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經濟壓力大?失業風險高?如何克服來自工作的焦慮?

2020年,並不像想象的那麼美好。

新冠肺炎已經從年末鬧到了現在,很多職場人還沒能返回工作場所,在盼來了期待已久的長期休假後,在和父母親人由團聚的欣喜轉為相看兩生厭之後,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經濟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種焦慮的狀態。

而很多新聞也爆料,某獨角獸公司,開工第一天裁員500人,網上的段子手,也寫道“睡一覺,假期延長7天,再睡一覺,假期延長14天,再睡就退休了。”還有人發的是“延遲復工14天,再延遲復工,大家好,不用來上班了,公司沒了。”這並非危言聳聽,如果遲遲無法上班,企業的資金面臨危機,公司倒閉也並非不可能。今年對很多行業和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經濟的低谷,職場中很多人將面臨失業或者收入降低的風險。

疫情中,經濟壓力大?失業風險高?如何克服來自工作的焦慮?


有人開始關注找工作的途徑,還有人開始問,怎樣能快速找到工作?不難看出,這裡面透著一股焦灼的情緒。

其實,只要正面去應對即將面臨的困難,就不會那麼焦慮。人們的焦慮並不是因為外界的環境多麼惡劣,遇到了多大的困難,而是因為內心的對自己的不自信引起的。焦慮讓人們很難靜下來找到出口,反而越來越慌亂。

焦慮是你面對挫折時,給自己的一個應對措施。就像騎自行車,發現剎車壞了,有的人選擇不知所措,甚至連雙手都撒開,直至車碰到障礙物停下來,自己狠狠地摔下車。而有的人不慌不忙,選擇握緊車把,掌控方向,避開障礙物,在車速降下來後,跳下車,儘可能地避免損失。

疫情中,經濟壓力大?失業風險高?如何克服來自工作的焦慮?


與其整天擔心失業的風險,不如給自己制定多個計劃和應對措施。面對焦慮,很多人會感到茫然。我們能做的,就是意識到自己焦慮了,然後停止焦慮,將焦慮轉換為正面的情緒。

如何完成轉換呢?

一、冷靜下來

1.轉移注意力

在人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強迫自己冷靜思考。而是想辦法從焦慮的情緒中脫離出來。轉移注意力是個不錯的方法。有時候越想解決問題,就越是毫無頭緒。這時,你轉換一下思路,想點別的事情,找點能讓自己沉浸的事情做一下,會好很多。

疫情中,經濟壓力大?失業風險高?如何克服來自工作的焦慮?


比如,欣賞窗外的美景,回憶一下記憶中的美好場景等。

2.冥想或聽音樂

冥想,放空自己。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去想一想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通過怎樣的努力能達到想要的生活。一切都會漸漸清晰起來,焦慮與失望也就慢慢遠離自己。

疫情中,經濟壓力大?失業風險高?如何克服來自工作的焦慮?


聽舒緩的或者歡快的音樂,放鬆心情,越緊張越焦慮,越不容易找到方向。這個時候聽一聽美妙的音樂,放鬆緊繃的神經,會有助於恢復冷靜,從而思路清晰、頭腦靈活,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深呼吸

深呼吸除了能平復情緒,吸入更多的氧氣能更好地促進大腦快速運轉,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它能讓人們集中注意力,保持鎮靜。

二、解決令你焦慮的問題

1.檢索解決辦法

解決焦慮的根本,是找到焦慮的原因,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是擔心失業,那麼就做兩手準備。年前疫情還沒開始的時候,就流行第二職業,很多人在主業之外發展了副業。除了能提高收入之外,也能給不確定的生活增加一重保證。

提高自己的技能,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不必急於眼前的利益,眼光要放長遠。如果失業不會給自己造成多大負擔,不要隨便找下一份工作。如果迫於經濟壓力,可以考慮先兼職賺點錢,減輕經濟壓力,再考慮找到一份長期相對穩定的工作。

疫情中,經濟壓力大?失業風險高?如何克服來自工作的焦慮?


2.幹就完了

很多人焦慮,是因為沒有開始的勇氣。當你有了方案,或者機會,不要猶豫,幹就完了!不去嘗試,不去做,也不會知道會遇到哪些困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對了。做著做著就找到竅門了,想太多反而遏制了行動力。有些機會稍縱即逝,要抓緊才好。

看完這些,大家有沒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了呢?真正的焦慮在自身,克服焦慮也要考慮接納困難,然後想辦法一點一點去解決困難,焦慮往往是因為放大了困難,而又缺乏行動力。

2020年雖然會很困難,但歷史總是在困難過後給人們更多機遇!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機遇吧!

疫情中,經濟壓力大?失業風險高?如何克服來自工作的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