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在廣袤無垠的豫東南平原上,有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處於汝南縣、平輿縣、上蔡縣三縣交界,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但那裡最吸引人的是地方特色小吃,素有“聞香百里,老少皆宜”的美譽。

“留盆變蛋放得久”、“冀店豬蹄不粘手”、“留盆涼粉最爽口”、“變蛋就啤酒,要啥啥都有”等諺語習語經過熙來攘往的人們口口相傳,流傳得很遠,流傳得很久。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駐馬店農村最繁忙的時候是麥收時節,農民最辛苦的工作是收麥子。常言道,農村五月無閒人。在夏收夏種趕時搶墒,大人小孩老人齊上陣,幹得渾天暗地、沒白天沒黑夜的。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崗。"一幅扶老攜幼、全家上陣的勞動壯舉畫面,生動描繪了農村初夏時節麥收的緊張勞動氣氛、婦女兒童老人也不閒著、全家齊動員的勞動場景。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在沒有機械化的年代裡,夏收夏種全靠農民一雙手。割麥子靠用手拿鐮刀割,拉麥穗麥秸到場面裡靠人拉架子車,打場靠牲口拉石磙碾,翻場、起場、垛垛靠手拿叉子一叉子一叉子叉秸稈,揚場靠手拿木鍁一鍁一鍁地揚,糧食收倉靠人一袋子一袋子背。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遇到好天氣,農民趁著毒辣陽光暴曬麥穗,麥子入倉時間就會短一些。遇到那種一會兒陰天一會兒晴天一會兒又是雨天的壞天氣,剛把小麥攤開在場面裡曬,天陰了,趕緊攏起來,剛攏完太陽就出來了,趕緊把攏起的麥堆再攤開晾曬,剛攤開又天陰下雨了,又得急急忙忙收攏起來。

遇到這種天氣,能把農民們折磨得死去活來,脫一層皮,體力勞動非常繁重,有的拿著饃吃著吃著就睡著了,有的說著說著話就睡著了。記得曾經遇到過幾次這樣的壞天氣,麥收季節持續了一個多月才結束,連日陰雨使麥穂上的麥子都發芽了。磨出來的新麥面,蒸出來的饅頭又黑又黏,味道苦澀較為難吃。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那裡的農民為了搶收搶種,往往不回家做飯吃飯,凌晨從家出門的時候,帶上幹饃或烙一些餅,灌上一大罐子涼井水,或帶點鹹菜。家庭條件好的人家會在鄉鎮集市上買些“留盆變蛋”或用自家母雞下的雞蛋變成“變蛋”帶到田間地頭,幹活累的時候吃上一個“變蛋”,既可以充飢頂餓又可以補充營養,與留盆當地當時生產的“冰口樂”或商店賣的啤酒成為絕配、最佳CP,深受當地農民的喜歡,成為他們麥收時節的最愛。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打工潮、升學潮、參軍潮,“留盆變蛋”被當地人帶著走南闖北,也把“留盆變蛋”的美味傳遍全國各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河南各地市場上的變蛋都會特意標上“留盆”兩個字。

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能力的提升,物質食品的豐富,健康理念的養成,人們曾因有專家說“變蛋”內含鉛量高遭受冷遇,一度曾消聲匿跡,一度消失在我們視線之外。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變蛋是產自於河南、安徽(部分地區)、山東特產,是中國漢族傳統的風味蛋製品,不僅為國內廣大消費者所喜愛,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的盛名。

有的地方叫變蛋,有的叫皮蠶,有的叫松花蛋,等等,叫法不一,有的用雞蛋,有的用鴨蛋。今天的匠人們進行創新,有人用鵪鶉蛋嘗試,有人用鵝蛋嘗試,有的人甚至嘗試用鴕鳥蛋來變“變蛋”。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變蛋大約發明於14世紀,也就是明代初,發明人已不可考。至今能查找到的最早見諸文字的記錄是1504年成書的《竹嶼山房雜部》:混沌子:取燃炭灰一斗,石灰一升,鹽水調入,鍋烹一沸,俟溫,苴於卵上,五七日,黃白混為一處。這種“混沌子”,就是最早的變色蛋。

明末戴羲所作的《養余月令》上,又有“牛皮鴨子”的製法:牛皮鴨子:每百個用鹽十兩,慄炭灰五升,石灰一升,如常法醃之入壇。三日一翻,共三翻,封藏一月即成。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而“留盆變蛋”據考證始於1886年,與世界上公認的第一輛汽車同一年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和歷史痕跡、具有獨特的工藝和經營特色。“留盆變蛋”長期以來,一直是駐馬店土特產的寵兒,作為走親訪友時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在駐馬店這個地方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成為駐馬店當地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字號品牌,深得社會口碑的一致好評。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河南人也不甘寂寞,我們老家那裡的人也極具經商意識。在路遙《平凡的世界》中,孫玉厚的大女婿王滿銀的工地勞教事件,就是因為從河南人手裡買了些老鼠藥販賣而讓農民小分隊發現抓去的。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家應該對嘴皮子溜的呱呱叫的賣老鼠藥的人印象非常深刻吧,當時街上走街串巷賣老鼠藥的大都也是河南人,而這中間又有很多人就是我們留盆人。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20世紀80年代,大量的鄉鎮企業興起,給中國經濟帶來了空前的活力。那時,我們留盆鎮的鄉鎮企業也非常紅火,一個小鎮就有變蛋廠、冰口樂廠、農機廠等多家鄉鎮企業,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前來拉貨的卡車都需要排隊等候,有的能等上兩三天才能拉到貨物。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對下煤礦的河南人也有描寫,描述最多的就是河南人王世才一家,老實能幹的王世才,漂亮好客,熱情幫助別人的惠英嫂,還有小可愛明明。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那個時間,我們這裡的人,到山西、陝西等地有煤礦的地方下煤窯,工資非常高,待遇非常好,就是那時的煤窯條件簡陋,挖煤工作非常危險,村裡就有人被礦難砸死,有人被砸癱。

就是在這些對外活動中,“留盆變蛋”的名氣經過人們的口口相互傳播,成為那個時代在豫南等地甚至於河南全省都是名氣較為響亮的土特產品。

中國古典醫學典籍《醫林篆要》中介紹,變蛋“味辛澀甘鹹,寒”,可“瀉肺熱,醒酒,去大腸火,治瀉痢。能散、能斂。

這也就是我們那裡那時麥收時,農民們吃幾個變蛋,喝幾瓶啤酒照樣可以幹農活的原因吧。後來有了機械化,小手扶、小四輪的司機們吃變蛋喝啤酒成為收割麥子時的好待遇,他們喝過啤酒後照樣能開車割麥、打場。

有一次,我吃了幾個變蛋,喝了一瓶冰口樂,竟然醉了一下午。冰口樂是我們留盆鎮鄉鎮企業打出產品,類似於健力寶和今天的菠蘿啤,含有極其少量的酒精。

這件事被父母和兄弟姐妹們嘲笑了很久,看來不能喝酒是天生的呀。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變蛋上的松花是怎麼來的?石灰、碳酸鉀、碳酸鈉等穿過蛋殼上的細孔,與氨基酸化合,生成氨基酸鹽。這些氨基酸鹽不溶於蛋白,於是就以一定幾何形狀結晶出來,就形成了漂亮的松花。


駐馬店人如此鍾情於、如此喜歡“變蛋”,背後一定有什麼原因?

時隔多年,再次回到家鄉,看到鎮上幾家做變蛋生意的依然紅火,還聽說有人申報了百年老字號品牌,感覺非常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