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著名家族資料模式的創始人薩提亞女士在治療了無數所謂的問題少年少女之後,慨嘆:孩子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說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對全心全意為孩子好的父母說這句話,似乎尖銳得不近人情,但它卻反應了事實。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我們先看這樣一組數據:

▶47.4%的父母承認不知道有什麼方法教育孩子,40.0%表示輔導孩子學習力不從心,選擇“太忙,沒有時間”的佔37.5%,另有30.3%感覺不瞭解孩子的想法。

▶85.5%的父母贊同“家長做什麼比對孩子說什麼更重要”,73.1%的家長坦承“孩子出現的問題總能從父母身上找到原因”,88.6%的父母認為“家庭環境比社會環境對孩子影響更大”。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家長自己雖然承認:孩子的教育的好壞跟父母關係重大,但是有一半的家長對教育孩子的方式並不是很明確。

這樣就導致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本身就存在種種的誤區。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家長們可以試著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對孩子說過下面幾句話,或者說過類似的話!

  1. “孩子,一定要考一個好的大學,考不上大學你後半輩子就完了!”
  2. “爸爸媽媽就是小時候沒有好好讀書,所以現在賺錢才這麼累!”
  3. “如果你這次考了前三名,爸爸媽媽就獎勵你!”
  4. “爸爸媽媽花錢給你找這麼好的老師,你怎麼還是考不好呢!”

從上面這四句父母嘴上常見的口頭禪暴露了哪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誤區呢?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誤區一:以分數論“英雄”,好成績就一定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只有身體好才能學習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發展。---周恩來

健康不是身體狀況的問題,而是精神狀況的問題。---艾迪夫人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體的人。---木村久一

許多父母最明顯的誤區之一,是把分數當成智力發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當成孩子學習能力強弱的尺度。分數與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數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

許多家長只要求孩子從小拿高分,卻忽視了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卻忘了人的立身之本是什麼,完全忽慮了孩子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馬加爵也好,孫小果也罷,有多少家長當孩子犯錯了以後才會感慨:“我多想要一個成績一般但卻心理正常的孩子!”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誤區二:“子承父願”?要孩子去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夢想!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望子成龍”是中國父母的普遍心態,大部分中國家長都是這麼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時候是這樣:好好學習,以高分考個好大學。這似乎是中國家長們對孩子們唯一的期待。於是,從幫孩子選小學開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關係,再進重點中學,然後孩子考上大學了,回家問父母,我應該填報什麼志願啊?這就是中國的孩子,再過幾天就要踏進大學校門了,還得回家問問父母要選擇什麼專業!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父母為此投入巨大物質代價和精神代價。孩子的學習狀況、考試前途是夫妻關係、家庭氛圍的晴雨表。許多夫妻間的爭執,來源於對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觀點和看法。

由於家長對孩子過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極高回報期望,一旦孩子表現不盡如人意,父母心理難以隨和,導致心理落差,情緒失衡,對心理造成不利影響。

此種後果,完全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惡果:由孩子被動地聽家長吩咐,逐漸深化,趨向同化,最後到向家長詢問,終於淪為家長實現他們未泯理想的工具。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誤區三:父母只要投入足夠的資金,孩子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人性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物質來滿足需求,當這種需求不能得到及時、足量的保證時,負面情緒也就油然而生了。——《經濟學論綱》

以物質刺激作為孩子教育手段的現象,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常態。

一旦物質刺激成為了家庭教育中主要的激勵手段時,孩子便會在心理上出現畸變。

這種激勵模式的導向,是以獲取物質獎勵為根本目的,我們知道,人的貪慾之心永無止境,無論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了多少物質上的獎勵,都不會得到滿足。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獎勵中,孩子對物質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心理上的階梯效應就此出現:滿足了低層次的慾望後,又產生了高層次的慾望。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來說,能夠為孩子提供的物質條件是有限的,總有一天,孩子的慾望會膨脹到一個令家長難以為繼的高度,其最終的結果是,家長再也沒有能力來滿足這種要求,也就自然無法兌現對孩子的承諾。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所帶來的勢必是家庭教育中的重大挫折。

母(父)子間心靈的溝通,是絕不可能依靠給予物質和金錢來實現的;靠物質和金錢維繫母(父)子之情,結局註定是心酸的!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誤區四:好老師就能給孩子帶來好的教育!

葉聖陶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賈玲《真假老師》:“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佔著很大的比重!孩子需要的不是錢,而是陪伴!家庭教育任重道遠,毅然堅定地走下去!”

其實一個能夠取得成就的人,百分之二十取決於後天努力,百分之八十取決於父母教導。好老師的能夠帶給孩子更正確的學習方法,但是同時父母其實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

我們總在強調“父母才是孩子的榜樣”,更多的家長雖然承擔了教育子女的職責,但許多家長不注重自我學習,對教育一無所知,家庭教育完全依賴家長的隨心所欲,高興就對孩子好,不高興就對孩子發洩情緒。孩子的許多品質與素質,在家長的隨意影響下逐漸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僅憑良好的願望和強烈的動機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家長必須努力提高學習意識,提高自我教育素質,成為合格盡職的父母。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孩子是家長最熟悉的陌生人。

孩子進入學校之後,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長,新環境和新朋友等人際關係不斷確立和穩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的陌生。經常不見面,見面後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說幾句客套話而已。最終,孩子成為家長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過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來。

解決父母這些誤區的方法有是什麼呢?

“學習”+“陪伴”

一. 家長的自我學習

“不懂”、“工作忙”、“沒時間”這都是父母給自己找的理由,有沒有很可笑。就像上面數據提到的那樣,“47.4%的父母承認不知道有什麼方法教育孩子”。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父母在要求孩子不斷學習未知知識的同時,卻不去學習“自己不懂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很可笑。

我們強調父母作為榜樣的力量,但是一般父母在學習上本身就做了一個反面的教材。

所以,家長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掌握最新最有效地教育方式,才能正確面對由於時代發展孩子所出現的種種新的問題,做到與時俱進!

要開學了,父母們說過這些“口頭禪”麼?請走出家庭的教育誤區

二. 家長對孩子的陪伴

家長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1、陪伴孩子愉悅讀書學習。

2、陪伴孩子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3、陪伴孩子度過愉快的週末。

4、陪孩子多說話,多徵求孩子的意見。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因陪伴而美麗,因成長而精彩!


關注 ,遇見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