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全球 我們的腳步不曾停歇——總檯CGTN在國際輿論場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紀實(一)

  新冠肺炎的疫情自爆發以來,就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人們關心這場疫情的發展,追問它何時能結束,也討論它究竟從何開始。在這片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英語環球節目中心對外傳播我國全力抗擊疫情的措施和進展,在國際輿論場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前方記者多路跟進報道一線疫情防控、持續為境外媒體提供優質報道,特別節目、特別板塊全景呈現疫情動態,評論產品合力反擊海外刻意抹黑,新媒體產品廣獲海外轉發轉引,海外區制中心持續傳遞海外聲音,頻道、頻率、新媒體全球聯動充分共享報道資源……疫情相關報道多次被CNN、英國衛報、紐約時報等西方主流媒體轉引,全球網民互動趨向為鼓勵與讚賞的積極態度,現已成為海外受眾瞭解疫情權威數據和進展、知悉國內各地防控舉措的重要途徑。  當前疫情,牽動著世界的神經。“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不僅是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吶喊,也寄託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祝福。CGTN將再接再厲,向全世界提供抗擊疫情的最新報道和節目內容,讓世界各國人民共同見證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執著信念與堅強努力。

立足全球 我們的腳步不曾停歇——總檯CGTN在國際輿論場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紀實(一)

  ●前方多路記者報道一線疫情防控  疫情爆發以來,英語環球節目中心前方記者團隊冒著感染風險,多路深入,積極作業。前方總領隊王躍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最早在今年1月5日的時候,中心駐河南記者站的記者就率先到達了武漢,隨後不同批次的記者陸續前往湖北,12個採訪組、25個記者覆蓋了疫情嚴重的武漢、黃岡、孝感等地。”  記者趙雲飛一直在前線駐守,“1月19日,那時第二例因不明肺炎死亡的病例剛剛被公佈。那個時候,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這個名字並不是很瞭解。在對一件事情不瞭解的時候,即便恐慌,也不見有太多人採取防護措施。當天夜裡,武漢市衛健委公佈了第三例死亡病例,新增病例陡增。那時我意識到,我們要做好長期報道的準備了。在接下來的7天,我們到訪了火車站、肺科醫院、火神山醫院建築工地等一線採訪,參加了多場記者發佈會,希望在第一時間發佈最權威的消息。”  隨後, 為了儘快遏制疫情蔓延,1月23日10時起,武漢市決定大面積暫停公共交通系統。“當天恰逢除夕前一天,很多人把這一舉動稱為‘封城’,雖然有些誇張,但足以說明它的突然。我們在現場採訪到了一些武漢市民,很多人說,他們願意做出犧牲,配合政府打贏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除夕夜,趙雲飛和同事來到武漢市肺科醫院,遇到了一對醫務工作者伉儷,丈夫胡明是重症監護室主任,妻子王潔是發熱病房的護士,他們都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很少見面,更不用說去見9歲的兒子了。“談起孩子,王潔告訴我,她和丈夫幾乎不管兒子,對他感到虧欠。當晚,胡明和王潔在給孩子打電話之前,還做了心理建設,擔心和孩子之間起了陌生感,畢竟這個三口之家已經一個月沒見了。當我們見到胡明時,他剛從ICU出來。褪下七八層的防護服,渾身是汗,頭髮也溼了。胡明很疲憊,他每天只能休息3個小時。”趙雲飛說,在重症監護病房的醫生和護士,很多人像胡明一樣,為了工作放棄了自己的小家,有的人推遲了婚期,還有的人甚至沒有告訴家人他們來到了ICU支援。  正月初一,火神山醫院建築工地,上百臺機器同時運轉,如火如荼的景象十分震撼,“我們採訪了武漢建工的總工程師武志珍,他心臟不好,依然帶病堅持指揮工作,他說已經顧不上休息了,每天心裡想的就是怎樣才能讓施工進度更快一些。”趙雲飛在“武漢手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對於CGTN記者來說,我們希望通過一個個故事,讓國際觀眾看到,武漢人雖然戴上了看似冰冷的口罩,但它並不能阻擋人們熾熱的內心。所謂‘眾志成城’,就是每一個人都願意貢獻一份力量,此刻,武漢人的團結和熱情已被點燃。”

  ●持續講述武漢抗擊疫情的故事  王躍華告訴記者,前線12組記者每天的工作都處於超飽和的狀態,“今天有兩個記者不舒服,一位是女記者訾迪,頭劇烈疼痛,一位是男記者唐博,頭暈耳鳴,他們並沒有發熱、咳嗽的症狀,根據我們的判斷,應該不是感染新冠肺炎,是連日忙碌太過勞累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堅持去一線採訪,我沒答應,強迫他們在房間裡休息。”王躍華說,出現疫情之後,中心所有記者都踴躍報名想來一線採訪,“基本上3個人當中才有一個人能派到前線來。徐兆群老師都已經50多歲了,還依然堅守在前線做採訪。”  在所有人的齊心努力下,英語新聞頻道《武漢面孔》等大量紀實類的節目獲得了良好的口碑。2月9日播出的《武漢協和醫院重症隔離病房的醫護故事》,記者葛雲飛探訪專門收治重症病患的武漢市協和醫院西院區,講述以唐欣為代表的一線醫護人員,克服蕁麻疹等身體不適堅持連續工作的感人故事,凸顯醫務人員充滿希望,堅守一線的高尚情操。2月10日播出《武漢志願者》,記者徐新晨跟拍採訪了一對武漢市的志願者姐弟,講述了姐弟倆在公共交通停擺的武漢,克服多重困難志願幫助運送物資的故事。2月11日播出《發熱門診的夜班男護士》,記者徐新晨跟拍採訪武漢市第四醫院發熱門診裡一位男護士忙碌的夜班工作,向觀眾展現一個熱愛生活、勇於擔當的醫療工作者形象。“我主要負責跟蹤醫院動態內容並關注醫生和武漢人在疫情下的生活狀態。武漢當下被籠罩在陰霾之中,受訪者常常會說著說著就流下眼淚,但讓我最暖心的是,他們會立刻堅強起來,無論是重返崗位的醫護人員還是每一位普通市民。”徐新晨正月初三趕到武漢,他坦承採訪時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克服對於病毒的恐懼,“有一次在黃岡採訪,在一個老年公寓改建的隔離病房裡,條件很簡陋,醫護人員已經非常疲勞,我穿著防護服行動不便,甚至看不到路,感覺時刻與死神擦肩而過……”  此外,記者唐博、徐新晨、戴飄逸跟拍社會工作者,探訪武漢商學院隔離點,街採武漢市民,跟進報道武漢排查收治全城“四類人員”情況;記者孫天緣全副武裝探訪收治病患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記者唐博還探訪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獨家採訪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副局長焦雅輝等。

立足全球 我們的腳步不曾停歇——總檯CGTN在國際輿論場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紀實(一)

  ●多家境外媒體與總檯赴武漢記者連線  連日來,武漢前方記者利用語言優勢,持續為外媒提供連線報道,到海外主流媒體平臺發聲,採製深度報道引起廣泛關注,不斷打通國際傳播的最後一公里。  王躍華告訴記者,由於疫情發展快,國際社會關注度與日俱增,而武漢地區由於疫情防控,外媒記者全部撤離,亟需來自現場的一手消息和素材。“前線的記者除了正常的採訪、拍攝,與英語頻道新聞節目連線之外,他們還承擔了所有與外媒連線的任務,因為沒有一個外國記者在武漢,所以我們中心的英語記者就成了他們瞭解疫情的唯一通道。”  2月5日,經總檯歐洲總站的積極聯繫和大力促成,英國Channel 4(英國獨立電視四頻道)與唐博進行了視頻連線,記者介紹了在中國政府領導下,各地積極應對疫情,共渡難關的內容。同日,土耳其TRT電視臺和巴西旗手電視臺也與趙雲飛連線介紹武漢疫情,包括收治病人情況、防控疫情主要措施、短期內建設的兩所醫院投入使用狀況、當地交通及日常物資供應。  此外,希臘OPEN TV連線前方記者孫天緣,請記者介紹醫院在24小時之內改建完成的情況,以及中國政府如何通過發佈疫情數據信息,保證溝通渠道暢通,避免民眾恐慌。為向當地觀眾準確介紹中國疫情,南非eNCA電視臺邀請總檯記者周迦昕通過Skype視頻通信軟件就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和情況進行直播連線。  截至2月14日,已先後與英國廣播公司、美國福克斯新聞臺、半島電視臺、意大利LA VERITA真理報官網、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土耳其TRT、印度ZEE媒體集團、南非CNBC電視臺等在內的29家海外知名主流媒體連線47次。向世界展示了CGTN的報道能力和專業度,大大提升了CGTN品牌知名度和影響。不少海外媒體從起初的小心試探發展到要求記者每天提供報道。  與外媒連線的背後有不為人知的挑戰。王躍華說:“在與外媒連線過程中,有一些國家的主持人會用挑釁、夾槍帶棒的語言來發問,這時候我們前方連線的記者不僅要專業性過硬,而且又要體現我國的立場和觀點,用客觀的事實把對方有意的汙衊和抹黑反駁掉。”應該說,CGTN通過第一時間向海外傳遞疫情一手資訊,呈現當地真實情況,有效應對了海外負面言論,在海外主流媒體平臺展示了中國製度的優勢,是國際傳播的重大突破。  前線記者們逆行,卻不孤單。王躍華透露,2月13日,又有一批英語環球節目中心的記者踏上征程,坐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記者/馬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