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觀察:月內六次高層會議折射大格局考量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抗“疫”觀察:月內六次高層會議折射大格局考量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 (記者 張蔚然)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23日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後,中共高層三天內再次就這一問題作出部署,也是一個月之內專題圍繞疫情防控召開的第六次高層會議。

回顧六次重要會議可知,無論開會節奏、具體內容還是會議形式,都在折射中共頂層設計的大格局考量。

“戰時”會議“以快打快”

據公開報道,自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召開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至今,中共專題圍繞疫情防控召開六次重要高層會議,包括4次政治局常委會會議、1次政治局會議以及最新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其中,自2月19日以來,高層在5天內已召開3次重要會議,動作尤其頻密。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疫情防控“戰時”狀態下,中共一個月內連開六次高層會議,這在黨史上非常罕見,體現了應對突發緊急事態的領導力、組織力和動員能力。“基於快速發展變化的疫情,高層正作出以快打快的戰略戰術部署。”

與快節奏相一致的,是會議主題的逐漸調整。

前三次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主題均聚焦疫情形勢研究和防控工作,但隨著時間推移,關於維護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呈增多趨勢。特別是自2月19日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之後,高層會議主題開始將疫情防控和維護經濟社會發展二者並提。比如,2月21日政治局會議的主題是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2月23日的會議也聚焦同一主題。

“從上述脈絡可以看出,從疫情防控單一主題,到提及改革發展穩定問題,再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會議主題即反映了防疫取得的進展和現實工作的需要,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竹立家表示。

因應時勢精準“落子”

從具體內容看,因應時勢發展,歷次會議均在“把脈”現狀基礎上作出部署。

比如,面對疫情加快蔓延的嚴重形勢,大年初一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決定,中共中央向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推動有關地方全面加強防控一線工作;

2月12日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指出“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但同時強調“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指出要抓好疫情防控的重點環節,並要求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以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為抓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

2月21日的政治局會議認為“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要求完善差異化防控策略,有序推動復工復產,並強調堅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堅戰;

2月23日會議的部署更細化。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就疫情防控提出7點要求,強調“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就有序復工復產提出8點要求,指出“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指出,會議具體部署雖各有側重,但都建立在對不同階段問題進行及時、準確分析的基礎上,注重“落子”在關鍵處。

“比如當疫情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後,普通民眾甚至個別地區的政府部門都可能產生麻痺鬆勁想法,23日的會議強調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就是一次適時的提醒。”戴焰軍說。

“網課”助力信息傳導

六次高層會議之中,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人們而言並不陌生,但23日舉行的這場“下沉”至縣團級的會議堪稱形式特殊、規模罕見。

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與會外,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有關人員,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各市(地、州、盟)、縣(市、區、旗),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團級以上單位設分會場。

據報道,全國出席人數達17萬人,各地可通過視頻直接“聽原聲”“見真人”。不少網友將其形象地稱為“中國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網課”。已有基層與會者對媒體表示,希望這樣的視頻大會繼續開下去,它是基層黨員和中央直接溝通的橋樑。

竹立家表示,新中國面臨的這次史無前例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促成了此次會議的形式創新,也表明中共正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和業態提升科學治理能力。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竹立家說,一般而言決策部署是從中央傳至省部級,再到縣團級。考慮到基層幹部在平衡防疫與復工復產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此次會議避免了中間環節傳導可能存在的信息流失,尤其是保證了關鍵信息傳播的有效性,有助於提升基層幹部的治理信心。

他認為,過去一個月外界已看到高層部署之中的不少亮點和變化,它們反映了中共圍繞突發緊急事件處理、健全應急管理體系等所作的大格局考量,有利於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新的“動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