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入院上腹部行 MRI 平掃+增強檢查:


(1) 平掃序列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T2WI-壓脂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T1WI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DWI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ADC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正反相位圖


(2) 增強序列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橫斷面動態增強掃描圖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冠狀位—T2WI-壓脂平掃+增強


MRI 影像表現:


腹膜後可見一團塊狀異常信號灶,最大層面範圍約 12.1x8.0x10.4 cm,邊界尚清,略呈分葉狀,T2WI 壓脂呈稍高信號,信號略欠均勻,T1WI 呈等稍低信號,DWI 呈高信號,ADC 呈稍低信號,正反相位示病灶內未見明顯脂肪信號影;注入造影劑後,連續動態增強掃描圖像示病灶呈延遲性不均勻強化,病灶包繞腹腔幹、腸繫膜上動脈及肝動脈,病灶周圍血管(脾靜脈及門靜脈主幹、下腔靜脈)呈受壓推移改變。


手術切除病理: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理:梭形細胞腫瘤,其中散在節細胞樣細胞,傾向節細胞神經纖維瘤


免疫組化:節細胞神經瘤


腹膜後節細胞神經瘤


節細胞瘤(ganglioneuroma,GN)一種少見的良性交感神經腫瘤, 起源於原始神經棘細胞


由於大部分節細胞神經瘤不分泌生物活性物質, 一般無任何臨床症狀


好發於脊柱兩旁的交感神經叢分佈區, 以腹膜後和後縱隔多見, 而頸部較少見


可發生鈣化


影像學特徵均表現為與鄰近組織分界清楚較大腫塊, 多數包膜完整


CT 平掃多密度均勻, 且 CT 值較低,MR 平掃 T1WI 呈較均勻等或低信號, T2WI 呈均勻或稍不均勻高信號


增強掃描動脈期無明顯強化, 靜脈期和延遲期則可見漸進性不均勻輕度或中度斑片狀強化或邊緣環狀強化。(腫瘤細胞外間隙內含有的大量黏液基質阻滯了對比劑的灌注)


GN 尚有一個稱之為「漩渦徵」的特徵性 MR 表現, 即 T2WI 在高信號的腫瘤中可見曲線形或線形的低信號灶, 代表縱橫交錯的 Schwann 細胞和膠原纖維


鑑別診斷


  • 腹膜後神經鞘瘤


  • 腹膜後囊性淋巴管瘤


  • 腹膜後淋巴瘤


腹膜後神經鞘瘤

起源於神經組織的 Schwann 細胞


腫瘤生長緩慢,多為體檢偶然發現


腫瘤好發於脊柱兩側,盆腔骶前等神經組織豐富部位


光鏡下病理組織學表現為兩種類型:Antoni A 型由密集的梭形細胞排列而成,Antoni B 型為疏鬆的網狀結構組成


平掃密度不均勻,低於肌肉密度,常伴不同程度囊變、出血、壞死


增強呈不均勻強化


CASE 1

28Y,M 主訴:無明顯症狀,就職體檢發現左腹膜後佔位 1 月餘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腹膜後囊性淋巴管瘤

囊性淋巴管瘤又稱囊性水瘤,是淋巴管瘤的一種特殊類型,在胚胎期靜脈叢中的中胚層裂隙融合而成的原始淋巴囊,引流進入中心靜脈系統,以後淋巴囊逐漸退化,或法語呈與靜脈平等的淋巴管系統。弱原始淋巴囊未與靜脈系統連接,淋巴系統殘留體內而產生囊狀淋巴管瘤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常見於兒童和青年


臨床症狀取決於病灶的大小、所在部位及對周邊臟器的壓迫


病變較大者,形態多不規則,邊界清晰,呈囊袋狀,病變沿周圍腹腔組織間隙呈「爬行性」生長,呈「塑形樣」 改變


多數病變可見菲薄的囊壁


病灶 MRI 信號:多均勻,個別病灶因合併感染或出血信號不均勻


增強掃描各期均未見強化,部分囊壁和分隔可有輕度強化


CASE 2

65Y,M 主訴:發現左腹膜後佔位 1 個月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腹膜後淋巴瘤

好發於 40-60Y 中老年人,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見


臨床症狀多不典型,易隱匿,多表現為全身症狀,低熱,腹痛,腹脹,消瘦等


MR:信號均勻,T1WI 呈低信號,T2WI 呈高信號,少見出血,壞死,囊變


病灶位於腹膜後大血管周圍,呈均質融合性分葉團塊狀,可包繞周圍血管形成典型的「三明治徵」


CASE 3

65Y,M 主訴:發現左腹膜後佔位 1 個月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往期節細胞神經瘤病例

CASE 1

男性,33 歲,主訴:左上腹包塊 6 天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CASE 2

男,36 歲,因「體檢發現下腔靜脈旁佔位 2 周」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病例賞析 | 腹膜後佔位,TA 的生長方式是這樣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