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承認劉備是皇帝嗎?有何史實依據?

沈靜軒


當然不承認,你看看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在陶淵明看來應該是漢魏晉。


5點23分


劉備去世之後廟號烈祖,諡昭烈皇帝,這一套程序下來,儼然就是皇帝一般的存在了。因為蜀漢政權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劉備的廟號沒有像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一樣使用太祖或高祖,而且選擇了烈祖,似乎蜀漢政權就是漢王朝的延續,板上釘釘了!那麼,後世王朝認可劉備皇帝的身份嗎?

《歷代帝王圖》

唐代的宰相之一閻立本曾經畫過一副長卷——《歷代帝王圖》,畫中包含了自漢昭帝至隋煬帝等歷朝歷代十三位帝王的畫像。說到這裡,很多人肯定要說了:“唐朝的宰相都說劉備是帝王了,他還不是後世王朝認可的皇帝嗎?”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細節,那就是畫中的題注。

在魏文帝曹丕的畫像旁邊,閻立本標註的是魏文帝曹丕,這是對皇帝的標準稱呼,沒有任何疑問。但是,在劉備的畫像旁邊,閻立本標註的又是什麼呢?不是季漢昭烈帝劉備而是蜀主劉備!當然,孫權也是這個待遇。這代表了什麼呢?閻立本認可劉備的帝王身份,卻沒有認可蜀漢政權的正統地位,他只是割據政權的皇帝!那麼,正統皇帝是誰呢?魏文帝曹丕。這也是後世王朝比較大眾的一種態度——認可三國時期的三家都是皇帝,但曹魏是正統。

為何篡位的曹魏卻成了正統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丕篡漢自立,無論認與不認,曹氏父子都是赤裸裸的篡位逆臣!但是,為什麼篡位的逆臣反倒成了正統呢?這還要從曹丕篡漢時走的程序說起。

曹丕雖然是篡位,可他獲得皇位的途徑卻不是搶奪而是“禪讓”。無論事實如何,形式上、程序上是漢獻帝劉協三“請”、曹丕三“辭”之後,“天命所歸”的曹丕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了漢獻帝的“請求”,“勉為其難”地當了這個皇帝。這就相當於是現代物權法上贈與的概念,是漢獻帝將皇位和正統贈與了曹丕,曹丕自然是“合法”的皇帝,“合法”地擁有正統地位。事後,志得意滿的曹丕還特地命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上了“大魏受漢傳國璽”以彰顯這種“合法性”。

劉備是漢宗室,為何蜀漢不是正統

劉備是漢宗室和蜀漢政權也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為什麼曹丕玩一出“禪讓”遊戲就成了正統,姓劉的蜀漢政權卻不是呢?

這和中國曆代王朝本身是有著重要關係的,歷朝歷代的王朝沒有哪一家是真正的天命所歸,哪裡有什麼天命所歸!說白了,都是搶的別人家的。為了強調自身的“合法性”“正統性”,歷代王朝通常都會搞一些“禪讓”的把戲,就算不搞“禪讓”也會搞一些“神話遊戲”、強調自己是“天命所歸”。因此,要想讓自己“合法”,他們就必須認可曹丕的行為“合法”!如果認可了蜀漢政權的正統地位,哪天前朝宗室給自己來一出有樣學樣,豈不是自找麻煩?

再就是劉備的血統實在太不純正了!我們不去糾結劉備到底是不是真的漢宗室,就認可他所說的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與東漢大宗的分界在哪裡?漢武帝劉徹!中山靖王劉勝和漢武帝是親兄弟,都是漢景帝的兒子。從法理上講,光武帝劉秀把自己過繼給了漢元帝劉奭,漢元帝的祖先漢武帝自然也是光武帝的祖先。從血緣上講,光武帝的祖先是漢景帝的另一個兒子長沙定王劉發。換言之,自漢武帝起,劉備家就與後來東漢的大宗分家了!現在人們常說“出了五服不算親”,劉備與漢獻帝之間別說是出了五服、十服恐怕都不止了……

就算曹魏政權不“合法”,漢獻帝還有親生兒子、東漢的大宗還有近支,怎麼輪也輪不上他出了幾十服的劉備!不要覺得這沒什麼,對於歷朝歷代的皇帝而言,這是有重大意義的。如果這樣一支小宗旁支都能成為“合法”的皇位繼承人,那麼理論上王朝的所有小宗都可以成為皇帝,不是嗎?只要把現任皇帝給殺了就是了……這對於一個王朝意味著什麼?內亂之源!因此,就算拋開所謂正統傳承的問題,就衝這個現實原因,歷朝歷代也不可能認可劉備蜀漢政權的正統地位。

晉如何定位蜀漢政權

晉王朝的“合法性”來自哪裡?晉武帝司馬炎偷師曹丕的“禪讓”遊戲。司馬炎有樣學樣,讓魏元帝曹奐把他祖上在漢獻帝身上玩得那一套對自己原封不動走了一遍,這就是晉王朝“合法性”“正統性”的來源。換言之,如果晉不承認曹魏是正統,自身自然也不是正統。因此,就算曆朝歷代都不認可曹魏的正統地位,晉也必須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一點在晉王朝編纂的官方正史《三國志》中體現的尤為突出。《三國志》雖然分為了《魏書》《蜀書》《吳書》,看似將三家並列了。但是,其內容一目瞭然,以曹魏為正統!為什麼這樣說呢?在《三國志》中,曹魏帝王的記錄被稱為了紀,也就是太史公當初創立的本紀之意,如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那麼,《三國志》給劉備和孫權的待遇是什麼呢?傳!如先主傳、後主傳、吳主傳。傳自古以來都是給臣的待遇,僅此一字,晉王朝對劉備的態度立現!

除此之外,《三國志》對劉備的稱呼也應證了這一點,書中只稱劉備為先主而不是昭烈帝,何意?他是蜀漢政權的主人,但不是皇帝!換言之,晉王朝比唐王朝走得更遠,唐王朝至少還承認劉備是帝王,晉王朝卻只承認他是主!主是個什麼概念呢?北宋初年,南唐皇帝李煜自降身價、對宋稱臣時,上表宋廷用的自稱就是“江南國主”。主其實就是對割據政權最高首領的稱呼,不知道諸位明白陳壽的意思沒有呢?

綜上所述,劉備雖然在成都稱帝而且蜀漢政權一直以大漢正統自居,但是自晉王朝開始,大概除了劉宋等少數王朝,沒有幾家認同蜀漢政權是正統王朝的!劉宋實際上也沒有完全認可蜀漢政權的正統地位,畢竟曹氏陳留王在劉宋依然是存在的。客氣一點的王朝,勉強還把劉備算作了皇帝,只是不認同蜀漢政權的正統地位,將其納入了割據政範疇。不客氣的如晉王朝,索性連劉備的皇帝身份也一概不予認可!


農民工歪說歷史


晉朝不承認劉備是皇帝。

史實證據就是《三國志》中,記載劉備事蹟的史書體裁是“列傳”,而不是“本紀”。

所謂“本紀”和“列傳”,通俗的說,前者記述皇帝的事蹟,後者記述諸侯或名人事蹟。劉備死後沒享受到“本紀”待遇,這就可以說明晉朝不承認他是皇帝。


至於晉朝官方為什麼不承認劉備是皇帝,原因有二。

第一,成王敗寇,蜀漢偏居益州一州之地四十餘年,終究未能統一天下,實現光復漢室的理想。並且孫權稱帝后,蜀漢承認孫權稱帝,與東吳在官方層面搞“二帝並尊”,這也消解了蜀漢最後自稱的合法性。

也就是說,蜀漢從一開始就法統不足,僅有的法統還是自稱的。而從諸葛亮承認孫權帝位合法的那一刻起,蜀漢連最後的一塊遮羞布都沒有了。

第二,劉備法理性不如曹丕。蜀漢雖然自稱漢朝延續,尊奉兩漢諸帝,但一個政權是否尊奉前朝皇帝,自稱是前朝子孫,從來就不是判斷該政權是否為前個王朝延續的關鍵。

比如說匈奴人劉淵稱帝,建立漢國後,他也尊奉漢朝所有諸帝,但沒有人承認他是漢朝的延續。

又比如沙坨族的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他尊封唐朝所有皇帝,但沒有人承認他是唐朝的延續。

以此類推,魏文帝曹丕的法統來自漢獻帝的禪讓,這是當時最大的法統。劉備宣稱自己是孝景帝玄孫,這沒用,他必須要找一個東漢皇帝認祖宗才行。而當時他的法統不管來自哪位皇帝,註定都不如曹丕的漢獻帝。

PS:當年劉秀稱帝后,沒有追尊自己的父親、祖父為皇帝,而是尊奉漢宣帝為祖、漢元帝為父。為的就是給自己添加法統。劉備稱帝后肯定也有這個認祖環節,只是由於史料缺乏,劉備到底認哪位皇帝為祖,現在已經不可知了。



綜合兩點因素來看,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被曹魏滅了,劉備的法統又不如法統禪讓自漢獻帝的曹丕,晉朝官方怎麼可能承認他是皇帝呢?

當然,前面說的都是官方態度,晉朝時期的學者並不都這麼認為。比如東晉時期的史學家習鑿齒在創作《漢晉春秋》時,就把蜀漢列為了正統,宣傳曹魏是篡逆。在習鑿齒看來,晉朝法統承繼自漢朝。(所以他的作品才叫《漢晉春秋》,直接無視了魏吳)

說到這裡,有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習鑿齒尊劉貶曹理論的漏洞——蜀漢滅於263年,曹魏滅於265年,中間隔了兩年多時間,漢朝的法統是怎麼傳到晉朝手上的呢?

為了添補這個漏洞,習鑿齒編了個故事。

他說司馬昭滅蜀時,派鄧艾從蜀漢朝廷繼承了東漢朝廷的正統,所以晉武帝司馬炎登基為帝時,繼承的是漢獻帝劉協的正統性,而不是篡位的魏文帝曹丕的王朝。

PS:歷史上司馬炎登基時,還真的專門封了漢獻帝和劉備的後人為“駙馬都尉”,以添加自己的合法性。

然而儘管習鑿齒編了故事,但他的說法還是有漏洞。這個漏洞就是他還是沒解決蜀漢被魏國滅亡,晉朝是如何承繼法統的。因為司馬昭派鄧艾滅蜀的時候,當時的曹魏還沒有滅亡,司馬昭、司馬炎在名義上仍然是魏帝的臣子。就算蜀漢有正統,可蜀漢滅亡後,其正統性不應該先由魏元帝曹奐繼承後,再轉給司馬炎嗎?怎麼能直接轉讓給身為魏臣的司馬昭呢?



總的來說。晉朝的主流態度不承認劉備的皇帝身份,因為如果承認劉備是皇帝,那就等於承認蜀漢是漢朝的正統繼承者,而承認蜀漢的合法性就等於否認了曹魏的正統性。劉備和曹魏的正統性,沒有可比性,晉朝沒必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做這種風險極大,回報卻極低的事情。

至於東晉時期部分學者尊劉抑曹,這主要是因為東晉偏安江南,所處的背景與當年蜀漢一模一樣,非常尷尬,習鑿齒提出的觀點也是在給江南朝廷找合法性。南宋時期,朱熹等大儒宣揚尊劉抑曹,為蜀漢搖旗吶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基本上偏安朝廷,都習慣以蜀漢為正統)

最後補充一點,正統在古代非常重要,沒人敢對這事懈怠。比如大家應該都知道北魏前身叫做代國,這個國號叫了幾十年。可到了公元384年時,北魏太武帝拓跋珪就突然把國號改成了“魏”。拓拔珪“數祖望典”,急急忙忙改國號,其實就是為了爭奪正統性。

因為之前的“代”,是晉朝冊封的。如果拓拔珪繼續稱代王,他的法統就不夠。而他選擇改國號為魏,那就等於把晉朝的的根基給抄了,以否定曹魏法統的形式否定了晉朝的法統。

拓跋圭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應當代漢的魏不是曹魏,而是他的拓跋魏,北魏。去掉晉封的代王,與晉一刀兩斷;改名魏,他的正統性就還在晉之上了。這嘴仗打得精彩,同時也表明了爭法統這個遊戲在古代真的不是兒戲。



所以說,晉朝不可能承認劉備是皇帝。這事就這樣,沒得商量。


Mer86


嘴上當然不能承認劉備是皇帝,但身體上還是很誠實的……


唐代畫家閻立本《古帝王圖》中的晉武帝畫像

嘴上不能承認有幾個原因:

  • 曹魏代漢與司馬家篡魏都是以“禪讓”方式進行,故而道統序列是漢—魏—晉。

  • 從封號上,魏末代皇帝曹奐封陳留王、漢獻帝封山陽郡公,而蜀後主劉禪僅僅是安樂縣公。
  • 陳壽在晉代所撰至前代史書《三國志》魏志有帝王專用的本紀、列傳,而蜀,吳二志只有列傳。


三國志·步騭傳殘卷,東晉隸書抄本,藏經洞出土,敦煌研究院藏。


但其實司馬家還是很崇拜劉備的。眾所周知,古代帝王總會編造些自己出生時的神蹟,而劉備有一大相貌特點是“垂手下膝”,後來三國演義通俗的說成是“雙手過膝”。劉備是歷史上第一個有這個特點的帝王,應該是比較真實地相貌特點或者在手臂較長特點上的適度誇張。


而《晉書》描繪晉開國皇帝武帝司馬炎的形態特徵時選擇的特點是“發委地,手過膝”,完全模仿了劉備的形態特徵(順便八卦下,西晉滅亡後,五胡十六國時期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也說自己是“雙手過膝”)。


甚至在晉武帝當太子地位動搖時,屬下也對司馬昭說“(司馬炎)發委地,手過膝,此非人臣之相也。”說明晉雖然官方不能承認劉備的帝王身份,但內心仍然認可其“非人臣”。


古物新語


正史中劉備不是皇帝,蜀漢是割據地方的偽政權,古代講究君權天授,也講究名正言順。當年,劉秀統一天下,雖然他也是劉邦後代,但是屬於支系,只有認西漢皇帝為父,才從法理上解決繼承身份的問題,宣示自己不是開國之君,而是大漢繼承之君。

而劉備並不具備繼承漢獻帝的資格,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同樣是支系,以支系宗室身份繼承大統本身就很牽強,而且劉備宣稱漢獻帝已死,他繼承大漢正統,劉備一沒有漢獻帝正式詔書,二沒有認漢獻帝為父為兄(只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兩種合法途徑),所以劉備完全是自己稱帝的,沒有法理基礎,更何況漢獻帝並沒有死,劉備的越權自封行為還建立在謊言基礎上。

晉朝就不一樣了,手續相當齊全,雖然手段卑鄙一些,屬於篡位自立,但是畢竟完成了所以合法手續,可謂根正苗紅。大漢正統由漢獻帝禪讓給曹丕,由此曹魏代替大漢成為正統政權,蜀漢和東吳法理上都是臣。司馬炎逼迫曹奐禪位,正統再次由曹魏傳到晉朝,所以西晉是完全的正統朝代。


小義老師扯歷史



晉朝是不承認劉備是皇帝的,不然《三國志》裡劉備的傳就不是“先主傳”了,而是“本紀了”


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之後,但不是東漢獻帝那一支。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獻帝是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劉發跟劉勝都是漢景帝的兒子,劉發是第六子,劉勝是第九子。 以漢室宗親來論正統不可取,劉秀跟劉玄都是漢室宗親,劉玄稱帝被滅後在歷史上的存在感比劉秀低多了,而且地位也很尷尬。況且,如果論宗親的話東漢末年劉虞、劉岱、劉表、劉璋等都是漢室宗親,都是一州之主,手握大權,宗親一大堆。 那麼有人就說了,劉備跟他們不一樣,劉備稱帝了。是的,劉備稱帝了,在大多歷史學家眼中,劉備跟更始帝劉玄一樣,來路不正。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那就要說說,所謂“正統”了。 什麼是正統?正統出自《春秋》,以宗周為正,尊先王法五帝,為天下一統,也是儒家禮儀的核心之一。王朝的承襲必須順天命,承一統。比如曹丕受漢獻帝禪讓【魏氏遵舜、禹之正統,應天順民《三國志-辛毗傳》】曹魏是順應天命一統承襲漢朝。那晉朝承襲曹魏自然也是順一統。【天逯永終,歷數在晉,曹奐禪位於晉嗣王,如漢、魏故事】。所以說,晉也是承正統。如果晉朝承認蜀漢是正統,那晉朝的開路豈不是不正嘛。 在封建社會,正統禮制都是很嚴謹的,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晉朝不承認蜀漢是正統,有的人卻認蜀漢是正統。比如晉朝習鑿齒【是時溫覬覦非望,鑿齒在郡,著《漢晉春秋》以裁正之。起漢光武,終於晉愍帝。於三國之時,蜀以宗室為正,魏武雖受漢禪晉,尚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為漢亡而晉始興焉】習鑿齒以自己的邏輯語言說明了晉朝成立是越魏繼漢。所以晉朝也是正統,蜀漢也是正統,而曹魏非正統。 除了習鑿齒外,還有五胡十六國時期劉淵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孤今猥為群公所推,紹修三祖之業。顧茲尪暗,戰惶靡厝。但以大恥未雪,社稷無主,銜膽棲冰,勉從群議。” 乃赦其境內,年號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晉書劉元海載記】 此外還有朱熹《通鑑綱目》、郝經《續後漢書》、謝陛《季漢書》等都尊蜀漢為正統。特別是朱熹之後,因為朱熹的影響力,元明兩朝很多尊蜀漢為正統皇帝。


古鐘歷史


晉朝其實是不承認劉備的皇帝地位的。晉朝是緊接著三國之後的一個朝代,由司馬家族確立,基本上是認可曹魏的合法地位的。而且劉備在生前一直以漢室宗親的旗幟,到處宣揚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中山靖王劉勝個人的口碑並不好,又比較好色,一輩子有100多個兒女,所以誰也無法證明劉備說話是真是假。而且即便他真的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他與正經的皇族也已經差了個十萬八千里,可以說是支脈中的支脈。只不過在漢末亂世之中,漢獻帝為了提高劉備的地位,希望拉攏這一支劉姓軍閥,表面上才認可了劉備的地位而且。



在三國時期劉備的蜀漢政權,雖然繼承自漢朝,但是在當時也不被太多人認可,在三國時期的歷史史料當中,尤以三國志為主。在三國志這個官方承認的史書當中,曹魏使用的是本紀而對於南方政權蜀國則採取的是列傳,並不認可劉備的正統地位。當然,這也有可能是陳壽的個人傾向。但這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蜀漢正統地位的質疑。自秦國統一以後任何一個時期皇帝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下只能有一個天子。但由於政治上的分歧以及敵對,所以很多割據政權都自認為正統。



在當時曹魏算得上是其中最有資格稱正統的政權。除了佔有大量的是與農耕的土地之外,還佔有當時超過六七成的國土和人口。再加上漢獻帝禪讓又得到傳國玉璽。同時在三個政權當中,實力最強也繼承了原先漢朝的官僚體系,所以曹魏是正統,並沒有什麼質疑。劉備在曹丕稱帝以後宣稱漢獻帝已死,便在成都自行稱帝,雖然擁有著漢世宗親的身份,但是他並沒有任何實際證明,唯一有的只是漢室宗親這個虛名。不論是國家實力,以及正統政權的證明,劉備全都沒有。



只是打了一個對抗曹賊的旗號用來招攬人才,而且自劉備稱帝之後,時間很短,但沒有打過一場勝仗,反而使其從巔峰之處跌落。除此之外,晉朝時取代魏國成為統一天下的王朝,自然也要以魏國為正統,蜀吳為地方政權這是一種政治正確,如果不承認魏國的正統的話,那麼晉朝也就沒有資格統一天下,所以為了自己的合法性晉朝一定宣稱魏國是當時正統,蜀國劉備為地方割據政權。


世界史圖鑑


晉朝從來就不承認蜀漢政權是東漢的繼承者,也就不可能承認劉備是所謂的皇帝了。不管是西晉還是東晉,對晉朝而言,劉備稱帝和蜀漢政權都是非法的,晉朝完全不承認。故而不可能承認劉備的皇帝地位。

晉朝只承認曹魏是正統

眾所周知,西晉繼承的是曹魏的政權,而曹魏又是繼承東漢的政權。所以在西晉看來,曹魏才是正統。

不管是蜀漢還是東吳,在西晉眼裡,都是非法政權,西晉只認可曹魏。西晉成立後,史學家陳壽奉命編寫《三國志》時,把曹魏篇是放在第一位,蜀漢篇是放在第二位,東吳篇是放在第三位。

而且《三國志》寫曹操、曹丕和曹睿以及曹魏皇帝時,使用的是“紀”,如《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是寫曹操的事;《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是寫曹丕的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是寫曹睿的事。

而蜀漢的劉備、劉禪,東吳的孫權、孫亮、孫皓等統治者,統一用的是“傳”。如《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寫劉備的事;《三國志·吳志·吳主傳二》是寫孫權的事;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二十四史》中,只有皇帝採用“紀”,其他人一律用“傳”。《三國志》當中,曹魏統治者用“紀”,蜀漢和東吳的統治者用“傳”,足以證明,西晉不承認蜀漢政權,當然也不可能承認劉備是皇帝。

而且,蜀漢的正式國號是“漢”,但陳壽在寫《三國志》時,卻故意把蜀漢的國號寫成“蜀”,有意和“漢”割裂開來,用意相當明顯了。

晉文王司馬昭滅掉了蜀漢

雖然晉武帝是名義上西晉的開國之君,但是眾所周知,西晉的第一任皇帝,嚴格來說應該是晉武帝的父親-晉文王司馬昭,司馬昭在做好了稱帝的一切準備後,中風去世,這才讓晉武帝做了西晉的開國之君。

而司馬昭執掌曹魏時,曾力排眾議,啟動伐蜀之戰,一舉滅掉了蜀漢,奠定了三國統一的基礎。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晉更不可能承認蜀漢。要不然就是打晉文王司馬昭的臉啊。

晉文王司馬昭滅掉了蜀漢,他兒子晉武帝建立西晉後,又承認蜀漢和劉備的政治地位。這怎麼可能?置晉文王司馬昭於何地?

所以,西晉及其統治者,斷然不可能承認蜀漢政權,也不會承認劉備是皇帝。

劉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漢室宗親

雖然劉備打天下時,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然而卻拿不出十足的證據。退一萬步講,劉備即便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也不是所謂的漢室宗親。

首先劉勝兒子眾多,是西漢最能生的王爺,但是繼承他爵位的人只有一個,就是劉昌。劉昌之後,中山王的爵位又傳了幾代,到劉修時,因為沒有子嗣,中山國被廢除。從劉勝受封中山王到東漢末年,這中間隔了三百年,而且中山國早就廢除了,誰還承認所謂的中山王后裔?

再次,這個劉昌也不是劉備的直系祖先,頂多是劉備直系祖先的兄弟,劉備的祖上並沒有繼承中山王的爵位。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顯然是給自己臉上貼金。

既然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的身份,大有問題。晉朝顯然是不承認劉備是漢室宗親,也不會承認他所建立的蜀漢政權,更不可能承認他是皇帝。


袁衛宇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算是比較家喻戶曉的小說了,《三國演義》中尊劉貶曹的傾向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對於關羽和諸葛亮極其褒揚,這還不單純是《三國演義》,三國的評書、戲劇這種傾向更厲害,那麼為何會形成這種傾向呢?是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確實,在民間,蜀漢這邊的人物,關羽、諸葛亮、劉備的形象一直好於曹操,畢竟曹操在史書中的形象一直不算很好,用民間道德評價來說,曹操那種寧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道德是不符合民間道德評判標準的,反而在官方這邊,一直尊曹魏為正統,但是這架不住人們的評價,比如三國評書起源於唐至北宋,那時官方的看法是以曹魏為正統,但是評書中就開始尊劉貶曹了,和官方完全不同。當然,官方也不會為了幾百年前的歷史來否定評書,事實上,從西晉到北宋,雖然大多數朝廷都傾向於曹魏為正統,從人物上卻對劉備諸葛亮等人評價更高。(劉備諸葛亮的地位其實變化不大,關羽的地位倒是不停拔高。)

再說官方對於蜀漢的看法,西晉是最接近三國也是為三國定調的朝代,他的史觀很明確,曹魏為正統,因為西晉是由曹魏禪讓,司馬家本來是曹魏的臣子,肯定要尊曹魏為正統,當時有不少人寫三國,但是為何陳壽的《三國志》一出,其他人就不寫了或者不流傳了,除了《三國志》寫得好之外,更關鍵的是陳壽看懂了司馬家的意圖,明確把曹魏作為正統,曹魏有帝王本紀,蜀漢只有先主傳,低一檔次不說,還硬是加了劉二牧傳在蜀書第一,故意將劉備建立的漢政權和劉焉劉璋的地方政權劃等號。更不用說劉備明明建立的是漢朝,陳壽卻命名為蜀書,可謂之煞費苦心,所以陳壽之書得到了司馬氏的讚賞,得以大肆流傳。

但是到了東晉,事情發生了變化,不少史學家比如《漢晉春秋》的作者就明確說蜀漢才是正統,西晉是滅了蜀漢之後從蜀漢這邊得到正統,而且這個看法得到不少人認可,東晉朝廷就希望由習鑿齒寫晉史。這又是為何呢?

因為東晉當時的局面和蜀漢很像,中原淪喪,東晉在地方偏安一地,而且屢屢北伐試圖光復中原,這一切和當初蜀漢諸葛亮等人做的多麼相似,而且假如以佔據中原的地方為正統,那麼西晉滅亡後豈不是佔據中原的胡人政權才是正統,偏安江南的東晉和蜀漢一樣都是地方政權才對了,所以說東晉的史學家一改之前,以蜀漢為正統,南朝基本上傾向於此。

到了隋唐又是另外的看法,唐繼承於隋,隋一統天下的方式和西晉差不多,由北統南,也是篡了北周的政權,所以隋唐的史學家又傾向於曹魏為正統,但是這種態度是比較消極的,畢竟時代久遠,關係不大了,這點在北宋也是繼承下來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就是依然為曹魏為正統。

但是到了南宋又完全不一樣了,南宋的情況和東晉一樣,偏安江南,所以南宋又開始認為蜀漢為正統。所以說歷史評價的這些改變說到底要為現實服務。

南宋滅亡後,元明清對於這個爭論官方沒有看法,而民間的傾向漸漸佔了上風,也就是《三國演義》的時代了。


eseeLove


你這個問題提的有點個性,晉朝是三國之後的一個朝代,而且晉朝由司馬家族最初建立。晉朝產生時,三國的那些老牌巨頭已經倒下,晉王朝作為勝利者理論上可以改變部分歷史,因為“歷史是勝利者書寫”是個不爭的事實。當年司馬懿在曹操麾下效力,司馬懿和蜀漢諸葛亮有多次對戰,晉朝是司馬懿後人所創,所以晉朝初期應該對劉備沒什麼好感,這種情況下承認劉備為皇帝的可能性不大。但你這個問題既然提出來了,那麼咱麼還是分析下劉備這皇帝到底正統否。


劉皇叔漢室宗親的水分有多大

劉備經常打著漢室宗親的旗幟到處宣揚,口中常念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歷史上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但劉勝這個人口碑不太好。話說劉勝有一個好色的毛病,一生閱女無數,最後生得一百二十多個兒子,也許劉備就是這一百二十分之一。可劉備到底是不是花心劉勝的兒子,歷史上沒有特殊交代,說白了就是沒有證據證明劉備是劉勝的兒子,唯一的證據就是劉備經常出去宣傳劉勝是他爸。可能當時劉備也沒什麼大旗好拉,只好弄劉勝來擋一擋,反正他兒子多,沒人會在乎自己是哪一個。就算劉備是劉勝的兒子,劉勝和劉協的親戚關係也很淺,甚至連遠房親戚都搭不上。

劉備的蜀漢

三國時期唯一能擺上檯面的皇帝就是漢獻帝劉協,雖然當時曹操挾持了劉協,但始終沒有走出謀權篡位的哪一步。劉備同樣很默契的沒有稱帝,後來曹操駕鶴西遊,曹丕可沒有那麼好的涵養,曹丕開始掌權就把劉協踢下了臺。劉備看到曹家不顧吃像難看,自己也不必再矜持,好歹我劉備還有杆漢室的大旗,所以劉備也趁機在成都稱帝。劉備稱帝沒忘記維護自己形象,繼續以漢為國號,這樣自己的國家會顯得更正統。


三國志裡窺探劉備的帝位

三國時期的歷史資料,多數都會以三國志做參考,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陳壽生於蜀漢和西晉。三國志中書寫曹魏時用本紀,而對蜀、吳卻用的列傳,古時帝王一般用本紀,而人物大多以列傳形式,由此可見三國志中以曹魏為正統。當然也不排除陳壽最終所處年代的原因,三國戰亂民不聊生,晉王朝實現了一個短暫的天下大一統,這可能讓陳壽從內心有種傾向感。也有可能身處晉朝,不這麼寫的話,一場文字獄《三國志》就被扼殺了。

劉備的帝位是否被承認,我個人感覺不必那麼糾結,歷史就是那麼個過程,能完整正確的展現出來就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