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是什么时候流行到国内的?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健身意识了?

熊本熊本熊笨


健身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现在流行的瑜伽、跑步等是从国外传过来的,国内的传统是养生与健康。工业化的社会,健身也比较集中在瑜伽馆和健身房。事实上,健身可以分配在很多场景中。在普遍久坐又懒得动的今天,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圣诞童话镇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说说我的经历,我是在1984年开始喜欢接触到健身行业,那个时候健美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开始对男人肌肉的印象来源于大卫的雕像,对我的印象很深刻,也让我有了锻炼肌肉的想法,由于器械的匮乏和多健身知识的无知,曾经一天练两三次,而且有时是一个部位每天去练,虽然没怎么增肌,可身体变得结实了,更有力量了。1987年(我18岁),外国电影开始进入到中国,其中一部电影「第一滴血」里的男主角史泰龙又激起我对练健身的热情,于是我开始订当时是中国唯一的专业杂志「健与美」,每集不落,去了解健美知识,锻炼方法,只是那时的营养跟不上,1.8米的个子,体重只有126斤。我一直坚持着,直到1997年(我27岁),我第一次办了张我人生第一张健身卡,这个健身房是一个全国健美冠军开的(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曹俊君和曹俊勇)两兄弟开的,那时去健身房的人还不多,在当地,我算是非常早期去健身房的那批人了,那段时间,我得到了充足的器械和环境锻炼,也为我今后健身打下了基础。以我的经历纵观从80年代初到健美运动进入国内到现在,足足40年了,国内的健美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健美越来越职业化,涌现了更多的优秀健美运动员,身边健身房的数量也多了很多,人们对健身的意识也越来越强。通过这次疫情,在家宅了30多天,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健康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我想,健身这项运动,它不仅能让我们一个健美的身段,而且能让我有个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人生。


强森邓


我来回答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是91年的,我从小就喜欢健身,我为什么喜欢健身呢,小时候看电影的影响,看到那些武打明星的肌肉很喜欢然后自己就开始学他们的去练,后来参加工作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健身越来越多的了解慢慢肌肉就大了一点也没有多大的进步,直到17年去考了个教练证系统的培训了一下才真正的了解健身里面的知识是多么的广泛。

我觉得健身是先从自己对它的热爱程度开始,我个人观点,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喜欢健身了就是流行的时候。

当然这两年国内健身的也普遍升高了,国家也呼吁全民健身,我估计今年的疫情过后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


孤狼43302909


现代意义的健身大约应该在2000年前后,那时城市逐渐有一些室内运动场所,最初只是一些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等,之后有了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瑜伽,普拉提,舍宾,健美等等。

西方崇尚肌肉源于希腊。

中国自古就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等。

但中国传统的健身往往趋向于养生,动于形而着于神,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为积精全神而用,合于道。

黄帝内经中就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合于道,……”

所以,健身的核心应该是调摄内心。现在的运动,健身更在意外在形体肌肉的发达程度💪。



寓道瑜医


健身的范围很广阔,除了体育运动还包含写字、唱歌、做家务、练习正位瑜伽等。如果仅从体育运动这个定义出发。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可以将体育健身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时期(1978—1994年)、探索时期(1995—2007年)、发展时期(2008—2015年)和成熟时期(2016年至今) 。

健身在国内的流行和人们开始有健身意识的时间无法具体化,如果必须定一个时间段的话,可以将体育健身在中国的“发展时期”阶段,认为是流行阶段的开始。随着体育健身长效化观念和奥运精神的不断传播和发展,以及全民经济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在政府和企业的扶持下,将体育健身由大都市渗透进中小城市,由富裕阶级扩展到普通老百姓,“成熟时期”应运而生,全国大部分人都开始有了健身意识,并参与到健身中来。

萌芽时期(1978—1994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大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1978年5月,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加强体育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再国家体育科技政策的指导下,全国一大批体育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迅速恢复和建立。

探索时期(1995—2007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以1995年国家体委颁布的《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体育科技体制改的的意见》为标志,体育发展进入到规范、提高的时期。《意见》确定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合体育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体育科技工作与体育运动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制和机制,促进体育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体的目标。

发展时期(2008—2015年)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了奥运会。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在一些大中城市,为健康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

成熟时期(2016年至今)

2016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把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随后全国体育休闲项目爆发性增长,以马拉松为例,据中国马拉松博览会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2日,2018年已举办的马拉松赛事(AB类赛事,路跑800人以上,越野300人以上)合计1072场,参加人次接近600万。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使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健身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再加之健身对形体塑造特有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健身意识。


动吃动吃减脂瘦身


健身在国内彻底流行应该可以说是从08年奥运会开始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提倡全名健身,国内健身行业的兴起,健身会所的增加,会籍顾问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纳健身,愿意为健身买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健身基本都是以下三个原因:1.为了健康;2.为了塑形;3.为了让自己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首先是健康问题,之前看到了中国的健康大数据整理的时候整个人都受到了惊吓,中国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人群都有1.5亿上下,就连小学生的肥胖率都达到了接近20%,其中又有10%有脂肪肝,他们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身体健康就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还有上班一族的亚健康状态,都提升了健身的意识。

第二是为了塑形,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于年轻的男性女性以及职场上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体型要求很高,男生想保持肌肉和强健的形体,女生想在减脂的基础上练出人鱼线、马甲线,职场的人因为职业着装的需要,所以也会很在意自己的体型,因为身材走样的话穿西装、职业装是非常有违和感的。而且保持好的身体线条整个人的精神气质也会不一样,人也会变得更有自信心。

再就是办健身卡强迫自己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办了健身卡之后不去,时间久了卡就会失效,而且买了以后再转手总归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且健身卡的价格确实不便宜,所以就算是为了钱,办了健身卡以后也一定会去健身的,一些上班族尤其是工作需要对着电脑或者久坐的,非常需要下班以后做适当的运动,一是放松自己的身体肌肉,二是做做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同样都是上班族久坐族,在下班之后去健身房锻炼90分钟的人的身体和从不锻炼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的人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这是一件好事,也有些人嘲讽说这是花钱找罪受,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好现象,珍惜身体追求健康的体魄是正确的。


蘇彡哥


个人感觉,健身的演化不是经济水平提升的结果,不是社会发展的一高点,而是人类在社会活动的影响下寻求真我过程的必经阶段。

健身,这是一项对身体进行锻炼或者是再塑造的社会活动。我们之所以选择健身,是因为人们发现物质水平的提升速率永远跟不上身体的成长速度,生命的生长速度;是因为人们在寻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的面前发现精神慰藉需要给身体一些补偿或者是一些保护,从而现在很多人喜欢骑自行车旅游与远行或前往西藏,喜欢夜跑与晨跑,喜欢进俱乐部进行健身,喜欢户外运动。

除此之外,就像题主所说的,影视剧中的演员身材越来越一流,这是一种媒体渲染,人们中的大多数接受了这种渲染与刺激,希望和他们一样拥有完美的身材,幻想着获取自己想拥有的。最近,看到柯震东的微博,说的是“晚上练腹肌是一种很艰难的事,更艰难的是腹肌依然没有显现出来”。就这样,微博相传,口口相传,种种告知了人们身体是最重要的,拥有一个棒棒的身体比拥有更多的金钱更值得。

还有,要说的是,没有重视身体是最重要的结果是大部分人英年早逝,或者身体衰竭,或者弱不禁风,这样的新闻和事件想想也是历历在目,更加使得人们对运动和健身的重要性。

题主可能更想了解的是健身带来的是肌肉的显现和线条的完美,其实原因也是才不多吧。更何况现在健身的成本少,更多的人倾向于健身锻炼出肌肉来。


大卷的健身生活


大约在70年代后,邓小平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显示港澳台的一些文艺项目逐渐的进入国内 ,向邓丽君的歌曲呀等等 ,接着国外的一些流行音乐,时尚歌舞,也渐渐的涌入国内,像摇滚音乐,爵士舞 健身操等成为中国的时尚文艺,逐渐的的普及开来,成为中国体育休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说的不错,其中健美操确实是一项很好健身运动。音乐优美,节奏鲜明,不但锻炼身体机能,还能训练人的肢体协调性,增加记忆力。


民间说曲艺


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先说说我吧,我是从2002开始健身的那个时候国内的健身还不算特别流行,至于为什么健身会在中国开始流行我觉得有很多种因素

首先和咱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咱们就喜欢面食为主,蔬菜为辅,再其次才是肉类,一般炒菜都是加个肉丁,蛋白质含量也低。国外都是高热量高蛋白,在食物上就差上不少,所以他们也非常容易锻炼成肌肉男,所以国外有很多肌肉型肥胖的大壮汉。

我觉得和审美也有关系,国内的明星我就不说了。。。。。。国外的明星像那些杰森斯坦森,施瓦辛格,史泰龙,强森,都是肌肉出道,而且非常受追捧,可能咱们有些人就会说好恶心,怎么会练成这样,练成这样太可怕了之类的。

还有就是经济能力,在中国能早九晚五下班的单位太少了,所以很少有自己的业余时间,有也是上班时间特别累,下班就想床上一躺哪也不想动。经济压力那么大一张健身卡一两千我有病累死累活的!一天上班还不够累的?!哈哈哈哈!!是不是都是这种想法。


南方公园


由于Google Ngram Viewer的谷歌数据库只能收录到2008年,因此小组也参考了google trends。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今天,虽然在季节上有所起伏(有意思的是,每年的1月都是一个高峰——难道是每年初人们都立志减肥健身?!),整体的热度处于平稳状态,说明现代人们的健身习惯已经基本形成。

也正是在国外健身的概念基本形成与商业化发展的阶段,健身传入了国内。民国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健身出现,但真正健身的发展要从改革开放才开始,因此本小组截取了1970-2008年的健身词频,并且把健身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978-1990年,是健身的萌芽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健身的理念开始正式从欧美引入中国。不过健身项目仅有健美操与器械练习,健身房面积一般比较大,都有几百平米,健身人群主要是追求流行时尚与身材健美的年轻人。其中,男性占主要地位,追求力量与肌肉感。

1990年至2000年,是健身快速发展阶段,从图五也可以看出该时期是健身发展的一个小高峰。90年代央视马华的“健美五分钟”在大江南北热播,掀起一股健身热潮,人们向往健康和美丽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启蒙,健身消费市场形成,这一时期的大众健康意识开始提升,健身操流行。同时也出现了有氧健身运动。政策红利开始出现,政府大力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

2000年至今,健身逐渐与时尚、美丽相结合,健身投资人也迅速增加,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健身普及程度迅速增加。从图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健身词频逐渐与减肥与瘦身拉大,说明追求瘦已经不是国人的身材追求,形体的美感与曲线感成为时尚的新变化。在这一时期,广场舞等大众健身娱乐项目也悄然兴起并迅速“攻占”了城乡各个公共区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