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杠精都是什么下场?

牧千野


说到这个,可以谈一下冯道。

五代时期的政权更迭十分频繁,刘知远的后汉政权刚刚建立四年,郭威反叛了,带兵入汴京。几年后,郭威病死,他的义子柴荣继位。此时,后汉刘崇勾结契丹,企图一举推翻后周政权。当时冯道对此事颇有微词,这是他们当时的对话:

柴荣说:“过去唐太宗征战,都是亲自出征,难道我就不可以效法吗?”

冯道说:“不知陛下能不能和唐太宗比。”

柴荣又说:“以我兵力之强,出击刘崇、契丹联军,犹如泰山压顶,为什么不能成功?”

冯道说:“陛下可以说是山吗?”

这话可以说是很不留情面了,很杠。不过历史上的冯道是个官场不倒翁,他的上面一番话是为自己留后路,积累投靠新主子的政治资本(后汉)。


菜得睡不谢


汉武帝时,有个博士叫狄山

在当时想成为博士还是很困难的,起码比答主今天读个博士难得多。

当时的博士,不光是研究经书做做学问而已,还要负责给皇帝当顾问。刚好,元狩四年,匈奴派人来问汉武帝,你爷爷、老爹那一代都跟我们和亲,现在到你了,要不要继续嫁公主给我们啊?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汉武帝其实早就想打匈奴了。和亲?和个P啊?而且当时汉朝正强,匈奴又刚好被卫青、霍去病揍了一顿。匈奴单于真是不知死活,还以为自己能吓到汉朝呢。

但是,汉武帝还是表面上征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见。聪明人早就看出来了,可是狄山没明白啊。他直接说“和亲便”,就是我觉得和亲不错的。

汉武帝问他不错在哪里啊?耿直的狄山开始了论述,他觉得打仗劳民伤财,不如效法汉高祖和文帝、景帝,用和亲换得和平发展。

△单于和亲瓦当

汉武帝估计心里呵呵,他问御史大夫张汤怎么看。

张汤多聪明啊!他知道汉武帝很不高兴了,于是回禀说:“此愚儒,无知。”言下之意,这个人是书呆子,犯不着跟他计较。

本来嘛,这事儿就过去了。最多是顾问不称职对吧?我提建议而已,你不听就是了,罪不至死吧?

然而,狄山开始了自己的耿(作)直(死)之神操作。他跟张汤杠上了。他说,我是愚忠,张汤这家伙是“诈忠”。他当年处理淮南王、江都王的案子时离间骨肉亲情!所以我知道他不是好人。

这话把汉武帝给刺激到了。为啥呢?西汉早期,诸侯王坐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景帝时还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登基后,淮南王、江都王曾经谋反,后来都被酷吏张汤干净利落处理了,两个王爷被逼死。可是,张汤这么办,并不是他的个人恩怨所致,而是完完全全站在汉武帝的立场上,体现汉武帝的意志,从这个角度来看,张汤才不是“诈忠”。

狄山支持和亲,已经让汉武帝不悦,他旧事重提,真正触了逆鳞。

汉武帝很不高兴,问狄山说:我让你治理一个郡,你能不能防备匈奴入侵?

狄山说:不能!
汉武帝很无语,说:那么一个县呢?

狄山说:不能!
最后,汉武帝干脆说:一个障呢?(障是边塞地区的小城堡)

狄山也不敢继续杠下去了,说可以。

于是,狄山就去了某个障。可惜,过了一个多月,匈奴人进攻,狄山不敌,被斩首。

△敦煌汉代障塞


其实,很多古代臣子的“杠”,本质是耿直。至于后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性格和当时的形势。

比如狄山这样的,遇到一个脾气暴戾的皇帝,又看不清大形势,下场会很惨。而唐代魏征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国家整体平安,李世民又有个好老婆,所以才能够屡屡包容魏征的“杠”。


考古军中马前卒


哈哈,说下庄子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子非鱼……………哈哈哈

或许惠子这样回答就行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知子莫若父。”


小人物志


说到古代的杠精,明离子想到了孔融,没错,就是那个让梨的。

长大以后,孔融做了北海太守。此时节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身为一方太守,本来应该招兵买马,不说保境安民,总得保护自己官位吧。

人家孔融不,吃着祖宗孔子老底儿,在北海办起了学,招了一帮子腐儒整天谈笑风生。

最后袁绍派儿子袁谭打了过来,把军备废弛的孔融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北海城就这么归了袁家,孔融自己跑了,老婆孩子成了袁谭的俘虏。

满腹经纶,却连妻儿都保护不了,孔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因为名气太大,所以很快孔融又找到了工作:在曹操麾下做太中大夫。

可以看得出来,老曹对孔融还是不错的,毕竟爱才,可是孔融却把老曹的善意当儿戏,本来这个职务清闲高薪,舒舒服服的了此一生挺好,可是人家偏不,从此开启了杠精生涯。

作为曹操幕僚,不但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还天天抬杠,曹操说东,他扯西。老曹有一定涵养,但也是有底线的。


史书记载,曹操为节约粮食,在全国颁布禁酒令,不许用粮食造酒。孔融本身就是个好酒之人,同时又觉得这是个“杠点”,于是利用自己出色的文采,写了一篇鼓励大家喝酒的文章,里面观点总结为:

“酒本身不会误事,没必要禁酒,女人也耽误事呢,难不成要禁止婚姻?”

杠的老曹半天反应不过来。

曹操打败了袁绍家族,曹丕则娶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孔融就说,老曹家抢别人媳妇有传统,而且有古人可以借鉴,就是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曾经说要抢了美女苏妲己给弟弟周公。曹操问他从哪本书上看到这个据典,他说了句“想当然”,意思就是说他猜得有这么一回事儿。老曹又忍了。

曹操要征讨乌桓,解除北方边患。孔融开杠说,乌桓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有啥征讨的意义,肃慎没有向武王进攻木材,丁零偷过苏武放的羊,你有本事都讨伐啊!

曹操忍不下去了,在孔融一次聚会喝酒喝嗨了,酒后失言拿瓦罐比作母子关系。老曹以“不孝”的名义将孔融下狱,不久后就被押赴刑场,全家被株连。



杠精这下终于把自己和全家都给杠死了。不知道被让过梨的那哥几个怎么想的,八成后悔吃了这货让的大梨了。


明离子


在著名著作《吕氏春秋》中有讲过这样一个关于他的事情。说是当年有一天,洧水发了洪涝,把郑国一户富贵人家中的一个人给淹死了,后来尸体被渔民捞了上来。当这家富贵人家要去找渔民赎回尸体的时候,渔民的要价太过于昂贵,这家富贵人家就不接受。当时没办法之下,这家富贵人家就找到了邓析,想让邓析帮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然而邓析却说:“不用着急,除了你们家之外,他还会卖给谁呢?”后开这个捞尸体的渔民也是等的不耐烦了,同样也是找了邓析,然而邓析却说:“不用着急,那家人不从你这里买尸体,还能从哪里买呢?”结果就是等到尸体都烂没了也没人处理。

之后这位老兄成为了杠精人心中的祖师爷,后来在郑国的时候,他还专门给郑国人打官司,我们来看看他做的事情。人家帮忙打官司收钱,这人很奇怪,给人打官司非要人家身上穿的衣服或裤子。小案子要人家的衣服,大案子就要人家的裤子作为报酬,给钱还不收。在教人的时候也是的,明明一看就知道是错的事情,非要找一些歪理来说他是对的。明明是对的,就非要找各种理由说他是错的。他把自己的杠精技巧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只要人家想打赢官司,不管对与错,直接杠精杠到赢。如果他想让谁身败名裂,那他就天天怼着那个人杠精,杠的人家无话可说,怒火中烧。

由于邓析的身份是郑国的重臣,但是由于他举手投足直接都带着杠精,最终弄得郑国是“是非不分”。最终的结果就是,终于是惹得人家郑国执政大夫对他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最后愣是一刀子把邓析给怒斩了。可见,在古时候,遇到搞不定的杠精,最爽快的就是一刀子给砍了。


呆萌的阿全


别看现在的杠精很被别人所鄙视。但在先秦时期以及秦汉时期,“杠精”可是非常厉害的。而且还专门有一个学派去研究如何跟别人抬扛。这个学派就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名家。很多人对于名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名家在诸子百家中可不简单,其在百家之中也是非常有影响的学术流派。元代太史公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名家与“儒家”、“道家”等并列为“六家”。可见名家的地位有多么高。

名家以擅长论辩著称,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名家非常重视名与实的关系,同时名家也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的先河。有些人可能认为把名家比作杠精是不对的。但我想说的是,名家的学说包罗万象,他们以“辩论”为核心。在辩论之中很多时候名家的很多做法简直就是杠精的祖宗。最为著有的就是名家“白马非马论”。这简直可以说是杠精的巅峰之作了。再比如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子的《指物论》其结构则为提出论题、自我辩驳、自我答辩。由於其辞曲折,其论诡谲,致使全篇晦涩难懂,遂成千古之谜。该篇也算是达到了杠精法则的巅峰。名家的没落是随着秦朝一统天下,就开始走向没落。到了汉朝时期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显学之后,名家学说更无立足之地,最终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

当然,除了名家之外,历史上单独的个体杠精也数不胜数。比如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位杠精,硬生生和人抬杠害自己丢失了性命。这个人就是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祢衡这个人很有文采也非常具有辩才。但其性格高傲,为人也恃才傲物看不起他人。再加上其辩才无双,这就导致祢衡得罪了很多人。历史上的祢衡可以说是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存在。曹操帐下文成武将被贬低的一无是处。陈群和司马朗被祢衡誉为杀猪的屠夫。之后祢衡又说荀彧长的漂亮可以去给别人吊丧,赵融大肚子可以去伙房工作。要知道以上几人都是当时天下有名的能臣,能被祢衡如此鄙视贬低,可见祢衡有多么能抬杠。

历史上孔融十分喜欢祢衡的才华,他数次向曹操推荐祢衡。曹操对于有学问的人也十分尊敬。所以曹操就亲自见了祢衡一面。但祢衡并不愿为曹操效力。而且还大肆诋毁曹操。这就让曹操十分的生气。但曹操也心胸宽广,并没有杀祢衡。但曹操的忍让换来的是祢衡更加的肆意妄为。祢衡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击鼓骂曹操,但即使如此,曹操依旧没有杀祢衡,而是把他送给了刘表。

祢衡到了荆州之后,刘表非常高兴,也十分礼遇祢衡。但祢衡却依旧不改狂妄的性格,凭借其才能多次羞辱刘表,刘表深感耻辱,所以把他送给了黄祖。祢衡到了黄祖所处又开始发挥杠精本色和黄祖对着干,辱骂诋毁黄祖。但黄祖不同于曹操和刘表,在被侮辱后,黄祖立刻斩杀了祢衡。一代杠精祢衡,就自己作死了自己。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战国时期公孙龙,这可能是史上最强杠精。他提出了一个脑洞命题“白马非马”,白马不是马?黑人问号脸。他很有自信地提出了论据:如果想找一匹马,黄马黑马都符合要求;如果想找一匹白马,黄马黑马是绝对不可以的。因此白马不是马。Emmmm数学老师说过等价代换是这么用的吗?依据这个思路,所有颜色的马都不是马了…….马都要怀疑马生了。

还有不得不提的庄子与惠子,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我内心:你们说累了没有,给两位大佬递水。

唐代诗人罗隐,这个人简直是杠精本精啊,一位科举考了十多次都没中的倒霉诗人。但凡写诗不唱个反调总不舒服。别人宣扬读书改变人生,他怼“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别人觉得天道会酬勤,他偏说“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别人说瑞雪兆丰年,他要写“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不过他笔下的讽刺文学确实很出色。

还有就是辛弃疾有一首词《菩萨蛮》:

人言头上发,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满身都是愁。

好的,辛大词人,你赢了。

还有李后主啊,简直是穿越历史的杠精。他看到李商隐写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时候,都是一百多年后的事儿了,还是忍不住要抬一下杠,别时容易见时难。好了,杠完心情舒畅了。

咱们最后来说说杠精的下场。。。。

邓析(前545-前501), 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他不但是名家的先声,同时也是中国律师行业的祖师爷。

先说一件这位仁兄做过的一件事:《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洧水发了大水,淹死了郑国富户家的一员。尸体被别人打捞起来,富户的家人要求赎回。然而捞到尸体的人要价太高,富户的家人不愿接受,他们找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不用着急,除你之外,他还会卖给谁?”捞到尸体的人等得急了,也去找邓析要主意。邓析却回答:“不要着急,他不从你这里买,还能从谁那里买?”

这位仁兄作为杠精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在郑国给人打官司。。(看看他干的事,还给人打官司,他会帮谁)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条裤子作为报酬,教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委托人想打赢官司他就有办法让他赢,想让人罪名成立他也有办法使人身败名裂。弄得郑国“是非无度”。

最后的结果就是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终于受不了他了,于是把他给砍了。。。

可见古人遇到搞不定的杠精,代表月亮消灭他是最好的办法啊。。


丁大福


杠精,从字面理解就是抬杠已经成精的人,主要是指经常的通过抬杠获取快感的人、总是唱反调的人、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的人。那么古代有没有“杠精”呢?事实上不仅有,甚至还有专职的杠精,这便是战国时期的“名家”,而这一派的创始人邓析,却最终因抬杠太过出名而被处死了。

杠精始祖邓析,因善于抬杠而最终被杀

邓析是春秋末期郑国人,在子产执政时曾担任郑国大夫,在那个尊崇周礼的时代,他却提出“法先王,不是礼义”,从而成为了历史上最早反对礼治的思想家,甚至为此自编了一套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成文法,将其刻在竹简上,人称“竹刑”。

为了确保改革的推行,他不仅积极传授传授法律知识,聚众讲学向人们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方法,而且还承揽诉讼事务,帮助别人诉讼,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律师了。《吕氏春秋》有载“(邓析)民之有讼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裤。民之献衣而学讼者不可胜数”,意思是说大家见他替人诉讼的收益不错,因此都积极参加他的培训班。

不过,邓析虽然擅长辩论,但他的辩论却是“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杠精,善于用诡辩之术将别人驳的哑口无言,虽然这种方式令别人十分恼火,但却是无往而不利,因此广大民众对于他还是十分的敬佩。

而且,在诉讼的过程中,他不仅善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甚至不惜“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也就是说大家都否定的常理他偏说那是对的,而大家都认定的真理他又非要说那个不对。

然而,虽然邓析凭借出众的口才,再加上一堆歪理能够取得成功,但他所引发的这种思潮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随着他培训的善辩之才越来越多,导致“郑国大乱,民口欢哗”,对当时郑国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于是郑国的执政者姬驷歂便处死了邓析。

诸子百家中的“名家”,简直就是杠精的聚集地

虽然邓析最终因为善于抬杠而被杀,但他的理论却被后人所传承,他们奉行“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的诡辩论,并以此建立了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的“名家”,我们所熟知的公孙龙、惠子便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公孙龙是“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同样也是“诡变学”的祖师,而他最著名的诡辩便是“白马非马”了。白马显然就是马的一种,然而公孙龙却通过一番诡辩愣是让人接受了“白马非马”的理论,而他的这种诡辩更是让当时乃至后世的很多大儒都无言以对。

2、惠子的“子非鱼”。这是惠子和庄子之间的一次辩论,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梁之上散步,庄子说“鱼儿在水里悠然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啊。”惠子便抬杠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则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继续抬杠,“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名家的这种抬杠,《庄子·秋水》如此评价“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意思是名家就是要将对的说成不对的,将不对的说成对的。司马谈则在《论六国要旨》中说“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意思是说名家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诡辩毁掉别人的三观,而且让你哑口无言无法反驳。


香茗史馆


说到古代抬杠的下场,首先想到就是他!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祢衡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但是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

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




明月西西


分享个经典案例:

春秋时有个晋国,这个国家动乱不安,其中有个叫“重耳”的公子为了逃避权力争斗,带着十几个人全世界逃命,因为走的匆忙,逃命又消耗体力,身边的食物很快就吃完了,重耳这种富贵公子,身体忍耐力低弱,就晕的倒地不起了。

这个时候,有个叫介子推的人,忠心不二,拿起刀就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了下来,煮熟后抢救回了主人重耳。后来重耳时来运转,回到故国,当上了国君,身边的患难之交都得到了回报,唯独介子推被遗漏了!——(吃了人家的肉,还能转头就忘,只能说心真大。)

介子推心想,我为公子割过肉,我为公子流过血,现在竟然被无视了,简直太羞辱,就带着老母亲进山逃避这个让人心里滴血的社会了。 后来有人提醒重耳,你好像忘记了介子推的“割肉之恩”,重耳一拍脑袋:“我说咋当了国君后一直食欲不振呢!”,重耳赶紧派人去找介子推。

但介子推不接受这种被动的感情,发誓要和重耳断绝关系,生死不复相见! 老死不相往来!重耳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让介子推感受一下迟到的感动,于是这场“杠精之斗”就开始了,重耳各种方法试尽后,介子推在山上眼看胜利在望。

没曾想这个信奉“比赛第一,人命第二”的重耳竟然放火烧山,非要逼介子推母子两个出来,怕是重耳的字典里就没有“水火无情”这四个字! 等火灭后,大家发现了介子推和母亲的尸体,临死前紧紧抱着大树,重耳回国后宣布以后每年这一天都不能生火,为了纪念介子推。

后来重耳接到报道,说是介子推死前抱过的树,突然枯树重生了,生出了青叶,重耳就把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来源的历史故事,千百年来流传甚多,虽然里面槽点很多,比如重耳这个人,怎么看怎么是忘恩负义,故意杀人,做事方法太欠考虑,但是大家主要还是称颂介子推有骨气,宁死不出山做官的志气,可是——那个老母亲招谁惹谁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