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漢字「孟」從「子」從「皿」,始見於西周金文,《說文》純粹當成一個形聲字來解釋,本義為「長也」:

《說文》孟,長也。從子,皿聲。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在西周金文中,「孟」與「伯仲叔季」之「伯」同意——表示兄弟排行老大,也即《說文》所說的「長子」,但是男、女不分,「長子、長女」皆可用「孟」,

比如:【孟上父壺】的「孟」表示「長子」,「孟上父」與「伯上父」同意。「上」是名字,「父」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孟姬安甗】的「孟」表示「長女」,「孟姬」也即「伯姬」,「安」是名字,「姬」是貴族婦女的尊稱或美稱。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傳世文獻中也有「孟姬」的稱謂:

《左傳.成公十七年》:「昔吾畜於趙氏,孟姬之讒,吾能違兵」

「孟」引申可以表示「首、初始、開始」,如:「孟春」、「孟冬」指「四季」的第一個月份。

我國的古文字學家夏淥先生在《論古代的食人之風》一文中認為:「孟」並不是如《說文》所言是從「皿」得聲的形聲字,而是反應了一種古老的食人習俗。

「孟」字從「子」從「皿」,會「皿盛子肉」之意,反應先秦「殺食首子」的習俗,故「孟」訓「首、長」之意。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注1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難道真的是「盤子中的長子肉」為「孟」?

我們先不論這個驚悚的說法是否成立,但從考古來看,極為迷信鬼神的殷人似乎有殺食兒童的嫌疑。從傳世文獻的記載,以及世界各民族的民俗來看,確實存在一種「殺首子」的恐怖習俗。



在殷周的考古發掘中,頻頻可以見到將嬰兒和兒童殉葬、獻祭,有的是「乳牙未脫」的兒童,有的是「囟門未合」的嬰兒,還有很多十幾歲的青少年: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引自注1

郭沫若先生認為這些嬰兒、兒童顯然是無法驅使的,應該是殷人提供給祖先的「肉食倉庫」,取其「肉體細嫩」。就跟我們今天吃乳豬、乳鴿一樣。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同注1

近年來,殷墟發現的一個青銅甗中裝著一個人頭,考古學家通過化學分析,發現這個人頭是煮過的,體質人類學的分析顯示是一個15歲左右的兒童。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雖然我們無法搞清楚殷人烹人純粹是為了祭祀祖先,還是供活人食用,但是,殷人為「食人族」的嫌疑很大。

西晉皇甫謐所撰《帝王世紀》記載過:商紂王將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殺了做成人肉湯,然後給周文王喝,意圖毀掉文王的一世英名,哪知道,文王能屈能伸,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口就將「首子羹」吞下去。

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以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得而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其子羹尚不知也。——《太平御覽·卷八十四》



殷商以後的周代,禮教治國,殉人和人祭明顯減少。但是從文獻記載來看,中原周邊蠻夷仍然有「殺首子」的習俗。

先秦很多典籍都記載了「易牙蒸子」的典故,也即:春秋時代名廚師易牙,將自己大兒子殺了,做成「粉蒸肉」獻於美食家齊桓公,如《韓非子》的記載:

《韓非子·二柄》 :桓公好味,易牙蒸其首子而進之。

《韓非子·十過》:君(齊桓公)之所未嘗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首子而進之。

楊樹達先生有一篇《易牙非齊人考》,通過文獻異文的考證,認為「易牙」也即「狄牙」,來自中原周邊的蠻族,當時少數民族中有很多都有「殺首子」的習俗。所以,對蠻人易牙來說,蒸首子給齊桓公開胃,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注4

從文獻記載,古代少數民族中「殺首子」的習俗,有兩種原因:「宜弟」和「蕩腸正世」。

  • 為「宜弟」而「殺首子食之」的記載: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引自:注3

「宜弟殺首子」也就是為了多生多育,而且要分而食之,似乎跟中醫的「吃什麼補什麼」有點相似。

  • 為「蕩腸正世」而殺首子的記載:

  •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注3


    為「蕩腸正世」而殺首子,也就是為了保證血統血統的純潔性,避免「呂不韋獻趙姬」這樣的「奇貨可居」故事重演,

    我們知道,很多社會化的哺育動物中也有「殺首子」的情況。比如:獅子,當一頭健壯的獅子,通過爭鬥成為新獅王以後,都會幹掉老獅王血統的「首子」,而雌性獅子應對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和族群中具備「潛力股」雄性獅子交配,使其搞不清「首子」到底是誰的血脈。

    裘錫圭先生則認為「殺首子」為「宜弟」之說,來源於人類個文明中普遍都存在「獻新之祭」習俗,也即把田地上的第一批收穫、牲畜的頭生幼崽獻給鬼神,而吃獻祭的食物能得福,從而使得農、人、畜更加興旺。

    比如:中國先秦「嘗祭」,將田地頭一批作物獻給祖先和鬼神: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注3

    古代以色列人、腓尼基人有將頭生的嬰兒和牲畜獻祭的傳統,如《舊約·出埃及記》記載:


    釋「孟」——漫談先秦的「殺首子而食」

    注3

    耶教教中所謂「亞伯拉罕獻以掃、上帝的羔羊、吃無酵餅和喝紅酒」都是「獻新之祭」儀式的變體。



    參考文獻

    1. 夏淥. (1984). 論古代的食人之風——並附釋寅, 禽, 醢, 齏, 烹, 將, 餚, 屠, 胾, 敢等有關古文字. 武漢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4), 14.
    2. 胡厚宣. (1974). 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上篇). 文物(07), 78-88.
    3. 裘錫圭. (1994). 殺首子解. 中國文化, 9, 47-51.
    4. 楊樹達. (1941). 易牙非齊人考 [J]. 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