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孩子和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衝突嗎?

李橢圓


我覺得寵愛孩子和培養孩子一點都不衝突。

寵愛孩子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關鍵是採取正確的方法。我認為正確的寵愛方式是對孩子心理活動的瞭解,對孩子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緒,包容他,不指責,不埋怨,不訓斥,不謾罵。幫助孩子認知情緒(情緒只是具體事件引發的感受)進而有目的的引導孩子和情緒和諧相處、掌控自己的情緒,並用正確的方法和途徑發洩情緒。讓孩子成為一個情緒平和穩定,內心有愛的人。

培養孩子指的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著重於孩子行為方面的發展,這個時候要懂得放手,給孩子自己體會、是錯、總結經驗的機會,比如三歲可以訓練孩子自己穿衣服,四歲教給他洗襪子洗手捐的方法,大人不要怕孩子在身體上吃苦,這些事對孩子來說恰恰是新鮮有趣的遊戲。



中年少女豬吉拉


寵出來的孩子任性難管理。

大寶是第1胎,什麼事都依著他。沒有經驗也是摸索著前行。飯是喂到了三歲,衣服幫他一直穿到上一年級。一年級是交給託管班的,一個禮拜回來一趟,可他偏偏拗著性子要天天回家,要不然是死活不進校門,沒轍又在學校附近重新租房。

今天老師通知了,沒有網課了,但要在家裡面把以前學過的複習一下,他不幹,吵著要和帶二寶去縣城看病的父母一起去。

慣出來的孩子長不大是有道理的,對父母依賴性太強,缺乏獨立性,往往還以自我為中。

由於大寶的教育例子在那擺著呢,也是吸取教訓。對二寶的教育理念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歲多就自己吃飯,看他自己吃飯的樣子真可愛。他不習慣要人餵飯,你喂他還會遭他拒絕。

同樣一件事,昨天他爸媽帶大寶上縣城有事就沒帶他,告訴他爸爸媽媽因為事情很多,不能一起帶著他,這孩子是不吵不鬧,愉快接受。

慣開頭的孩子是很難糾正的,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千萬別慣孩子。


雨露育兒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父母愛其子女,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是太過寵愛孩子,變成了溺愛,那就是一種傷害,就會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有所影響。

寵愛和溺愛的區別在哪?

寵愛一般是指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物質感情給予保護。

溺愛是照顧者和兒童之間的關係的一種特徵。溺愛既即不公正的物質感情給予滿足與保護。此時照顧者庇護孩子,同時也妨礙孩子試圖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

由此可見,寵愛是因為喜歡而偏愛,而溺愛卻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我們可以向孩子表達我們的喜愛之情以及去愛護孩子,但不可溺愛,讓孩子一直生活在具有特殊待遇,能夠被輕易滿足或者是被剝奪獨立的環境下。

正確的寵愛方式有哪些?

1、高質量陪伴

一個高效的陪伴並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

據調查數據顯示:

三分之二的兒童和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為伍。

僅20%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

僅30%的中國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而7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取消和孩子的約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如何提高陪伴質量呢?你可以這樣做:

①陪孩子吃一頓精心製作的晚餐

由於早上的匆匆忙忙,中午的忙於工作,多數家庭的聚集時間就變成夜晚。這時候一頓可口的晚餐就變得尤其重要了。吃飯的環境還是比較悠閒和愜意的,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和孩子聊聊天,說一說今天生活中的趣事,或者是遇見的困難,進行情感的聯結。

②固定一個時間段和孩子互動

如果每天都要求爸爸媽媽騰出時間陪伴孩子,也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點,陪孩子一起看書,或者是遊戲。此時,一定要記住,孩子才是主體,在安全而又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不要計較那些規則,只要讓他們能夠開心的玩耍就可以了。

③專心地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的時間已經很少了,這時候再不專心一點怎麼可以呢!有些父母,看似在陪伴孩子,實際上卻在一旁看著手機,並沒有真正關注到孩子,這時候孩子只會因為你的不專心更加的失望和生氣。

2、少一點表揚,多一點鼓勵

看到這,許多父母可能不理解,表揚和鼓勵又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鼓勵,不要表揚?我們來細看一下:

表揚:認同的是外在,是結果。有可能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鼓勵:認同的是內在,是過程。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

鼓勵孩子要具體,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這幅畫你很認真的畫了一上午!”“你的字跡寫的很工整!”“你的房間收拾的既乾淨又整潔!”千萬不要籠統地說:“你真棒!”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敷衍他,而不是真正的稱讚。

3、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父母總是告訴孩子這裡危險,那裡很髒,這個不能碰,那個也不能碰,導致孩子開始畏手畏腳,不敢嘗試。人生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不應該被我們禁錮。每一次的跌倒都會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只有讓他們學會從跌倒中站起來,才能更加勇敢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1、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很多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吃飯,就會捧著個碗,追在孩子身後,吃一口,就再吃一口。相信這樣的場景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看似是怕孩子吃不飽餓著,實際是讓孩子養成了驕縱,依賴父母的壞習慣。

2、如果不能一輩子當孩子的保護傘,就不要替孩子包辦一切。

紀伯倫說:“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父母保姆式的包辦一切,不僅會毀了孩子,也會讓孩子覺得理所應當。如果父母一直擋在孩子面前,孩子缺乏動手能力,長期以往,就會喪失自信心、責任心和自我創造的能力。

3、懂得放手,才是深愛。

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參與,卻不能替代。你替孩子避開的風險,生活總會如數奉還;你替孩子走過的路,孩子仍然需要哭著自己重新走一遍。作為父母,如果你總是在孩子想去掌控這個世界的時候替代了他,那他就失去了成長的最佳機會。真正愛孩子,就是要狠心的放手,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彩虹。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終有一天他們需要獨立,自己走未來的路。作為家長,可以給予他們呵護與關愛,切記不可溺愛孩子,讓他們喪失獨立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