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和黄文炳之间的恩怨,为何宋江要杀黄家四五十口?

布衣之徐


宋江一个人在浔阳楼喝闷酒,不觉的有了醉意,感慨万千。自己三十多了,明不成功不就,还落了个刺配。



宋江想着自己的处境,潸然泪下,趁酒兴在酒楼的墙上写了首《西江月》。写完觉的意犹未尽,就又写一首。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要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完还落款“郓城宋江作”。宋江的诗被黄文炳看到了。黄文炳本是“无为军”统判,读过一些书,却是个阿谀逢迎,嫉贤妒能之徒,人称“黄蜂刺”。

黄文炳常到浔阳楼上看诗,当他看到宋江的诗时,便将宋江告了。宋江被下了监狱,装疯卖傻,被打的吃尽苦头,只好招认写反诗的罪名。


宋江的第一首诗里有“血染浔阳江口”的句子,第二首有“他时要隧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地处浔阳江,写“血染浔阳江口”,引起了黄文炳的注意。又“敢笑黄巢不丈夫”,谁都知道黄巢是起义领袖,要推翻朝廷的。

宋江在监狱吃尽苦头,被判死刑。幸亏晁盖带领梁山人马劫法场,把宋江救了出来。

宋江要求晁盖等人打无为军,找黄文炳报仇。最后,一干人等将黄文炳家的房子烧了,杀其全家几十口人。黄文炳被张顺捉到宋江面前,李逵将其凌迟。

黄文炳临死说“小人已知到过错,只求早死”。其实,黄文炳告发宋江并没有什么错。


宋江杀黄文炳全家,一是为了出口恶气,除去心头之恨。

其次,宋江是要与之前他所想像的生活诀别。他之前路过梁山,坚决不入伙,却愿意到江州服刑。宋江小吏出身,内心是不想上梁山当草寇的。在与武松话别时,宋江就曾说过,他日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可是,通过这一次监狱之苦,他才下决心上梁山的。

第三,上梁山是要投名状的,他带领大家打无为军,除了投名状,也正好树立自己的威信。


路遥lgy


宋江自己的仇必须立刻马上去报,而别人的仇恨则可以一拖再拖,这就是宋江的“忠义”。黄文炳死得非常惨,大腿肉成了下酒菜,心肝做了醒酒药,宋江之前说不要滥杀无辜,免得被他人说不仁义,但黄文炳一门四五十口也被杀害了

宋江非常恨那些恶官,但是这种恶也是相对的,他善恶的评价标准和我们不一样,只要对他有利的就不能算“恶”,你看他交往的那些恶霸啊、徇私枉法的小官小吏啊都可以称兄道弟,宋江能够掌控他们。

但是相反,一旦阻挡了宋江的路,那些官就可以判定为“恶”官了,往大了说就是“阻塞圣听”,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想,假如说高俅非常喜欢并且重用宋江,宋江也会俯首帖耳、马首是瞻。

(《水浒传》枷锁中的宋江)

黄文炳不喜欢宋江,宋江写的“反诗”在他眼里太过狂妄,黄文炳本身就是小人,比他强的他恨,比他弱的他弄。看了宋江的诗,黄文炳就去蔡九那告状,蔡九本来不想把“贼配军”宋江怎么样,但是黄文炳把宋江说得简直罪大恶极,因此宋江才被判了重罪。

在此之前,宋江虽然被发配,但是凭借他为人处世——主要是送礼——混得还不错,眼看生活有了着落,就摊上黄文炳这个人,宋江能不恨吗?这是宋江最要命的一次,要不是梁山人马救援,宋江早就人头落地了。

(《水浒传》宋江写反诗)

面对如此仇恨的人,宋江恨得牙根痒痒。宋江被晁盖等救了之后,就要打进黄文炳的老巢,晁盖表示要从长计议,先回梁山整顿军马再攻打黄文炳。宋江则说,必须现在去,梁山离的太远,而且假如现在不报仇,以后对方有了准备就更难报仇了。

抓了黄文炳后,宋江问众人谁可以帮他出气,李逵说他行,要用刀割了黄文炳,晁盖也同意。于是就出现了下面惊心动魄的一幕,李逵一刀一刀地割黄文炳的肉下酒,之后用他的心肝醒酒。

(《水浒传》李逵救宋江)

反观为晁盖之死报仇,那是拖了多么久的事啊!宋江是这么说的:“本要与晁天王报雠,兴兵去打曾头市,却思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我们岂可不待百日之後然举兵?”

晁盖生前要亲自出兵征讨,宋江:你是梁山大哥,不可轻动;晁盖死了,宋江:众兄弟,现在是丧期,不可轻动。宋江:晁天王,你感动吗?晁盖:我不敢动,呸!!!

宋江救了晁盖一次,晁盖几乎可以说十倍奉还;宋江对李逵有知遇之恩,李逵则以死为结。


泊图泊途


宋江与黄文炳都是大宋朝的刀笔小吏。宋江是郓城县衙押司,负责文书起草等工作,"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文笔好,业务能力强。黄文炳曾任江州通判,职位比宋江高,但不知何故,赋闲在家。

本来两个八杆子打不到的人,因为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黄文炳发现,黄文炳想立功复出,到蔡京之子蔡九处告发宋江,二个底层小吏遂上演了一曲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

宋江本是能吏,又好结交江湖好汉,基本算是"黑白通吃","忠义两全“。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与晁盖暗通款曲的"招文袋“被阎婆惜发现,谁知这个女人偷情不算,还要告发他,宋江无奈只好杀了阎婆惜,之后被抓刺配江州。

宋江的"忠义"大梦破灭,体制内进不去了,又不屑为寇,十分郁闷。这一日来到浔阳楼,借酒消愁,喝到微熏时心血来潮,唤酒保索借笔砚,蘸饱浓墨,在白粉墙上题诗二首:

自幼曾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呼,

他曰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兴犹未尽,又在下面写上五个大字:“郓城宋江题"。

事又凑巧,同样不得志的黄文炳也来此消遣,他也是文化人,而且学问不在宋江之下,一看这可是大大的反诗,自己立功复出的机会来了。

黄文炳不同如宋江,他没有江湖朋友,一心只想在官场进阶,但无奈官场没有人脉,见如此杀气腾腾的反诗,明知有风险也要举报,或许能为自已赢得一个复出的机会。

面对这个天赐良机,黄文炳异常冷静,他招乎店主保护现场,自己亲自到江州知府蔡九处告发。蔡九是个"官二代",是当朝太师蔡京的第九个儿子,黄文炳久欲攀附,指望他引荐复出。

这次宋江被抓判了死刑,好在宋江毕竟是黑道大哥,被粱山好汉劫法场救出。

可怜黄文炳落个凄残下场,因为这次他想害的人是个黑白两道、道道通天的人物。

宋江得救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报仇雪恨,马上带人杀到黄文炳家里,众好汉亦各动手,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把黄文炳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

等捉到黄文炳之后,宋江指着他鼻子大骂:我又不曾与你有杀父之仇,你为何三番五次教唆蔡九知府杀我!大喝一声"那个兄弟替我下手!"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李逵自告奋勇:先是把黄文炳腿上的肉割下,放炭火上炙来下酒,最后,开膛破肚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可怜黄文炳不仅没有混进体制内,还惨遭灭门之灾。

当然,黄文炳人品的确不咋的,可宋江也不是光明磊落。他所以如此痛恨黄文炳,应该是这厢彻底断了他回归体制内之路,对于宋江刑罪他还能洗白,但谋反朝庭之罪他一万年也洗不白。本来他酒后题诗就是一时冲动,这从他上粱山改"聚义厅"为"忠义厅“可以看出。最后宋江为洗白“谋反"之罪,也搭上了自已和众兄弟的性命。

宋江和黄文炳同为刀笔小吏,在时局动荡、朝廷腐败的现实状况下,都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求功名、得禄位,他们本质上并无什么不同。相反,黄文炳这个"小人“倒更忠于朝庭。


秋水长天H


宋江为何在被救出之后,一定要杀了黄文炳,直观的感觉告诉我们,是宋江想为自己报仇,因为黄文炳把他害的太惨了,差点丢掉性命。

其一,黄文炳作为宋江最大的仇人,的确该杀。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宋江在老家郓城县杀了阎婆惜之后,开始了服刑之路,江州便是宋江的最终服刑地点,虽然这一路走来宋江经历了多次磨难,但是宋江也因此结识了江湖上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好汉,虽然也曾因此差点丢掉性命,但是通过这些经历也让宋江增加了要上梁山当老大的决心。到了江州之后,宋江凭借自己的关系,更是没有一点要服刑的意思,整日只知道饮酒作乐。果然浔阳楼上的一次酒后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题写反诗之后,宋江被黄文炳告发,被关进了大牢。由于戴宗的帮忙本来可以躲过一劫的宋江,却被黄文炳再次揭穿了宋江装疯的小把戏,等待他的只剩下死亡。就在执行死刑的当天,晁盖以及揭阳岭的众好汉及时赶到,这一切让宋江又看到了生的希望,结果不出意外,宋江被成功救出,试想一下,如果仅凭江州知府蔡九的智慧,宋江在江州必然会安然无事,正是黄文炳的出现,才让宋江被关入大牢,而且受尽折磨,差点丢掉性命。这一切更是让宋江对黄文炳这个人刻骨铭心。所以宋江才令众人又杀回江州,与无为军展开了有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果大败无为军,生擒了黄文炳,此人也被李逵剖腹挖心,做成了烧烤,泄了宋江的心头之恨。

其二,上梁山要有投名状,所谓的投名状就是要杀人。武松上二龙山(梁山)之前,西门庆和蒋门神以及张都监算是投名状,鲁智深杀了作恶多端的镇关西,算是投名状,晁盖等七人劫取了大名府的生辰纲算是投名状,此时的宋江只杀了一个阎婆惜,因为阎婆惜只是个不守妇道的小妇人,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在梁山看来,阎婆惜不是一个合格的投名状,此时黄文炳成了宋江上梁山最好的投名状。(黄文炳的职务是通判,虽然官职不高,但属于朝廷的正式官员)。

其三,宋江想以此事来鉴定自己在梁山好汉心中的地位,救出宋江之后,宋江便要杀回江州,除掉黄文炳,此命令刚说出,晁盖带头提出反对,理由很充分人马疲惫,这一点让宋江对晁盖有了想法。但是其他众人大部分却极力的响应宋江,尤其是揭阳岭的众好汉,李俊、张顺等积极响应。解决黄文炳在宋江心中更是一块试金石。这一点更加激发了宋江上梁山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

其四,威慑梁山众好汉。本来杀了黄文炳也就算了,宋江还让李逵把黄文炳剖腹挖心,而且还做成烤肉,令大家分食,这样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但是宋江为了告诫大家,不要得罪自己,看看黄文炳这就是得罪我的下场。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


宋江与黄文炳原本素不相识,两不相干。全因宋江那厮本是吃着皇粮的公家人,却与那些非盗即抢杀人放火江湖中的坏蛋分子们混得烂熟,而且经常用家里的钱财和自己挣的公家银两资助那些亡命之徒,混出一个“呼保义,及时雨”名号,在黑道之中,声名赫赫,地位崇高。宋江利用他押司的身份,为黑道通风报信,开罪脱责,按照现在的说法,宋江就是黑社会的保护伞。

正因为如此,发配江州关在大牢里的宋江,在他所结交的黑社会势力的关照下,却可以自由出入牢房,带着戴宗和李逵悠闲悠哉的上浔阳楼去喝酒。

喝酒就喝酒吧,偏偏要喝的大醉。这一大醉,本性就没掩饰住,提笔就在浔阳楼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哪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看看,这是多么血腥的诗!写完这些之后,宋江那厮还意犹未尽,接着又写: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至此,宋江的野心暴露无遗,他要效仿黄巢,可惜他没有黄巢“此花开后百花杀”的那种气魄和豪气。

题外话,扯远了。还是正儿八经回到答题上来。

宋江题在浔阳楼的诗可以说是透露了他的心迹,是不容置疑的反诗。

这反诗题了也就题了,可他偏要留下他的名字。留下他名字倒也罢了,那时代识字的人不多,有文化能理解诗意的人更少,估计宋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那么狂妄题诗的。

可偏偏就被熟读诗书过于较真的黄文炳看到了。黄文炳较真就较真吧,可他偏偏从通判的职位上被罢官在家,正像一头无头的苍蝇,瞎碰乱闯,寻找机会,重返官场。

宋江的这首反诗,让黄文炳见到了,那不正是天赐良机嘛!

所以,黄文炳抓住机遇,马上将宋江举报到知府蔡九那里。

结果可想而知,宋江结束了他那悠哉自由的牢狱生活,被审问、拷打,这回被真正的关入大牢,更为重要的是:死罪难逃!

为了逃出生天,以侠义闻名天下的及时雨宋江,只好装疯卖傻,就是现在所说的精神病,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谁知黄文炳根本不相信,宋江无奈之下,为了展示他逼真的表演才能,在蔡九和黄文炳的注视之下,真真实实地吃了一回翔。

谁知还是被黄文炳识破,宋江被饱打一顿,送回牢房。

这仇可结大了,这可是奇耻大辱的吃翔之仇啊!

宋江与黄文炳结下吃翔之仇后,梁山一众为救宋江,又生一计,伪造了蔡京的假书信,以期骗过蔡九,救出宋江。没想到作为儿子的蔡九没有看出冒名蔡京的书信有假,倒是被旁人黄文炳火眼金睛,看出了端倪,此计又被黄文炳识破。

一而再,再而三,这梁子结的太大了!

宋江的心里,对黄文炳的怨仇可以说是比天高比海深了!

不过后来,宋江被救出后,率众来无为军寻仇,为了体现他的宽仁大度,假惺惺地说:“只恨黄文炳那贼一个,却与无为军百姓无干。他兄既然仁慈,亦不可害他,休教天下人骂我等不仁。”

然而,当宋江捉到黄文炳之后,却露出了他狞狰可怕的面目,对着黄火炳大骂:“你这厮,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如何只要害我,三回五次,教唆蔡九知府杀我两个?”看看宋江的嘴脸,只说黄文炳害他,并不说蔡九什么,还将蔡九称为知府,可见他的内心里是迎上欺下的。

然后,宋江纵使李逵将黄文炳生剐,把黄火炳的肉放在炭上一块一块地烤着吃,最后还将黄火炳的心挖出,做了汤来醒酒。

由此可见,吃人肉人心的宋江,其心是狠如恶魔的。所以,他要将黄文炳一家四十五口全部杀害,也是情理之中,理所当然的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得到这样的警醒:千万别逼别人吃屎。吃翔之仇不是不共戴天,而是誓灭全家。

文丨原创丨图丨网络丨如果你喜欢,请关注





火红生祥云


宋江攻打无为军不是反贪官而是报私仇。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只讲敌我,不讲是非;只讲利益,不讲道德。

01 “无为军”的地理位置差错

“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地名“无为军”和人名黄文炳因出现在《水浒传》章回中而名声大噪。

初读《水浒传》时,不知无为军是地名,还以为是种武装力量。现在知晓“军”在宋时为行政区域名称,设立在军事要塞,级别比县高。 据权威说法,江州今为江西省九江市;无为县今在安徽省,两者相距五百里之遥,不是一衣带水的邻居,《水浒传》把地理位置弄错了。

02 黄文炳的为人

黄文炳身为候补通判,靠官府补贴过日子,与三年能落十万雪花银的实职相比,天壤之别;多年的孔孟诗书熏陶,其忠君思想也应该“毒害”不浅。 因此,在黄文炳看见宋江“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时,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及个人立功表现的私欲,他毫不犹豫地把宋江告发了。

对此,李贽有所评说:

“黄文炳也是个聪明汉子,国家有用之人。渠既见反诗,如何不要着紧?宋公明也怪他不得。”

03 宋江对黄文炳的态度不敢恭维

黄文炳的揭发与分析,让宋江的装疯卖傻、吴用的假信都付之东流。更严重的,让《水浒传》一向标榜的“忠义两全”宋江,在黄文炳面前黯然失色:黄文炳至死,一言一行都颇为忠臣风度,而宋江则成为只图报私仇的不忠之人。

人们吐槽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报复之心,却很少有人提到宋江在对待黄文炳一事上的残酷:报仇情有可原,与他老婆孩子有何干系?!斩草除根?那杀他家丁仆人天理何在?!宋江把黄家大小四五十口不留一个,断无道理可言。

黄文炳只是候补官员,并非贪官;退步说话,从宋江对待戴宗等贪财之人态度来看,黄文炳纵然是个十恶不赦的大贪官,如果不是因为他揭发宋江,不会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

04 结语

宋江责怪黄文炳一直跟自己过不去,且看黄文炳的回答如何斩钉截铁,并只求早死,别无他言:

“我身为大宋臣子,肃清叛贼,是我本分。”

这对话桥段,把宋江和黄文炳的境界高低揭了个底朝天。

宋江不是“只反贪官”,而是只反得罪了自己的,哪怕人家不腐不贪。


童童读史


人对了,做错事也会得到原谅

人孬了,做对事却算“不安好心”

——分享有趣和观点 散打三国与水浒(66)

一、汉字的妙用


据说先前有个富豪孝子去算命,那算命的七考八算后批给他五个字:父在母先亡。

富豪看了后寻思,“哦,原来是父亲在母亲之前……”

回家后更是加倍对父亲好。


不料若干年后却是他母亲先过世。他就有些愤愤然了。

于是带一帮人去砸命馆的场子。

算命先生一听来意,眼珠子转了转笑笑说,“小生先前所批令严、令慈的命理并无差池啊!”

“放P!”富豪大怒,把手头先前批的那五字命书扬了扬,“你明明写的‘父在母先亡’是不是?可现在……”

算命先生仍未动声色:“对啊!是这样写的可哪儿又错了呢——不明明说的是‘(你)父亲健在、(但)母亲会先亡故嘛!’”……


这当然是个民间故事,虽揭露了算命先生的诡辩伎俩,却也体现出汉字的多义多释——特别是当被肚子里有几滴墨水的文人利用了的话。

——因一时酒兴,在浔阳楼醉后题诗的宋江就是施大爷说的“命运合当受苦,撞了(黄文炳)这个对头”!

二、靠害人来钻营的“黄蜂刺”

宋江显然就是这样,在“稀里糊涂”中遭了黄文炳的道儿。

按说,宋江那两首诗确实也不尴不尬,里面是有些兼文带武、经不得仔细推敲的“敏感词”,就如黄文炳看到后警觉的,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啦、“敢笑黄巢不丈夫”啦,无心者看了也许批句“狂妄”、一笑置之。但被黄文炳这种唯恐天下不乱、一天到晚鹰犬样四处张望嗅鼻的人抓到,又岂能放过?

书中介绍得清楚,黄文炳这家伙:

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闻知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谒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

偏偏又巧,后来见到蔡九知府,闲聊中说起蔡京家书里的童谣——他就充分调动了歪歪肠子,挥洒那几分才学、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一分析,结果就“真像那么回事儿!”

恰才相公所言尊府恩相家书说小儿谣言,正应在此人身上。”知府道:“何以见得?”黄文炳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明明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之人,水边着个‘工’字,明是个‘江’字。这个人姓宋,名江,又作下反诗,明是天数,万民有福。”知府又问道:“何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黄文炳答道:“或是六六之年,或是六六之数;‘播乱在山东’,今郓城县正是山东地方。这四句谣言,已都应了。”

你看:是不是“分析”得合丝合缝?这是汉字的奇妙,说祸也是祸、道福也成福。

——撇开人品不说,他毕竟是个“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又时刻梦想钻营进去的人,宋江的诗句,明明有“不轨”之意,他发现了,立场警觉到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大有滋事、煽颠的嫌疑啊!

在言论、思想管控极严的封建时代,宋江的诗的确属于会给自己惹祸的禁言范畴。黄文炳是站在他所代表的阶级立场看待此事,本属“理”所当然。但这家伙却另怀私心——他是把这当做立功进身的机会,所以不惜踩着人头往上爬、来进这个谗言。

于是倒霉的宋江就被投入牢中、差点丧命。


三、宋江心中的“魔鬼”,就因黄文炳加害而激发出来了

造反从来不是宋江的目的,从来只是手段。他的最高理想或“境界”,就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但先前他仕途不畅,做了卑微的吏——这几乎绝了他的上升之路。所以来做“及时雨”广结善缘、暗地里掌红吃黑,也是民间叫得响、吃得开的人物。

浔阳楼题诗,是在他焦虑阶段的心声自吐,但要他真刀真枪做强盗、造反,恐怕还轻易不干——否则他就不会拒绝晁盖挽留、上江州来服刑了。

是黄蜂刺这飞来之祸让他绝了幻想/退路,于是只好铤而走险。

偏偏黄文炳这厮又精细狠毒无比,他识破了戴宗假传的蔡京信函,又撺掇蔡九知府把宋江斩立决。黄蜂刺的一再相害,宋江差点丧命——这些被薛永带来投奔宋江的黄府裁缝侯健尽数告知,这个仇怨就很大了。

终于招来灭门之灾。自己被破腹剜心、腿肉还成了李逵下酒的烤串,家眷也成了失火城门下的池鱼。尽管他的行为也算是尽责、在维护治安,但因其人品之坏和源于私心的出发点,让人鄙弃和厌恶,所以他的悲惨结局一点儿不招人同情。

这也是他为自己作恶买的单。

宋江还算是恩怨分明的,他特地吩咐要对黄文炳那吃斋行善的哥哥及邻舍不犯秋毫。这是宋江区别于其他盗伙兄弟的高明、仁德之处:复仇,即不像李逵式的“不问皂白、手持板斧排头砍过去”、也没有如武松般的不管亲戚、下人,一概通杀。


黄文炳的家人也许死的有些冤,但家中出了这个害人精,如今报应到来,只能算跟着倒霉。

在没有法制观念的古代,也属常事。



林武师de文散打


《水浒传》有三次比较成功的复仇: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杀了三人;

  2. 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十余人;

  3. 宋江智取无为军,杀了黄文炳一家四五十人。

林冲被陷害,武松被陷害,宋江也是被陷害,他们死里逃生,之后都选择了以最极端的方式复仇。

林冲够狠,武松近乎残忍,宋江几乎丧失了人性。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此时虽为配军,但早已驰名江湖,每到一处都有江湖好汉望尘拜伏。酒后癫狂,宋江露出了自己的猛虎本性。

黄文炳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一心想踩着别人往上爬,宋江刚好犯在他手里。为了脱罪,宋江听了戴宗的馊主意,佯装癫狂,弄得满身屎尿,结果黄文炳建议知府用刑,宋江经不住拷打,很快就招认了。

梁山好汉几乎倾巢而出,当地又有李逵、李俊等一众好汉,大家齐力协力救出宋江,接着智取无为军,大闹江州。

上一个对不起宋江的人是阎婆惜,结果宋江亲手解决了她。这次黄文炳欲置宋江于死地,宋江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

宋江原本想做绵羊,智取无为军后,绵羊看来是当不成了,于是宋江的虎狼之心索性暴露了出来:多年的“潜伏爪牙忍受”,宋江的内心郁积了无数的苦恨。如今机会来了,宋江嗜血的本性展露无遗,他要“报冤仇”,他要“血染浔阳江口”。

冤有头,债有主,杀害仇人的老小很不仗义,很没有人性,历来为人们所唾弃。宋江是个读书人,又是老江湖,不可能不知道这点,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快意恩仇,反正自己已没了退路。

二、杀人是江湖好汉眼里的壮举,怒杀阎婆惜已令宋江威名赫赫,怒杀黄文炳一家可以看作一桩注定获利颇丰的大买卖。

三、来救宋江的江湖好汉个个都是狠人,宋江现在是他们的大哥,当然得更狠,得给他们做个表率。

四、宋江已经决定上梁山,杀黄文炳一家算是投名状,又能奠定他在梁山的领导地位。

总之,黄文炳不该招惹宋江,不该在这个时候招惹宋江。偷鸡不成蚀把米,黄文炳以为只是构陷一个该死的配军,绝对想不到自己的下场会那么悲惨。


上头派掌门


黄文炳惹的是黑白两道皆通的宋江,下场之惨是自找的。宋江酒醉题了反诗,官府都未深究。可那个黄文炳非要上纲上线,还越级上告,非要把宋江置于死地。他把传说的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为依据,做实了宋江要造反的事实。地方官府不得不以造反罪判了宋江死刑。

后来梁山好汉救了宋江,捉了黄文炳。再看宋江在杀黄文炳时的一段话,不但黄文炳该杀,他一家都踉着遭秧就不奇怪了。

宋江指着黄文炳骂道:“你这斯,我与你远日无冤,近日无愁。如何要加害于我?三番五次敎唆蔡九知府杀我!你即是读圣贤之书,如何要做这等毒事?我又不与你有杀父之仇,如何定要谋我?”“你这斯平日在乡中只是害人,结交权势之人,浸润官长欺压良善,胜如己者妒之,不如己者害之,满城人皆称你做黄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拔了这个刺”。

可见宋江对黄文炳恨到极点,杀了他也可算替天行道了。至于他家那四五十口人,随着殉葬只能认倒霉了,必竟杀人的都是强盗。


用户李森


因为,1.黄文炳看破了宋江并告发了他.2.使得宋江只好装疯卖傻在屎尿里打滚,出尽了洋相,最后又因吃烤打不过,没混过去,这些使宋江丢人丢大发了。3.在刑场差点被砍头吓得不轻。

宋江把这些都怪罪于黄文炳。

黄文炳告发宋江有错吗?根本没错。

宋江的诗里有:“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你宋江有什么冤?你知法犯法为强盗通风报信;你不守法度杀害寡妇唯一的亲人(女儿);你无法无天派人烧了青卅城外数百户人家,杀了许多无辜百姓,你宋江有什么冤?你还要“血染浔阳江口”?

再看宋江词里的句子:“他年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诗言志,分明就是个反骨。

宋江后来招安了,好象很忠于朝庭的样子,其实他是忠于自己的名声,宋江是个贪图虚名的人。

象黄巢,宋江这样的所谓的精英,他总想有所“实现”,体制里不录用,他就很有可能跟你对着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