很早就佔領了韓國,在1910年的時候,日韓是合併的。期間日本對韓國進行了全面的奴化教育,這時候韓國就相當於日本的殖民地。

到了二戰時候,日本戰敗之後,韓國甚至有成千上萬人自殺。這就是奴化教育的厲害之處,也就是韓國人認同自己是日本人。

但在二戰之後,韓國從日本獨立了,然後韓國恢復使用本國的語言,還將自己首都的名字改為首爾,代表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有屬於自己的文化。也有了自己民族意識到覺醒。這時候想起來,在二戰期間,日本又是慰安婦,又是勞工,給韓國在成了巨大的傷害。就向日本索要賠償。

後來在美國的調停下,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與韓國正式簽訂了和平條約了結了二戰之前半個世紀兩國所有的恩恩怨怨,以及日本對韓國政府和國民的賠償責任。日本也確實給了一些賠償,好像是3億美元。這是政府層面的事情。這個賠償,如果相比於日本給韓國帶來的損失來說,當然是九牛一毛。於是,經過幾十年的覺醒,韓國人就覺得日本給的賠償太少了,不足以彌補日本給韓國帶來的傷害。

但在政府層面來說,雙方是簽訂了正式的國際條約,韓國是無法單方面作出否認或者什麼。於是,韓國人就從民間渠道,通過法律層面,向日本提起訴訟。

這樣的訴訟一直就沒有停止。但日本是不認可的,他們覺得既然雙方已經簽訂了正式的協議,就意味著歷史問題已經解決。

而韓國人覺醒之後,對日本那是相當複雜的感情。於是,就經常會有抵制日貨這樣事兒出現。這一次抵制日貨,是因為日本對韓國進行制裁。而日本這一次對韓國進行制裁,又是因為韓國民間通過法律體系對日本進行索賠。

而這一次日本的制裁,恰好又擊中韓國產業的命脈。

因為這一次制裁,日本只要是控制了一些半導體行業核心原材料對韓國的供應。

而半導體產業,現在是韓國的最核心產業之一。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又是日本產業轉移帶來的,在一些核心原材料的供應上,韓國是嚴重依賴於日本。可以說,這一次日本的制裁,打中了韓國的要害。讓韓國半導體產業陷入“無米下炊”的困窘之中。

但韓國對這種制裁,沒有應對的好辦法。這件事引起了韓國人的憤怒,但憤怒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於是又迴歸到抵制日貨的這樣一個辦法。

這就很尷尬,一方面又需要日本供應半導體核心原材料;另一方面又要抵制日貨,看起來是矛盾衝突,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這種無奈之舉,是由韓國本身的特點決定的。說白了韓國畢竟只是一個小國,在很多資源供應方面,以及市場拓展方面,其實對國際市場是深度依賴。而韓國很多產業,其實都是日本產業升級之後,轉移過來的。

所以,從歷史上來說,日韓之間是矛盾重重,從現實上來說,韓國又離不開日本的供應鏈,至少在短期之內是沒辦法的。所以韓國人的矛盾之處,說白了就是沒辦法啊!


波士財經


韓國民眾一邊聲嘶力竭抵制日貨,一邊捶胸頓足要求日本供貨,這既顯示了韓國民眾的決心,也是韓國與日本政治博弈的一種鬥爭策略。

日本這次對韓國斷供氟聚酰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三種半導體制造領域的原材料,相當於日本捏住了韓國的七寸。因為這三種原材料是韓國電子產業領域所必需的,而日本在國際上的產量約佔七到九成,可以說韓國對日本的依賴性比較高。

根據媒體報道,日本在實施斷供以前,曾做了損失測算,日本向韓國斷供三種原料可能會導致日本1700億韓元的損失,但是會給韓國造成5萬億韓元的損失,也就是說日本殺敵3000,自損100,日本比韓國的損失小得多。

日本之所以對韓國斷供,是因為對韓國處理慰安婦和二戰勞工問題的不滿。文在寅政府撕毀了前任總統朴槿惠同日本簽訂的慰安婦問題解決協議,不再履行,同時韓國政府支持二戰勞工及其後人繼續向日本企業索賠,如果日本企業不同意賠償將扣押日企在韓資產,這引起日本政府的強烈不滿。

韓國全民抵制日貨,這其中既夾雜著兩國的歷史仇恨,因為二戰時韓國曾被日本佔領,併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韓國人對日本充滿仇恨,同時又為韓國政府爭取有利的談判條件,這就叫以鬥爭促和談。韓國民眾在這一問題上表現的確實非常團結,抵制日貨可以對日本企業造成損失,但是這樣做能否為韓國爭取到有利的談判地位,現在還很難說,但是至少要表明自己的態度。


銘蘇先生


韓國和日本近期的貿易戰引發了兩國全方位的外交對抗,但是面對幾乎單向的貿易懲罰措施,韓國再次認識到關鍵領域技術和部件對日本依賴度過高的危害性。這就造成我們看到的現狀---韓國一邊聲嘶力竭抵制日貨,一邊捶胸頓足要求日本供貨。

同樣是美國東亞戰略聯盟體系內的重要成員,日韓之間卻存在包含歷史問題、島嶼主權爭端等等,這樣的難以規避和磨滅的疑難問題。韓國的做法是,在涉及上述歷史和主權問題時,跟日本講原則,而在經濟貿易問題上與日本講規則(國際規則)。

但是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在經濟領域的話語權要比韓國大得多,日本對韓國的貿易依賴度也要低得多。而且在電子、造船等重要領域,日韓兩國很多時候都是競爭關係。所以日韓之間的問題在原則和規則上是無法徹底劃清界限的。

這次日本在韓國的軟肋上狠狠戳了一刀,讓韓國可以清醒地思考一下,這對韓國經濟的未來並非壞事,但是眼前的妥協是必要的。對日本依賴度很高的技術和零部件,韓國必須儘快拓展第三方供貨渠道,還要儘可能實現國產化替代。如果這兩種辦法都行不通,那麼就要重新思考與日本關係的策略。

很多韓國人認為,韓國和日本很多時候把美國當家長,而他們自己是美國羽翼下的孩子。所以日韓有矛盾就找美國調和,但是除了戰略安全等核心問題之外,美國並不願意幹預日韓關係和矛盾問題。而相對於政/治混亂和缺乏方向性的韓國,日本的自我發展戰略更傾向於脫離美國。戰略思維差異導致了韓國今天尷尬處境這個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